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信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06声环境影响评价_第1页
成信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06声环境影响评价_第2页
成信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06声环境影响评价_第3页
成信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06声环境影响评价_第4页
成信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06声环境影响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声环境影响评价6.1概述6.1.1基本概念(1)声在物理学上,声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弹性介质传播的压力、应力、质点位移和质点速度等变化(指客观存在的能量波),另一方面指上述变化作用于人耳所引起的感觉(指主观听觉)。为清楚起见,前者称为声波,后者则称为声音。严格地说,声和音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音是有调的声。(2)噪声噪声有两种意义:第一,在物理学上指不规则的、间歇的或随机的声振动。第二,指任何难听的、不谐和的声或干扰。包括在有用频带内的任何不需要的干扰。这种噪声干扰不仅是由声音的物理性质决定,还与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关。从保护环境角度看:噪声就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它不仅包括杂乱无章不协调的声音,而且也包括影响他人工作、休息、睡眠、谈话和思考的音乐等声音。因此,对噪声判断不仅仅是根据物理学上的定义,而且往往与人们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感觉反应有关。(3)环境噪声严格地讲,环境噪声应当包括干扰人群正常活动的包括自然噪声在内的一切声音。这里所说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4)环境噪声污染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6.1.2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1)环境噪声是感觉公害评价环境噪声对人的影响有其显著特点,它不仅取决于噪声强度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受影响人当时的行为状态,并与本人的生理(感觉)与心理(感觉)因素有关。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行为状态下对同一种噪声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环境噪声标准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为状态来确定。(2)环境噪声的局限性和分散性这里是指环境噪声影响范围上的局限性和环境噪声源分布上的分散性。任何一个环境噪声源,由于距离发散衰减等因素只能影响一定的范围,超过一定范围就不再有影响,因此环境噪声影响的是有局限的。然而环境噪声源往往不是单一的,在人群周围噪声源无处不在,分布是分散的。(3)环境噪声的暂时性这里是指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过程即消失,声环境可以恢复原来状态,不会留下能量的积累。6.1.3噪声源及其分类6.1.3.1声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辐射声能的振动体称为声源。这些振动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通常为振动面或者振动的空气柱等。6.1.3.2按产生机理分类产生噪声的声源很多,若按产生的机理来划分有:①机械声源:由机械碰撞,磨擦等产生噪声的声源。有简单声源和偶声源两类。

简单声源是最基本的声辐射体,也称球面声源或者点声源。在自由声场条件下,点声源向各方向均匀辐射声能,当声源尺寸比波长小的多时,只要辐射面的所有部分基本上以同相位振动,辐射体不管什么形状,都可以看作是简单声源(点声源)。

偶声源是一对简单声源,它们之间距离很小并且振动位相相反。②空气动力性声源:由气体流动产生噪声的声源。如空压机,风机等进气和排气产生噪声。有单极子、偶极子和四极子,分别具有不同的辐射特性。③电磁噪声源:由电磁场变化引起的磁致伸缩所产生噪声的声源。对产生机理不同的噪声源应采用不同的噪声控制措施。

6.1.3.3按噪声随时间的变化分类按噪声随时间的变化分类可分成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两大类。非稳态噪声中又可有瞬态的、周期性起伏的、脉冲的和无规则的噪声之分。在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中应根据噪声随时间的变化来选定恰当的测量量和监测方法。

