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性病学专业全套课件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优选皮肤性病学专业全套课件当前第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的结构当前第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被覆于身体表面,在口、鼻、肛门、阴道口等处与体内管腔粘膜相移行。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等组成,表皮和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连接,其间分布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神经、肌肉和各种皮肤附属器。皮肤表面有许多皮沟和皮嵴,皮嵴顶部常有汗孔。掌跖、唇红、乳头、龟头及阴蒂等部位无毛,有较多的被囊神经末梢,称为无毛皮肤。其他部位的皮肤均有或长或短的毛,被囊神经末梢较少,称为有毛皮肤。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及部位不同而异。当前第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当前第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表皮表皮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借助真皮与皮下组织相连。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角朊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当前第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角朊细胞基底层:位于表皮最下层,为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基底细胞常含有黑素颗粒,呈帽状分布于细胞核上方。基底层细胞不断增殖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不断向表皮演变,故亦称生发层。正常表皮的更替时间约为28天。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10层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较大呈圆形,细胞间有许多短小的胞质突起如棘状,故称棘细胞。颗粒层:位于棘层上方,由3-5层梭形细胞组成。其特征为细胞内可见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在HE染色中呈强嗜碱性。透明层:仅见于掌跖。为2-3层扁平、边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角质层:由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核的细胞组成,胞内细胞器结构消失。对皮肤有重要保护功能。当前第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树枝状细胞黑素细胞:产生色素,能吸收紫外线的辐射,对机体起保护作用。朗格汉斯细胞:具有吞噬、处理异物、递呈抗原的作用,参与免疫反应。麦克尔细胞:可能与皮肤感觉有关。当前第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基底膜带皮肤基底膜带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使真、表皮紧密连接,还具有渗透与屏障作用。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当前第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真皮真皮是从中胚层分化而来,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以及细胞和基质构成。真皮浅层称乳头层,此层较薄,形成乳头装隆起并突向表皮。真皮深层为网状层,两层互相移行,无截然界限。当前第1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一.胶原纤维是真皮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在乳头层,纤维较细,排列疏松,方向不定,网状层的纤维束较粗,互相交织成网。胶原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二.网状纤维主要由Ⅲ型胶原蛋白构成,是一种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在纤维母细胞活性增强的病变,如肉芽肿,网状纤维明显增加。三.弹力纤维呈波浪状,相互交织成网缠绕在胶原纤维束之间,使皮肤具有弹性。四.基质是无定形匀质状物质,充填于纤维和细胞之间。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使基质形成具有许多微孔隙的分子筛立体构型。五.细胞
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和肥大细胞是真皮的常驻细胞。当前第1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与真皮无明显界限,相当与大体解剖的浅筋膜,其下与肌膜相连,又称皮下脂肪层。此层还有汗腺、毛根、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当前第1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附属器毛发与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甲当前第1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毛发与毛囊毛发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成毛发分为毛干、毛根、毛球、毛乳头、毛基质五部分。毛发可分为三层:髓质、皮质、毛小皮毛发的生长周期:生长期(约三年)、退行期(约三周)、休止期(约三月)。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可分为上、下两段。组成:内毛根鞘、外毛根鞘、结缔组织鞘
当前第1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当前第1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脂腺
皮脂腺属泡状腺体,由腺泡和短的导管构成。皮脂腺为全浆腺。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当前第1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小汗腺
除唇红、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以足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属单曲管状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腺体分泌的汗液经导管排至体表,汗液挥发时带走体表的热量,起调节体温的作用。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
当前第1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顶泌汗腺
属大管状腺体,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分泌部位于皮下脂肪层。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等。外耳的耵聍腺和眼睑的睫腺也归入顶泌汗腺。顶泌汗腺的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当前第1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甲甲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由甲板、甲廓、甲根、甲床、甲母质、甲半月组成。指甲生长速度约每3月长lcm,趾甲生长速度约每9月长1cm。当前第1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当前第2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的神经
