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及其生理第二部_第1页
神经系统及其生理第二部_第2页
神经系统及其生理第二部_第3页
神经系统及其生理第二部_第4页
神经系统及其生理第二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其分布与功能来分,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感觉神经Sensorynerves躯体运动神经motornerves内脏感觉神经Sensorynerves内脏运动神经motornerves交感神经Sympatheticnerves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nerves躯体神经Somaticnerves内脏神经visceral

nerves当前第1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内脏神经又被称为植物性神经(Vegetativenerves)或自主神经(Autonomicnerves),感觉神经即为传入神经(afferentnerves),而运动神经即为传出神经(efferentnerves)。当前第2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几个概念灰质(Graymatter)和白质(Whitematter)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的标本上看起色泽灰暗的部位,称灰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Cortex)。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在新鲜的标本上看起色泽明亮呈白色的部位称白质。在大脑和小脑皮质深层的白质称为髓质。当前第3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神经核(Nucleus)和神经节(Ganglion)神经核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灰质外,机能相近的神经元聚集在一起的结构。神经节是指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的结构。当前第4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传导束(Tract)和神经(Nerve)传导束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一些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结构。神经是指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在外面包在结缔组织膜的结构。当前第5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网状结构(Reticularformation)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脑和脊髓中),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神经核散在其中的部位。当前第6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神经回路与突触整合神经回路辐散(Divergent)一个节前神经元与二个及以上节后神经元的联系(节前节后比例小于1)当前第7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8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会聚(Convergent)二个及以上节后神经元与一个节前神经元的联系(节前节后比例大于1)节后神经元的兴奋通过空间总和当前第9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10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链锁状和环状链锁状使空间范围扩大环状在时间上延长或终止当前第11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返回易化(正反馈)+返回抑制(负反馈)当前第12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局部回路当前第13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突触整合时间总和(TemporalSummation)突触前神经元在一定时间内发放冲动,在突触递质的累积见于辐散式突触当前第14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空间总和(SpatialSummation)几个突触前神经元联合发放冲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一定空间内总和见于汇聚式突触当前第15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几个神经元可以是同为兴奋性或抑制性,也可有的为兴奋性,有的为抑制性的。当前第16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ABCDA神经元受兴奋性B神经元活动的影响而产生兴奋。A神经元受抑制性C神经元的抑制,发放冲动的几率大大降低。C神经元受到另一个抑制性神经元D的抑制,其发放冲动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减弱了对A神经元受抑制作用(抑制解除),A神经元发放冲动的几率增加。当前第17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反射中枢及其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反射孤和反射中枢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是神经系统实现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当前第18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中枢是由具有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聚成群构成的,位于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当前第19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20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单突触反射(MonosynapticReflex)在中枢(脊髓)内仅一个突触,二元反射感觉神经元直接与运动神经形成突触敲击髌韧带,牵拉肌梭,感觉神经元发放冲动,与α运动神经突触联系,膝跳反射当前第21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22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多元反射刺激感受器,引起AP,传递到脊髓与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冲动传递到肌肉,引起反射性收缩大脑不直接参与当前第23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24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反射活动的一般特征反射的规律性反射的协调性反射的适应性反射结构的完整性当前第25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反射的协调性交互抑制(reciprocalinhibition)

某一反射动作发生时,引起另一相反反射动作抑制的现象,或说协同的神经元兴奋,拮抗的神经元抑制称交互抑制。当前第26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扩散(irradiation)

某一个中枢的兴奋或抑制,通过突触的联系扩散到其它中枢的过程,辐散式联系是扩散活动的结构基础。扩散的广度取决于刺激强度与中枢不同的机能状态。当前第27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反馈(feedback)

当一个神经元轴突的侧支经过若干个相互衔接的中间神经元,最后又返回到原来发出侧支的那个神经元的胞体时,形成回路结构。如回路中每个神经元突触的生理性质大体一致,环式传递将得加强和时间上延长称正反馈,并产生后放现象,反射活动不是随着刺激终止而终止,往往延续若干时间;相反如回路中为抑制性神经元,即为负反馈,使原有活动减弱。当前第28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最后公路原则(finalcommonpathprinciple)

在反射弧中,来自中枢(脑和脊髓)的中间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的冲动最后均将信息传到直接支配效应器的运动神经元,再由运动神经元传到相应的效应器,所以,Sherrington(谢灵顿)提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是反射活动的最后公路。当前第29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反射中枢兴奋传布的特点单向传递(unidirectiontransmission)

递质只是前膜释放,使用中枢神经系统内冲动传递有一定方向。中枢延搁(centraldelay)

递质释放、扩散和受体作用,耗时长,每个突触约耗时0.3—0.5ms,所以在一个反射弧中突触越多,反射时越长。当前第30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总和(summation)

前神经元传来的一次冲动及其引起的递质释放的量,常不足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扩布性兴奋,因为EPSP达不到阈值,只有突触前同一末梢连续传来一系列冲动或由许多突触前末梢同时传来一排冲动,而产生一连串或一排EPSP(或IPSP),这些EPSP(或IPSP)总和起来达到阈值,才能诱发动作电位产生,这种局部电位总和起来的现象称兴奋的总和。当前第31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后放(afterdischarge)(后作用)

