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就地保护4.1.1物种所受威胁的评估4.1.2物种衰落的测量4.1.3物种的遗传管理4.1.4种群的可持续收获4.1.5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管理第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1物种所受威胁的评估物种常见性与稀有性的成因物种对变化环境的适应物种的常见性和稀有性是一种自然现象,其有别于人类冲击造成的物种濒危。稀有性不宜用于物种保护优先权的确定。第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1物种所受威胁的评估物种受到了多大的威胁,是确定保护优先权的最重要的因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编辑出版的“红皮书”(redlist),按照受威胁程度对物种(就灭绝而言)做了等级上的划分。第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IUCN定义的物种受威胁等级第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2物种衰落的测量测量物种衰落的一般方法:分布范围是否缩小。偶尔也观察种群是否丧失。常规测量方法掩盖物种的衰落,对特别常见和广布的物种来说,这种掩盖效应可能是最为强烈的。解决办法:在少量代表性区域采用细小的抽样尺度,而在其他区域则采用粗大的抽样尺度。第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3物种的遗传管理小种群管理种群间遗传管理第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种群间的遗传管理种群间遗传多样性的意义遗传多样性减少,物种对整个分布区环境随机性敏感
;遗传多样性减少,物种的进化潜力下降。第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种群间的遗传管理确定优先保护的种群第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种群间的遗传管理辨别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许多物种都具有分布区收缩与扩展的历史,它们是由冰期等气候循环所引起的。在新扩展区中的种群,其基因只是收缩区种群所含基因的一部分。收缩区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自然保护工作的重点。第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欧洲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第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种群间的遗传管理辨别种群的隔离与基因流动局部水平上的遗传关联性,可以指示出基因在种群之间的流动程度。若种群之间遗传关联性很高,说明发生着基因流动。此时所丢失的任何一个种群,都有可能会因此而得到恢复。若各个种群在遗传上独立,说明种群之间缺乏基因的流动。此时如果丢失了某个种群,那么其后果将极其严重。第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种群间的遗传管理分类学辨别以遗传学方法搞清物种在分类上的隶属关系,明确其保护地位。例1:平动胸龟与小动胸龟以遗传学方法辨别稀有的物种,提供更好的保护。
例2:卡塔利娜桃花心木与山地桃花心木
第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4种群的可持续收获4.1.4.1种群增长与可持续性的一般原则4.1.4.2收获方法
第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4.1种群增长与可持续性的一般原则可持续产量:可以无限地取自于某个种群,但是不伤害该种群的任何水平的收获。最大持续产量(MSY):它是指可以无限获取的、最大限度的可持续产量。从理论上讲,当种群数量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一半左右时,可实现MSY。第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4.1种群增长与可持续性的一般原则第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4.2收获方法单位时间的固定收获配额制度一个物种要以固定的量(如重量或数量)来收获,而不考虑收获的付出如何(付出是指工作天数或花费的劳力等)。单位时间的固定收获付出制度
只允许付出固定水平的努力,并用收获时间或付出的劳力来衡量.而不考虑从种群中实际取走了多少量。
第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5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管理4.1.5.1自然保护区概念4.1.5.2自然保护区的设计4.1.5.3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第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5.1自然保护区概念自然保护区定义自然保护区分类自然保护区功能
第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定义
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的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二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分类
IUCN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
严格的自然保护区StrictNatureReserve荒野保护区WildernessArea国家公园NationalPark自然遗迹保护地NaturalMonumentorFeature栖息地/物种保护区Habitat/SpeciesManagementArea陆地和海洋景观保护区ProtectedLandscape/Seascape资源管理保护区Protectedareawithsustainableuseofnaturalresources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分类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分类
按保护对象划分为三大类别9个类型。(P176)按管理级别可划分国家级、省级、市级保护区,以及县级保护区。按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尺度和管理方式可以划分为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域和自然保护区网络。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进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示范
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5.2自然保护区的设计自然保护区选址原则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自然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自然保护区网与生境走廊建设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选址原则自然保护区选址的基本原则
原始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物种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面积适宜性天然性感染力潜在的保护价值科研的潜力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选址原则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原则
在不同自然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我国共划分为9大区:东北山地平原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寒漠区、西南高山峡谷区、东南西部山地丘陵区、华中丘陵平原区、华南低山丘陵区、东南部海洋海岛区。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选址原则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原则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地区代表各种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或物种已遭破坏,而又有重要价值、亟待恢复的地区。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生态系统比较完整、自然演替序列明显、野生物种资源丰富的地区。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如孑遗动植物、候鸟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区。典型而有特殊意义的植被、珍稀林木及有特殊价值的植物原生地或集中成片的地区。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地质剖面、冰川遗迹、熔岩、温泉、瀑布、化石产地等自然历史遗迹地。
