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桃花源记_第1页
八年级 桃花源记_第2页
八年级 桃花源记_第3页
八年级 桃花源记_第4页
八年级 桃花源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导入你是否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出自本文的词语:(今义)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或安逸的地方。

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走近作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典故: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原诗如下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稷(jì)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í)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狮,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但现在《桃花源记》出名程度已远远超过《桃花源诗》

文体——记

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桃花源记》的文体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所以我们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志怪小说。写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诵读训练——文言文朗读技巧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付出师表»

(2)菩/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岁。论战»(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狼»

(2)恐/托付不效付出师表»

(3)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如:

(1)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付出师表»(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上)

(3)叫嚣/乎东西,攘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付《出师表》

(3)向/哥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如: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人不知/而不恒«<论语〉六则»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殖«出师表»

(四)除此以外,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3)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仪〈捕蛇者说〉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

(五)骈句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相邻两组散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须作较长停顿,例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倚摧\'。

(六)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一\'。文白对译第一段:()桃花源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补充注释:1.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2.杂:别的,其它的。3.芳:指花。4.鲜美:鲜艳美丽。5.异:对···感到奇怪。6.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拓展延伸——偏义复词1.古汉语中两个字组成复合词,其意义偏重于其中一个字,另一个字只起陪衬作用,这种复合词称为偏义复词。例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拓展延伸——古今异义词2.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情色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6)单音节词变为复音节词。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

第二段:()桃花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补充注释:1.若:好像。2.平:平坦。3.旷:宽阔。4.之:这。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补充注释:1.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2.交通,交错相通。3.其:那。4.悉:都。5.并:表承接(顺接),而且。6.怡然:愉快的样子。第三段:()桃花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补充注释:1.乃:副词,竟,竟然。2.从来:从……地方来3.具:详细、详尽。4.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5.要(yāo):通“邀”,邀请。拓展延伸——通假字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咸:副词,都,全2.云:说。3.妻子:指妻子、儿女4.邑人:同乡的人。5.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6.乃:竟然。7.无论:更不用说,(更)不必说。拓展延伸——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为:无义。2.延至:邀请到。延,邀请。3.停:待。4.语:对……说。5.不足:不必,不值得。

为:向、对。

6.道:说。

第四段:()桃花源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1.既:已经;······之后。2.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动词,作标记。3.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像这样。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补充注释:1.即:立即。2.遣:派遣。3.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所:单独可不翻译。4.遂:竟然。5.复:又,再。

6.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第五段:()桃花源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高尚:品德高尚2.

欣然:高兴的样子。3.寻:随即,不久。4.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果:实现。拓展延伸——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题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6.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7.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8.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9.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10.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11.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题(答案)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8.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9.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10.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探究思考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探究思考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问题二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问题二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问题三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问题三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四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问题四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①因为桃花源的景色动人美丽,给生活增添了一份快乐。②因为人们的生活有条理,自在生活的快乐。③人们热情好客的纯朴之美。课文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