一.感觉神经:游离神经末梢:呈细小树枝状分支,主要分布在表皮下和毛囊周围,与痛觉、触觉、压觉和温度觉有关。神经小体:分非囊状小体和囊状小体。二.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来自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交感神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顶泌汗腺和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交感神经的胆碱能神经纤维支配小汗腺的分泌细胞。当前第2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的血管
皮肤的血管具有营养皮肤组织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皮肤的血管有两种类型:
1.营养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具有调节体温作用的血管结构:在指趾、耳廓、鼻尖和唇等处真皮内有较多的动、静脉吻合,称为血管球。当外界温度变化明显时,在神经支配下,球体可以扩张或收缩,控制血流,从而调节体温。当前第2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淋巴管
皮肤淋巴管的盲端起始于真皮乳头层的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内的压力低于毛细血管及周围组织间隙的渗透压,故皮肤中的组织液、游走细胞、细菌、病理产物、肿瘤细胞等均易进入淋巴管而到达淋巴结,最后被吞噬处理或引起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到皮肤。当前第2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的肌肉
皮肤内最常见到的肌肉是立毛肌,此外尚有阴囊的肌膜和乳晕的平滑肌,在血管壁上也有平滑肌。汗腺周围的肌上皮细胞也有平滑肌的功能。面部的表情肌和颈部颈阔肌属横纹肌。当前第2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的功能当前第2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的防护作用机械性损伤的防护物理性损害的防护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微生物的防御作用防止体液过度丢失当前第2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的吸收作用
皮肤吸收作用的主要途径:
1.透过角质层细胞
2.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
3.皮脂腺或汗管如果角质层甚至全表皮丧失,物质几乎完全可通过真皮,吸收更完全。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
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
2.皮肤角质层水合程度
3.物质的理化性质当前第2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的感觉作用
皮肤的感觉分类
1.单一感觉:如触觉、压觉、痛觉、冷觉和温觉。
2.复合觉:如干、湿、光、糙、硬、软等。瘙痒
1.瘙痒产生的机理
2.与瘙痒有关的因素:如机械性刺激、电刺激、酸、碱、植物的细刺、动物的纤毛及毒刺、皮肤的微细裂隙、代谢异常(如糖尿病、黄疸等)、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化学介质(如组胺、蛋白酶、多肽等)均可引起瘙痒。
当前第2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完成。小汗腺分泌汗液。通过排汗可散热降温、起调节体温的作用。皮脂腺分泌皮脂,与汗液在皮肤皮肤表面构成一乳化的脂质膜,可润滑、保护皮肤,皮脂还有抑制体表微生物繁殖的作用。当前第2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
皮肤对体温的调节作用的方式1.作为外周感受器,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环境温度的信息皮肤中的温度。2.作为效应器,是物理性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使机体温度保持恒定。体表热量的扩散主要通过皮肤表面的热辐射、空气对流、传导和汗液的蒸发。
当前第3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的代谢作用
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水和电解质代谢黑素代谢当前第3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免疫系统
皮肤免疫系统的细胞成分角质形成细胞、淋巴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呈纤维细胞皮肤免疫系统的分子成分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神经肽当前第3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
皮肤组织内含有的免疫相关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组成网络系统。皮肤为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成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并对免疫反应起调节作用,使机体对外界异物产生适度的免疫反应,也对内部突变细胞进行免疫监视,防止癌肿发生,以达到免疫的自稳性。因此,皮肤应被看作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部分,即皮肤免疫系统。
当前第3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性病的症状和诊断
当前第3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
皮肤性病的症状
当前第3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
皮肤性病的症状可分为自觉症状和皮肤损害。自觉症状: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称自觉症状。皮肤损害:简称皮损或皮疹,是指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是掌握皮肤性病症状,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当前第3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自觉症状1.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可轻可重,可持续亦可间断发作,或局限于某部位,或泛发至全身。皮肤瘙痒症、慢性单纯性苔藓、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和疥疮等瘙痒剧烈,恶性淋巴瘤、糖尿病、黄疸、肾功能不全等系统性疾病均可引起痒感。2.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疖、结节性红斑等;尿痛、尿脓常见于淋病。3.烧灼感:常见于接触性皮炎等。4.麻木:常见于麻风等。当前第3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损害
原发性损害:是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继发性损害: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如搔抓)所引起。当前第3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原发性损害当前第3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斑疹
