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 教育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 教育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 教育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 教育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 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从小到大都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山,蹚过很多水,见过很多人,那有没有一个地方让我们印象深刻,依恋不舍?那你又依恋那个地方的什么呢?

“有这样一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有这样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首诗,清新空灵,含蓄隽永。”她就是让徐志摩恋恋不舍的康桥。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近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徐志摩的脚步,再别康桥,感受那份难舍的离情别意。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品味诗歌意境;背诵诗歌。思维发展与提升

结合意象,欣赏诗意。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悟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领会诗歌通过意象传情达意的传统;培养学生感悟美、感悟爱、感悟自由的能力。了

解作者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注重意境创造和音韵和谐。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云游》等。

新格律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是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

绘画美是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

建筑美是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体会文本的音乐美诵读指导: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

能准确流畅地诵读文本,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找出每节诗歌押韵的韵脚,分析韵脚的变化。体会文本的音乐美诗歌诵韵脚为:

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回环复沓: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体悟作品的建筑美

1、这首诗一共有几节?2、每一节有几行?3、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4、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有什么关系?体悟作品的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四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字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请选取小组最喜欢的一节,找出作者描写的意象,分析意象,品味作者在意象上寄托的情感,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重新呈现。感受文本的画面美第一节:仰头看云彩图

天上浮云本无情,但在作者的眼里康桥的浮云亦有感情,作者轻轻挥手告别云彩,仿佛游子将要远游时告别心爱之人那般温柔,生怕用力一点就惊扰了这云彩,就打破了这康河的宁静美好。一个轻轻的,如水般温柔,如母亲抚摸般般温柔,如女子秋波般温柔,一词道尽作者多康桥的不舍。感受文本的画面美第二节:远观看金柳图

那夕阳中的柳树不是烟雾朦胧,而是身披夕阳的彩衣,在夕阳中熠熠生辉,作者远望那河畔的金柳就像夕阳中的新娘那般娇俏多姿,那娇俏的身影倒影在康河中,荡漾在我的心头,使我难以忘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河畔的金柳在作者眼中早已不再单纯是柳树了,早已幻化成作者心中的最美好的“新娘”,如此奇妙的比喻,非爱至深处难以幻化的来。感受文本的画面美第二节:夕照金柳映河图

日暮西山,金色的夕阳照耀在康河之上,河面波光粼粼,河岸两旁嫩绿的柳枝泛着金光,它随轻风摆动,清新美丽,娇柔妩媚就像是娇美的新娘这般美景让诗人尽收眼底他欣喜若狂,就像新郎看到新娘一样这便是他对康桥的爱,何等浓烈,又何等温柔感受文本的画面美第三节:

水草青荇图

那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那青草生活何其自由、美好,在康河的怀抱中,那青荇仿佛一个自由自在的孩童般自由摇摆。那水草沐浴在康河的柔波里,那水草,抬头就可见那夕阳的中眼影,那水草可以与波光中的艳影朝夕相伴,那水草与金柳时时倾诉,刻刻相伴。正是我见“相看两不厌,唯有金柳与水草”啊,又是“我见金柳如新娘般妩媚,纵然我只是一颗水草,料金柳看我应如是”。感受文本的画面美第四节:

榆阴深潭图

船行深处,行至在榆树下,那榆树下的一泓清泉在作者的眼中幻化成了最绚烂、最美好的彩虹,那清泉中寄托着作者最美好的梦。但那美好并没有持续下去,而是被揉碎了,在浮藻间揉碎了,沉淀了。感受文本的画面美第五节:

漫溯寻梦图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向康河更深处寻求。寻得满载而归,寻得一船星辉,破碎的梦似乎又一次重现,以至于作者情难自禁,想要为寻得梦而放声高歌。感受文本的画面美第六节:夏夜离别图

星光璀璨的夜晚,康河的夜景更加迷人,如梦如幻可是诗人不得不跟康桥告别他心上千般不舍万般无奈,想要和康桥话别诉说离情,可是伤感百转千回终是默默无语,心中悄悄升起笙箫吹响的离歌我的心情有谁能懂呢?那沉寂的夏虫该是懂的吧!读写训练,检测反馈

请在括号处填上一两个合适的词,以表达自己学完这首诗歌后的感受。

我认为《再别康桥》是一首(

)的诗歌,抒发了一份(

)的感情,徐志摩是一个(

)的诗人。

康桥情结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恋之乡”。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吧》。

