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游园(【皂罗袍】)》课件(68张PPT)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游园(【皂罗袍】)》课件(68张PPT)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游园(【皂罗袍】)》课件(68张PPT)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游园(【皂罗袍】)》课件(68张PPT)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游园(【皂罗袍】)》课件(68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1.关于作者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列宁称颂他为“东方莎士比亚”(二)【“至情”理论】

1.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而有情。

2.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至情

3.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式——戏曲

2.关于作品《牡丹亭》《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或称《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他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绕池游】至【隔尾】称为《游园》,《游园》处于《学堂》和《惊梦》之间,既是贯穿剧情的需要,又是为《惊梦》、《寻梦》以至于后来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复生作铺垫。这出由六只曲子组成,着重刻画了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脉搏,是杜丽娘性格发展地重要转折点。曲子描写杜丽娘在《诗经·关雎》洲渚之兴的启迪下,和春香瞒着父母到后花园游玩,看到“姹紫嫣红开遍”一片大好情景,引起青春的觉醒。《牡丹亭》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首先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其次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出人物的内心感情。《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在今天,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古典戏曲的“活化石”。汤显祖《牡丹亭·游园》1.简介常识

了解其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汤显祖《牡丹亭·题词》:“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1.指名朗读炷zhù恁nèn髻jì晌shǎng钿diàn揣chuǎi颓tuí垣yuán迤tuō茜qiàn簪zān颤chàn乐lè轩xuān忒tuī/tēi韶sháo荼tú縻mí眄miǎn缱qiǎn补充注释:

(1)旦:与下文中的“贴”均是剧中女角。本剧旦扮演女主人公杜丽娘,贴是贴旦的省称,扮演次要的女角,本剧饰丫环春香。

(2)梦回:梦中醒来。乱煞:撩乱。年光:春光。两句意谓:春天的莺声惊醒迷梦,到处是撩乱人心的春光。(3)恁(nèn):怎么。似:胜似,过。三句意谓:时光在沉香燃尽中流逝,把没做完的刺绣活丢在一边,怎么今年春光触动自己的情感胜似去年呢?(4)晴丝:游丝、飞丝,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游。在春天晴朗的日子最易看见。(5)“停半晌”五句意谓:暂停片刻对镜梳妆时,不料镜子偷看了自己半面,羞得我把头发也弄偏了。(6)艳晶晶:光灿灿。爱好:爱美。“翠生生”三句意谓:你看我穿戴、打扮这么漂亮夺目,可知我的天性就是爱美的。(7)“沉鱼落雁”两句:这是以鱼、鸟的惊动,花、月的羞惭烘托丽娘的美丽。(8)泥:沾污,这里作动词用。(9)姹紫嫣红:形容花的艳丽多彩。断井颓垣(yuán):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10)忒(tui/tēi):太。“锦屏人”句意谓:深闺中的女子太不珍惜这美好的春光。这是杜丽娘感叹自己平时得不到领略春色的机会,有负于大好春光。(11)“牡丹”句:牡丹花更好,但它开于春末,怎能占位于春花之先呢?这里借花喻己,有叹息青春蹉跎之意。(12)凝眄(miǎn),(13)剪:剪刀声。(14)观之不足:看不厌。(15)过遣:打发日子。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青春年少,美丽多情,但在父母和老师封建道德严厉束缚下,青春被窒息。一天,她春日游园,睡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会,产生了爱情。醒后为情思所扰,后竟伤春而逝。3年后,柳梦梅赴考,经南安,借宿杜丽娘葬处,拾得杜丽娘自画像,爱慕不已;杜丽娘阴灵自画中出,与柳梦梅结合。柳梦梅知情后掘墓开棺,杜丽娘复生,结为夫妇。但杜宝却以盗棺罪囚禁柳梦梅,并强迫杜丽娘与其离异。后梦梅得中状元,两人终又得团圆。故事梗概我想此时每位同学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少女游园图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断井颓垣、晴丝摇漾、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1.问题:这支曲子富有画面美、情感美、音韵美,试进行探究。其中第一组探究画面美,第二组探究情感美,第三组探究音韵美,先在组内探究,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

画面美: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断井颓垣、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十六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看到了云蒸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夹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美丽的游艇……这是多么迷人而又略带怅惘色彩的春景啊!

