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及麻疹监测课件_第1页
AFP及麻疹监测课件_第2页
AFP及麻疹监测课件_第3页
AFP及麻疹监测课件_第4页
AFP及麻疹监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张晓曙麻疹及AFP监测.内容主要内容

AFP基础知识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123麻疹的基础知识4.麻疹基础知识.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只有一个血清型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传染源: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它人易感人群: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传染期:发病前1-2天,至出疹后5天

-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期延长至出疹后14天麻疹.麻疹的临床过程潜伏期:7-18天(平均14天)接种过疫苗者可延至21天前驱期2-4天高热(体温可达39℃-40℃)、咳嗽、鼻炎、结膜炎、柯氏斑传染性最强(排出病毒)出疹期前驱症状开始后2-5天斑丘疹,发生融合从面部开始向躯干、四肢发展持续5-6天恢复期按出现的顺序2-3周消退(当皮疹消退时,婴幼儿或体弱儿童如果持续发热,为发生并发症的征象).免疫策略1965年液体麻疹减毒活疫苗1978年纳入免疫规划1986年冻干减毒活疫苗两剂次免疫(8M,7Y)2005年免疫程序更改(8M,18M)2008年麻风、麻腮风代替麻疹疫苗.麻疹疫苗减毒活疫苗效力:月龄 血清阳转率%6m 50%8m(EPI) 85%12m 90%15m 95%免疫持久性:长期.免疫保护易感者感染者麻疹的传播与人群易感者数量、密度(接触情况).免疫保护易感者感染者麻疹的传播与人群易感者数量、密度(接触情况).近年全国麻疹疫情逐年降低Source:NNDRS2011年全国麻疹病例总数为9943例,发病率0.74/10万,较2008年(9.95/10万)下降了92.55%.历年甘肃省与全国麻疹发病率比较

发病率2008:16.12/10万2009:3.03/10万2010:2.53/10万2011:3.11/10万发病数

2008:42192009:7962010:6682011:795.全省麻疹发病地图2011年2010年临夏甘南.甘肃省2004-2011年麻疹病例年龄构成0岁:9.64%(2004)38.49%(2011)1-14岁:78.44%(2004)36.48%(2011)≥15岁:11.92%(2004)25.03%(2010).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消除麻疹,降低疾病负担麻疹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5位全世界每年因麻疹死亡-使用疫苗前260万-90年代初150万-2000年78万-2008年16万-2013年最坏情况:50万2005年麻疹强化免疫接种超过3.6亿剂次,避免了230万因麻疹的死亡我国近年来年平均报告发病10万例,死亡几十例。通过消除麻疹促进我国免疫规划工作中国政府已作出承诺为什么要消除麻疹.消除麻疹的可行性麻疹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有可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芬兰于1994年实现消除目标韩国于2001年宣布实现消除目标WHO美洲区2003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海南?…….技术上操作上海南2007年3.2/100万、2008年5.9/100万、2009年0.5/100万、2010年截止目前0.2/100万.高质量2剂次MCV常规免疫补充免疫: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应急接种风疹控制宣传动员风险沟通高质量麻疹监测疫情处置病例管理/院感控制消除麻疹之综合策略措施.全国从1959年开始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NNDRS)报告各省麻疹监测汇总数据。1998年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开始逐步建立麻疹监测系统。2004年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麻疹病例个案信息。2009年修订了麻疹监测方案,并将麻疹个案监测信息报告功能与NNDRS合并,建立了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麻疹监测系统的建立.2009~:个案监测+实验室监测模式全新建立“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一了原两个报告系统传染病报告卡为基础扩展个案调查信息自动统计监测指标功能风疹个案报告功能.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符合WHO推荐标准与既往监测方案定义保持一致“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监测病例定义.麻疹监测报告流程.麻疹疑似病例分类

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均应有最终“病例分类”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诊断和流调结果判断排除病例即为当前疾病名称非“麻疹”的病例.关于麻疹/风疹IgM抗体阴性病例分类的问题出疹后3天内采集无其他明确原因