6.1.3.4环境噪声的来源和分类环境噪声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四类:①工业噪声: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②建筑施工噪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③交通运输噪声:机动车辆、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④社会生活噪声: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6.1.3.5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声源类型确定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噪声源按其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可视为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三种声学类型。在对环境噪声评价中对不同类型声源可采用相应的预测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小型设备,其自身的几何尺寸比噪声影响的距离小得多,或影响距离远大于噪声源本身的尺度,在评价中常把这种噪声辐射源视为点声源。对于成线形排列的设备,如水泵、矿山和选煤场的输送系统、繁忙的交通线等,其噪声传播是以近似线状形式向外传播,此类声源在近距离范围总体上可以视作线声源。对于体积较大的设备或集团,地域性的噪声发生体,其噪声往往是从一个面或几个面均匀的向外辐射,在近距离范围内,实际上是按面声源噪声的噪声传播规律向外传播。这类噪声辐射源应视为面声源。6.1.4.噪声的影响噪声对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听力损伤。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可导致噪声性耳聋。从根据统计,在80dB以下工作40年不致耳聋;80dB以上,每增5dB(A),噪声性发病率增加约10%。(2)睡眠干扰。睡眠对人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够使人的新陈代谢得到调节,位人的大脑得到休息,从而使人恢复体力和消除疲劳,保证睡眠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数量。连续噪声可以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人熟睡时间缩短;突然的噪声可使人惊醒。一般40dB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影响,70dB影响50%;突然的噪声4OdB时,使10%的人惊醒;6OdB惊醒70%的人。(3)对交谈、工作思考的干扰。实验研究表明噪声干扰交谈。国内外大量的主观评价的调查,噪声超过55dB,人们感到吵闹。统计结果表明当环境噪声55dB时,会有15%的人感到很吵,50dB还有6%感到很吵,只有45dB以下,才使一般人感到安静。(4)噪声引起的心理影响主要是烦恼,使人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因噪声干扰引发民间纠纷等事件是常见的。据统计,吵闹环境中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低20%。

另外,噪声导致胎儿畸形、鸟类不产卵都有事例。

一般来说,环境噪声对人的影响是以造成对正常生活的干扰和引起烦恼为主,不会形成听力损伤或者其他疾病伤害。6.1.5有关的环境噪声标准6.1.5.1噪声的限值标准1980年我国根据生理与心理学研究,结合我国人民工作与生活现状和经济条件,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噪声允许范围(见表6-1)。这是一个基础标准。表6-1噪声允许范围等效声级:dB适用条件最高值理想值体力劳动(听力保护)9070脑力劳动(语言清晰度)6040睡眠5030根据以上的噪声允许范围,我国自1982年以来制定以下环境噪声有关标准,这些标准应作为对环境噪声进行评价的依据。6.1.5.2声环境质量标准(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该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见表6-2)及测量方法,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的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本标准。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表6-2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0504015545260503655544a70554b7060说明:①表中4b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适用于2011年1月1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铁路(含新开廊道的增建铁路)干线建设项目两侧区域;

②在下列情况下,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按昼间70dB(A)、夜间55dB(A)执行:

a)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

b)对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进行改建、扩建的铁路建设项目。既有铁路是指2010年12月31日前己建成运营的铁路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己通过审批的铁路建设项目。③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2)《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该标准规定了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的环境标准,适用于机场周围受飞机通过所产生噪声影响的区域,见表6-3。标准采用一昼夜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作为评价量,用LWECPN表示,单位为dB。该标准是户外允许噪声级。表6-3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值和适用区域适用区域标准值一类区≤70二类区≤75一类区域:特殊住宅区;居住、文教区。二类区域:除一类区域以外的生活区。6.1.5.3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该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和固定设备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其测量方法,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该标准执行。排放限值见表6-4。表6-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昼间夜间0504015545260503655547055①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A)。②夜间偶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工业企业若位于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当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建筑物时,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参照GB3096和GB/T15190的规定确定厂界外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要求,并执行相应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④当厂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lm时,厂界环境噪声应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内测量,并将表6-4中相应的限值减10dB(A)作为评价依据。(2)《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该标准规定了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适用于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噪声排放限值见表6-5:表6-5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排放限值昼间夜间0504015545260503655547055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处无法进行噪声测量或测量的结果不能如实反映其对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的情况下,噪声测量应在可能受影响的敏感建筑物窗外lm处进行。

②当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lm时,应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内测量,并将表1中相应的限值减l0dB(A)作为评价依据。(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该标准适用于城市建筑施工期间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见表6-6。如有几个施工阶段同时进行,以高噪声阶段的限值为准。表6-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表中所列噪声值是指与敏感区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限值。(4)《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12525一90)

