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酸,初步学会从化学式上判断酸;2.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3.了解浓硫酸的特性【过程与方法】:1.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2、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酸的判断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难点】:浓硫酸的特性【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酸的判断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重点突破:通过探究活动,层层递进,分析酸的共同特点,得出酸的定义。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酸的共同点与差异性,比较全面清晰的的认识酸的物理性质。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同时使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2、难点:浓硫酸的特性难点突破:通过视频,了解正确操作实验的重要性,对浓硫酸的特殊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实验准备:仪器:烧杯、玻璃棒等。药品:浓硫酸、蒸馏水、纸、小木棒等。【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活中有酸味的物质有哪些?学生回答:柠檬、食醋、蓄电池、雪碧、胃液等由此导入新课。老师:这些物质中都含有一种物质—酸。(柠檬酸、醋酸、硫酸、碳酸、盐酸)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几种常见的酸。【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的再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烘托课堂气氛,为学习新知识提供较好的氛围。二、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效果:(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有目的的展开学习,有的放矢的完成学习任务。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和说明认识酸自主学习一引导学生认识酸在组成上的共同点从学过的化合价着手,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分析酸在水中解离时的共同特征-阳离子为H+温故知新,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浓盐酸和浓硫酸自主学习二出示要求和探究任务学习先自主预习两种酸的物理性质,并对比性质上的差异通过这一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既锻炼了学生动脑的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交流出示表格。学生展示交流结论,完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充分,思维深刻,学习成为才艺的展示和心理愉悦的享受。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及其原因。了解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学生根据问题,小组讨论总结。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小组内共同完成,促进了生生合作,互帮互助。通过讨论、探究等活动中理解了新的知识,明确了实验一定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价值观;最后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酸及其性质。理性提升提出问题回馈本节课内容学生谈收获,对知识进行整合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完整的学习方法是奔向成功的主要因素,浓厚的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色彩。谈收获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呢?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板书设计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酸及其性质酸的定义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浓盐酸的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九年级三班学生,学生总体情况:思维比较活跃,班级纪律好,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学生的学习开始转向自主化。在对待学习问题上,学生倾向于自主解决和相互讨论的比例较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方法相对以前发生了较大变化。新课标中指出,初中化学课程重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倡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化是化学课程需要达到的结果。教学方式,体现出,初三学生仍然以兴趣为最主要的学习动力;学习因素则体现出的是初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的客观因素;态度定式及自我表现都共同体现了初三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与老师、同学直接的交流存在的心理特点。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3、酸碱指示剂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还不够系统。因此,除了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外,加强学习心理教育与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客观地描述目前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现状,并分析其特点和成因,对帮助学生依据学习规律组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给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方面提供了参考。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测评试题,采用了闭卷测试的形式,规定时间10分钟。完成后由小组长收齐,老师批阅一部分(占60%),小组长批阅一部分(占40%),从统计的答题情况来看,选择题,学生掌握较好;第4题实验探究题,学生答得不好。主要表现:少数同学没做;一部分同学实验设计不合理,语言叙述不规范。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大致是: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学生对于实验探究题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且对有些题目完全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还不是很明确,需要教师的引导。3、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差。化学学科要求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平时训练较少,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今后教学应注意: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加强训练,注重巩固。对知识及时总结与归纳。课堂上要精选习题,做到精练精讲。重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课标分析本节课属于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课程标准】1.认识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酸溶液的稀释方法。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4.知道酸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程从上册酸性物质的介绍,在酸的定义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探究酸的性质。课程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入,以同类物质中典型物质盐酸为例,用实验进行探究,最后从特殊到一般,得出酸的通性。因为酸的共性是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并且可以为学习碱的共性及无机物关系,打下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有关酸的共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因为当时学生接触的化学方程式不多,而且要达到举一反三,所以有一定的困难。在探究金属和酸的反应中,探究“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物质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合理的假设有一定难度。原因是其中涉及的物质比较多,而且气体到底是两种物体反应生成,还是多种物体共同作用生成,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疑惑。根据课程标准,让本节课的目标细化,那就是:(1)科学探究方面:能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初步探究出酸的共性。
(2)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了解酸的共性,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归纳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酸的性质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原理的学习态度。
(4)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通过学习酸的性质,使学生了解酸的用途,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学生当堂学习效果测评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C.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减小D.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瓶酸溶液,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测得它们的质量与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b分别代表()A.浓盐酸、稀盐酸B.稀盐酸、浓盐酸 C.浓硫酸、稀硫酸D.浓盐酸、浓硫酸3.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向盛水的试管中慢慢注入3mL浓硫酸,此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液面(为了便于观察,液体为红墨水)的变化是A.液面A高于液面BB.液面B高于液面AC.无变化D.A、B液面同时升高4、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A、H2CO3B、NaHCO3C、P2O5D、Ba(OH)2(选做题)5、把一定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化的结果是:(填“增大”“减少”或“不变”)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浓盐酸浓硫酸【设计意图】既有紧扣教学目标,侧重考查重点知识的题目,又有对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展和运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答案:1、B2、D3、B4、A选做题5、减小不变减小减小不变增大增大减小课后反思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如:在讲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时,我不再以讲授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标签自己观察总结,这让学生感到知识是他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初步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浓硫酸的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时,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这些情景小实验,他们的思维就不会如此积极,对其性质和方法的理解也不会非常深刻,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反应超过了我预先的设想,效果很好.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数时候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作为“引路人”,我及时恰当地对他们的成功与问题进行评价,这样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时窃窃私语,有时群情激昂,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参与、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我没有刻意地加以修饰,因为华而不实、多而无用的课件不会对教学有任何的帮助。课标分析本节课属于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课程标准】1.认识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酸溶液的稀释方法。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4.知道酸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程从上册酸性物质的介绍,在酸的定义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探究酸的性质。课程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入,以同类物质中典型物质盐酸为例,用实验进行探究,最后从特殊到一般,得出酸的通性。因为酸的共性是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并且可以为学习碱的共性及无机物关系,打下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有关酸的共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因为当时学生接触的化学方程式不多,而且要达到举一反三,所以有一定的困难。在探究金属和酸的反应中,探究“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物质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合理的假设有一定难度。原因是其中涉及的物质比较多,而且气体到底是两种物体反应生成,还是多种物体共同作用生成,学生会产生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学期教研计划
- 2025年上教科室校企合作计划
- 养老院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
- 河南省桐柏县2024年物理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关于道路交通-一法一例-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 新时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班主任情感教育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 生物科技方案研究与设计
- 小学实验室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及职责
- 航空行业安委会组织架构与职责
- 2025年智慧农业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
- 网约车考试题库及答案
- 慢阻肺健康宣教
- 小学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数学作业-应用题(178题)(附答案)
- 工会维权活动方案
- 混凝土养护管理制度
- 2025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知识手册
- T/DZJN 114-2022废旧锂离子电池极片材料回收技术规范
- T/CASTEM 1014-2023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评估指南
- 高校助学贷款结清凭证
- 英语阅读教学【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