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基因技术_第1页
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基因技术_第2页
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基因技术_第3页
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基因技术_第4页
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基因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基因技术2023/6/21第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本章内容7.1基因克隆技术7.2基因测序技术7.3基因重组技术7.4生物制造2第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1基因克隆技术概念:由少量(单拷贝)基因扩增产生大量(高拷贝)基因。分子克隆策略:化学合成-已知序列(60-80bp);生物合成(基因扩增)(已知部分或全部序列);文库筛选应用:测序,功能研究,诊断与检测,物质生产…7.1.1基因克隆2023/6/23第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1.2PCR原理与技术1、原理1971,Kleppe等首先描述了基因合成的基本原理PCR技术发明人:KaryMullis(Cetus公司)1983,构想DNA链的合成。1985,Klenow片段扩增出哺乳动物单拷贝基因1993,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体外,扩增一段DNA片段。通常不超过10kb,特定方法扩增40kb左右。2023/6/24第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PCR原理:在DNA聚合酶催化下DNA的复制过程,利用反复相同程序,DNA聚合酶在体外扩增特定的DNA片段。变性94℃退火55℃延伸72℃第1轮第2轮第3轮指数增加2023/6/25第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加热方式:水加热,空气加热,电热丝加热,半导体+电热丝致冷方式:水致冷,空气致冷,压缩机致冷,半导体致冷温控系统仪器构造:三传感器,双区域温度--温度梯度样品池传感热敏元件热泵热池2、PCR仪原理计算机芯片控制过程参数2023/6/26第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ThePCRJetfromMegaBasegivesfastPCRwithlargesamples.2、PCR仪,热循环仪Morereactionsinthesamespacewith1,536wells2023/6/27第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操作过程PCR反应的基本组分:DNA模板:含靶基因的DNA片段引物:1对人工合成的短寡核苷酸,18-25bp,决定扩增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及扩增长度DNA聚合酶:作用是催化合成复制扩增的区域底物: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A、T、G、C缓冲体系:提供适合聚合酶行使功能的化学环境。石蜡油:防止蒸发;管盖(可加热)封闭反应管2023/6/28第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PCR的条件与循环参数第1步:25-40个循环,变性(94-96℃,1-2min)——退火(降低温度使得引物结合到模板的特定序列上。55℃,1-2min)——延伸(DNA聚合酶由引物的3端开始,沿着DNA链合成新的互补链。72℃,1000bp/min)。第2步:强化延伸,72℃,7-13min第3步:终止反应(4℃)PCR反应在热循环仪(PCR仪)中自动化进行。反应控制:温度的加热或冷却过程,关键是每步反应温度精确,升温和降温的时间控制。2023/6/29第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PCR产物的电泳结果10第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1.3PCR技术应用进展原理没有变,技术改进,派生出多种类型和用途。基因克隆方面:反转录PCR(RT-PCR):以RNA为模板,基因扩增多重PCR(multiplexPCR):同一反应中使用多组引物,扩增多个基因2023/6/211第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gcgtacgtacgtagagtgctagtctagtcgtagcgccgtagtcgatcgtgtgggtagtagctgatatgatgcgaggtaggggataggatagcaacagatgagcggatgctgagtgcagtggcatgcgatgtcgatgatagcggtaggtagacttcgcgcataaagctgcgcgagatgattgcaaagragttagatgagctgatgctagaggtcagtgactgatgatcgatgcatgcatggatgatgcagctgatcgatgtagatgcaataagtcgatgatcgatgatgatgctagatgatagctagatgtgatcgatggtaggtaggatggtaggtaaattgatagatgctagatcgtaggtagtagctagatgcagggataatgcgcatta…….7.2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是由A、T、G、C4种碱基组成基因组测序就是排列出其DNA上所有碱基顺序。2023/6/212第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2.1核酸测序技术简史1965,HolleyR等:测定酵母tRNA全部77bp的序列。1971,Wu,Taylor:dNTP,λDNA黏末端12bp。1973,Gilbert和Maxam,RNA聚合逆转录DNA,RNA测序。1975,Sanger:加减法测定了X174DNA的6386bp序列。1977,Sanger:酶法测序。双脱氧链终止法。PNAS。1977,Maxam和Gilbert:化学降解法测序。PNAS。1980,Messing等:测序优化,计算机数据处理。1982,Hood等:部分自动化,荧光检测,PCR测序。1990,自动测序仪,测序酶,配套荧光染料,机器人高通量工具,人类基因组测序启动。2000,毛细管测序仪,机器人使用,加速测序2005-2007,以GenomeSequencerSystem、GenomeAnalyzersystem、SOLiDSystem为代表的基因组测序分析系统的诞生,标志着进入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的新时代。2023/6/213第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2.2传统测序技术(1)产生长度只差1bp的一系列寡核苷酸:固定起点,随机终止于特定一种或者多种残基(A、T、C、G)。长度由特定碱基在DNA上位置所决定。(2)检测长度只差1bp的一系列寡核苷酸:

SDS-PAGE电泳分离,发光成像。(3)确定序列:放射性(32P、33P)、荧光(非放射性荧光),直接读出DNA上的核苷酸顺序。产生只差1bp寡核苷酸方法,分两种: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Maxam-GilbertDNA化学降解法。1、基本原理2023/6/214第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2023/6/215第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2023/6/216第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Maxam-GilbertDNA化学降解法开始:Gilbert研究lac抑制子与lac操纵基因。发现:抑制子结合并保护操纵子DNA,用Sanger建立的RNA测序技术测定了DNA片段序列。灵感火花:苏联Mirzabekov到访,午餐讨论,是否与DNA的甲基化有关,产生了化学测序技术。1977:测序技术,PNAS,74:560-564DNA片段一端用放射性标记,用碱基特异性的化学反应裂解DNA,通过标定末端与断裂位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碱基的位置2023/6/217第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原理末端标记DNA:放射性同位素化学修饰碱基:硫酸二甲酯甲基化G;甲酸甲基化A和G;肼水解C和T,盐抑T,哌啶切割:链断裂,一组从1-300bp不等的末端标记分子。5组独立反应:每组特异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碱基。生成5组产物,共同起点(放射性标记末端)到发生化学降解的位点。电泳分离,放射自显影。读出序列:比较G、A+G、C+T、C和A>C各个泳道,从测序凝胶放射自显影片上读出DNA序列。2023/6/218第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Maxam-GilbertvsSangerMG法:刚问世时,重现性更高,化学试剂,易掌握。Sanger法:单链模板和特异引物,高质量DNA聚合酶噬菌体和噬菌粒载体的发展,聚合酶,标记技术,合成引物及测序反应日臻完善,机器人等自动化。Sanger法:简便快速,现今测序的最佳方案。MG法应用:基因功能研究。2023/6/219第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023/6/220第二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ATGCCGTAGGCCTAGC

TAGGCCTAGCTCGGA……………ATGCCGTAGGCCTAGCTCGGA……基因组DNABAC文库根据物理图谱正确定位的BAC或contig用于霰弹法测序的候选克隆用于霰弹法测序的亚克隆测序并组装完整的基因组序列逐步克隆法(ClonebyClone)

全基因组霰弹法(WholeGenomeShot-gun)基因组DNA

霰弹法克隆测序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组装完整的基因组序列2023/6/221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毛细管检测:ABI公司的3100凝胶电泳检测:美国LI-COR公司的4300系统2023/6/222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730XL系列DNA分析仪MegaBACE1000毛细管测序仪2023/6/223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测序效率1977:4×50bp(样品/人/周×可读平均长度)1980:20×100bp(荧光标记)1985:30×250bp1990:60×300bp(PCR引入)1995:180×500bp1999:500×650bp2000:5000×600bp荧光素标记的终止物ddNTP;单向测序长度保证700-900bp。1.5kb序列,双向反应,一次读通,免去引物合成。2023/6/224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994:3亿美元测定一个人类基因组(1:10)1984:30亿美元测定一个人类基因组未来目标:1000美元测定一个人类基因组(1:3x106)2004:3千万美元测定一个人类基因组(1:100)2006:150万美元测定一个人类基因组(1:2000)未来目标:100美元测定一个人类基因组(1:3x107)2023/6/225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2.3高通量测序技术主要测序方法:焦磷酸测序技术:

Roche公司的GSFLX系统(454系统);桥扩增测序技术:

Illumina公司的GenomeAnalyzer系统(Solexa系统);连接测序技术:

ABI公司的SOLiD系统;2023/6/226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2.3高通量测序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未知物种基因组的从头测序已知物种的重新测序环境基因组测序基因转录组和表达调节sRNA分析染色质免疫共沉淀SNP等多个领域。2023/6/227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焦磷酸测序技术2005年底,罗氏诊断公司和454公司推出了基于焦磷酸测序法的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GenomeSequencer20System(GS20)。2007年推出了通量更大,读长更长,准确性更高的第二代基因组测序系统——GenomeSequencerFLXSystem(GSFLX)。2023/6/228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PPiATPPyrosequencing技术原理每延伸1个核苷酸,释放出1个焦磷酸焦磷酸在磺酰化酶作用下生成ATP荧光素酶利用ATP把无荧光的分子转化为荧光物质,化学发光,监测。1、焦磷酸测序技术2023/6/229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Nucleotidesdispensedsequentially12345678910110-1AAGCTGThesequenceinthispyrogram™isAGGCAGAGGCAG无需加ddNTP,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同步读出序列。2023/6/230第三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SingleimageDNA聚合酶APSATPPPiLight+OxyluciferinsulfurylaseluciferaseEmulsionBasedClonalAmplification2023/6/231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OpenMachine、SequenceGenome光学系统计算机系统微流体系统多道吸口试剂泵、阀CCD照相机pl板2023/6/232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The454Tech2007年3月Roche公司收购了454公司,推出了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仪GSFLX系统。10小时内完成一个测序反应,单反应读长由100bp扩展到400bp,准确性达99%产出数据量达1亿碱基对。每次运行可分析16个非混合的独立样品。J.D.Watson的基因组的测序。2023/6/233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GenomeAnalyzer

Illumina公司于2007年推出。读序原理:可逆性末端终结反应。在桥扩增过程,四种碱基底物分别标记四种不同荧光,每个碱基末端被保护基团封闭。单次反应只能加入一个碱基,经过扫描,读取该次反应颜色。然后,除去该保护基团,以使下一个碱基的延伸反应继续进行。反复多轮反应,按顺序可排出DNA的序列。2、桥扩增测序技术(Solexa)2023/6/234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桥扩增测序技术原理:基因组DNA片段化,两端添加接头;单链DNA片段被固定在特殊芯片上形成单链桥,以芯片引物扩增,形成双链桥。30多轮扩增,每个单链DNA分子扩增形成单克隆DNA簇;检测,读出序列。

2023/6/235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Solexa测序通量单端读序长度已经大于36个碱基,双端读序将使测序提高1倍,读序长度达2×36碱基。读取的准确性在99%以上。每次可平行分析8个非混合独立样品。单次实验可得到15-30亿碱基的数据。2023/6/236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连接测序技术(SOLiD系统)2007年,ABI公司推出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SOLiD系统。2023/6/237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连接测序技术(SOLiD系统)引物与微珠接头序列配对,在连接酶催化下,探针与测序引物发生连接反应。可视化检测连接产物发光,第5位碱基颜色。除去末端,完成一轮测序。重新开始连接、成像、切割。2023/6/238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SOLiD系统ABI,2007年推出四色荧光探针连接反应(1)基因组片段与接头连接,构建文库。(2)油包水的微反应器中扩增,变性,杂交,富集PCR产物。修饰,共价键结合到样品板上。(3)磁珠沉积,并分割成不同的小室。(4)连接过程中读序,进行拼接和分析。2023/6/239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测序效率每轮运行可产生超过40亿碱基对的数据;准确率能达到99.94%;可用于检测基因组序列变异,如SNP、基因拷贝数变化、重复序列、倒位、插入和缺失,特别适合个体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基因表达谱分析、染色质免疫共沉淀位点和蛋白调控因子-DNA结合部位等研究。