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大小不一,形状不定,直径小于2cm。直径大于2cm的斑疹称斑片。斑疹和斑片均可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或脱失)斑及出血斑等。红斑:是毛细血管扩张或充血所致,压之褪色色素沉着斑、色素脱失(减退)斑:是色素增加、减少(或消失)所致,压之均不消失,出血斑:是由于血液外渗至周围组织所致,压之不褪色,当前第4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红斑当前第4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色素沉着斑当前第4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色素脱失(减退)斑当前第4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出血斑当前第4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丘疹
为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直径小于1cm,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丘疹的表面可扁平,如扁平疣;圆形,如传染性软疣;乳头状,如寻常疣。当前第4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丘疹当前第4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丘疹(扁平)当前第4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丘疹(圆形)当前第4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丘疹(乳头状)当前第4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斑块
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当前第5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斑块当前第5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风团
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略隆起损害,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淡红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常伴剧痒。发作急,扩大快,一般经数小时即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当前第5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风团当前第5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结节
为圆形或类圆形、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需触诊方可查出,可稍高出皮面,结节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炎性浸润,代谢产物沉积,肿瘤组织等引起。直径超过2cm的结节,称肿块。高度增生性肿块称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当前第5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结节当前第5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水疱和大疱
为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直径小于1cm者称水疱,直径大于1cm者称大疱。疱液可为浆液性或血性。疱壁的厚薄与水疱发生的位置有关。水疱可发生在角质层下、表皮内、表皮下。
当前第5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水疱当前第5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大疱当前第5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脓疱
为含有脓液的疱。脓液混浊,可粘稠或稀薄,周围常有红晕。脓疱可由化脓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当前第5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脓疱当前第6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囊肿
是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一般位于真皮中或更深,可隆起或仅可触知,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可有弹性感。当前第6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囊肿当前第6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继发性损害
当前第6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鳞屑
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由于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而引起。鳞屑的大小、厚薄和形状不一,可呈糠秕状、云母或蛎壳状、大片状。当前第6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鳞屑(糠秕状)当前第6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鳞屑(蛎壳状)当前第6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鳞屑(大片状)当前第6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浸渍
为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由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如湿敷较久或指趾缝经常潮湿等),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所致。浸渍处表皮容易脱落或继发感染。当前第6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浸渍当前第6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糜烂
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表浅,基底层细胞仍存在,故愈后不留瘢痕。当前第7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糜烂当前第7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溃疡
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溃疡大小不一,溃疡面常有浆液、脓液或血液等,基底部有坏死组织,边缘陡直、倾斜或高于周围正常皮肤。溃疡愈后留有瘢痕。当前第7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溃疡当前第7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裂隙
也称皲裂,为线条状的皮肤裂口,通常深达真皮。常见于掌跖、指趾关节部位、口角、乳房下部、肛周等处,也见于皮肤干燥、炎症后皮肤弹性降低及角质层过度增厚处。当前第7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裂隙当前第7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抓痕
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到真皮浅层的缺损。表面可有渗出、脱屑或血痂。常见于各种瘙痒性皮肤病。如缺损只达到表皮,愈后不留瘢痕;如缺损达到真皮,则愈后可留瘢痕。当前第7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抓痕当前第7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痂