该标准规定了城市铁路边界处铁路噪声的限值及其测量方法,适用于对城市铁路边界噪声的评价。铁路边界系指距铁路外轨轨道中心线30m处。2008年环保部对该标准进行了修改,修改方案自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①既有铁路边界铁路噪声按表6-7的规定执行。既有铁路是指2010年12月31日前已建成运营的铁路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铁路建设项目。表6-7既有铁路边界铁路噪声限值时段噪声限值dB(A)昼间70夜间70

②改、扩建既有铁路,铁路边界铁路噪声按表6-7的规定执行。表6-8新建铁路边界铁路噪声限值时段噪声限值dB(A)昼间70夜间60③新建铁路(含新开廊道的增建铁路)边界铁路噪声按表6-8的规定执行。新建铁路是指2011年1月1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铁路建设项目(不包括改、扩建既有铁路建设项目)。

④昼间和夜间时段的划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或按铁路所在地人民政府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需要所做的规定执行。6.1.5.4声环境评价有关技术规范(l)《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该导则规定了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他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也应参照执行。该导则基本任务是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声环境的变化,并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允许的水平,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和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培训教材将介绍其中的有关内容,具体应用以导则规定的技术要求为准。(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该技术规范规定了城市五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其主要规定参见表6-9和表6-10。自从该规范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各县级以上城市均已按照要求进行了城市的环境噪声适用区(也称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并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由当地人民政府颁布。在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时应依照执行。在评价中特别注意,噪声功能区划不能任意改变。若需调整得由当地人民政府同意批准。6.2噪声评价的物理基础噪声本身也是声音,因此噪声的产生及物理性质是与通常提到的声音是一样6.2.1声音的物理量6.2.1.1声波、声速、波长、频率(周期)(l)声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引起周围媒质的质点位移,媒质密度产生疏、密变化,这种变化的传播就是声波。它是弹性介质中传播的一种机械波。(2)声速(C)声波在弹性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即振动在媒质中的传递速度称为声速,单位为m/s。

在任何媒质中,声速的大小只取决于媒质的弹性和密度,而与声源无关。比如常温下,在空气中的声速为345m/S;在钢板中的声速为5000m/s。在空气中声速(C)与温度(t)间的关系为

C=331.4+0.607t(6-l)(3)波长(λ)

一声波相邻的两个压缩层(或稀疏层)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单位为m。(4)频率(f)、周期(T)频率(f):为每秒钟媒质质点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大约在20--20O00Hz范围内,低于20HZ的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周期(T):波行经一个波长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即质点每重复一次振动所需的时间就是周期,单位为秒(S)。对正弦波来说,频率和周期互为倒数,即

T=1/f或f=1/T(6-2)频率(周期)、声速和波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C=fλ或C=λ/T(6-3)6.2.1.2声压、声强、声功率(l)声压(P)当有声波存在时,媒质中的压强超过静止的压强值。声波通过媒质时引起的媒质压强的变化(即瞬时压强减去静止压强),变化的压强称为声压。单位为Pa。1Pa=1N/m2(6-4)描述声压可以用瞬时声压和有效声压等。瞬时声压是指某瞬时媒质中内部压强受到声波作用后的改变量,即单位面积的压力变化。瞬时声压的均方根值称为有效声压。通常所说(一般应用时)的声压即指有效声压,用P表示。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的声压,声压值为2Xl0-5Pa,称为人耳的听阂,如蚊子飞过的声音。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声压为2OPa,称为人耳的痛闽,如飞机发动机的噪声。(2)声强(I)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m2。声压与声强有密切关系。在自由声场中,对于平面波和球面波某处的声强与该处声压的平方成正比,即:

I=P2/ρC(6-5)式中,P―有效声压,Pa;

p―介质密度,kg/m3;

c―声速,m/s。常温时,ρC为415N·s/m3。(3)声功率(W)

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发出的总声能,单位为W或uW。

声功率与声强之间的关系为

I=W/S(6-6)式中,S―声波垂直通过的面积,m2。6.2.2噪声的物理量(l)声压级声压从听阈到痛阈,即2X10-5Pa--20Pa,声压的绝对值相差非常之大,达100万倍。因此,用声压的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强弱是很不方便的。再者,人对声音响度感觉是与声音的强度的对数成比例的。为了方便起见,引进了声压比或者能量比的对数来表示声音的大小,这就是声压级。