2023/6/240第四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种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比较454SolexaSOLiD读长(bp)300-50036-7225-35准确率>99%>99%>99%每轮可产生数据(亿碱基对)115-3040所属公司Roche

Illumina

ABI

2023/6/241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3基因重组技术基因重组概念:在体外,将不同的基因通过切割、连接,重组形成杂合分子。插入到合适的载体分子上,转化到宿主细胞中。随着细胞繁殖,基因得以真实复制扩增和表达。应用:测序,修饰和改造基因,表达编码产物。2023/6/242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3.1传统的重组技术酶切反应载体目标基因可连接的末端连接反应转化重组分子重组子2023/6/243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DNA片段的酶切限制性内切酶催化双链DNA分子断裂,形成相应的片段。反应体系组成:双链DNA、限制性内切酶、缓冲液组成反应条件:一般在37℃反应1小时。2023/6/244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DNA片段的连接DNA连接酶催化两条断开的DNA双链分子,形成3,5-磷酸二酯键,得到重组DNA分子。反应体系组成:2个DNA片段(具有可连接的末端)、连接酶、缓冲液条件:一般在10-26℃下,反应0.5-8小时2023/6/245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重组DNA分子的转化转化;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宿主细胞过程。Ca2+诱导转化:重组分子与宿主细胞在CaCl2中混合,冰浴30min,42℃热击(90s),冷却3min。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电穿孔转化,基因枪转化,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等。2023/6/246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转化细胞的扩增培养宿主细胞经转化后立即进行短时间的培养,使细胞增殖达到一定数目,以利于筛选和鉴定。2023/6/247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5、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从混合体系中把期望重组子(只含有目标基因的重组子)分离出来,去除其他非期望重组子和非转化细胞。载体遗传标记筛选:抗生素抗性筛选,营养缺陷性筛选,α互补筛选法,噬菌斑筛选法目标基因序列的检测:菌落原位杂交,测序测定,产物检测。2023/6/248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3.2Shuffling技术反复重组和筛选的循环过程:一组相关基因的随机片段(来自不同种类生物,具有相关功能的基因)无引物PCR方式重新组合,装配新功能重组基因。酶切这些基因成片段,再一次重组成新组合基因,重复这一过程,一直到具有高品质的蛋白质产生2023/6/249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DNA改组过程模拟示意图2023/6/250第五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hybridprotoplastprogenyhybridcellGenomeshuffling2023/6/251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4.1概述7.4生物制造2023/6/252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4生物制造生物制造(Bio-Manufacturing)是基因技术的具体产品应用和工业规模生产,包括生物制造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三个方面,仿生设计、生物制造工程和生物过程加工工程。2004年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其应用在医学界和生物界。2023/6/253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仿生设计仿生学,借鉴生物某些特殊功能,改善机器设计。研究生物、模仿生物的各种特征,生物的自组织、自生长、遗传等特性和规律,启迪制造,形成新的制造技术原理。仿生原理的应用促进制造技术的变革。用思维控制的假肢:大脑与机器融为一体,智能的手臂

2023/6/254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永久性人造心脏--25万美元4个部分组成:金属钛制成的心脏本体、一个微型锂电池、一个计算机操纵系统以及外接电池组。微型锂电池和操纵系统植入患者腹腔,提供动力。外接电池组通过安装在腹部皮肤下能量传输装置对微型锂电池进行充电。美国丹佛无机医药公司制造,重约两磅,大小与葡萄柚相仿.美国,每年约有4000多人需要心脏移植,但捐赠者只有2000人2023/6/255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生物制造工程(机械与材料)生命体的人工制造,制造类生物或生物体。组织器官就是各种功能细胞按特定结构装配成的复杂机器。按照加工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非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造组织或器官的模型,手术规划、模拟及假肢辅助设计加工。第二层次: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非生物可降解性的材料,在体内长期存在,人工器官或植入物。第三层次: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材料,在人体内分解、吸收并排出,特定形状和结构支架。第四层次:细胞为材料,进行转运、定位和三维受控组装,制造人工活性器官。2023/6/256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生物过程加工工程