第二次是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不是一首刻意渲染深重离愁别绪的现代诗,而是徐志摩对自己曾经与林徽因在一起经历过的最美、最甜蜜的时光的回味,独享眷恋,深情地回顾和洒脱地告别,这一段曼妙绝伦的过往永远属于徐志摩的情感世界。徐志摩可以潇洒地告别,他无须带走一片云彩,却可以让每一片云彩留在自己的心中。有对爱、美的眷念,有不自私地独占爱恋对象的真诚态度和纯洁的心灵,有洒脱飘逸的守护旧梦的蜜甜,这就是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美。第课

6再别康桥第二单元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抓住诗中意象的特点,感受诗人对康桥的深情。2.赏析诗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诗歌别出心裁的构思。3.品味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感受诗人的感情与诗歌形式的完美融合。素养目标“再别”,第二次别离;“康桥”,现在译为剑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剑桥大学留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从诗题来看,本诗是对诗人第一次离别康桥时所作的诗歌《康桥再会罢》的呼应,题目中流露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题目解说知识卡片新月派及其“三美”主张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成立于1923年,它受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写作背景1921年春至1922年8月,徐志摩在剑桥大学留学。这段时间虽然不很长,对于诗人而言却是生命历程里极为重要的一段:“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再度游历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将满腹眷恋与记忆融入其中。阅读链接徐志摩与康桥的渊源徐志摩到英国是为跟从罗素实现政治理想。他从美国来到英国后,才知道罗素因为在战时主张和平,被康桥大学除名了。后来他认识了著名作家狄更生,狄更生推荐他到康桥去。徐志摩就写信去问两个学院,回信都说学额早满了。最后还是狄更生替徐志摩去他的学院里说情,给了徐志摩一个特别生的资格,让他可以随意选科听讲。关于康河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河的名字是葛兰大(Granta),也有叫康河(RiverCam)的,许有上下流的区别,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Byron’sPool”——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的;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这是上游;下游是从骞斯德顿下去,河面展开,那是春夏间竞舟的场所。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坝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选自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全诗可分为几部分?请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离别康桥时难分难舍的离情。第二部分(第2~6节),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面对眼前的柳树、青荇、清潭等景物,追忆往昔的生活,表达对康桥的眷恋。第三部分(第7节),表现诗人不愿离开康桥的柔情。

课文探究2.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分析】三个“轻轻的”连用,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表现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作依依惜别的心理。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3.将“金柳”比作“新娘”有什么妙处?【分析】独具匠心,写出了夕阳将河畔的垂柳镀上了一层金色,婀娜的柳条随风轻舞的柔美姿态,表现了诗人极度迷恋的感情。“艳影”与“新娘”相呼应,形象地描写出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之艳丽。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诗人的心,他乐而忘返。4.写“青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甘心”一词?【分析】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招摇”一方面写出了青荇的轻盈、可爱,另一方面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康桥一草一木的喜爱。“甘心”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是热烈的、永久的。5.请赏析第4节。【分析】“榆荫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荫蔽日,非常清凉,诗人留学期间常去那里读书、遐思。“揉碎”写出“天上虹”倒映在清潭里,霞光被浮藻分散,色彩斑斓。“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潭的追怀。这里融情于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6.如何理解第5节中的“寻梦”?【分析】“寻梦”是对上节“梦”的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虚化和美化——像梦一般摇曳迷离,像梦一样美好朦胧。“撑一支长篙”出发,“寻梦”的过程美好;“满载一船星辉”归来,“寻梦”归来喜悦。7.诗人为何“不能放歌”?如何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分析】①由幻想回到现实,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压倒一切,在沉默中体会着别离的惆怅,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至此达到高潮。②将“悄悄”比作“笙箫”,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以独特的视角渲染一种无边的寂静。8.诗歌第7节和第1节描绘的画面是否重复?有何作用?【分析】①第7节和第1节呼应,不是简单的重复。第1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7节是挥“袖”不带走“云彩”,所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比首节又进了一层,让人惆怅不已。②第7节和第1节相比,虽然节奏相似,却起到了强化的作用,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强化了留恋、怅惘的情绪,也有几分洒脱。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浓的感情,于“轻轻”“悄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结构图解《再别康桥》以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把自己对康桥的回忆和即将离别的情绪都融入康桥的美景之中,选取“云彩”“金柳”“青荇”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丽、柔美、静谧,带有淡淡的忧伤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主题归纳一、易错字音内容小结①青荇()

②长篙()③漫溯()