声压级的单位是分贝,记为dB,分贝是一个相对单位,将有效声压(P)与基准声压(P0)的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就是声压级的分贝数。即:

LP=20lgP/Po(6-7)式中,LP―声压级,dB;P―有效声压,Pa;

Po―基准声压,即听闭,Po=2X10-5Pa。表6-11典型环境的声压和声压级典型环境声压Pa声压级dB典型环境声压Pa声压级dB喷气式飞机喷气口附近630150繁华街道0.06370喷气式飞机附近200140普通说话0.0260锻锤、铆钉操作位置63130微电机附近0.006350大型球磨机房20120安静房间0.002408-18鼓风机附近6.3110轻声耳语0.0006330纺织车间2100树叶落下的沙沙声0.0002204-72风机附近0.6390农村静夜0.00006310公共汽车内0.280人耳刚能听到0.000020(2)声强级LI=101gI/IO(6-8)式中,LI—声强级,dB;I―声强,W/m2;

IO―基准声强,IO=10-12W/m2。据公式I=,在自由传播的平面波或球面波中,声强级和声压级的数值相等。

(3)声功率级

Lw=101gW/Wo(6-9)式中,Lw―声功率级,dB;

W―声功率,w;

Wo―基准声功率,Wo=10-12W。

声压、声强和声功率与它们对应的级的换算可参见对应的列线图,本教材从略。6.2.3噪声级(分贝)的计算6.2.3.1噪声级(分贝)的相加

如果己知两个声源在某一预测点单独产生的声压级(Ll,L2),这两个声源合6.2.4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6.2.4.1声的衰减、声的吸收和声音的三要素(1)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其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现象称作声的衰减。引起声的衰减有以下原因:第一,由于声波不是平面波,其波阵面面积随距离增加而增大,致使通过单位面积的声功率减小;第二,由于媒质的不均匀性引起声波的折射和散射,使部分声能偏离传播方向;第三,由于媒质具有耗散特性,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即产生所谓声的吸收;第四,由于媒质的非线性使一部分声能转移到高次谐波上,即所谓非线性损失。这四部分损失构成声衰减主要原因。

(2)声的吸收是指声波传播经过媒质或遇到表面时声能量减少的现象。吸声的机制是由于粘滞性、热传导和分子弛豫吸收而把入射声能最终转变为热能。利用吸声机制可以用来设计生产各种吸声材料。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其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振动的物体通常称为声源或发声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能,通过周围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者固体)向外界传播(传播途径),并且被感受目标所接收(受体)。在声学中,把声源、介质、接受器称为声音的三要素。6.2.4.2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因传播发散、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其产生衰减。沐节讨论是指在自由声场(自由空间)状态下的情况。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噪声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准确性,对于由上述各因素所引起的衰减值需认真考虑,不能任意忽略。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距离增加而引起的发散衰减与噪声固有的频率无关。6.2.5环境噪声评价量6.2.5.1A声级(LA)环境噪声的度量,不仅与噪声的物理量有关,还与人对声音的主观听觉有关。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和声压级大小有关,而且也和频率的高低有关。声压级相同而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不一样响,高频声音比低频声音响,这是人耳听觉特性所决定的。为了能用仪器直接测量出人的主观响度感觉,研究人员为测量噪声的仪器―声级计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滤波器,叫A计权网络。通过A计权网络测得的噪声值更接近人的听觉,这个测得的声压级称为A计权声级,简称A声级,记为几。声级也叫计权声级,指声级计上以分贝表示的读数,即声场内某一点的声级。声级计读数相当于全部可听声范围内按规定的频率计权的积分时间而测得的声压级。通常有A、B、C和D计权声级。其中A声级是模拟人耳对55dB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而设计的,以俪或与表示,单位为dB。由于A声级能较好地反映出人们对噪声吵闹的主观感觉,因此,它几乎己成为一切噪声评价的基本值。

6.2.5.2等效连续A声级(Leq)A声级用来评价稳态噪声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在评价非稳态噪声时又有明显的不足。因此,人们提出了等效连续A声级(简称“等效声级”),即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单位为dB,可记为LAeq或Leq。