(化工、轻工、材料、医药、农业)利用生物体的合成过程和生命机能、活动特性进行生产制造:化合物(食品、药物、化学品、能源、材料)小型器械和元件:制备、加工和信号检测。2023/6/257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4.2药品与食品制造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开始阶段。研制中药物超过2200种,1700余种进入临床试验。2020年之后快速发展期,成为世界经济主导产业。

药品市场中,美、欧、日的份额超过了80%。大跨国公司主导了世界专利药市场,20强企业收入:1994年占50%,2002年到66%。重磅炸弹药物:2002年全球最畅销的10种药物的总销售额近400亿元,占全球药品销售额的1/102023/6/258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4.2微生物发酵技术发酵: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得到目标产物。基本过程:制备培养基(原料),发酵罐中,灭菌。发酵培养:接种,控制温度、pH、溶解氧、搅拌、通气、培养基成分。微生物生长,同时生产产品提炼:进行分离提取,从发酵液中获得相应产品。实验室规模:罐2-100L2023/6/259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工业规模发酵设备:发酵罐100T自控室2023/6/260第六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发酵技术产品药物:100多种抗生素,10余种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和核苷,激素酶、酶抑制剂,核苷酸和核苷,免疫调节剂和受体拮抗剂,疫苗。大肠杆菌:干扰素,胰岛素,生长素酵母:乙肝疫苗工业产品:有机溶剂和有机酸,酶制剂,糖类、单细胞蛋白、生物转化、工业酶类。食品:饮料、调味品2023/6/261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4.3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昆虫细胞:诊断试剂哺乳动物细胞:干扰素,红细胞生成素,集落刺激因子,病毒疫苗杂交瘤细胞:抗体鸡胚细胞:疫苗单细胞培养:皮肤移植。2023/6/262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蛋白质药物疫苗2023/6/263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转基因技术在细胞、组织或整体水平上,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手段导入外源基因或外源DNA,从而使受体基因组发生改变的一种方式。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转基因是通过基因的操作,将一种基因(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或人工合成物)运送到另一种生物上,因而使后者获得新的特征。这种技术可突破物种界限,从DNA分子水平上有目的地、有效地改造生物。2023/6/264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为了得到需要的物种,将一种物种的基因植入另外一种物种后获得的新物种+耐寒草莓=45

极地鱼基因草莓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4.4转基因植物

(1)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构建植物表达的载体:基因工程技术。外源DNA导入植物: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农杆菌介导转化筛选与培育:形成植株外植体愈伤组织细胞系植株2023/6/266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基因枪介导转化法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这一加速设备被称为基因枪),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植株,选出其中转基因阳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转基因植物的发展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烟草120多种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

农户:10.3million;国家:222023/6/268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GlobalAreaofBiotechCropsin2006:byCountry(MillionHectares)RCountryArea(mh)BiotechCrops1*USA54.6Soybean,maize,cotton,canola,squash,papaya,alfalfa2*Argentina18.0Soybean,maize,cotton3*Brazil11.5Soybean,cotton4*Canada6.1Canola,maize,soybean5*India3.8Cotton6*China3.5Cotton7*Paraguay2.0Soybean8*SouthAfrica1.4Maize,soybean,cotton使用基因:抗虫;抗除草剂2023/6/269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美国No1加拿大No4阿根廷No2巴西No3中国No6印度No52023/6/270第七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Goldenrice:

vitaminA转基因小麦转基因水稻正常稻金稻1金稻2

2023/6/271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转基因技术大事记(1)1981年,第一次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胚胎,创立了转基因动物技术。1982年获得转基因小鼠。此后相继培育成功了转基因兔、绵羊、猪、鱼、昆虫、牛、鸡、山羊、大鼠等转基因动物。

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转基因技术大事记(2)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培育成功,标志着人类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开始。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转基因技术大事记(3)1986年抗病毒棉花试验成功,在美国进入田间试验。1987年抗虫基因、耐除草剂基因和番茄成熟控制基因相继成功地转入作物。1992年美国建立转基因安全性评估体系。1993年美国授予第一个转基因作物专利。1994年美国Calgene公司培育的延熟保鲜的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品化生产。19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