临床诊断病例有其他明确原因排除病例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可于出疹后4-28天再采集2份血标本出疹后4-28天采集有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前提:符合疑似病例定义考虑试剂问题,可再次复核在暴发疫情中可能出现无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排除病例

.071421283542-7-14-210246810RashOnse出疹tDaysafterrashonset出疹天数IgGIgMInfection感染Relativelevelsofantibody相对抗体水平消除阶段:麻疹病例和接触者的隔离virusexcretion排泄病毒标本的采集:IgM:单份血清,出疹0-28天分离:

尿液,N/S,出疹0-5天

麻疹病毒感染人体后抗体动态和病毒的排泄.2011年1月11日报告首例病例以来,截止4月17日,共报告麻疹病例65例0-1岁组共58例,15岁以上年龄组7例,5月龄-8月龄居多37例有58例为张掖市人民医院报告,32/58病例有发病前在张掖市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大厅输液史其中8例现患住院患儿中有5例在出疹前一周,曾在张掖市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大厅进行过治疗,其中1例曾在出疹后还仍在该院输液大厅内输液3天该院儿科未对发热病例进行分诊,门诊输液大厅拥挤不堪,且通风状况较差,其中输液人群中儿童占多数,发热病人较多,多为上呼吸道症状。张掖疫情.张掖疫情.AFP基础知识.脊髓灰质炎疾病简介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脊灰病毒共Ⅰ型、Ⅱ型、Ⅲ型3个血清型病毒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

宿主人是唯一宿主临床表现潜伏期3~35天,一般7~14天90%以上的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只有约1%的病例可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仅有少数感染者出现麻痹症状病毒侵犯脊灰前角运动神经元后,导致肌肉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脊髓灰质炎疾病简介传染源麻痹型患者隐性感染者、无麻痹患者不易被发现,在传播上起重要作用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4月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感人后能产生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传染期感染者大便排出病毒可达数周至数月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发病后1~2周排毒率最高.全球消灭脊灰历程上世纪六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常规免疫消灭脊灰1962年古巴每年对<5岁儿童口服脊灰疫苗(OPV)群体接种实现无脊灰1980年巴西在常规免疫失败20多年以后,采用了群体接种1983年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紧跟其后1985年PAHO基于成功的群体OPV策略,决定在美洲区消灭脊灰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全球消灭脊灰消灭脊灰的目标在2000年.我国脊灰疫情回顾60年代初期,每年报告20000~42000余例1988年全国报告脊髓灰质炎667例1989、1990年连续两年全国出现较大范围流行,两年发病人数近万例1994年10月以来未发现本土野病毒病例1995年和1996年云南省发现4例缅甸入境就诊的输入性脊灰病例1999年青海循化发生1例输入性野病毒病例2000年我国通过无脊灰证实2011年7月新疆和田等地相继发生输入性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共21例.2011年全球WPV病例分布(截至2-21)非洲区部分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中国周边国家病例占全球病例43%(279/650).脊灰野病毒病例地图分布.AFP监测.AFP监测系统发展史—1988年我国确定消灭脊灰目标;

—1991年我国就实现消灭脊灰目标做出承诺:

—1991年开始建立脊灰疫情专报系统;

—1992年制定脊灰疫情专门报告系统工作规范;

—1994年改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

—1995年全国非脊灰AFP报告率首次达到1/10万;

—2000年完成无脊灰证实;

—2000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AFP监测—2012年实现大疫情网络直报.病例定义与分类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AFP报告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常见的AFP病例包括的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常见AFP病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

(VaccineDerivedPolioVirus,VDPV)StructuralRegionNon-structuralRegionP1P2P33'NTR5'NTRAnVPgIRES2A2B2C3C3D3AVP1VP3VP2VP$VPgAACLOVER-LEAF

在VP1段(900-906个碱基)的核苷酸与疫苗株差异1-15%;能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致病性较强;在生物学性状上很难与脊灰野病毒区分;

VDPV可在低OPV覆盖率地区长时间循环,引起脊灰暴发。.AFP病例分类流程图.AFP病例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通过网络直报。《关于启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通知》(卫发明电﹝2011﹞40号)41.AFP病例报告方式和内容报告方式-《关于启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通知》各级具备传染病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对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