为创面上浆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鳞屑、杂物及细菌等混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痂可薄可厚,柔软或脆,并且与皮肤粘连。
当前第7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痂当前第7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瘢痕
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较周围正常皮肤表面低凹者为萎缩性瘢痕;高于皮肤表面者为增生性瘢痕。瘢痕的表面光滑而无皮嵴、皮沟,无毛发等附属器。当前第8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瘢痕当前第8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苔藓样变
也称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系由经常搔抓或摩擦使角质层和棘层增厚,真皮产生慢性炎症所致。
当前第8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苔藓样变当前第8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萎缩
可发生于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表皮萎缩为局部表皮菲薄,呈半透明羊皮纸样,有细皱纹,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真皮萎缩为局部皮肤凹陷,皮纹正常,毛发变细或消失。皮下组织萎缩为皮下脂肪组织减少所致的明显凹陷。当前第8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萎缩当前第8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萎缩当前第8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性病的诊断
当前第8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病史当前第8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体格检查检查皮肤时的要求:
1.光线要明亮,最好是自然光,其次是日光灯。
2.室内温度要适当,不宜过冷。
3.检查时,应充分暴露皮损,对皮损分布较广的皮肤性病,应进行全身检查。4.除皮肤外,还应检查患者的毛发、指趾甲、粘膜及浅部淋巴结。对怀疑为接触性皮炎及寄生虫性皮肤病(如虱病)者还要检查其衣服。当前第8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一)视诊部分皮肤性病仅通过视诊就可明确诊断。视诊时要注意皮损的以下各点:性质、大小和数目、颜色、边缘及界限、形状、表面、基底、内容物、部位和分布、排列、毛发和指甲。当前第9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二)触诊
1.皮损的大小、形态、深浅、硬度、弹性感及波动感;是否浸润增厚、萎缩变薄、松弛、凹陷等。
2.皮损的轮廓是否清楚,与其下组织是否粘连、固定或可以推动等。
3.局部温度是否升高或降低;有无压痛;有无感觉过敏、减低或异常。
4.出汗与皮脂多少。
5.附近淋巴结有无肿大,触痛或粘连。当前第9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6.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有四种检查法:(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
(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
(4)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即可判定为尼氏征阳性,常见于天疱疮。当前第9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三)其他特殊手段1.玻片压诊:用玻片压迫皮损来区分出血和充血性损害。2.刮诊:用钝器或指甲轻刮皮疹表面以了解皮损性质。3.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皮肤,可出现三联反应。当前第9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当前第9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玫瑰糠疹当前第9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性自限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躯干和四肢近端多发性黄红色鳞屑性斑丘疹,椭圆形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春秋季好发。病程6-8周。极少复发。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反应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当前第9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临床表现母斑:多数患者在躯干或四肢近端先出现一个直径2-3cm的圆形或椭圆形橙红色斑,上附细小鳞屑,称为母斑或先驱斑。易被忽视。子斑:母斑出现后1-2周,四肢近端和躯干部出现多数椭圆形或环形斑疹,边缘有细碎糠样鳞屑。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对称分布。称为子斑或继发斑。不典型病例皮疹可呈鲜红色或出血性,或发展到手足、头面部,个别病例持续数月以上不愈。少数患者可有复发。当前第9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当前第9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当前第9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当前第10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典型皮疹特点和皮疹分布,临床不难诊断。鉴别诊断:1.银屑病:皮疹为浸润性斑丘疹、斑块,表面有云母状厚鳞屑,刮除鳞屑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2.二期梅毒疹:皮疹为大小较一致的淡红色或棕红色斑丘疹,常累及掌跖,外生殖器可见扁平湿疣。RPR等血清检查有助于鉴别。当前第10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银屑病当前第10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二期梅毒疹当前第10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可自愈,一般不需治疗。症状明显者可对症治疗。抗组胺药: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外用止痒药:炉甘石洗剂、樟脑洗剂。当前第10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当前第10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本病属中医的“风热疮”范畴。病因病机过食辛辣,或情志抑郁化火,导致血分蕴热,热伤阴液而化燥生风,复感风热外邪,风热凝滞,郁闭肌肤,闭塞腠理而发病。当前第10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治疗1.风热蕴肤主证:发病急骤,皮损呈淡红色斑片。伴心烦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止痒方药:消风散加减
2.风热血燥主证:斑片鲜红或紫红,鳞屑较多,瘙痒甚,伴抓痕血痂。舌红,苔少,脉数。治法:凉血清热,养血润燥方药:凉血消风汤当前第10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皮肤性病的治疗