通过正反馈。

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氧、CO2、麻醉剂、离子等,对某些药物敏感,药物作用于突触传递的某些环节,阻断或加强突触的传递,如咖啡碱、茶碱可增加后膜对兴奋性递质的敏感性。当前第32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inhibition)突触后抑制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突触后膜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致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抑制性效应称突触后抑制。交互抑制(侧支抑制)和回返性抑制均为这类抑制。当前第33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侧支抑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产生IPSP,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受抑制。当前第34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35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36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返回抑制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如闰绍细胞突触后膜上产生IPSP当前第37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inhibition)结构基础A纤维末梢与C神经元构成轴-胞突触,A的兴奋能引起C神经元兴奋。B纤维末梢是一种抑制性末梢,与A末梢构成轴-轴突触,B纤维末梢不直接影响C神经元。A轴突末梢B轴突末梢C神经元当前第38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抑制作用A纤维的兴奋能引起C神经元产生EPSP,通过总和可使C产生AP。仅有B纤维兴奋时,C神经元不发生膜电位的改变。EPSPAP末梢膜去极化当前第39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B末梢先兴奋,再A纤维末梢兴奋时,C神经元上产生较小的EPSP,甚至不能产生EPSP,也就不能产生AP,从而表现出A的兴奋不能传到C,即兴奋受到抑制,这称为突触前抑制。末梢膜去极化EPSP当前第40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突触前抑制的机理抑制性B纤维末梢释放递质是抑制性递质(GABA),但在这里却引起突触后膜(A纤维)去极化(注意!!!)而不是超极化,因末梢轴浆内Cl-浓度大于膜外,Cl-外流去极化(而在其它部位相反),从而使末梢膜电位变小,A纤维兴奋时其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变小,Ca2+进入A末梢量减少,使释放的递质减少,C神经元上产生的EPSP减小,甚至不能产生EPSP。当前第41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

Sensoryfunctionofnervoussystem浅感觉传导路浅感觉指痛觉、温觉、触觉和压觉等,因其感受器分布于皮肤或粘膜内,故称浅感觉,其传导路称浅感觉传导路。当前第42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路径当前第43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脊髓丘脑侧束粗触觉为前束(第二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中央后回丘脑第三级神经元大脑皮层延髓脊髓)粗触觉感受器当前第44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45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46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径当前第47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48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当前第49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浅感觉传导路径的特点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或脑干内,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外侧核(经内囊投射)。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到对侧当前第50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深感觉传导路深感觉又称本体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这些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关节、韧带内。深感觉分意识性和非意识性深感觉。而目前比较清楚的是躯干和四肢的传导路。当前第51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路径当前第52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内侧丘系楔束延髓薄束精细触觉

薄束核楔束核当前第53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54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55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深感觉传导路径的特点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位于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内,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外侧核(经内囊投射)。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到对侧当前第56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思考:在脊髓半离断的情况下,对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和深感觉会有什么影响?当前第57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58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非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径二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胸核和骶膨大V—VII层或延髓的楔副核和颈膨大V—VII层,发出纤维组成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和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小脑前叶和小脑后叶旧小脑部分)。反射性深部感觉路径当前第59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60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

丘脑的感觉投射丘脑的三类核团从机能来看,丘脑的核团可分为三类:感觉接替核(特异性中继核)、联络核、非特异投射核群。当前第61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指前二类细胞群,它们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即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各种感觉上传都有其专门的途径,投谢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产生特定的感觉。特异投射系统当前第62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指第三类细胞群,它们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点对点投射关系,所以又称弥散性投射系统。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枝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内反复换元上行,抵达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进一步向大脑皮层作弥散性投射。非特异投射系统当前第63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这一投射系统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也就是说当不同感觉传入脑干部位后,由侧枝进入网状结构后,就失去了专一特异的传导性,而是由同一上行系统向上传导。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觉醒有重要作用。所以感觉传入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关系密切的。当前第64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65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66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第Ⅰ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半(3-1-2)负责躯体感觉接受丘脑腹后核的深、浅感觉冲动,发出纤维到第Ⅰ躯体运动区当前第67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68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69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投射有下面规律左右交叉,但头面部感觉的投射双侧性;总的安排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正立;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相应部位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成正相关。与感受器分布的密度有关当前第70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71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感觉皮层定位当前第72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感觉皮层比例当前第73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第Ⅱ躯体感觉区,以躯干和四肢感觉为主当前第74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视觉区枕叶皮层是视觉的投射区域,代表区是距状裂上、下缘皮质(17区),投射是双侧性的。左侧枕叶皮层左眼颞侧视网膜和右眼的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右侧枕叶皮层右眼颞侧视网膜和左眼的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视网膜上半部投射到距状裂的上缘,下半投射到距状裂的下缘,视野相反。视网膜中央黄斑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后部,边缘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前部。当前第75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76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听觉区颞叶皮层的一定区域是听觉的投射区域,包括颞横回和颞上回(41、42)。投射是双侧性的,一侧皮层代表区与双侧耳蜗感觉功能有关。嗅觉和味觉区嗅觉区随进化愈益缩小,位于边缘叶的前底部区域。味觉区在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区之下侧。当前第77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当前第78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皮层的联络区(associationarea)大脑皮层除了感觉区和运动区之外,大量的是联络区,约占面积的80%。这些联络区的皮层通过联络纤维与投射区相连,有综合功能。当前第79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20点

内脏感觉和痛觉内脏感觉的特点由内脏感受器(内感受器)的传入冲动所产生的感觉称为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常是与传出纤维一起行走,混在副交感神经(如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如内脏大神经),纤维数目比较少。当前第80页\共有88页\编于星期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