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步态分析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实习步态分析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实习步态分析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实习步态分析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实习步态分析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习步态分析详解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优选实习步态分析当前第2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内容提要步行:是指通过双脚的交互移动来安全、有效的转移人体的一种活动,是躯干、骨盆、下肢各关节及肌群的一种规律、协调的周期性活动。步态是步行的行为特征,是一个人行走时的表现形式,又称行走模式。当前第3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常用的术语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其中步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最常用的3大要素,其内涵是有关行走的生物力学分析所涉及的最基本知识,进行步态分析者应当熟练掌握。当前第4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正常步态参数步长(steplength):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步长,又称单步长,如下图示Ⅰ,通常用cm表示。健康人平地行走时,一般步长约为50~80cm。个体步长的差异主要与腿长有关,腿长,步长也大。步幅(stridelength)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称为步幅,又称复步长或跨步长,如上图示Ⅱ,用cm表示,通常是步长的两倍。步宽(stridewidth)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称为步宽,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如上图示Ⅲ,通常用cm表示,健康人约为8±3.5cm。当前第5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足角(footangle)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角,如上图示,通常用°表示,健全人约为6.75°。步频(cadence)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称为步频,又称步调,通常用steps/min表示。健全人通常步频大约是95~125steps/min,东方男性的步频平均约为112.2±8.9steps/min,女性平均为123.4±8.0steps/min。双人并肩行走时,一般是短腿者步频大于长腿者。步速(walkingvelocity)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称为步速,即行走速度,通常用m/min表示。一般健全人通常行走的速度约为65~95m/min。也可以用步行10m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当前第6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重心移动骨盆旋转行走时,身体重心随着骨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骨盆向盆的向前移动而上下移动前及向对侧发生一定的旋转,大约5cm,侧方移动约5cm正常约4°当前第7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从足跟着地到同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分为二个相站立相/支撑相(standphase)迈步相/摆动相(swingphase)步行周期(gaitcycle)当前第8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单支撑相通常指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足尖离地的过程,单位为s,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为了进行步态矫正和训练的方便,提出以下动作要点:(1)足跟着地:下肢伸肌张力增高,伴有足下垂、内翻的患者难以完成。(2)全足底着地:自步行周期的7.6%开始,全足底在地面放平。伴有足内翻、足下垂的病人难以完成。(3)重心转移到同侧:由于单侧下肢支撑身体重量,偏瘫、关节疼痛、平衡能力低下的患者往往时间过短。(4)足跟离地:自步行周期的41.5%开始,是向下蹬踏的起始动作,偏瘫病人往往完成不充分。(5)膝关节屈曲增大:自步行周期的54.1%开始,偏瘫病人由于下肢伸肌占优势,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完成困难。(6)足尖离地:自步行周期的60%开始,身体的重心线移到踝关节前方,足趾用力着地,通过下肢的蹬踏动作,产生向前的推进力。偏瘫患者由于下肢痉挛,足下垂、内翻,下肢分离运动不充分,所以不能较好地完成此动作,是步态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第9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双支撑相双足支撑是步行的最大特点。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当一侧下肢完成足跟抬起到足尖向下蹬踏离开地面的时期内,另一侧下肢同时进行足跟着地和全足底着地动作,所以产生了双足同时着地的阶段。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20%,此阶段的长短与步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双支撑相就越短,当由走变为跑时,双支撑相变为零。双支撑相的消失,是走和跑的转折点,故成为竞走比赛时判断是否犯规的唯一标准。当前第10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摆动相摆动相是在步行中始终与地无接触的阶段,通常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单位为s,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此阶段的动作要点是:1.足上提从一个步行周期的63.6%开始,是足尖离地、下肢向前摆动的加速期。2.膝关节最大屈曲是从一个步行周期的67.9%开始的,摆出的下肢刚刚通过身体的正下方。3.髋关节最大屈曲自步行周期的84.6%开始。此阶段已完成下肢向前摆出的动作,开始减速,直至足跟着地。4.足跟着地完成步行周期的100%。当前第11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RLA八分法的特点是由美国加州RanchoLosAmigos康复医院的步态分析实验室提出的。它在传统步态时相分期的基础上,利用步态分析棍图处理技术全面、系统阐述了视觉观察分析技术,如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求出八个典型动作姿位点,即支撑前期(initialcontact)、支撑初期(loadingresponse)、支撑中期(midstance)、支撑末期(terminalstance)、摆动前期(preswing)、摆动初期(initialswing)、摆动中期(midswing)、摆动末期(terminal)。(2)观察顺序:由远端到近端,即从足、踝关节观察开始,依次评定膝关节、髋关节、骨盆及躯干;先观察矢状面,再从冠状面观察患者的行走特征;在观察一个具体关节或部位时,应将首次着地作为评定的起点,按照步行周期发生的顺序进行仔细观察。当前第12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步态周期:站立相同侧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即足部支撑面接触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60%(RanchoLosAmigo分期,RLA)

