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6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7d655aa02f6dd91901fb12e9e069ac/1b7d655aa02f6dd91901fb12e9e069ac1.gif)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6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7d655aa02f6dd91901fb12e9e069ac/1b7d655aa02f6dd91901fb12e9e069ac2.gif)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6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7d655aa02f6dd91901fb12e9e069ac/1b7d655aa02f6dd91901fb12e9e069ac3.gif)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6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7d655aa02f6dd91901fb12e9e069ac/1b7d655aa02f6dd91901fb12e9e069ac4.gif)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6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7d655aa02f6dd91901fb12e9e069ac/1b7d655aa02f6dd91901fb12e9e069a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6篇)试验目的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尝摸索究绿色植物进展光和作用的场所。
背景资料
学生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叶绿体进展光合作用的学问。那么光合作用毕竟在绿色植物的哪一个器官中进展,详细场所在哪里,植物体的构造特点和功能又是怎样相互适应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试验来得到结论,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的实质”打下根底。
教学目标
1.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
2.尝试用试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试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难点:尝试用试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试验关键
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尝试用试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试验器材
银边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育皿、石棉、镊子、火柴、三脚架。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首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现他们自己课前各种叶片;然后我展现海桐叶和松针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叶子,并且提问:“常见的是哪一种叶型,为什么?”引导学生观看、比照、思索,之后得出“阔叶外表积大能充分汲取阳光,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结论。
2.试验:探究光和作用的场所
师:多数叶片宽敞、扁平,是叶光合作用的”主要局部,那么叶片内部有哪些构造特点是适于进展光合作用的呢?”
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想撕开叶子,看看里面毕竟有什么东西。我则让他们首先看书,大致了解观看叶片内部构造的试验方法和步骤;然后仔细地看我在实物投影仪下做一遍演示试验。教师需要一边做一边强调徒手切片试验操作的要点,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屏幕上打出观看思索的要求:“识别叶片的几个局部,观看各个局部的细胞有什么特点,思索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
学生进展试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把学生做得好的叶片横切标本,通过数码显微镜放大后,向全班同学展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插图或者屏幕,识别菠菜叶片的三局部构造。
师:试验材料是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由于它们的叶片中有一局部不含叶绿体(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彩叶草叶片的中心及靠叶柄的局部都不含叶绿体),所以根据课本中的试验步骤,在滴加碘液处理后,不含叶绿体的局部不会变蓝。由于该试验与上个试验一的试验步骤根本一样(只少了夹叶片遮光处理),因此这个试验请同学们亲自动手试验。
师:好,今日大家按小组连续将昨天的试验按试验步骤3、4、5进展操作,小组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时要留意安全。
生:完成试验。
师:为什么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和中心局部的颜色不一样?
师:假如将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3.课堂
师:通过试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结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作业布置
完成试验手册。
板书设计
探究植物进展光合作用的场所
结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教后反思
1.教师赐予较多的指导,否则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不多,不能很顺当地找到试验材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问: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缘由;
(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
(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力量:
(1)观看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试验,运用观看和分析力量;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看试验,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试验等,形成对生命科学讨论的深厚兴趣;
(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材分析】
1.学问构造
【教学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教学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试验。
4.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1)水分蒸腾促进植物汲取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汲取作用”一节的学问相联系;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局部,因此这局部学问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学问相联系;
(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试验中,气孔的学问和叶的构造学问相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以一连串的问题引路,学生动脑思索、争论、解答问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教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局部的学习。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按两条思路绽开,一是通过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二是通过对“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与植物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构造特点。
3.问题思路
上课一开头,联系前面学习汲取作用的学问,指出植物汲取的水分只有一小局部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存在植物体内,而绝大局部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给学生一个悬念,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而自然地引入蒸腾作用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之前,让学生有目的地边认真观看演示试验,边思索:
①描述两个塑料袋上消失的试验现象。
②试解释发生上述试验现象的缘由。
③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植物油?
④为什么要将试验装置放在暖和、有阳光的地方?
