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标准化作文下的过渡与衔接技巧模块一过渡衔接类型例举(具体)平时,我们看到的木器是用楔子和胶水把各个“零件”搭配粘接起来的,严丝合缝,构成整体;我们使用的衣服是由多块布料缝制而成,不用针线,就做不成衣服,粗针疏线,衣物就不会结实,写文章也是如此,需要过渡衔接,议论文也不例外。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一般说,文章在下面几种情况下需要过渡:①议论文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之间及各角度之间。②由叙转议,由议转叙;或由叙、议转抒情,均需以过渡来加强内在联系。③叙、议、情融入联想与想象,借过渡拓展思维渠道。④顺序与倒叙、插叙、补叙相转接之处及倒叙、插叙结束,重又转为顺序时,应当设计过渡。需要说明的是,在许多时候并不使用常见的或明显的过渡手段。小标题、序码、空行等也起过渡作用;分段本身就意味着思路有所变化,也可以视为一种过渡。还有一种“语不接而意接”的暗中过渡,叙事虽有跳跃意念却相互联系。这种过渡无迹可求,从技巧上说应属于更高层次;如果思路一改就使用明显的过渡手段,那是比较幼稚的。文中照应往往与过渡合二为一,“承上启下”中的“承上”其实就是照应上文。造成文章内容脱节,没有层次感、整体感的原因,一方面是作者的思路欠清晰,另一方面是行文过程中不会过渡照应。这就要求我们在下笔之前或行文过程中要时时考虑文章的流畅性和整体性,在文意跳跃之处用恰当的语句(段)予以过渡。不要忘记前文设下的伏笔、所提出的问题,不要忘记标题和开头,时时记住文章的中心,间或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告诉读者我时时记着前文我写了什么,我时时记着我这篇文章的中心。只有这样,文章才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才不会偏离题意。模块二如何巧妙过渡(6种技巧)那么议论文中的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语段衔接】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论哪种文体,巧用过渡,都会使文章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语意分明,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常见类型】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往往依据背景材料或生活实际,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在对材料分析概括的基础上,鲜明自然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表述方式:(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2)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3)这则材料的寓意是……(4)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5)为什么会这样呢?(6)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例〗《诚信的思考》: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例〗“弯道超越”!这是赛车手的专有名词,是说赛车手往往在弯道上,更容易利用高超的驾驶技术去超越对手。可是,又何止限于赛车手呢?世上道路千万条,但有几条是直道呢?大到国家与民族的兴盛之道,小到个人的成长之道,从来就没有一条只有平坦的大道。可以这么说,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成长史,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并不是在笔直的大道上,而是在弯道上的“驾驶能力”。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话题作文,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要使用一些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一部分表述方式:(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4)物犹如此,人亦然。(5)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6)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例〗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例〗还记得赵括“纸上谈兵”和马谡“痛失街亭”的故事吗?它象两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需要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请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也曾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在我们中国,这方面的格言警句更是俯拾皆是,举不胜举。象“谦受益,满招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等,无一例外,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一)事实到理论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例】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例】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例】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二)理论到事实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5、“……”这句话颇有道理(说得多好啊!)它道出了……的真谛。6、……的意思是……,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其真正含义。7、……曾说过……,是的,只有……才……不……又怎能……8、生活中有这样一名俗语,叫做……9、“……”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说理也一样,正反结合论证有利于是非对比和说理全面、析理透彻,这是议论文经常运用的论证方法。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表述方式:(1)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2)相反的事例如……(3)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4)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例〗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了不使民族利益受到侵犯,在异族入侵时,挺身而出,虽受尽折磨却不变节,在“义”与“生”之间,他明智地选择了“义”,谱写出一曲悲壮的正气之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被围梅岭,写下了“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壮丽诗篇,为了正义,他以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迎接死亡;为了正义,刘胡兰豪无惧色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之下;为了正义,布鲁诺被火焚身,伽利略被秘密流放在黑森林中,直至心脏停止跳动。这些,都是历史长河中美丽的浪花,都永远闪烁着异样的光彩。然而,极纯净的水是很少的,所以在历史的河水中,也飘浮着污秽,避免不了渣滓的存在。奸臣秦桧,卖国求荣,为苟全性命而丧失了人的本性,终于受到万人的唾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俘变节,但最终还是没能使偷生得逞,他的下场是可悲的,而丧失义节,苟且偷生,他的下场更是可耻的。五、层与层的过渡。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表述方式:(1)无独有偶(2)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例〗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例〗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六、辩证过渡欲进先退: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表述方式:诚然、固然、毋庸置疑——然而/但;当然;……不是……而是。【例】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然而,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例】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例】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例】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超越了自己。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签定禁业协议书
- 烟台大学法学院协议书
- 退赔谅解协议书
- 荒地合作协议书
- 男人分工协议书
- 聘用副总协议书
- 苏联撤军协议书
- 租船佣金协议书
- 菜品保密协议书
- 材料员劳务聘用协议书
- 关爱父母健康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哈尔滨商业大学
- 陕西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大纲及模拟题库
- 1KV送配电调试报告
- GB/T 5801-2020滚动轴承机制套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和公差值
- FZ/T 93029-2016塑料粗纱筒管
- 2022年12月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C(答题卡)
- 塑胶原料来料检验指导书
-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 共点力平衡的应用-完整版PPT
- 系杆拱桥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