情感美:这支曲子,写了姹紫嫣红的春光在杜丽娘心中引起的震颤。由姹紫嫣红的春光,联想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都交付给了这断井残垣般的清冷拘束的生活环境。曲文感情色彩浓厚,表达了杜丽娘的感叹和惋惜。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作者化用至此,又用“奈何天”、“谁家院”,倾诉了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后面几句是丽娘和春香的合唱,虚虚实实地展现了一副春天的景象:雕樑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朝云暮雨,烟波浩渺,更反衬了杜丽娘深闺的寂寞和怅惘。“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只有深闺中的人才会辜负了美好春光。

音韵美:整支曲子压ian/uan韵,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凋,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同时句式上,对比、对偶、用典齐用,富有音乐性。比如用了一系列近似对偶的句型,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这六支曲子都很美,不仅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在借景抒情中刻画了人物形象。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挑你喜欢的一支来品品、读读?并请在品好之后有感情地诵读曲词,读出杜丽娘当时的心情。

景美却情伤,这支曲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杜丽娘惜春伤春的情感,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反叛精神或个性解放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郁闷心情。

喜欢昆曲的演绎。如于丹说:"我喜欢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叫作'昆曲'。"她认为,昆曲那种细腻、婉转、精致、唯美的特点,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元素",进入当下的时尚生活。比如,我们现在流行一种"慢活"的生活方式,所谓"慢活","它是指我们每天可以做一些从容舒缓的运动,比如说打打太极拳,练练瑜伽;过一过环保的生活,能够节约能源,能够有大段悠闲的时间与家人、与朋友分享。

喜欢流行歌曲的演唱。曲风清新灵动,别具一格。化用歌词,旧曲新唱,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节奏明快,更容易被大众喜爱。流行歌曲更能突出当代人们、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愉悦,与时代脉搏相吻合。