当前第10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内用药物疗法
当前第10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抗组胺类药物
抗组胺药有H1受体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前者应用较广,在严重和顽固的患者可以两类药物合用,以提高疗效。当前第11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H1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能与组胺争夺受体,消除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等作用。
当前第11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
易透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又因抗胆碱作用,表现粘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等副作用。因此,高空作业、精细工作者和驾驶员需禁用或慎用。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常用药物:扑尔敏、苯海拉明、多虑平、塞庚啶、异丙嗪、酮替芬等。当前第11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口服吸收很快,多在肝脏内代谢。最大优点是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不产生或仅有轻微嗜睡作用;抗胆碱能作用很小或无,作用时间较长。常用药物: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阿伐斯汀等。当前第11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H2受体拮抗剂
这类药物与H2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阻止组胺与该受体结合,从而对抗组胺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胃液分泌增多等作用。可与H1受体拮抗剂合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等。常用药物: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副作用:头痛、眩晕,长期应用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阳痿和精子减少等,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
当前第11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糖皮质激素
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抗炎作用、抗毒、抗休克作用和抗肿瘤作用等,在皮肤性病科广泛应用。适应证:药疹、多形性红斑、非感染性的急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等。
当前第11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常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名称
抗炎作用等效剂量(mg)
低效
氢化可的松
120中效泼尼松
3.55泼尼松龙
45甲基泼尼松龙
54曲安西龙
54高效地赛米松
300.75倍他米松
300.6当前第11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临床应用方法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疗程等应根据不同病种、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剂量:分为小剂量、中等剂量、大剂量、冲击疗法。疗程:分为短程、中程、长程。还可以皮损内注射。当前第11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主要是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结核、真菌等)、高血压、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穿孔、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骨折或骨缺血性坏死、白内障等,一般均有满月脸、痤疮、多毛和萎缩纹等副作用。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经常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给予必要处理。当前第11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抗生素当前第11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青霉素类:主要用于G﹢菌及螺旋体等感染性皮肤性病。头孢菌素类: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和一些G﹣杆菌的感染。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是广谱抗生素,对绿脓杆菌也有效;链霉素用于皮肤结核病。四环素类:主要用于痤疮,对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感染也有效。当前第12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大环内酯类:本类药物用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疳、红癣。红霉素可用于痤疮。喹诺酮类:对G﹢和G﹣菌、支原体、衣原体有效,用以治疗脓皮病、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抗结核药:利福平对结核菌高度敏感,对G﹢球菌也有很强抗菌作用。磺胺类:对G﹢和G﹣菌、衣原体、奴卡菌有效。主要药物有复方新诺明等。当前第12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抗病毒药当前第12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核苷类抗病毒药作用:对DNA病毒有强大的抑制作用适应证: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和生殖器疱疹。常用药物: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当前第12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利巴韦林
作用: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通过干扰病毒核酸合成而阻止病毒复制繁殖,对多种DNA病毒或RNA病毒有效。
适应证:疱疹病毒当前第12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抗真菌药物
当前第12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灰黄霉素:能干扰真菌DNA合成,阻止真菌细胞分裂,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头癣治疗。多烯类药物:该类药物能与真菌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膜上形成微孔,改变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内物质外渗,导致真菌死亡。常用药物有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主要用于深部真菌。5-氟胞嘧啶:可干扰细菌核酸合成,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用于隐球菌病、念珠菌病、着色真菌病。当前第12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唑类: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干扰真菌细胞的麦角固醇合成,使真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外用药: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
