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题考法、考点归纳(全,所有考法与变形)_第1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考法、考点归纳(全,所有考法与变形)_第2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考法、考点归纳(全,所有考法与变形)_第3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考法、考点归纳(全,所有考法与变形)_第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考法、考点归纳(全,所有考法与变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冢板候做密B.将正在发声的音又C.改变萌见科片治D.改变融鼓时

数不同的再就触及面嫌有也遇过横干的建度的力度

1、⑴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

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

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通过

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⑵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

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

鼓声是由于鼓面的产生的;用

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⑶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

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

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

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

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

则听到声音的(选填“音调”、“音

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

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

发现音调逐渐变(选填"高”或“低”)

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

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

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O

2、如图,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锯条紧压在

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3/4伸出桌外。拨

动它的顶端,可以

观察到锯条在振动

的同时发出声音。

然后回缩-些,使"

它的1/2伸出桌外,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

到锯条振动变快,并能感受到声音随之发生

变化。

⑴此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与

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是:

⑵若要继续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实验时应保持不

变,改变每次拨动钢锯条的力度,观察钢锯

条振动的,同时听钢锯条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后得出结

论O

3、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

规律的实

验,他准备

了一块平面

镜、一块画

有法线ON

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

是:o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

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

发生了—漫(填“镜面”或“漫”)反射。

这种反射(填“遵循”或“不遵循”)反

射规律.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显

示光的传播路径;

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Ni减小,

这时Nr跟着减小,使Ni增大,Nr跟

着增大,Nr总是等于Ni,说

明o

(3)如图甲,入射光线为EO,反射光

线为OF,

若让一束

光沿FO

射入,我

会发现反

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光在

反射时,o

(4)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

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

明________________

(5)沿ON将右侧纸板向后折,反射光

线(填“仍存在”或,,不存在”),纸

板上一(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o若将F板向后折

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

在")同一平面内.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

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

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右表格).经检

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

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

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

是;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

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

璃③方格纸④光屏

⑤两只相同的蜡烛

⑥火柴。探究活动

中应选用的玻璃板

是(填序号),

目的是

(2)实验中使用方格纸,是为了测量

o如果没有方格纸,

他还应该准备的测量工具

是.

(3)玻璃板与纸面放置,目的是

(4)如图所示,该实验要在(黑

暗、明亮)处完成,点燃A蜡烛,在玻璃

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点燃

的、不点燃的)B蜡烛,直到与A蜡烛

的像为止,证明像与物的

_________关系。

(5)小明将蜡烛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

的像的大小将一二(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在蜡烛A所成像一侧放一块

不透明的遮光板还能不能看到A的像?

(6)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

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

屏,发现在光屏上(能、不能)看

到蜡烛的像,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

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

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折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

位于法线的两侧.通

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

据:

入射

0°15°30°45°60°

角a

反射

0°15°30°45°60°

角夕

折射

0°11°22.1°35.4°40.9°

角y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

生和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

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大于

/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

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

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

了光的折射特点。

(2)你认为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

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是否存在不足?

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6、小宇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

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

采用的办法是:O

实验中,(填唯”或“不能”)看见反

射光线。

(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

定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

(填“增大”或“减小”)O若

不断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会观察到的现

象是:入射角到一定值时,

7、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

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如何放置,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蜡烛逐渐变短,像如何移动,为了保证烛焰、

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并且使

像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只将—

向移动?

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如何移动?

一位同学做该实验时,同时移动蜡烛和光

屏,发现光屏上怎么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

他的操作有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做?

⑴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

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2)小华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

光具座上,如上图所示,并使烛焰、凸透镜、

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实验过程中

凸透镜保持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

变。将烛焰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位置处,

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

、的

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

学仪器有o

⑶小华同学对凸透镜成像做了进一步的探

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

屏向右移动了2cm,结果发现屏上烛焰的像

变的模糊,接着她将同学的眼镜放在透镜左

侧附近并左右移动进行调节,结果光屏上烛

焰的像又重新变的清晰,此成像过程就是

_______________的矫正原理。

⑷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

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

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

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8、下列是小张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如图甲,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后

汇聚于点F得到的光斑,则透镜的

焦距为cm;

(2)实验中应该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

者中心调节至,目的是;

(3)在探究过程中,当蜡烛、透镜、光屏

三者处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能成

清晰的像,则光屏上呈现的是(倒

/正)立(缩小/放大/等大)的实像,

根据该成像原理制成;

(4)保持图乙中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

向左移,适当调节光屏位置使光屏上成清晰

的像则光屏上的像将(变大/变小

/不变);

(5)若将凸透镜用黑布遮挡一半,则光屏

上所成像的大小将(变大/变小/不变).

