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苏轼作品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晁错论苏轼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渍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已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已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已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1.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B.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C.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D.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月”,一年或一月,文中指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期,原指服丧一年,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就是这个意思。B.“山东”,指崤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文中沿用了这一说法。C.“七国”,是指西汉封国。西汉初年封国与郡县制共存,郡县为封国的下辖行政单位,其主要行政官员为“郡守”。D.“天子”,文中指汉景帝刘启,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期间(汉景帝前元三年),因晁错的“削藩”政策而引发“七国之乱”。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在这篇史论中,对晁错“削藩”的改革措施基本还是采取赞成的态度的,对晁错的,出发点是忠于君国的观点也是基本认可的。B.苏轼在这篇史论中的主要观点,不是对晁错的失败表示可惜,而是指出晁错自己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C.苏轼这篇史论的时代背景是:北宋中期,天下治平已久,文恬武嬉,却积贫积弱,隐藏忧患。作者论史,是希望在有所作为铲除积弊的同时,也能借鉴历史教训以成就大事。D.晁错提议“削藩”的本质是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但是汉景帝并不能体察晁错的忠心和用意,以致在七国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时,杀晁错来说服他们退兵。4.把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2)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5.作者认为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挽救的办法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教战守策苏轼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疾,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节选自苏轼《教战守策》,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B.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C.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D.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意为招引、招来;与“然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的“致”意思不同。B.惟,意为只、只是;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的“惟”意思不同。C.寒暑,指四季气候的冷暖变化,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的“寒暑”意思相同。D.渐,意为征兆、苗头,做名词;与成语“防微杜渐”中“渐”的意思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苏轼就称许先王重视战备、农闲时操练人民武事的做法,并批评后代君主轻信腐儒的错误认知。B.苏轼拿开元、天宝年间国家安定而生乱的例子,正面论述了和平时代也需要备战以维护国家安定的必要性。C.“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与“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都道出弱国向强国献媚而致祸的因由。D.苏轼认为纵使天下不会发生战争,也不能够只知安逸而不知危险,只图逸乐不行劳作练兵,否则必有大患。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2)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10.苏轼用人的身体为喻阐述了国家战备的重要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B句意:拿亲自带兵平定叛乱的极其危险,与留守京城的极其安全相比,自己是个引发祸乱的主谋,选择最安全的事情去做,却把最危险的事情留给皇帝去做,这就是让忠臣义士们愤怒不平的原因啊。结合“自将”“至危”“居守”“至安”分析,此处为两个句子,而且应该句式内容是对称的,“至危”“至安”后面需要断开,排除AD。“难首”为“为”的宾语,中间不断开;“己”作为“为”“择”的主语,“择”前面需要断开排除C。2.CA.正确。句意: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B.正确。C.“郡县为封国的下辖行政单位”错,应是“国与郡在地方行政级别上大致相等”。D.正确。3.D“汉景帝并不能体察晁错的忠心和用意”错误。结合“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分析,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景帝削弱山东诸侯各国的实力。于是山东诸侯各国共同起兵,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就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文中的“不以察”是指不察七国动机,不是“不能体察晁错的忠心和用意”。4.(1)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杀身之祸而痛心,却不明白其中部分原因却是晁错自己造成的。(2)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伟大的功业,那就不要考虑保全性命的计策。5.原因是引发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压力和受到政敌(袁盎)中伤。作者认为晁错如果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带兵平叛,是有成功的可能的。参考译文: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社会安定没有祸乱,而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消极地看着祸乱发生却不去想方设法对付,那么恐怕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起来坚决地制止它,又担心天下人已经习惯于这种安定的表象却不相信我。只有那些仁人君子、豪杰人物,才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安定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求得成就伟大的功业。