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和思索,解开了导入时向他们提出的悬念,即植物汲取的水绝大多数散失到空中去了,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学生从心理上情愿与教师一起连续往下探究。
在学习蒸腾作用的意义时,紧紧围绕以下问题依次绽开:
①酷热的夏天,一只手是枯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快?为什么?(实际上是蒸发)
②由于地心的引力,水总是往低处流,为什么在大树的身体里,水却能往高处流?是什么缘由使它克制了地心的引力?
③植物是怎样源源不断地猎取无机盐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解答了以上问题后,要求他们自己总结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教师准时确定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再次获得成就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牢固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为0.25千克,两者用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呢?
要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得从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起,那么,什么叫做蒸腾作用呢?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今日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这些问题。
师生共同学习探究新课。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
请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的演示试验,在观看时,请思索以下几个问题,并分组争论:
①描述两个塑料袋上消失的试验现象。
②试解释发生上述试验现象的缘由。
③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④为什么要将试验装置放在暖和、有阳光的地方?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试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看到植物的蒸腾现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生理现象,使他们熟悉到: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水珠的发生),从而解答了导入时提出的玉米一生所汲取总水量的99%的水“跑”哪去了的问题。
通过演示试验引导学生追问,植物体为什么要大量地散失水分?它们是怎样散失水分的呢?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从而引导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蒸腾作用
教师在演示试验的根底上总结:
①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温度、阳光。
②蒸腾作用的主要构造根底――气孔。
③什么是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形式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三)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1.在确定了水分是从叶片的气孔蒸发出去的这一事实后,教师启发学生:阳地植物与阴地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有些植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同一株植物的上部叶子和下部叶子,以及同一片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承受光照的强弱也是不同的,那它们的叶子上的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会不会一样呢?
通过质疑,使学生产生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兴趣,把全部学生分成八组,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让各组学生去探究。在各组开展探究活动前,将《活动评价表》发给学生。
2.教师建议方案(对开展探究活动有困难的小组供应)。
方案一:
①问题: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②假设:a.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
b.同一植株在阳地生活的植株比阴地生活的植株气孔的数目多或少。
c.同一植株,上部叶子比下部叶子气孔的数目多或少。
d.同一片叶子,上表皮比下表皮气孔的数目多或少。
③制定和试验规划
a.材料器具:烧杯、镊子、70℃以上的热水、蚕豆叶、玉簪叶、枸树叶。
b.方法步骤
将比照叶子分别浸在盛有70℃以上的热水的烧杯中,看叶片外表会不会产生气泡,假如有气泡,统计气泡的数目,依据不同假设,记录在下面的表(一)至(四)格中。
④分析数据,确定假设是否成立。
方案二:
①问题: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②假设:
a.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
b.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或少。
③材料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清水、剪刀、镊子、解剖针、蚕豆叶、玉簪叶。
④方法步骤:
a.分别取蚕豆叶和玉簪叶的上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b.用显微镜观看临时装片,在一样放大倍数下,统计视野内气孔数目,记录在表(五)中:
c.分析数据,确定假设是否成立。
3.留意问题
①本活动为学生活动,要给学生供应充分时间,保证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
②鼓舞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并针对本组的假设设计试验规划,设计试验规划时要有定量讨论的意识,能获得牢靠的试验数据。
③教师特殊留意不要包办代替,要给学生充分思索的空间,即使试验失败也是一种结果。活动的目的不是以试验结果为唯一目的,关键是实施试验的过程和对试验的正确分析。
④对独立探究有困难的组,教师可适当地给出一些建议方案和指导。
⑤鼓舞学生上讲台沟通本组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让其余组的同学大胆质疑和点评。
⑥教师应注意通过评价确定和鼓励学生。本活动的评价应注意小组的合作性;如何记录试验结果,试验结果的真实性,是否在试验中擅长发觉新问题,在小组沟通时是否能提出新问题;对评价结果不满足的小组,可鼓舞他们课下重新完成试验,然后再修改评价。
4.引导全体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通过探究得知,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多;不同环境中的同一植物,叶气孔的数目不同,阳光充分处较多,阴湿处较少;植物上部叶的气孔较下部的多,有很多植物叶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下表皮一般较多。总之,植物叶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
一开头上课我们就提到,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存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则被蒸腾掉了,这不是在做无用功吗?其实不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意义可大了。
1.降低植物体叶片的温度
问:酷热的夏天,一只手是枯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快,为什么?