内服药:1.酮康唑:用于系统性念珠菌感染、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泛发性体癣、花斑癣等。2.伊曲康唑:有高度亲脂性、亲角质的特性,在皮肤和甲中药物浓度超过血浆浓度。用于孢子丝菌病、隐球菌病、念珠菌病、着色真菌病和浅部真菌病等。3.氟康唑:主要用于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深部真菌感染。适用于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等。
当前第12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伊曲康唑的用药方法:1.甲真菌感染:0.2g,2次/日,每月服药一周为一疗程,指甲真菌感染服2疗程,趾甲真菌感染服3疗程。2.皮肤癣菌病:0.2g/d,连服7日。掌跖部癣需0.2g,2次/日,连服7日。3.皮肤念珠菌病、马拉色菌毛囊炎:0.1g,2次/日,连服1~2周。4.口腔念珠菌病:0.2g/d,连服7日。5.头癣:3~6mg/(kg·d),1次/日,连服6周,配合外用硫磺软膏等。6.深部真菌病:0.2g/d,疗程2~6月。当前第12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丙烯胺类:能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合成中所需的角鲨烯环氧化酶,达到杀灭和抑制真菌的双重作用。适应证:对甲癣和角化过度型手癣疗效较好,对念珠菌及酵母菌效果较差。常用药物:特比萘芬
当前第129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特比萘芬用药方法:
1.体股癣:0.25g/d,连服1周。
2.手足癣:0.25g/d,连服1~2周。
3.甲真菌病:0.25g/d,一周后改为隔日一次,指甲癣疗程7周,趾甲癣疗程11周。
4.头癣:体重<20kg,62.5mg/d;体重20kg~40kg,0.125g/d;体重>40kg,0.25g/d,连用4~8周,并配合外用抗真菌药。当前第130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维A酸类药物药理作用:1.可调节表皮的增生和分化,促进正常角化。2.减少皮脂分泌。3.可激活巨噬细胞和郎格汉斯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对癌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当前第131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可分为三代:1.第一代维A酸:主要包括全反式维A酸、异维A酸、维胺酯。对囊肿性痤疮、掌跖角化病等有良好效果。
2.第二代维A酸:常用药物为依曲替酯、依曲替酸、维A酸乙酰胺的芳香族衍生物。主要用于严重银屑病、各型鱼鳞病、掌跖角化病等。3.第三代维A酸:代表药物是芳香维A酸乙酯,用于银屑病、鱼鳞病、毛囊角化病等。
当前第132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免疫抑制剂
在皮肤科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糖皮质激素使用,以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副作用:这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有胃肠道反应、诱发感染和肿瘤、抑制造血系统、骨髓功能、肝损害、不育和致畸等,故应慎重选用,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能等。当前第133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环磷酰胺:对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强,对体液免疫抑制明显。硫唑嘌呤:对T淋巴细胞抑制效应较大。甲氨蝶呤:能抑制淋巴细胞或上皮细胞的增生。环孢素(环孢素A):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其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似环孢素,并有调节免疫功能和良好的抗炎作用。霉酚酸酯(骁悉):选择性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当前第134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免疫调节剂
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使不平衡的免疫反应趋于正常。主要用于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皮肤肿瘤的辅助治疗。当前第135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干扰素:有病毒抑制、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卡介菌:可增强机体抗感染、抗肿瘤能力。左旋咪唑:能提高或恢复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调节抗体的产生。转移因子:能激活未致敏的淋巴细胞,并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胸腺肽:对机体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当前第136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维生素类
维生素A:维持上皮组织正常功能,调节人体表皮角化过程。维生素C:降低血管通透性,还是体内氧化还原系统的重要成分。维生素E:有抗氧化、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周围循环的作用。β-胡萝卜素:具有光屏障作用。烟酰胺:参与辅酶Ⅱ组成,并有扩张血管作用。当前第137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其他氯喹、羟氯喹:能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稳定溶酶体膜、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功能及免疫活性。雷公藤多甙: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钙剂:消炎、消肿、抗过敏作用。硫代硫酸钠:非特异性抗过敏作用。当前第138页\共有147页\编于星期四\19点外用药物疗法当前第139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申请外部劳务管理办法
- 游乐场自动门施工合同
- 聊天系统课程设计源代码
- 水库安全技术创新
- 停车管理规定确保交通秩序
- 零售业员工假期管理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理准则
- 信息技术支持服务规范的通知
- 热力供应承包合同
- 《HS-GC外标法测定丙烯酸聚合物中残留丙烯酸检验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单词汇总表-带音标可打印
- 2023太阳能光热发电吸热塔消能减振
- 褚时健的跌宕人生课件
- 外科口罩佩戴流程、摘口罩流程课件
- 江苏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高中合格考试信息技术试题十二套(含答案解析)
- 采空区管理方法安全技术措施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免费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物理学期末复习题
- 苏州园区体检报告 模板
- 2023年事业单位考试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公共基础知识》深度预测试题含解析
- 当前政法机关腐败问题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