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
生境岛屿存在如下的规律:岛屿面积越大,生态多样性越大,物种灭绝率越小,因此物种丰富度亦越大;隔离程度越高,物种迁入率越低,物种丰富度越低;面积大而隔离度又低的岛屿具有较高的平衡物种丰富度的功能;面积小或隔离度低的生境具有较高的物种周转率。
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自然保区的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一个大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区好;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相互间距离愈近愈好;自然保护区之间最好用廊道相连,以增加种的迁入率;为避免“半岛效应”和减少“边缘效应”,保护区以圆形为佳。第三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对于特定的保护区,面积大的益处大的保护区能较好地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就维持某一物种有效种群而言,低质量的资源比高质量资源需要更大的面积。在小保护区中生活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更加容易受到对种群生存力有负作用的随机性因素的影响。面积小的生境斑块,维持的物种相对较少,容易受到外来生物的干扰。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扩大保护区面积与周边社区之间存在矛盾自然保护区面积越大,则保护的生态系统越稳定,其中的生物种群越安全。自然保护区面积越大,可供生产和资源开发的区域越小。这与人口众多和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经济不适应。保护区的面积应根据保护对象和目的而定,应以物种-面积关系、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以及岛屿生物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来确定。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考虑到保护区的边缘效应,保护区的最佳形状是圆形。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核心区。在此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受到绝对的保护,禁止一切人类的干扰活动。有限度地进行以保护核心区质量为目的,或无替代场所的科研活动。缓冲区。围绕核心区,保护与核心区在生物、生态、景观上的一致性,可进行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科学活动,以恢复原始景观为目的的生态工程,可以有限度地进行观赏型旅游活动。实验区。保存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一致性,在此区允许进行一些科研和人类经济活动以协调当地居民、保护区及研究人员的关系。
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划定自然保护区各个功能区边界的原则核心区——核心区的面积、形状、边界应满足:种群的栖居、饲食和运动要求;保持天然景现的完整性;确定其内部镶嵌结构,使其具有典型性和广泛的代表性。缓冲区——隔离带,隔离区外人类活动对核心区天然性的干扰;为绝对保护物种提供后备性、补充性或替代性的栖居地。实验区——按照资源适度开发原则建立大经营区。使生态景观与核心区及缓冲区保持一定程度的和谐一致,经营活动要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网与生境走廊建设建设自然保护区网的必要性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研究集中在单个保护区是不可取的,原因有四:①单个的保护区不能有效地处理保护区内连续的生物变化。②只重视在单个保护区内的内容而忽略了整个景观的背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保护。③单个保护区只是强调种群和物种,而不是强调它们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④在策略上应趋向于保护高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而不是保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性与特征。
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生境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生境的重新连接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步骤。
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网与生境走廊建设生境走廊的类型
小尺度相邻生境斑块的连接(线形生境走廊)。如篱笆墙的设计,适应于特定的边缘生境。但这样的走廊仅仅适宜于边缘种,而不利于内部种的移动。在景观尺度上建立的连接廊道(带状生境走廊)。作为保护区景观水平上的廊道,为内部种和边缘种昼夜或季节性的或永久的移动提供通道,要求有大片带状的森林将各自分离的保护区沿河边森林、自然梯度或地形(如山脊等)连接起来形成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网。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网与生境走廊建设生境走廊在保护物种中的作用
允许动物昼夜或季节性迁移;有利于扩散与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和避免小种群灭绝;允许物种进行长距离迁移和适应随时发生的外界环境变化(如火灾等)。
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然保护区网与生境走廊建设生境走廊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在设计廊道时,应注意下列因素:要保护的目标生物的类型和迁移特性,保护区间的距离,在生境走廊上会发生怎样的人为干扰,生境走廊的有效性等。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5.3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组织管理
社区共管生物资源管理
第四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社区共管社区共管模式提出的背景自然保护区是从防止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丧失的角度建立起来的,具有宏观性和长远性。而社区居民往往注重的是眼前的利益,对他们所处的优越的生态环境则感受不到或视而不见。自然保护区面积一般较大,自然保护区机构难以随时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监管。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社区共管社区共管模式的现实意义便于宣传教育等,把社区居民的个体行为转化为在社区共管机构科学、合理指导下的群体行为;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指导社区居民运用自然保护区资源发展绿色产业,使社区居民从自然保护区资源中获益,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保护自然保护区,促进社区经济与自然保护区双发展。把社区居民及整个社区与自然保护区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共同的利益主体。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社区共管社区共管的途径社区共管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加强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来促进保护区功能发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生物资源管理明确监测的目的。了解监测对象的种群动态变化,即种群数量变化趋势;选择监测对象。选择那些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在野外易于发现的物种,同时应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和经费情况来选择监测对象;确定监测路线。监测路线要根据保护区的地貌和监测对象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并不一定要严格地遵循随机的原则;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生物资源管理确定监测的内容。监测内容应该是能够反映监测对象种群相对数量变化的所有痕迹,如动物实体、动物留下的足迹、粪便、卧迹、食痕、鸟巢、洞穴等。确定监测的频率。监测的频率依保护区的能力和面积而定,监测频率固定下来以后,不要轻易地改变,否则达不到获得连续的可以进行比较的数据的目的。
