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整理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整理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整理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整理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整理

单选题(共50题)1、孙中山说:“(我)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元,或多至二千,就算将来因交通发达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他的主张与下列各项相关的是()。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答案】C2、“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的时期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3、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B.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C.多种所有制并存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答案】D4、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存在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状况【答案】C5、从最初的西欧六国结盟到横跨大半个欧陆的28国集团.催生并推动这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6、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祖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列侯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A.汉武帝贪婪暴虐B.列侯所献酎金的成色有问题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答案】C7、下列对于我党历史上几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A.“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八大”: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方针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战略【答案】C8、抗战时期,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称:中国人已经做的和正在做的对侵略之卓越抵抗.以及他们对共同事业的贡献,值得我们给予最充分的支援。他所说的“贡献”是指()。A.粉碎了日军“西进南下”的计划B.阻止了日军对东南亚地区的攻势C.提供了亚太战场所需的战备物资D.牵制了日军在亚太战场的相当力量【答案】D9、南宋《梦粱录》载:“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杭州商业繁盛B.坊市界限的打破C.城镇人口激增D.市民阶层的壮大【答案】B10、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写道:“战争之起……以此粗笨之农具,而能所向无敌,逐北追奔。如疾风扫秋叶……恶根买种于满洲政府之政治。”他所说的“战争”指的是()。A.天理教起义B.白莲教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答案】C11、揭露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奥秘,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从而把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基础上的著作是()。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C.《神圣家族》D.《法兰西内战》【答案】A12、元仁宗于1313年下诏:“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元仁宗此举意在()。A.控制天下学子的思想B.强化理学的崇高地位C.提倡标准化考试制度D.选拔真正的有用人才【答案】A13、《清史稿》载:光绪帝“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这里的“发奋自强之计”是指()。A.实行维新变法B.推动预备立宪C.创建近代海军D.废除科举制度【答案】A14、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A.主张理性独立思考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D.抨击君主专制【答案】A15、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要力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寓论于史”这里的“史”是指()。A.史实B.史德C.史观D.史法【答案】A1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所产生的新的社会力量,由于同新的经济关系血肉相连.构成了整个社会变化的基干。这里所说的“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17、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B.扩大基层民主选举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D.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答案】C18、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答案】B19、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1870年以后,那些欧洲的大民族国家如今倚仗占压倒优势的新力量为它们自己夺得了遍及全球的帝国。这里所说的“新力量”指的是():A.实践经验与技术创新的结合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工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合D.“大棒”与“金元”结合【答案】B20、元朝末年流侍的一首小今中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A.淮河泛滥B.海河决堤C.开凿运河D.整治黄河【答案】D21、《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这里的“礼”指的是()。A.相邻国之间有救援赈灾的责任B.诸侯对周王有提供粮食的义务C.已经出现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D.王权衰落致使诸侯国放弃义务【答案】B22、罗斯福新政期间成立“民用工程署”在全国建立18万个小工程,包括校舍、桥梁等,吸纳400万人工作。该措施的作用是().A.减少企业盲目生产B.刺激生产与消费C.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案】B23、关于《澶渊之盟》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宋辽间势均力敌条件下相互妥协的产物B.有利于双方相对稳定的和平关系的形成C.两国的民间贸易有利于中原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D.《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北宋没有益处【答案】D24、卢梭认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句话所反映的政治理念是()。A.自由平等B.三权分立C.民主共和D.人民主权【答案】D25、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答案】C26、《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A2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国际地位提升B.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苏联、东欧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28、20世纪初,明确主张进化史观,提出“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历史学家是()。A.王国维B.陈寅恪C.梁启超D.傅斯年【答案】C29、1912--1936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其相关的因素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30、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法典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答案】D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西方所起的作用和希腊人在中东所起的作用相似。”这种相似的作用指的是()。A.军事征服B.外交往来C.制度建设D.文化传播【答案】D32、梭伦写道:“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为。使他们获得解放”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B.实行土地私有制C.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D.