等效连续A声级的数学表示:进行实际噪声测量时采用的噪声测量方法,应根据噪声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一日之内的声级变化较大,而每天的变化规律相同,则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天测量其等效连续A声级。若噪声级不但在日内变化,而且日间变化也较大,但却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也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周测量其等效连续A声级。由于噪声测量实际上是采取等间隔取样的,所以等效连续A声级又按下列公式计算:6.2.5.4统计噪声级(Ln)统计噪声级是指在某点噪声级有较大波动时,用于描述该点噪声随时间变化状况的统计物理量。一般用L10、L50、L90表示。因为用百分数做统计,又称百分统计噪声级。

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中值。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其计算方法是:将测得的100个或200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第10个数据或总数200个的第20个数据即为L10,第50个数据或总数为200个的第100个数据即为L50。同理,第90个数据或第180个数据即为L90。

6.2.5.5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或WECPNL)

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是在有效感觉噪声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于评价航空噪声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既考虑了在24h的时间内飞机通过某一固定点所产生的总噪声级,同时也考虑了不同时间内的飞机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一日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的计算公式如下:

6.3声环境影响评价6.3.1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和工作程序6.3.1.1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1)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声环境变化。

(2)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允许的水平。(3)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6.3.1.2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6-1所示.6.3.2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6.3.2.1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l)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

(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6.3.2.2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1)一级评价: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2008规定的O类标准及以上的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5--10dB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2)二级评价: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3O96-2008规定的1类、2类标准的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多(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3)三级评价:对处在适用于GB3096-2008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3O96-2008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或者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者,应按三级评价进行工作。

对于处在非敏感区的小型建设项目,噪声评价只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相关的内容。6.3.2.3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一般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1)对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的情况(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的站场等):

该项目边界向外200m的评价范围一般能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相应的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若建设项目周围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时,则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2)对建设项目呈线状声源性质情况(如铁路线路、公路和轨道交通等):线状声源两侧各200m的评价范围一般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缩小。若建设项目周边较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则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3)对建设项目是机场的情况:主要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内的评价范围一般能满足一级评价要求;相应的二级和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预测范围可根据飞行量计算到WECPNL为7OdB的区域。6.3.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6.3.3.1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1)环境噪声现状应全部实测。(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的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4)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通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7)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通过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6.3.3.2二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l)环境噪声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噪声监测资料。(2)噪声预测要给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3)描述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的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4)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详细预测,适当分析其他阶段的噪声级。(5)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最终降噪效果。6.3.3.3三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l)噪声现状调查可着重调查清楚现有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其声级数据可参照已有资料。(2)预测以现有资料为主,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作出分析并给出受影响范围和程度。(3)要针对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效果分析。6.3.4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6.3.4.1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l)调查目的①使评价工作者掌握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现状。②向决策管理部门提供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现状,以便与项目建设后的噪声影响程度进行比较。③调查出噪声敏感目标和保护目标、人口分布。④为噪声预测和评价提供资料。(2)调查内容①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②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③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状况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3)调查方法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是:①收集资料法;②现场调查和测量法。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相应的要求确定是采用收集资料法还是现场调查和测量法,或是两种方法相结合。(4)环境噪声现状测量要求噪声源噪声的测量,应按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布设原则如下:①现状测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但重点要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②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声源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点声源)的情况,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应布置在声源周围:靠近声源处测量点密度应高于距声源较远处的测点密度。③对于建设项目呈现线状声源性质(许多点声源连续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如,繁忙的道路上的车辆流,可以认为是线声源)的情况,应根据噪声敏感区域分布状况和工程特点确定若干噪声测量断面,在各个断面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置一组测量点(如15m,30m,60m,120m,240m)。④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如没有工业噪声、道路交通噪声、飞机噪声和铁路噪声)且声级较低(<50dB),噪声现状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设测量点。⑤对于改、扩建工程,若要绘制噪声现状等声级图,也可以采用网格法布置测点。例如,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为了绘制噪声现状WECPNL等值图,可在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不超过15km,侧向不超过2km范围内用网格法布设测点,跑道方向网格可取1--2km,侧向取0.5km。