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生物资源管理每条路线由固定的人或小组来进行监测,可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对巡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后,监测工作也可以与保护区日常的巡护工作结合起来。对每次监测的结果要及时进行分析整理。
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2迁地保护4.2.1迁地保护概念4.2.2对植物的迁地保护4.2.3人工繁育4.2.4再引种计划4.2.5增强项目4.2.6引种计划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2.1迁地保护概念定义:迁地保护是指把某些单独或成群的生物个体从其自然生境中移出,放到人工环境里对其进行繁殖,或保存其遗传繁殖群。
形式: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树木园;种子库、基因资源库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动物园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动物园第五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厦门万石山植物园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英国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迁地保护的意义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取得野生种群的管理经验作为补充野生种群的后备基因库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为创建新种群提供种源提高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实施迁地保护的前提条件当物种原有生境破碎成斑块状,或者原有生境不复存在;当物种的个体数目下降到极低的水平,个体难以找到配偶;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变化。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迁地保护的目标对物种的人工繁育或迁地保护本身,不能认为是自然保护。对物种的再引入是迁地保护的首要目标。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迁地保护的要求要保证物种的圈养种群能拥有代表性的遗传构成要保证移出个体时的方式给供体种群所带来的冲击最小必须具备一些适宜的场所和设施,使物种维持在健康的状态,同时保证对物种实施再引入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2.2对植物的迁地保护迁地植物标本材料的收集迁地植物标本材料的保存迁地植物种群管理
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迁地植物标本材料的收集迁地植物标本材料:各种遗传材料,包括种子、花粉、植物组织等。最常收集的遗传材料是植物中的种子。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种子标本中的遗传多样性的优化如果某种植物还剩有不少种群,那就应该从其中的至少5个种群里采集种子样本,且应该尽可能地在该物种的整个分布区的中央区域挑选。应该从每个种群的至少10个个体中采集种子,以使种群内部的遗传多样性表现为最大化。应该按种子的存活能力来确定从每个个体中采集多少颗种子。在某一段时间里,应该当心种子不要采集得过多。只有不过量采集,才能把其影响减小到最低的程度。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迁地植物标本材料的保存种子的保存花粉的保存植物组织的保存第六十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迁地植物种群管理
建立永久档案,对每一个体要如实记录原产地、挖掘地点以及栽植时的种苗处理。加强田间管理,包括灌溉、施肥、除草等,保证引种正常生长。生殖期管理要有利于种子收藏、实生苗繁殖、无性繁殖等,要促进种群自然繁殖。植物迁地种群应在气候土壤有差异的地区建立多个种群,进行不同地区间的对比分析,这样可为探索物种适应力、生态幅度提供证据。引进的非本地种群需要进行1~2年的隔离观察期,确定其无病虫害和其他危害后才能与其他种群进行混栽、混种。
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2.3人工繁育人工繁育对物种保护的好处人工繁育面临的问题人工繁育种群的管理人工繁育技术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人工繁育对物种保护的好处能为重新建立种群而增加个体的数量能开展对物种基础生物学的研究最终可以减少从野外捕捉个体的需求圈养群体可用来开展对物种及其保护的公众教育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人工繁育面临的问题初始源繁殖群问题:使野外小种群濒危场所问题:需要有动物园或水族馆大型脊椎动物特有的问题:维持足够多的种群个体数量。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种群会适应圈养环境,使其不再适应自己原有的自然环境在圈养条件下,个体丢失学习行为人为造成的高密度会使圈养个体容易得病在圈养条件下,很难使物种进入繁殖状态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人工繁育种群的管理1、建立迁地种群档案2、建立合理的种群年龄结构、性比及繁育方案。3、防止近亲繁殖,保持遗传多样性(P66)第六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科技学院《国际商务谈判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水文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中药资源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东软学院《审计与认证业务(ACC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商务英语听力(三)》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系统工程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益岗培训内容
- 广东财经大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培训课件教学
- 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2020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7:“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年度通信设备维修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安恒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方案 2024
- 2024年学校与家长共同促进家校合作发展协议3篇
- C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施工方案(完整版)
- 2024年快速消费品物流配送合同6篇
- 广东省茂名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历史 含解析
- 参加团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讲座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