实行陶片放逐法【答案】A33、《全球通史》中写道:“(西方的)入侵在各个领域都达到很大的规模,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所说的“重大的变革”指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护国运动【答案】B34、凯旋门是欧洲人纪念战争胜利的建筑形式。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法国大革命B.普法战争C.拿破仑战争D.1848年欧洲革命【答案】A35、张謇指出:“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营业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他倡导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A.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B.建立中外合资企业C.向外国寻求资金援助D.呼吁大力发展工商业【答案】A36、十九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文学流派出现顺序()。A.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C.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答案】A37、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依法治国B.民主党派参政C.简政放权D.基层民主选举【答案】A38、据史料统计,1872—1890年间,进口棉纱的价格下降了1/4以上,如以1872年的进口棉纱价格为基数,1886年进口棉纱的价格仅为它的66.9%。这一变化引起的直接后果是()。A.政府财政收入增加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答案】C39、1912--1936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其相关的因素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40、“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下列内容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有()。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4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一书中写道:“在向西北前进的路上,毛泽东于1935年初重新被推举上了中共领导地位,自那以后再没有更换。”下列与这一论述相关的史事是()。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答案】D42、20世纪初,明确主张进化史观,提出“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历史学家是()。A.王国维B.陈寅恪C.梁启超D.傅斯年【答案】C43、下列外交活动发生在21世纪初的是()。A.戈尔巴乔夫访华B.中国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活动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答案】D44、为统治庞大的国家,处理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罗马帝国最早形成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答案】C45、下列我国外交方针中,最能体现“君子和而不同”理念的是()。A.“另起炉灶”B.求同存异C.“一边倒”D.联美遏苏【答案】B46、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B.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C.多种所有制并存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答案】D47、蔡锷将军在1916年1月31日的家书中写道:“我军士气为倍,无不以一当十,逆军虽顽强,必能操胜算”,这里的“逆军”指的是()。A.袁世凯的北洋军B.张作霖的奉军C.张勋的“辫子军”D.陈炯明的粤军【答案】A48、《全球通史》中写道:“(西方的)入侵在各个领域都达到很大的规模,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这种变革不能仅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所说的“重大的变革”指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护国运动【答案】B49、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文中“习俗”指的是()。A.郡国并行B.门阀政治C.地方割据D.内阁专权【答案】B50、20世纪后半期,我国决定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国家发展高科技的重点。这一科技发展规划是()。A.“七五计划”B.“985工程”C.“211工程”D.“863计划”【答案】D大题(共10题)一、(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答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视频资料和信息)师:20世纪80一90年代,中国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多极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共识。所谓“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当一个国家的力量遥遥领先,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时,体系就是单极的。当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它们处在高于其他大国的一个力量层次时。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两极结构。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大致接近时,体系就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关于多极化的理解,有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还有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还有人认为东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为一极。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更符合事实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一起解决。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各子目标题.回答有哪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生1:欧盟。生2:在亚洲还有中国和日本。(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大家请不要忘记,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各方面来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所以.请大家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算作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师: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教师将同学们分成三组,组成上述三个代表队,分组自主研习教材对应的子目。然后由各代表展示研习成果并阐述该代表队可能成为其中一极的理由)(学生按照分组认真准备需要展示的内容)教师:哪个代表队首先来展示呀西欧队: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某老师在备辛亥革命一课时,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请在观察案例后回答: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板书)师:“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辛亥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宣传和动员工作,使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他们向西方学习,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又一次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要性。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并提出问题)三民主义是怎样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性质如何学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先生将其宗旨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其核心是民权主义。