9、小李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物质熔化过程

中温度变化情况。

[温度/P

甲乙

时间/

01234567891011

min

温度

-8-6-4-200001234

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实验装置的

安装顺序:自下而上;该实验加热时方法目

的是;

⑴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

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

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温

度是℃O

⑶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熔点为

,该物质可能是,熔化时的特点

,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

于(选填“固态”或“液态”)o

(4)细心的小李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

下,冰熔化后升

温比熔化前升

温缓慢了,其主

要原因是水

的比较大。

01234561J

棚C9。n94A989898

10、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

到90℃时,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

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

据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热

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

能量的转移具有性.某次数据没有记

pj[~Tr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

墓露示为—C・

甲乙

(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的

现象如图中的(填“甲”或“乙”)图,水

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填“升高”“不变”

或“降低”),并看到有“白气”不断地从烧杯

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本次实验中水

的沸点是—℃.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

压(填“小于”、“大于”或“等于")一个

标准大气压.

(4)实验中发现,刚开始的1分钟水升温特

别慢,原因是;

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请你

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

是:.(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请

写出缩短加热时间的两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在探究结束后,同学们对不同液体的沸

点进行了交流,在下图中,甲容器内盛有水,

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

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

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

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标4L大气压下儿科物质的沸点

物质流.£

酒78P

水,100V

柒油150P

A.酒精B.水C.煤

油D.酒精或水

(5)小明还发现,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如果

撤去酒精灯,试管中液体会继续沸腾片

刻.其原因是.

11、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

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

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

正确。

甲乙丙

⑴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

气接触的面积和—都相同。

⑵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所

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

究。

⑶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

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

样做—(填“正确”或“不正确,')。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

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

想。

12、如图18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

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

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⑴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

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通过来反映的;

⑵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①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

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

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③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

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物质

C.使用相同的烧杯

④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

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如图19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液体

甲N,两

图18

的温度升高得较慢,

液体的比热容

较大.A与B的比热

容之比为:

13、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

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

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

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如图)。究竟谁

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

证自己的猜想。

力n橡皮舫伸长的长度一股川竹号表示•它等于

油挂上钩码后橡皮筋的长度I.H橡皮陋没有挂钩

站码n寸白勺长度乙。之原,HIJ△九=I一一

小明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

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

要的器材是O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左迂刀〈链1石马.小

1OO.51.O1.5

亚:)尸/Z

梭皮肪的百

24.5S.15.76.3

LCi乙/cm

梭皮肪。”氏n勺

3OO.61.2

氏度/CE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

Lo=cmo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

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选填序号)两行数据

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

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一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

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1)在探究橡皮筋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关系时,钩码

的重力提供拉力,还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变化,因

此还需刻度尺。

(2)①由表格可知,当拉力F=0时橡皮筋没有伸长,

原长L0=4.5cm。②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F是第1次的3倍,AL也应是第1次的3倍,

即AL=1.8cm。③探究F和L的关系,由表格可知应

比较1、2两行的数据。

④由表中数据可知F和L不成正比,而F和AL成正

比,故小明的观点正确。

答案:(1)刻度尺⑵①4.5②1.8③1、

2

④小明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的拉力的比值为

一常数(或拉力增大几倍,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增大

几倍)

14、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

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

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第一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

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

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

数据如表一所示.

被测物体形状重力

正方体4.8N

橡皮泥球形4.2N

三角锥形3.6N

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

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请你对此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进行评

价: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探究“物体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

质量的关系”,图中就是实验装置,

第ms题

实验过程中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

二中.

表二

钩码的个数12345

钩码的质量510152025

(m/X10-2kg)

弹簧测力计的0.51.01.52.02.5

核数(G/N)

(1)请你在方格纸中作出关于G与m的关

系图像.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

论:.