④笙箫()xìng

gāo

shēngxiāo()泥潭()拘泥⑤泥nínì

()悄悄()悄然无声⑥悄qiāoqiǎo

二、易混字形(gāo)长()(hāo)()草(gǎo)()木死灰(gǎo)()素①(sù)漫()(shuò)()风(sù)()像(shuò)横()赋诗②篙蒿槁缟溯朔塑

槊(róu)()搓(róu)()躏(róu)杂()③揉蹂

糅三、课内词语漫溯:斑斓:笙箫:很随意地逆流而上。灿烂多彩。管乐器,在这里代指乐曲。笙,把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箫,用多个竹管编排在一起的叫排箫,用一根竹管做成的叫洞箫。四、近义词语1.沉淀/积淀相同点:都有“沉积下来”的意思。不同点:“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用于指习俗、文化等。2.斑斓/斑驳相同点:都有“相杂错乱”的意思。不同点:“斑斓”指色彩错杂灿烂,多指鲜艳颜色的花衣服、艳丽的羽毛兽皮等。它可搭配成五彩斑斓、斑斓色彩。“斑驳”着重指颜色花纹相杂,一般指一种颜色杂有别的颜色或颜色深浅不一,花花搭搭,如树影、布满渍痕的墙壁等。它可搭配成斑驳的黑影、斑驳的旧画等。五、修辞运用拟人:仿照“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一节诗,以“蒲公英”或“蟋蟀”为意象,写一节诗,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示例一]山坡上的蒲公英,/柔柔的在风中微笑:/在春天的怀抱里,/我甘心做一朵小花![示例二]草丛中的蟋蟀,/唧唧的在月夜歌唱:/在万物的疯长中,/我甘心做一只夏虫!深入探究1.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景物)?这些意象是如何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的?

(1)选取的意象:西天的云彩、夕阳中河畔的金柳、在水底招摇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星辉以及想象中沉默的夏虫等。(2)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清丽的图画,融入了诗人对母校深沉的爱与眷恋,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这种情绪还表达了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情感,即对失去的美好事物总是充满怀念之情。2.诗人在《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到第七节中,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节次情感变化一连用三个“轻轻的”,透露出难分难舍的离情,为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二写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三、四融情入景,写康河的水草和榆树下的清潭,表达诗人对康桥永久的留恋五写诗人幻想“在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的情景,感情达到高潮六由幻想回到现实,以幽怨的笙箫和沉默的夏虫衬托环境的沉寂和别离的惆怅七呼应开头,以夸张的手法,表露出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3.闻一多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徐志摩非常赞同。请分析《再别康桥》是怎样体现“三美”主张的。①音乐美,即对诗歌音节而言,朗朗上口。全诗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全诗音节和谐,节奏感强;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最后一节两个“悄悄的”,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回环复沓,给人以整体之美。②绘画美,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如:诗中选用了“金柳”“夕阳”“青荇”等意象,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等富有流动性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③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无论是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4.怎样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①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的告别对象而选取“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②诗人为离别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营造了一种寂然无声的氛围,排除了离别中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③意象选择独具特色,选择河畔金柳、河底景物、游河所见所闻,所选景物融入情感后,均唯美而略带伤感。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5.本诗是一首洒脱优美的离歌,请你从构思、抒情手法、语言的角度进行赏析。①构思新颖。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具有灵性,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但是,诗人的情怀并非直白地显露,而是热烈而有分寸的,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摆脱了一般离别诗凄切的氛围,更具有现代知识分子崇尚自我的个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意蕴。②情景交融。全诗淡化了离别诗对离别之情的宣泄,着重于对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并将自己的爱和眷恋与对自然景色的歌咏熔于一炉。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诗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更深、更美,更为浑厚和潇洒。③妙用叠字。本诗在语言上喜用叠字强化感情,营造了宁静、忧伤的别离气氛,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产生了一种轻灵柔和、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感,朗诵时富有节奏感、韵律感。6.诗人在《再别康桥》中情感的高潮,有人认为是在第5节,有人认为是在第6节,你的看法呢?观点一:情感的高潮是在第5节。在这一节,诗人对母校的爱恋之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他要告别康桥了,想撑着一支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他“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快乐到了极点。观点二:情感的高潮是在第6节。在这一节,诗人原本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一个“但”字把诗人和读者从梦境与回忆中拉回到了现实。在现实中“放歌”是不可能了,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离去。“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本节诗中别情缕缕,离绪重重,诗人的惜别之情达到了高潮。7.试比较《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再别康桥》风格上的差异性。①《大堰河——我的保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