是当时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教师情景设置,把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利用相关材料进行论战)师:通过论战,使更多人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康有为、梁启超先生曾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时代的弄潮儿,但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却成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我们从康有为、梁启超先生的行动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学生:思想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1)该教师在讲解这一板块时运用的最典型、最特别的是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教学方法的认识。(8分)(2)你觉得该教师在对这一板块进行讲解时的情景设置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8分)【答案】(1)情境实践教学法。情景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深入历史情景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材料中使用了角色情境类的情境实践教学法,将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让学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论战.在创设历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动的特定背景下,学生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充当历史的“当事人”。去“导演”历史。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材料中教师通过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材料中学生能够很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并按照正确的思路进行积极思考。说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有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交流中,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2)该教师的情景设置有欠妥当。首先。将学生分为两派论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情境感。但该教师的做法仅进行了分组,并没对论战的背景和内容进行规范,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容易发挥过多,使得论战的内容偏离原有方向。应限定论战的三个范围“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此外,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论战扮演完毕后应让学生通过论战思考结果如何,而不是老师直接总结。这里教师的总结也偏离了原来的主题:辛亥革命的思想背景。因此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教师应限定内容范围,对学生的情境设置进行指导,并在最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论战后群众会站在哪一边,引出接下来的授课内容。三、材料:1870年的普法战争结束后,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1870年至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英国只增长1.3倍。1870年至1900年,酸和碱等基本化学原料的产量增加了7倍,染料的产量增加了3倍,均已跃居世界首位: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是德国生产。1913年,德国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是15%。1857年.德国第一个卡特尔出现,1905年达385个,并迅速向更高的形式——辛迪加和康采恩发展。——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1)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①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超过同时期的英国.②化学工业产量增长迅速,并跃居世界首位。③德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重要地位.仅次于英国。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垄断组织出现并向更高级的形式发展.(2)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商品交换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②德国本土和占据的法国领土拥有大量矿产资源,比如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铁、鲁尔的煤.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③德国是后起的工业大国,能够吸收英、美等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④德国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注重将科学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容易采用新型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⑤国内的统治阶级容克贵族拥有大量资金和土地,其经济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趋于相近.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某教师教授高中必修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的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口号是什么吗学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教师:那么.你们是否知道2004年奥运会由哪个城市举办的学生:希腊的雅典。教师:雅典奥运会的口号是“欢迎回家”,英文是‘We1comeHome’,为什么雅典能向世界说出“欢迎回家”这样的话学生:因为雅典是古代奥运会的发源地。教师:说得对。古代奥运会之所以起源于雅典,是与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文明有密切关系的,雅典被誉为“古希腊文化的中心,欧洲文明的摇篮。”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古代雅典的高度繁荣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课题——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教师的这种导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和作用(8分)(2)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什么问题(8分)【答案】(I)使用的是谈话式导人。谈话特点和作用:特点:谈话法的最大特点是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和呼应,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作用:①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谈话的内容往往针对性强。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时大脑的兴奋,消除大脑皮质的疲劳。②能够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教育。(2)应注意的问题:①谈话的中心要围绕和服务于教学目的;②对谈话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③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谈话;④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带有启发性、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⑤提问要面向全班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加;⑥教师对谈话中所提的问题最后要做出明确结论;⑦一般不要在课堂上完全采用谈话法。五、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位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时,以孙中山为主线展开,首先出示了“时尚的中山装”,接着出示“中山装”的设计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前襟的五粒纽扣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1)结合材料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得当。(8分)(2)根据材料,谈谈如何使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8分)【答案】(1)这位教师以“中山装”为切人点来讲解辛亥革命,既突破了以往授课过程中关于历史人物过于死板的讲解方式.又把辛亥革命中重要的思想形象地表述出来了,非常有新意,值得肯定与借鉴。(2)①增加趣味性。讲课过程中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②与时事联系。