(3)若干年后,如果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

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该

探究。

15、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

11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

滑下,使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

续运动.

4格*曲

因II

(1)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

下?

(2)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

同说明了:

(3)对这个实验作进一步推想,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

(1)如图所示,用斜面、木板、棉布、玻

璃板、小车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的实验。

①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应让

小车从斜面的自由下滑。

②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时受到

____________个力的作用。

③通过实验观察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运动的路程越;由此可以推测,

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

受阻力作用,小车将做运

动。

16、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

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

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

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

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

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

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

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

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

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

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

要原因是o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1)当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时,小卡片左右两端分别受到线的拉力,两力方向相反,改变钩码

的数量可以改变对小卡片的拉力。

(2)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后,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卡片将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要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可以逆向思维,让两力作用在两个物体

上,故可以将小卡片剪成两半,观察小卡片的运动情况。

(4)小明的实验中,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阻力较大,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1)相反钩码的数量

(2)不能不在同•宜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把小卡片剪成两半(4)A

17、如图所示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

的因素”的实验。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

力计、一块木块、一个班码、两块材料相同

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

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运动,根据

同学们学过的知识,就可以知道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滑动摩擦力与有关。

(3)顺利完成甲、乙两次实验后,在进行

图丙所示的实验时,由于所用的弹簧测力计

量程较小,某同学发现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大

时仍没拉动木块,为了用现有的器材顺利完

成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

(4)在甲探究过程中,小黄正确操作,拉

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2N,此时摩擦力

N,若拉力增大到3N时,摩擦力为

_______N.

(5)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

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

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

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探究中,该同学采用的实验探究

方法是()

A、类比法B、科学推理法C、控制变

量法

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

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

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

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

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

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

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18乙

所示.

(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

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C"或"D”)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o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

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填“运动”或“静

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F1、F2.

(4)分析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若

,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

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18、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

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

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

的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

得出的结论:o

(3)分析比较图的实验现象,

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

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海绵海绵

甲T

19、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

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

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

线上,如图甲所示。

3^1训初

甲乙丙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

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

置可能出现了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

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

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

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_________有关。

(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

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不变。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

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

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

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

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否可靠?

___________O原因是

20、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

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

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

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

O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比地面低

得多的矿井底部,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2)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

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

水柱下降,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

个小孔,水柱向上喷出。(均选填“会”

或'不会”)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学们在玩中都会无意识的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以卜.两个现象可能您尝试

或观察(1)喝牛奶时,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2)

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当气

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和有关.

【设计并进行试验】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1)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所示:

(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瓶内气体压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

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所示).

(3)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请您在图中画出细玻璃管内水柱

所上升到b处的大致位置;

【实验拓展】控制其他条件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上

升的高度会(选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图I图2

如图是小刚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卜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

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

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写出表达式).

(2)A步骤中活塞推到底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的目的是.实际实验测量的结

果与真实值之间总有比较大的偏差,其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21、中学物理课外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

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进

行了如下的实验: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

圆柱型金属体(高度为10cm)缓慢浸入水中

(水足够深),如图16所示,从圆柱体接

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

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凡

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9

12345678

hlc15

02468101214

m

Fl4.74.23.73.22.72.22.21.2

N55555555

产浮0.51.01.52.02.52.5

0

/N000000

(1)请将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

(2)依据表中数据,在图17所示的坐标系

中画出浮力产浮与深度力关系的图像;

(3)通过对图像的分析,你得到的结论

是:O

22、(2011•武汉中考)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

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

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浸在液

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3)图乙中,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

程中,合金块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合金块的密度是

-1.5Z

—2.0Z一1.OZ

甲一漫9出实乙.把合金块漫,殳丙-渺I出相8和

心合金块所在装渊水的坐水杯排开的水所

受的重力中・.涵涧II出出合金块所笠的重力

的5孚力,收靠合

块排开白勺水

23、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实验进行了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石块重为N;

(2)排开的水重为N;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小石块换成钩码等

其他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

(填序号);

A.多次,以减小偶然误差

B.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

C.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实验是通过比较物体的重力与的重力,

得出结论。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将第四步将

测小石测小桶小盆置于小石块放

块重重盛满水的入小盆中

溢水杯中

24、(2012•自贡中考)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

体的质量、速度关系的示意图。

(1)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小球的

不变,让小球从(选填“相同”

或‘不同”)的高度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2)在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要保持

相同,就是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

滚下。

(3)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

法:一是法;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

用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

是转换法。下面的四个实例中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

是。

A.认识电压时,我们可以用水压来类比

B.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C.探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重物提升的

高度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

D.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

电压关系

25、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

次实验,让铁球从同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

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一两图;实验中应保证—相同.为了达到

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2)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3)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铁球将做—运动.