这本来就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企图追求名利的人所能做到的。国家安定平静,无缘无故地触发巨大的祸患的导火线。我触发了它,我又能制止它,然后才能有力地说服天下人。祸乱发生却想躲躲闪闪地避开它,让别人去承担平定它的责任,那么天下人的责难,必定要集中到我的身上。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景帝削弱山东诸侯各国的实力。于是山东诸侯各国共同起兵,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就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杀身之祸而痛心,却不明白其中部分原因却是晁错自己造成的。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七国那样强大,却突然想削弱它,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豁出自己的性命,为天下人承受抵挡大难从而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却居然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想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说那挑起七国之乱的是谁呢?自己想赢得那个美名,又怎么能躲避这场患难呢?拿亲自带兵平定叛乱的极其危险,与留守京城的极其安全相比,自己是个引发祸乱的主谋,选择最安全的事情去做,却把最危险的事情留给皇帝去做,这就是让忠臣义士们愤怒不平的原因啊。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对他的建议,这样正好给袁盎以进谗言的机会,使他的目的能够得逞。假若吴、楚等七国叛乱时,晁错豁出性命承担这一危险的平叛重担,夜以继日像淬火磨刀似的训练军队,向东边严阵以待,让自己的君主不至于受到烦忧,那么皇帝就会充分依靠他而不觉得七国叛乱有什么可怕。纵使有一百个袁盎,能有机可乘离间他们君臣吗?唉!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伟大的功业,那就不要考虑保全性命的计策。假如晁错自己亲自带兵去讨伐吴、楚等七国,不一定就不会成功。只因他一心想保全自身,而惹得皇帝不高兴,奸臣正好趁此钻了空子。晁错企图保全自己的性命,正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啊!6、C句意:农夫平民,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奋力耕作,冬天极冷的时候还在野外劳动,他们的筋骨经常冒着烈日严寒,肌肤被风雨霜雪所浸渍,使得他们轻视霜露,不畏风雨,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够给他们造成病害。“穷”修饰“冬”,作其定语,“穷冬”指极寒冷的冬天,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D。根据“轻霜露”与“狎风雨”的句式特点可知,“风雨”作“狎”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7.CA.“然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的“致”,达到。句意:召集人民打猎借此教练武事。/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两字意思不同。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的“惟”,思考、想。句意:就是因为那时人民习惯于太平生活的快乐。/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两字意思不同。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寒暑”,冬夏,指一年时间。句意:寒邪和暑邪就侵入身体了。/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意思不同。D.句意:露了苗头不可以让它再发展。/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两字意思相同。8.AB.“正面论述了和平时代也需要备战以维护国家安定的必要性”分析错误。依据“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可知安禄山的例子是从反面来起论证作用。C.“……都道出弱国向强国献媚而致祸的因由”说法错误。依据“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可知苏轼写作本文主要是针对宋朝与西夏战争的现实,所以本文是大国(宋)向西北小国奉送财物。D.“苏轼认为纵使天下不会发生战争”说法错误。从文中“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可知,苏轼认为天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9.(1)(一旦)突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彼此惶恐,传布谣言,不战就逃跑了。(2)王公贵人用来保养身体的措施,难道不是很周全吗?而他们平日常常由于病多而苦恼。10.①将天下的形势比作人的身体。②拿农夫小民辛劳终日,身体强健,比喻国家平常注重军备,有战斗力。③拿贵族士大夫养尊处优,身体虚弱,比喻国家耽于安逸,无战斗力。④以此阐述国家强(健)于备战,弱(衰)于弃兵的道理。参考译文:从前先王知道军备是不可以放弃的,所以天下虽然太平,也不敢忘记战备。秋冬农闲的时候,召集人民打猎借此教练武事,教他们学习前进、后退、跪下、起立的方法,因此即使有盗贼的事件发生,而人民也不会惊恐溃乱。等到后代,采用迂腐的儒生建议,把解除军备当做君王的英明措施,天下已经安定了,就把装备武器收藏起来。几十年以后,装备武器都败坏了,人民一天一天地习惯于安乐生活;(一旦)突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彼此惶恐。传布谣言,不战就逃跑了。唐开元、天宝年间,天下难道不是很安定吗?就是因为那时人民习惯于太平生活的快乐,经常生活在酒食游戏里面,那坚强的意志和勇气,逐渐减少以至于衰颓,筋肉萎缩僵化而振作不起来。因此小小的安禄山一旦乘机作乱,四方的人民就像鸟兽奔窜一样,求作囚犯和俘虏还来不及,国家分裂,而唐王朝当然因此而衰弱了。我曾试着论述这个问题:天下的形势,譬如人的整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通信网络建设投标承诺书规范范本3篇
- 能源化工行业营业员工作总结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听评课记录
- 钓鱼场租赁合同三篇
- 二零二五版私人民间借贷金钱合同抵押品管理细则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团建活动策划与户外拓展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节能减排项目管理合同3篇
- 娱乐行业技术岗位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鱼塘承包及渔村旅游开发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内部借款及资金管理协议4篇
- GB/T 45102-2024机采棉采收技术要求
- 2025年海南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高一上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和音频)
- 2025年浙江省湖州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四年级学业指导模板
- 会议系统设备维护方案
- ZK24600型平旋盘使用说明书(环球)
- 少儿口才培训主持课件
- 实习证明模板免费下载【8篇】
- 2022年电拖实验报告伍宏淳
- 案件受理登记表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