答:沾满了水的手感到凉快。这是由于水分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由此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至于在酷热的夏天受到高温的损害。这是由于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热量的原因。
2.促进根汲取水分
问:由于地心的引力,水总是往低处流,为什么在大树的身体里,水却能往高处流?是什么缘由使它克制了地心对水的引力?
由此问题,让学生总结出蒸腾作用就像一个水泵,是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源。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汲取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子里,这也就促使根从土壤中汲取水分。
3.促进无机盐的运输
问:无机盐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
学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这个问题,总结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汲取,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所以无机盐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而上升,并且最终进入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新学问的敏捷运用: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经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取四株大小一样且叶数一样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教材P95图所示的方法进展处理。
试验开头时,先将各个装置的重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各个装置的重量变化,试验结果用下面曲线表示:
①曲线Ⅰ代表哪两组装置的重量变化,说明理由。
②曲线Ⅱ和曲线Ⅲ分别代表哪两组装置的试验结果?
③比拟分析上述试验结果,对叶片上下外表气孔的相对数量作出推断。
④假设将装置A放在暗室中,对试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3.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4.森林四周地区往往降雨较多,这是什么缘由?
【教学反思】
“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这一探究试验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探究试验,要求学生分组独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自主设计试验方案,并做出试验结果,经过本书前面的几个探究试验,学生已有肯定的力量,熟识探究试验的各个环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教师不做任何铺垫和包办,明确即使失败也是一种结果,活动的目的不是以试验结果为唯一目的,关键是试验的过程和对试验结果的正确分析。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学生在活动中以积极主动的身份消失,使得他们敢于大胆去提问、去假设、去想、去做、去创新,表现出了对未知学问的深厚兴趣和剧烈的探究精神。
对于学习力量和动手动脑力量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将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适当地给出一些建议方案和指导,使他们与集体同步。
活动评价是本次探究活动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进展活动之前知道评价的标准会使他们学习目的更明确,心理预备更充分。在活动前,给学生发一张探究活动评价表,使他们了解评价要求,评价要求包括小组的合作性、试验结果的真实性,是否在试验中擅长发觉新问题,沟通时的表达力量,对其他小组陈述的大胆质疑等等。
对于活动中消失结果与课本内容不符的状况,教师指导学生科学地对待试验结果,要脱离课本的束缚,敬重事实,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从中找出实践与理论消失差距的缘由,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熟悉。
本次探究活动,培育了学生的独立思索和探究力量,课堂气氛活泼,生生沟通、师生沟通顺畅,主导与主体作用表达充分,探究效果良好。
【教学点评】
“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试验活动,是较犯难做的,让学生设计试验方案是较为困难的,这篇教案供应的教学设计中,除了让小组设计试验方案外,教师还供应了两个建议方案,起到了示范、指导的作用。教学中,试验方案的设计,注意了定量试验的设计和对学生活动的积极评价,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力量的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说出枝芽的主要构造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2.举例说出茎的根本构造及各局部的作用。
3.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茎的根本构造及各局部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茎的根本构造及各局部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过程(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读第68页题图——参天大树,
思索问题:植物要汲取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器官到达枝叶的?(茎)
这说明茎具有什么功能?(输导功能)从今引发学生的奇怪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CAI展现课题植物茎的输导作用
(二)新课讲授:
芽:就是未绽开的枝或花
一、枝芽发育成茎
1.芽的种类
按芽着生位置
顶芽(位于枝条的顶端)
侧芽(位于枝条的侧面)
按芽发育类型
枝芽:指将来发育成枝条(枝和叶)的芽。
花芽:指将来发育成花的芽。
混合芽:指将来既可发育枝条,又可发育成花的芽。
2.枝芽的构造
3.枝芽发育成茎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二、茎的根本构造
CAI展现木本植物茎构造横切图
观看:木本植物的茎的构造
自主学习:
1、木本植物的茎有几个局部组成?