在讲解历史过程中,在事件与时间方面多与时事联系,贯通古今。③比较式学习。在讲述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时,多与学生熟知的、形象的事物进行比较说明,便于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六、材料:1870年的普法战争结束后,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1870年至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英国只增长1.3倍。1870年至1900年,酸和碱等基本化学原料的产量增加了7倍,染料的产量增加了3倍,均已跃居世界首位: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是德国生产。1913年,德国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是15%。1857年.德国第一个卡特尔出现,1905年达385个,并迅速向更高的形式——辛迪加和康采恩发展。——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1)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①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超过同时期的英国.②化学工业产量增长迅速,并跃居世界首位。③德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重要地位.仅次于英国。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垄断组织出现并向更高级的形式发展.(2)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商品交换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②德国本土和占据的法国领土拥有大量矿产资源,比如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铁、鲁尔的煤.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③德国是后起的工业大国,能够吸收英、美等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④德国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注重将科学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容易采用新型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⑤国内的统治阶级容克贵族拥有大量资金和土地,其经济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趋于相近.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七、材料:某校历史教师在命制期末考试题中,找到如下一段史料:“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据此,该教师命制了一道单项选择题:史载:“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此材料反映了“国朝”的经济政策是:A.严禁通“番”B.限制外贸C.打击走私D.杜绝外贸答案:B问题:(1)该题考查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各是什么(2)指出该题在命制技术上的合理性。【答案】(1)知识目标: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理解广州十三行的内容和作用.能力目标:提高阅读和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2)①题型选择恰当。针对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这一需要理解的知识内容以及期末考试这一考试形式,选择了材料阅读选择题这一题型,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相应能力.命制恰当。②难度合理。该试题是考查材料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试题,是在新的情境中把原有知识迁移过来以解决新的问题的题目,并非单纯考查记忆能力,这一考查难度符合期末考试目的。③题干史料选取精确、选项编制合理。选择题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该选择题的题干表述明确.中心突出;史料选取精炼;根据史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同时,选择题中备选项的编制。尤其是干扰项的编制与答案具有似真性,与题干有一定联系,与正确答案一样具有吸引力。综上,从选择题题型、难度、题干和选项内容都能体现该题在命制技术上的合理性。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时代。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生产、流通和消费联结在一起……跨州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普及,世界通讯网得以形成。(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2)指出推动15—19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主因。【答案】(1)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2)15世纪,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逐渐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工业革命后,产业和技术革命的发展,全球化开始出现。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九、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辛亥革命”这一课中“有关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两面性的体现”的难点讲解,某位老师通过让同学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以下是该老师在上本课时的教学片段:材料一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成为反清革命的坚决反对者,梁启超曾公开表示:“刀加吾颈,枪指吾胸,吾敢日期期以为不可,期期以为不可也。”材料二孙中山曾说:“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材料三辛亥革命成功之前,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起义:1906年蔡邵文、刘道一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年5月22日发动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6月2日发动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12月20日发动镇南关起义,1911年4月27日发动黄花岗起义,无一不是以失败而终,但革命党人没有放弃直至辛亥革命成功。师:同学们通过以上三段材料自由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通过材料分组讨论,简单归纳辛亥革命的过程。②通过材料简要总结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原因。(1)结合设问,对该老师选取的材料有何评价(8分)(2)对该老师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片段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并谈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8分)【答案】(1)我认为该老师选取的材料不够恰当,材料一说明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坚决反对武力推翻清政府,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特点,学生无从分析。材料二、三体现的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性,但是没有选取关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妥协性的材料,所以学生不能从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的特点。因此该老师所选取的材料存在问题。(2)运用了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运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问题的层次性:探究式课堂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因而问题要经过精心设计,课堂上的问题应当是有层次的,由浅入深、连续不断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完成探究。②结论的不明确性:结论不明确,学生才会产生弄清事实真相的兴趣,继而积极开展探究问题答案的活动。结论明确的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大,探究意义不大。③探究主题的价值性:选题要有价值,选取材料要正确,与问题搭配要得当。④民主性: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师生间、生生间对话交流研讨能够无拘无束,课堂才能活跃而高效。一十、材料:下面某教师在“辉煌隋唐文化”实录:师.李白是唐朝诗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