赏析【绕地游】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凭今春关情似去年?【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响,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绕池游】这支曲子揭开了游园的序幕,为整个游园奠定了感情的基调。“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这句是什么意思?是写景吗?(鸟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啊,到处都是撩乱人心的春光!不止是写景,从“乱煞”这个词可看出。)“乱煞”这个词有何妙用?(不仅写了景——春光的热闹,还写了人——从中隐隐流露出杜丽娘心绪的烦乱)你觉得杜丽娘游园前的生活是怎样的?从哪些语句和字词可看出来?(禁锢在深闺内院,生活单调乏味,厌烦无聊。“小庭深院”,说明她是被禁锢在深闺内院,天地极其狭窄。“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是说,沉水香已经燃尽熄灭了,针线活没做完就被抛在一边。这里概括地描写了杜丽娘生活的典型环境,说明她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绣花就是闷睡。“炷尽沉烟,抛残绣线”一个“尽”,一个“抛”,一个“残”,就把她对针线的厌烦以及长睡后慵懒无聊的心情表露无遗。)为什么“今春关情”还“似去年”?(不只是关心春天,更是因为她有一颗压抑不住的青春的心在隐隐跳动。)【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精心梳妆准备的情状,这支曲子写得极其新颖别致,把杜丽娘细腻复杂的内心活动,描绘得具体入微,淋漓尽致。1、写春光、春意,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不被人注意的晴丝,而不选桃红柳绿、蝶舞蜂喧?(可谓别出心裁,恰到好处。a晴丝只有春天天朗气清时才能见到,这就自然交代出春光明媚的背景。b晴丝袅袅,极细极微,只有象杜丽娘这样细心闲适的闺房小姐才会发现,也只有对春天十分“关情”的人才会专注地观察它。这从侧面反映了杜丽娘的身份和性格。而且,在这幽深寂寞的小院里,只能吹进象晴丝这样一点点可怜的春光,也说明深闺少女的寂寞可悲。c晴丝”同“情思”是谐语双关。“摇漾春如线”这“春”字,既是指春光,也可喻春情;既可说空中的晴丝摇漾如线,也可说是杜丽娘心中的春情象细线般颤动。春景与春情融合得如此紧密巧妙,曲折含蓄,真可谓达到了水乳交融、天衣无缝的地步。为什么不说人照镜子,却说“菱花偷人半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化,显得更加生动活泼)【醉扶归】你道脆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怎么理解“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爱美、珍惜青春、对爱情的向往)【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皂罗袍】【好姐姐】【隔尾】这三支曲子是游园的主要部分,它或者是寓情于景,或者是直抒胸臆,细腻地展现了杜丽娘的心理层次:惊诧、感叹、幽叹、哀怨。这几支曲子抒情色彩极浓,于浓艳中饱含凄郁。春情与春景结合得天衣无缝,含蓄委婉,产生了摄魂荡魄的艺术效果,“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皂罗袍】【好姐姐】是《游园》的核心曲词,描写的是杜丽娘走进花园观赏花园美景后的感受。【皂罗袍】唱出了主人公在春色感召下所产生的心灵震颤。“姹紫嫣红”的园中景色,引起了杜丽娘内心的波动,情调为之一变。先是“惊”,惊叹“姹紫嫣红”的美景,这美景正是她美丽青春的象征。曲中“断井颓垣”与“姹紫嫣红”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杜丽娘也更惊“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衰败景象,这衰败景象也正是她那冷若冰霜的真实家庭写照。接着便是“怨”,埋怨爹娘瞒着她“恁般景致”。最后又是“叹”,感叹这“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生的觉醒。“锦屏人”,杜丽娘指像自己那样的深闺中人,以前都不知道春光如此可贵,让它白白地流逝了,这是自怨自悔,自怨自悔中包含着她对不容许她珍视春光的人们的不满。这样,杜丽娘就把矛头直指向了父母——封建礼教的代表。通过杜丽娘对春光的欣赏和叹惜,透露了他爱情的苦闷。作者把抒情、写景和刻画人物心理活动非常巧妙成功地结合起来了。游园原是为了消愁解闷,谁知越游愁越重,这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了。显然,杜丽娘的愁闷是时代、社会所决定,决不是游园所能解决的。但是,游园进一步唤醒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此后,她在追求幸福爱情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勇敢的步子。小结《游园》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写景、抒情和人物的心理刻画,浑然一体,景中情和情中景很难加以区分。短短六支曲子使我们仿佛跟随杜丽娘游了一次花园,不但领略到鸟语花香,满园春光,而且感受到女主人公细微复杂的心理脉搏,听到了如怨如诉的内心独白。这也是这出戏至今生命不衰的重要原因。【好姐姐】是杜丽娘进园后唱的第一支曲子,是她心绪突变的转折点。在这支描写赏花的曲子里,通过杜丽娘对具体景物的感知,杜丽娘的感伤、反抗情绪有所发展,哀怨之情进一步抒发。在这支曲子中,杜丽娘自比牡丹,隐喻自己的妙龄青春被蹉跎、耽误的幽怨和伤感。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渲染了浓郁的感伤气氛。成双的燕子、黄莺与春情萌动、孤寂冷寞的杜丽娘又形成了一种对比,这更反衬了杜丽娘孤独、寂寞,更触发了杜丽娘的心扉,哀怨无法排解。良辰美景虚度、赏心乐事乌有,怎能不伤感备至,所以“奈何天”、“谁家院”确是杜丽娘心中无限哀怨,蕴含着对封建家庭的强烈不满,道出了千万个少女的心声。杜丽娘游园本打算消除忧愁,然而所见所闻却使她适得其反。杜丽娘觉得即便是欣赏完天下的美景,也不能排解内心深处的郁闷,就带着春香回房去了。杜丽娘的愁是时代、社会所决定的,不是游园可以排解的。但是,游园进一步唤醒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此后,她在爱情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勇敢、更加坚定的步伐。《牡丹亭》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是情景交融,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作者紧紧扣住大自然美好春光对杜丽娘心灵的启示和情感的震撼来细致入微地刻画她的形象,特别是【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三支曲子,景物描写是通过人物眼睛与人物当时的思绪,来写出人物对景物的感受。景中情、情中景浑然一体,无境不新,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牡丹亭》的语言也具有特点。汤显祖既注意保持元杂剧语言富有“本色”的优良传统,又注意发挥自己在满怀激情创作时的“灵气”,将自然真切的语言与个别字句的精工琢磨融合起来。语言自然真切,又婉丽精工,曲词往往形成诗的意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很适合作者奔放的热情,去描绘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每句唱词都是押韵的,为了曲意表述完整,有些唱词中还加入了衬字,流畅自然。另外,化用前人名句、成语也较多。并且做到了字出己铸、华美秀丽、声情并茂。

《游园》是《牡丹亭》中的一出重戏。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如果没有“游园”,杜丽娘就不会受到美好春光的强烈刺激,也就不会做那样离奇的梦,不会有“寻梦”、“写真”、“诘病”、“闹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