环境噪声现状测量为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高声级的突发性噪声测量量为最大A声级及噪声持续时间;机场飞机噪声的测量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

噪声源的测量量有倍频带声压级、总声压级、线性声级或声功率级、A声功率级等。对较为特殊的噪声源(如排气放空等)应同时测量声级的频率特性和A声级。6.3.4.2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l)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等。(2)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参照或参考的测量方法、测量标准、测量时段、读数方法等。(3)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源、噪声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4)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包括各功能区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边界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等。(5)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6.3.5声环境影响预测6.3.5.1预测的基础资料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建筑布局、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1)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指声源种类(包括设备型号)与数量、各声源的噪声级与发声持续时间、声源的空间位置、声源的作用时间段。

(2)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种参量:包括当地常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预测范围内声波传播的遮挡物(如建筑物、围墙等,若声源位于室内还包括门或窗)的位置(坐标)及长、宽、高数据;树林、灌木等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如草地等);风向、风速等。6.3.5.2预测范围和预侧点布设原则(1)预测范围噪声预测范围一般与所确定的噪声评价等级所规定的范围相同,也可稍大于评价范围。

(2)预测点布置原则

①所有的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都应作为预测点。

②为了便于绘制等声级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

③评价范围内需要特别考虑的预测点。6.3.5.3噪声预测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是根据靠近声源某一位置(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如实测得到)来计算距声源较远处预测点的声级。在预测过程中遇到的声源往往是复杂的,需根据其空间分布形式作简化处理。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把声源简化成两种类型的声源,即点声源和线声源。

这里介绍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关于噪声传播声级衰减计算方法。(l)噪声户外传播声级衰减计算的基本方法6.3.6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2)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3)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包括受超标和不超标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4)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5)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己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6)为了使建设项目的噪声达标,评价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评价工程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7)提出针对该建设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6.3.7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首先应该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主要环节,以使环境噪声达到规定要求。而从受体上采取免受噪声影响的措施只是不得已的选择。

噪声防治对策的一般环节有:

(l)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①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材料;

②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

③加强设备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④建设项目避让或线路摆动。

(2)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①采用“合理布局”和“闹静分开”的设计原则;②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控制措施降低噪声(如隔声箱、隔声间、消声器等);③采用隔声屏障降低噪声,结构形式可采用规范的声屏障或利用自然地形地物或建生态形声屏障。(3)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①敏感目标安装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②通过置换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③敏感目标搬迁远离建设项目。通过评价提出的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原则。6.4典型工程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6.4.1工矿企业声环境影响评价6.4.1.1基础资料的收集(l)声源分析①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工程使用的设备型号,数量,并结合设备类型及其和工程边界、敏感点的相对位置确定工程的主要声源。②依据平面布置图及其工程资料,标明主要声源的位置。在确定坐标原点的基础上分析和确定主要噪声源的三维坐标。③将主要噪声源划分为室内声源和室外声源两类。室内声源应在分析围护结构的尺寸及其使用的建筑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到等效室外声源;为简化计算室外声源也可进行分区得到等效声源。④确定主要声源(等效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A声功率级或某一距离处的声压级,A声级,运行时间。⑤列表给出主要声源的名称、型号、数量、声功率级或某一距离处的声压级,A声级;主要声源和主要预测(敏感)点的坐标位置或相互间的距离,说明声源和预测(敏感)点之间的传播路径(地面状况、障壁)。(2)声源强度的确定①声源强度的表达方法:倍频带声功率级或A声功率级,某一距离处倍频带声压级或A声级。②声源强度的来源声源强度可通过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类比调查、公式计算和资料查询获得。由于国内明确标注声源强度的设备较少,因此声源强度多数应依据类比调查获得。特别是改扩建工程更应注重同类型设备的类比监测。主要声源利用公式计算或资料查询获得时,必须指明资料的出处和使用的计算公式。(3)周围环境调查确定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保护目标,人口分布和主要声源。(4)声波传播路径分析传播路径分析中应包括声源和预测点之间的障碍物(建筑物,围墙,树林),地形高差,地面覆盖物等。6.4.1.2噪声现状调查和评价改扩建项目需调查现有车间和厂区的噪声现状,新建项目需调查厂界及评价区域内的噪声水平。一般可依据《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122-8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1)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重点调查处于85dB以上的噪声源。调查方法按《工业企业噪声调查规程(草案)》的有关规定进行。