2每局部有什么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展观看,引导学生争论,共同得出结论。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局部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显微镜下木本植物茎的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树皮的外侧局部的功能是什么?内侧局部是什么?内有什么构造?属于什么组织?
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构造?属于什么组织?
3.位于中心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拟大,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构造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组织?
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所以其作用是使茎怎样?
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构造?
CAI展现年轮图,描述年轮形成的过程,发表意见,各小组相互补充。
小资料:请你算一算,据一位老护林员讲,一棵松树要生长30~40年,才能到达直径12cm,问每年约长多少?(0.3—0.4cm)。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感受,进一步明确爱护森林、爱惜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三、茎的输导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70页试验功能——茎的输导
学生明的确验器材。目的等。
CAI展现试验视频“植物茎的输导作用”
师生争论:得出茎的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AI展现带有瘤状物的枝条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1内容。
争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韧皮部的筛管能输导有机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四
学习目的
1、植物的养分器官。根系。根尖了解根尖的构造与功能及生长变化规律。
2、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
3、理解叶芽的各局部与枝条的各局部之间的发育关系。
重点
根、茎、叶的构造与功能。
难点
理解根尖和芽的变化动态。
学习方法
争论法,探究活动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根的发生和生长:
系
1、胚根向地下根系
生长系
2、根系的分布还受到环境中等因素的`影响
自主学习
活动1、观看根尖的构造
争论:
1.培育根尖需要满意哪些根本条件?
2.你会用什么方法观测根尖生长速度?你有什么方法测知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3.根毛是由哪局部细胞形成的?根毛的数量.形态和构造有什么特点?可能与根的哪种功能相适应?
4.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的哪局部?这局部细胞来自哪里?
活动2:解剖观看芽的构造
争论:
1.依据你对芽的观看,尝试说明芽是枝条的雏形。
2.你所解剖和观看的芽是否与叶芽的形态构造完全一样?
活动3: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
胚芽发育而成:。
叶芽的构造: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看的一般方法,通过观看、比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渐渐培育学生观看、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教学活动中留意培育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1[能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看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诞生物的根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别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预备:
生物的录像。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录像中消失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依据书上供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学问,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争论(假如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讨论争论完毕后,可讨论争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终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加他们的争论和讨论)。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依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根底和构造根底
2.生物体能进展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力量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渐渐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具体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争论,所以许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展争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有一个总的熟悉,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全部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当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晰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学问解答一开头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篇六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一、依据课标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如下:
学问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出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力量目标:参加技能训练,进展推理力量。参加动手试验及试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采纳的课型是探究式教学。
二、说教材:
本节的内容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子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其次节,前面一节已介绍了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来的,那么绿色植物如何对有机物进展利用呢,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上节到这节的过渡很自然。在这节课中教材说明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它附合课标中的第四个主题中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课标中,它属于理解层次。贯穿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试验,有利于进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力量。从学问构造的安排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1是有机物对生物体的作用,2是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响式,3是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依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人合作经营企业合同协议书2025
- 上海房屋租赁合同范本使用权转让协议
- 专业合作社经营权转让合同
- 二级建造师岗位合同范本
- 中药材种苗合同培育技术探讨
- 个人结算账户权益与义务合同2025
- 个人股权购买合同书
- 产品分销代理合同
- 个人贷款合同范本工商银行
- 亲子监护合同范本
- 食堂项目组织架构图
- 食材配送公司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
- 2023年版一级建造师-水利工程实务电子教材
- 房地产工程管理 -中建八局机电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办法
- GB/T 6403.4-2008零件倒圆与倒角
- GB/T 2518-2019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 企业合规管理-课件
- 火电厂安全工作规程
- GB∕T 33047.1-2016 塑料 聚合物热重法(TG) 第1部分:通则
- 电力业务许可证豁免证明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