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_第1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_第2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_第3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_第4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一、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准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放射胜利写起,回忆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大事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构造简洁,它不但具备新闻的根本构造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构造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把握了新闻的根本学问,具备了***阅读新闻作品的力量,但是理性熟悉缺乏。同时学生的根底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学问易,迁移力量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依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学问与力量

1.把握新闻的根本构造。

2.分析本文构造,提高分析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本钱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力量。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根本构造。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和“万户飞天”***)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日,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幻想的实现。究竟如何让幻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

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存(留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天地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争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局部。(屏幕显示)

目的:把握新闻的根本构造,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局部: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大事。(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挨次,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表达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构造特色(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构造特色。

(3)新闻报道强调准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大事。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表达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构造很简洁,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晰,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盼望同学们仔细体会它的构造特点和写作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篇2

教材内容:《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

教材分析: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放射胜利写起,回忆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我们的喜悦和骄傲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胜利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大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骄傲。本文字里行间布满了对民族进展进步的骄傲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喜爱祖国的情感。

2.课文构造很简洁,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晰,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大事的记录,高超的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大事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相互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学情分析:

一、中国载人航天的胜利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大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骄傲。本文字里行间布满了这种对民族进展进步的骄傲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构造很简洁,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晰,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大事的记录,高超的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大事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相互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的

1、把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怀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与爱国心.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忙者。

2、文本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根本。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怀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幻想的实现。当举国庆祝“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骄傲,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忆了这一段历史。

今年的10月24日,我国的“嫦娥一号”飞天,开头月球之旅。这是我国航天之路的连续。四年前,我国的“神舟五号”第一次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我国的太空之旅,可谓喜报频传。今日,就让我们回到四年前那个感动人心的时刻,回味一下那个曾让十三亿人倍感骄傲的经典时刻。

(二)感知课文

1、几位学生连读全文,思索:本文真正写新近发生的大事是在哪些自然节?

[第1、2、3和最终两节。]

2、除此而外的共计24个自然节是写什么内容的?

[背景材料,根据时间挨次,表达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三)鉴赏全文

1、讨论探讨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

[①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胜利,此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放射的过程。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胜利,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究过程。]

2、第4~28自然节,用了很大篇幅表达中国航天史,有何作用?

[它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行或缺的组成局部。本文表达航天史,是建立在表达一个重大历史大事的根底上,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每个人都想知道今日的辉煌曾经受了什么样的艰辛的历程,使读者对今日新闻大事的了解,有了纵深感。]

3、请同学们自己介绍还知道哪些“中国航天大事记”。(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学生假如说不全,应当鼓舞学生课后查资料,同学间沟通所查资料--此题意促使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进展,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感。)

[附: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23)--可将此材料打印发给学生。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第五讨论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头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放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放射胜利,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讨论所成立,开头选训航天员和进展载人航天医学工程讨论。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放射胜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放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放射胜利,3天后顺当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把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23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胜利放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胜利放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进展的许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掌握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到达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放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胜利放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胜利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放射效劳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放射胜利,其低轨道运载力量达9.2吨,为放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根底。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头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胜利,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很多珍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规划进展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放射中心飞船放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讨论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浩大、技术最简单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23年1月10日、2023年3月25日、2023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胜利放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23年10月15日,我国胜利放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23年10月12日,我国胜利放射其次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展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1、依据此文,总结新闻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局部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奇、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谈论组成;而主体则详细绽开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四)小结全文。(此教段宜放手让学生自己小结在本课中所学的学问要点。)

●在课文第14节提到:“这年3月,由4位闻名科学家联名上报***中心的国家高新技术进展建议被批准。”这四位科学家是:

王大珩(hng)[应用光学家。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周密机械讨论所讨论员、所长、名誉所长。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王淦(gn)昌王淦昌是我国试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根本粒子物理讨论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参加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讨论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深院士。

杨嘉墀(ch)[我国闻名的航天科技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是我国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也是中国自动化学科、自动化学会、仪器仪表学会的创立人之一、国家“863”高技术规划提倡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卫星测量、掌握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㈤、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表达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用准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试验飞船从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放射场向太空并于其次天精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精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当进入太空。

2、新闻报道强调准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大事,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表达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新闻报道确实有准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大事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行或缺的组成局部。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表达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表达一个重大历史大事的根底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大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骄傲,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究竟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供应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意读者需求无疑是准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忆,也使大事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㈥、作业: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新闻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篇3

今日,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课程设计作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介:语文(根底模块)下册(其次单元)(呈现科学美的文章)《科学是漂亮的》《南州六月荔枝丹》《飞向太空的航程》

2.教学目标:

(1)稳固新闻报道的一般构造,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构造的力量,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进展中的奉献,激发民族骄傲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怀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忱。

(3)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1)多媒体

(2)录音朗读

2、教学方法

***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通过展现神州“五号”到神州“十号”的***片,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的航天史。回忆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反映出先民对神奇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明朝“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加,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幻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2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立刻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会我们期盼已久的“飞天”历程。

2、回忆旧知:

回忆新闻的一般构造: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理解并区分新闻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3、感知沟通:

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索,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根底。美读之后,教会学生识别生字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