..............................................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

一定角度。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

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a<。2,球A、

B的质量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

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A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3)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_4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丙中小球B到

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A„

25、了解至「重力势能”知识的小东同学,想

用身边的器材(铅球),来探究影响重力势

能大小的因素,其探究程序如下:

(1)猜想: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a、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2)实验提供的实心铅球有2kg、2kg、3kg

各一个,细沙(足够多)、刻度尺、两个相同

大纸盒,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他设计实验

方案、验证猜想、完成实验步骤:

A、将适量的沙子放进大纸盒里拨平;

B、取质量为的铅球各一

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相同高

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的

深度进行比较;

C、取质量为的铅球各

一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不同

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

的深度进行比较.

⑶通过对该实验的探究,B步骤得到的结论

是:重力势能跟有关;

C步骤得出的结论是:重力势能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012•宜昌)小明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

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明猜想:弹性

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1)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

下实验(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

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弹簧压缩—(选填“相

同”或“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

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

上,分别比较木块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

大小.

(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选

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木

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

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

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一的(选“正确”

或“错误”),理由是.

kmOF"!

b80rsi厂二-

26(2014•昆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

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调节平衡时,都应该使它在水平位

置平衡.根据图示杠杆所处的位置,应将平衡

螺母向一(填“右”或“左”)调整.

(2)挂上钩码,正确调节使杠杆再次平

衡.此时挂在杠杆上的钩码施加的动力、阻力

方向恰好与杠杆chuizhi,挂钩码位置所对应

的刻度值就等于

(3)某小组同学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

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同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

杆平衡,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

(4)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尸i/N)(LVcm)(F2/N)(G/cm)

3663

2552

4224

3692

3426

4428

甲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

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乙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

的条件是:动力x动力臀二阻力x阻力臂.

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

那么你认为他们中正确的应该是同学.

原因是同学的结论仅从部分实验数据

分析得到,不是所有实验数据都满足他总结

的结论.

(5)下列正在使用中的杠杆:用镣子取祛

码、用扳手拧螺母、用钉锤拔钉子,属于费

力的杠杆是.

占林同学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一袋胡萝卜,占

林同学捡了一个最大的胡萝卜用细线系好

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所示)。胡萝卜重

为N,如果在系线处将胡萝卜切成两

段,贝IJGA与GB,谁重呢?对此,她进行了

以下探究:

(1)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判断A、B的

轻重.

所用器

操作方

现象及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研究类似A、B轻重的问题,

某同学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

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

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图所

7J\o

TU

CV-

K

HS

l

图甲

①根据图甲的实验,可以判断

GAG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根据图甲的实验,占林同学得出结论:

只要满足“阻力x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二

动力X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

平衡。

a.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T生雯他刎力亡十一

b・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怎样通过实验来说明

该结论是否正确.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

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

条件:

(1)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一一4」(选填“左”或

“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

是为了方便测量▲: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

表: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

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由正确实验结

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一▲

四甲

(3)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

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

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

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

0A和阻力臂0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

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

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

结论不一致?答:▲;

次数、\动力E/N动力臂£|/cm阻力/VN

11.0100.5

22.0101.0

32.0204.0

(4)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

“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

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

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B.没

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

点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

偶然性

27、小强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记录了

如下的实验数据:(不计绳重和摩擦)

⑴根据下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为;

⑵请帮助小强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⑶当动滑轮重为2

N时,使用该滑轮组提起2N重的钩码刚好

不省力;

绳子自

钩码钩码升

滑轮组组动滑轮由端移

重高的高

成重G/N动距离

G/N度him

s/m

一个定滑

20.10.50.2

一个动滑

⑷物体重G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绳子被拉

断.每次均匀速拉动绳子将物体提升同样的

高度。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体重

力的增加而变化的图象是O

(5)实验小组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

进行读数,则他这样得出的机械效率与实际

值相比(选填“偏小”、“偏大或湘等”)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

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

据如下表:

物体上测力计

测力计

实验物重升的高移动的

的示数

次数度距离

G/NF/N

h/cms/cm

1632.59

2652.517

3682.524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

数据是;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无

关。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

轮也做了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

变;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

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

械效率—(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

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

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斜面物块斜面斜面

实验拉力机械效

倾斜重身度长度

率n

次数程度G/Nh/mF/NS/m

1较缓50.22.4141.7%

2较陡50.53.2178.1%

3最陡50.74.3181.4%

(1)请在图15中画出物块在斜面底端时所

受重力的示意图。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

力(选填“省”或“费”)

(3)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

斜面上铺上棉布,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

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

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为4.5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

面的机械效率为o

(4)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第2次数据

分析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

同一斜面,斜面倾斜程度变大,机械效率

"(变大/不变/变小),理由是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

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

测力计的示数F为N,钩码总重G为

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测力计移

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

为%.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

个原因:.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

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

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

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钩码

悬挂点钩码总重

G/N钩码移动距离

h/m拉力

F/N测力计移动距离

s/m机械效率

n/%

1A

点1.50.100

.70.3071.4

2B

点2.00.15

1.20.3083.3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

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

高”的结论?答:;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①;

②.

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小明同

学分别做了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小明通过比较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

流表的示数来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所

利用的电路如图18所示.闭合开关后,两

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

19所示.11

(1)小明发现电流表A2的指针偏转角度比

的小,所以他认为“串联电路中电流每流

经一个用电器都会减弱一些”.请你指出造成

他判断错误的原因是.

(2)电流表A1的示数是A.

(3)另一同学连接的电路,连接电路后,两

灯泡都亮,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电

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以下两种简单判断方法

是否可行?

请你在表中空格填写“可行”或“不可

行”。

方操作现象结论方法

法是否

可行

方把其中一灯另一两灯一

法泡从灯座中灯熄.定是串

1取下灭联

方把任意一根两灯两灯一

法导线断开熄灭定是串

2联

实验二:小明在只利用图18中的实验器材

研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时,若连接好电

路后不再进行拆改,则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只

能归纳得出如下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

电流大于某一支路电流.请你设计出小明得

出此结论的实验电路图,并画在虚线框内.

某同学“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提出问题:在如图所示的并联电路中,通过

电路中a、b、c各点电流之间可能有怎样的

关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①按图所示连接电路。

②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

测出通过的电流,填入下表。

③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

厂乙劣——两种方法之一,重复上面实验

口步骤。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阻值不

同)

序a处的b处的c处的

号电流/a电流4电流/c

10.100.120.22

20.200.240.44

30.300.360.66

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①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必须(10)。

②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

(11)

③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

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12)进

行的(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

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一

(13)

(2)检查电路后,他只拆除了一根导线的

一个接线头,接在另一个接线柱上就成了正

确电路,请在如图甲所示将要拆除的导线上

“X”号,并连接那根导线;

(3)当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的

偏转如图乙,为了提高准确度,接下来的操

作是,断开开关—;

(4)正确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如图丙所示,

则该处电流大小是_A.

(2)表是某同学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指出上述表格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

值是—,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电流表的位

置ABC

电流

I/A0,30.241.5

(3)该同学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4)实验中另一组同学发现两相串联的小

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

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

A.通过该灯泡的电流小一些B.灯泡的灯

丝断了C.灯丝的电阻太小D.小灯泡

靠近负极

小彤和小雪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利用•个开关、•个电流

表、一个学生电源(有多个电压档位)四个阻值不等的电灯以及若干条导线,进行了大胆地研究.如

图所示是他们的实验出路图.

(1)小明按照电路图正确地进行实验,得到了表1中的实验数据.小明在实验中,是靠只改变

一支路中的灯泡的规格而得到实验数据的.

表一

实验次数IA/AWAIc/A

10.10.20.3

20.40.20.6

30.80.21.0

表二

实验次数IA/AIB/AIc/A

10.20.10.3

20.40.20.6

30.60.30.9

40.80.41.2

(2)小红也按照上述同样的器材和同样的电路进行了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