分为5个期支撑前期(initialcontact)支撑初期(loadingresponse)支撑中期(mid-stance)支撑末期(terminalstance)摆动前期(pre-swing)当前第13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当前第14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支撑前期(initialcontact)足跟着地,髋关节屈曲约30°,膝关节完全伸直,踝关节处于中立位;地面反应力位于髋关节的前面,为维持平衡和髋关节的稳定,臀大肌和腘绳肌收缩,踝关节银受地面反应力的影响而增加伸肌的运动,此时因为腘绳肌的拮抗而是踝关节呈现中立位骨盆:5°旋前

髋关节:30°屈曲膝关节:0°踝关节:0°当前第15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支撑初期(loadingresponse)由足跟着地逐渐过渡到全足着地,此时地面反应力在髋关节的前方,髋关节必须进行向心性收缩以克服屈髋;随着膝关节的地面反应力由前方转变为后方,产生了一个外在的曲髋力矩,诱发股四头肌进行离心性收缩,出现屈膝20°的情况,踝关节由于地面的反应力在其后方,外在的曲力矩诱发踝背屈的离心收缩,使踝关节呈现趾屈约10°。骨盆:5°旋前

髋关节:30°屈曲膝关节:0°-15°屈曲踝关节:0°-15°跖屈当前第16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支撑中期(mid-stance)髋关节逐渐由屈曲过渡到伸直,此时地面反应力通过髋关节以消除髋关节产生的收缩;膝关节有屈曲逐渐伸展,其地面反应力由后方转移到前方,股四头肌由被动的离心性收缩变为主动的向心性收缩;踝关节的地面反应力在其前方,踝趾屈肌离心性收缩以对抗外在的踝背屈力矩。骨盆:中立位髋关节:30°-0°膝关节:15°-0°踝关节:15°跖屈-10°背屈当前第17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支撑末期(terminalstance)躯干由中立位变为前倾位,髋关节的地面反应力在其后方,被动性的传声伸髋,约10°;膝关节的地面反应力稍微后移,被动的产生屈膝;当足跟离地时,踝前方的地面反应力产生的踝背屈力矩诱发踝跖屈,此时踝跖屈肌肉的活动已从离心性收缩转为向心性收缩。骨盆:5°后旋髋关节:0°-10°过伸展膝关节:0°踝关节:10°背屈-0°趾关节:0°-10°过伸展当前第18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摆动前期(pre-swing)此时为向前摆动下肢做准备,地面反应力在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后方,髂腰肌、臀中肌和股直肌(髋部)成向心性收缩,股直肌在膝关节处呈离心性收缩;踝的地面反应力在其前方,使踝趾屈肌肉持续向心性收缩,约20°。骨盆:5°后旋髋关节:10°过伸展-0°膝关节:0°-35°踝关节:0°-20°跖屈(关键点:膝关节被动屈曲)当前第19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从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足部离开支撑面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40%

分为3个期摆动前期(initialswing)摆动中期(mid-swing)摆动末期(terminalswing)步态周期:摆动相当前第20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摆动前期(initialswing)肢体向前摆动,此时地面反应力位于髋、膝的后方,屈髋肌的持续性向心性收缩使屈髋角度加大,腘绳肌收缩使膝屈曲约65°;踝的地面反应力位其前方,踝背屈肌向心性收缩时踝背屈。

骨盆:5°后旋髋关节:0°-20°屈曲膝关节:35°-60°屈曲踝关节:20°-10°跖屈当前第21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摆动中期(mid-swing)下肢因惯性力的推动得以继续向前摆动,是髋被动屈曲,肢体的重力诱发膝关节的被动的伸展,踝背屈肌持续地运动使踝关节保持在中立位。骨盆:中立位髋关节:20°-30°屈曲膝关节:60°-30°屈曲踝关节:10°跖屈-0°当前第22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摆动末期(terminalswing)下肢由摆动转向足跟着地,此时要求屈髋速度下降、伸膝以及踝由趾屈过渡到中立位,因此,股四头肌强力的收缩以及控制屈髋速度并伸膝,踝背屈肌收缩以保证踝关节处于中立位。骨盆:5°旋前髋关节:30°屈曲膝关节:30°屈曲-0°踝关节:0°当前第23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步态周期中的肌肉活动当前第24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股四头肌当前第25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为全身最大的肌,其中股直肌起于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起自股骨体的前面;四个头向下形成一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往下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为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至支撑相负重期达最大值。此时作为膝关节伸肌,产生离心性收缩以控制膝关节屈曲度,从而使支撑中期免于出现因膝关节过度屈曲而跪倒的情况。步行周期中,股四头肌的第二个较小的收缩活动见于足跟离地后,足趾离地后达峰值。此时具有双重作用:其一,作为髋关节屈肌,提拉起下肢进入摆动相;其二,作为膝关节伸肌,通过离心性收缩来限制和控制小腿在摆动相初、中期向后的摆动,从而使下肢向前摆动成为可能。当前第26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