比例教学教学反思_第1页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_第2页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_第3页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_第4页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比例教学教学反思1

1、联系生活,旧知迁移。

数学学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新知的学习往往需要旧知或生活阅历作支撑。所以在环节的设计上,我把“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图引出问题“李奶奶家的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后,我要求学生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动到新知的学习,同时为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埋下伏笔。

2、注重策略,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先是调用学生原有的学问,用“归一法〞解决问题。之后,我激励创新,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比例的学问解决同一问题。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表达了算法的多样化。

3、细心设计,学以致用。

在题型设计上,我尽心设计了“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的变式练习和“测量树高〞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生活问题的同时不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这样的设计,既稳固了新知、形成了技能,又增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感受到了数学本身的价值,深刻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回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有许多:比方,课堂的学习气氛并没有调动起来,学生发言不主动,各个环节的语言还要不断推敲,还有质疑问难不够充分。每次反思总有缺乏,可是每次还是很有收获。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8页“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看、比较、思索和沟通等活动中,培育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索。再通过比的有关学问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育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设置情境,比较引入

演示: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学生观看

师:通过观看,你发觉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回答。〔可能出现:样子没变、大小变了。〕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日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学问。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究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学生沟通,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沟通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刚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沟通。

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学生沟通: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洁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四、独立练习,稳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独立互相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沟通思索过程。

3、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稳固比例尺计算的基本思索方法。

五、总结评价,生活延长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1000

0102030米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特别熟识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认真观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便转变,但样子不能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例6时,以“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测、议论。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学问预备。最终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商量,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分和练习,对比例尺的学问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急,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3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教材包括正、反比例两个例题,它的学问在肯定的程度上含有辨证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在某个量不变的状况下,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改变与这个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商量题中不变量、变量中的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把握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用比例解容许用题的特征进行的,是在学生学完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以前所熟识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首先,我复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接着,我把书中的例题改成了学生熟识的速度,时间,路程的例题,然后依据例题提出问题,设问:用比例解首先要找到什么〔两种相关联的量〕,推断什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反比例相对应两个数的什么肯定〔商、积肯定〕等,然后通过“练〞到达稳固和提高。特殊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把学生放在了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如今最需要什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索还是合作沟通呢,学生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能得到什么?不同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收获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加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依据教师的奇妙设问,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沟通,很快学生就把握了新课的内容。这节课既重视比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教学,又鼓舞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中进展学生的独特,进展了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是我给了学生充分沟通的机会与思索的空间,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学问间的联系,同时,由于解答时是依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稳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回顾本次教学,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改良和提高。

一、由于教学两道例题,练习的时间较仓促,要尽量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主动性。

二、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训练学生对数学学问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中要留意培育学生的多向思维,鼓舞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做到复习旧知与稳固新知两不误。同时对于学生的想法要准时确定,留意爱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胜利的喜悦。

总之,一节课下来,感觉是不错的,但作业的效果却不是很好。许多学生对用比例来解决问题还是不习惯,有正、反比例相互混淆的现象,说明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的还不是很透彻,特殊是当题中的条件有所改变时,学生理解起来更困难。而且大部分学生不喜爱用这种方法,喜爱用算术方法解答,应引起我们进一步反思。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4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时,我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为重心,紧扣这一目的,设计了自主学习、小组沟通、全班质疑、分层题组训练的教学过程,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同时也使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因为这部分内容不多,相对来说比较简洁,所以我让学生先自学,后小组沟通,在巡察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同学在自学进都能自学,基本能到达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二、全班沟通时,大部分小组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个别小组有困难。然后我提出质疑。学生在汇报时,不太能清晰明白精确完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我觉得可能是由于平常的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发言习惯,我没有准时给予纠正、引导,也没有给学生锻炼机会,以致没有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水平有限,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肯定会改良。

三、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针对每一自学提示都设计了相应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说概念、说方法、独立说、同桌说、小组说来了解学生的把握状况。这么做,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加到课堂中,合理有序地组织本组成员沟通或完成练习,这一环节也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想,在不断的尝试中,只要多努力,不仅学生,我们老师也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5

这段时间在进行比例的教学,始终以为正比例,反比例是这单元最难突破的,学生最难把握的,答题错误最多的,但从完成练习的状况看,比例尺学生的完成状况出乎我的意料。课时上比例尺只支配了2节课,我却上了足足4节课。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不同大小国旗的平面图并制作成了课件,让学生观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便转变,但样子不能转变,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引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学生认识了比例尺,会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抓住1:1000等,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缩小功能。

但学生在做课后习题时,发觉了以下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复习中要好好留意:第一,单位的换算,1KM=100000CM。第二,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转换,学生有困难,可以多练练此类型的题目。因为如今新课程编排的教材中有种类型的题目是要自己确定合适的比例尺,一部分学生只能靠猜来碰运气。第三,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学生计算错误较多。最终,用方程答题时,未知数后不要有单位页不要出现连等号来进行单位的换算,要另起一行。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6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理解两种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观看比较,发觉规律,认识和理解意义。然而我在课堂上被大多数学生的良好反应所影响,忽视了能力差的学生的进展。因此在练习推断圆的周长和半径、圆的面积和半径成不成比例或成什么比例时,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究其缘由是

①本节课应立足于两个具体的数学现象归纳出的数学结论,明显本节课是仓促草率而缺乏普遍意义的。

从出示复习题、教学例题、逐题回答、到最终的引导归纳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参加热情,这是影响本节课学问理解效度的重要因素。

②本节课学生体会教师给予的信息的机会不多,很少有机会沟通现场生成的想法,不能真实表露真实的学习状态。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对数学学问的意义感悟就形成了“似懂非懂〞随波逐流的外表形态。

③教师没有在教学中把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错误前置,导致学生的思维走了很多弯路。这就是本节课出现练习错误多的`缘由。

这也为以后的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学设计必需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进展为出发点和终极归宿。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索,学会创造,这正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必需带着思索进行实践,结合实践升华理念,随学生一起成长。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7

比例的教学,是在学生把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学问,内容抽象,经常感觉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困难,我认为让学生反复感知,形成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的良好途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细致支配学生初步感知,通过让学生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求比值,找规律,写数量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比例的要点。

第二,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学生还不能形成正比例的概念,因此,我变换情境,选择与例题不同的数量:铅笔的数量和总价,耕地的时间和耕地总公顷数。让学生反复感知正比例概念的规律。这样既拓展了教材,又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高度概括正比例概念打下了基础。第三有了前面充分的感性认识,我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索,以小组合作沟通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突破正比例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如: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比值等,学生在合作学习时相互沟通,相互商量,把各自对正比例概念的感知会聚,综合,从而抽象出正比例的意义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着改变,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对正比例的初步感知,不怜悯境下的反复感知,商量探究等过程,积累了对正比例概念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高度概括出了正正比例的意义,从而坚固的把握了正比例的意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二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