测量仪器采用精密声级计或二级以上的声级计及积分式声级计。(2)厂区噪声水平调查。采用网格法测量,每隔10--50m(大厂每隔50—l00m)划正方网格,每个网格的交点即为测点,若测点位置遇有建筑物、河沟等障碍时,可改到旁边易测位置。敏感点和声源附近的测点可加密测量。(3)生活居住区噪声现状水平调查可设固定点监测或采用网格法测量。(4)现状评价调查结果经统计、计算,针对最终结果对照相关标准评价达标或超标情况,并分析原因,同时评述受其影响的人口分布情况。6.4.1.3声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点的布置厂界预测点应能预测到厂界噪声最大值。

环境噪声预测点:在评价范围内的主要敏感点和现状测量点均为预测点。等值线预测点:为便于绘制等声级线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网格尺寸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距声源越近网格尺寸越小,距声源越远网格尺寸可越大。对于线源,平行于线源网格尺寸可大些(如100--350m),垂直于线源的网格尺寸可小些(如20--60m)。对于点源,网格尺寸一般在20mX20m--10OmX10Om范围。(2)预测内容

厂界噪声:现有工程和拟建工程声源噪声对厂界的贡献值;

环境敏感点噪声:各受声点的噪声预测值应为背景噪声值与新增噪声值的能量叠加和。对于改扩建工程,若原有声源拆除时,应相应减掉,不参加叠加。预测值=(背景值)+(新增值)-(拆除值)(6-42)6.4.1.4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应着重说明下列问题:(l)按厂区周围敏感目标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评价噪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说明受影响人口分布情况。(2)分析主要影响的噪声源,说明厂界和界外声环境功能区超标原因。(3)评价厂区总图布置和控制噪声措施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提出必要的替代方案。

(4)明确必须增加的噪声控制措施及其降噪效果。6.4.1.5工业噪声防治对策固定声源防治对策可以从工程选址,总图布置,设备选型,操作工艺变更,主要声源采用消声、吸声、隔声、隔振和阻挡措施,声屏障、敏感建筑物采取噪声防护等措施降低和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固定声源防治对策应从选址,总图布置,声源措施,声屏障及敏感点建筑物噪声防治措施等分别给出。给出选址的优选方案及其原因,总图布置调整的作用及其对边界和敏感点的降噪效果;分别给出主要声源各部分的降噪措施,效果和投资;声屏障和敏感建筑物本身防护措施的方案,效果及投资。6.4.2铁路、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6.4.2.1预测参数(l)工程参数

公路: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分段给出公路、道路结构、坡度、路面材料、标高、地面材料,交义口、道桥的数量。分段给出公路、道路昼间和夜间各类型车辆的平均车流量,车速。在缺少相应昼夜比例和车型比例的预测参数时,可通过附近类似道路的类比调查获取。

铁路:依据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分段给出线路条件,其中包括路基、桥梁、道床、轨枕、扣件、钢轨类型等。分段给出列车昼间和夜间的对数、编组及运行速度,列车可分为客车、货车,牵引类型分为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蒸汽机车等。确定车辆,列车运行的噪声级。噪声级计算原则上应采用类比实测数据,实测有困难时可利用经过筛选和验证的有关资料进行选用。(2)声波传播路径参数

地面参数的确定:根据现场实际调查,确定公路,铁路到预测点之间的地面类型。

其它参数的确定:工程和预测点之间的障碍物(建筑物,围墙,树林),地形高差等。(3)敏感点参数敏感点的名称、类型、所在路段、桩号(里程)、和路基的相对高差、人口数量、沿线分布情况、建筑物的朝向、层数、现状声级,采用的评价标准。6.4.2.2公路、铁路环境噪声现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