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版_第1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版_第2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版_第3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版_第4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适合高中及高中以下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红线。。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7桑代克,从19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9维果茨基1924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20世纪6070奥苏伯尔从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20世纪80布鲁纳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夸美纽斯瑞士的裴斯泰洛齐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四段教学法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2、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少年期(初中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反省思维随意性集中精力感独立意识内心世界道德行为自控能力不强。、★青年初期(高中14、15-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基本成熟的时期。①理论型辩证思维人生观情感占主要地珍重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④对未来充满理想,好的意志品质也有发展,但又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4、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5、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6、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程,个体内部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图式维模式。同化:主体把新刺激组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顺应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的情境时,对自身图式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情境。:感觉动作阶段(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岁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岁。四个阶段的特征:;。分类和序列能力。4)征。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检验假设。④具有命题思维能力。⑤具有演绎推理能力。自我中心化倾向: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泛灵论倾向:将任何事物都看作是生命或类生命的活动。守恒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7、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是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他的认知发展观: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动中发展起来的。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的持久性增强;观察的精确度提高;性明显发展(初二是转折点)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8、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的观点)2)教学促进认知发展。(维果斯基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9、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8幼儿期自绝望感。自我同一性10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教师的品行素质、班级环境、课外训练活动、同辈群体。、如何建构健康的人格?人格统合包括三个方面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生活态度、自我与社会的统合、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12、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从形式上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内容上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儿童2、3岁左右;加速发展:小学;突变时期:青少年时期。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13“个人的虚构”141)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外部参照物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和场独立型(内部线索参照,不受外来事物干扰2)整体型和序列型15、认知能力也即智力: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信息加工能力。智力是个体的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量和质的差异)与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差异。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鲁姆的掌握学习)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的程序教学)17、心理学家将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18、性格是指个体字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类型分为:1)机能类型说(英国的培因将其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2)向性说(格提出内向型和外向型3)独立-顺从说(奥地利的阿德勒提出)补充:**中学生观察发展特点:自觉性、精确性、概括性、顺序性**中学生记忆发展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记忆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发展快**中学生行为表现发生的变化:喜欢争论、理想主义**性格差异对学生学习有何影响: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与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专门的学校、老师、有目的)1(美)1)2)3)4)6)7)8)()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嫁衣控制调节和管理的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学习*我国将学生的学习分为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的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结。强化在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认为“学习即联结5、俄国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提出了学习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提出了学习的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他认为个体行为分为2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7、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的方式有:1)普雷马克原理(用调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2)行为塑造(也叫连续接近法,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8、根据联结学习原理,消除不良行为的策略有: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9、格式塔的顿悟学习,也称为完形心理学,是一个德国的心理学派理论,代表人物苛勒。10、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他提出的学习观是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的三个过程;他提出的教学观是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认知结构: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的内部认知系统,是用来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1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现意义学习主要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接受学习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先行组织者可分为两类:陈述性和比较性的组织者。**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重视对关系的了解20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12、建构主义学习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决定的。人们是以自知识观1)并非预先确定,更非绝对正确2)只能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3)知识在具体情境的复处理和转化。*1)2)3)教学对话第四章学习动机1、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具有三种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过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有两个基本成份: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因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诱因: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表扬、奖励等。**学习动机的种类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2、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取得应有的常识。3、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此外,学习的结果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4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倒U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5斯金纳提出强化论2)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前者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后者包括自我实现,即追求完整、丰满的人性实现和个人潜能的实现维纳提出的归因论(阿特金森成就动(追求成功的和避免失败的班杜拉(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天因素的影响,行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2)归因方式可使个体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出现变化;3)自我效能感还受替代强化的影响6、★如何树立自信心?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③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来实现:②对学习目标达到与否的反馈或评价有助于激发动机。:③对于低成就的学生,还必须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免失败,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第五章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的种类1)正、负迁移2)顺向、逆向迁移3)水平与垂直迁移4)一般与具体迁移5)同化性、应性与重组性迁移**关于迁移的基本理论:早期理论: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提出,官能自动迁移到活动中;)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3)(贾德提出,关键在于概括;(格式塔书心理学家,理解和顿悟)现代迁移理论:1)认知结构(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为基础)2)产生式论(和安德森提出、3)理论(格林诺为代表提出的)可以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1、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相似性(学习材料、学习目标与过程、学习情境)2)原有认知结构(应的背景水平、原经验的组织性、相应的认知技能和策略)3)学习定势(先于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也叫心向。2★、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1)感性(感知和表象)与理性(概念和命题;)具体与抽象)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用来说明怎么做。包括知策略。下位(位(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保持、提取。**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2、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3(简答)课堂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概括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活动过程。**知识概括分为感性与理性概括两种。4、(论述或简答)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的概括?用好正、反例证;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和异类比较、自觉地进行概括。**错误观念的性质: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1)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简答)2)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瞬时记忆(弱而消失、短时记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容量无限度。5、)痕迹衰退说(桑代克(3)同化说(尔)动机说(弗洛伊德。6★:1)进行组块化编码;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第七章学习技能**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是一活动方式3)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心智技能(一般与专门、智慧与认知)**动作技能的特点:对象上,有客观性;进行上,有外显性;结构上,有展开性。**心智技能的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技能的作用:1)调节和控制动作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3)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动作技能的形成: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动作技能的培训: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紧张、放松)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1提高成绩需要采取新的结构和方法;2长时间练习后,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分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3个人基础知识不牢**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1)活动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3)4)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1)认知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我国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对象脱离了支持物、进程压缩、应用的高效率。第八章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的特征:有效性,主动性,过程性,程序性。**重视学习策略对解决教学改革中问题的重要意义: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与发展。**(对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资(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他人支持)**复习形式多样化;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试图回忆;画线。1(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关键词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解);。**常用的组织策略:聚类组织策略;概括法(纲要法,网络法);比较法(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对照比较。**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识,即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包括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地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的基本成分: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定义:在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清晰程度可分为结构良好问题(问题的明确性,解法的确定性)与结构不良问题。1、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的种类: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A发现问题B理解与表征问题(是弄清问题的本质和关键)C提出假设(常用解答问题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D检验假设**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因素: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太急于得出答案。**问题空间:指问题的主客观方面。问题空间由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操作三部分构成。2、算法式(把方案逐一尝试)和启发式(—类比法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特征,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此外,个体智力水平、情绪与动机状态,学习方法,认知风格等也有影响。4、★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AB教授学生运用策略a、在具体学科学习中教授思维方法b、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C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以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D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a、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b、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c、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5、根据价值意义不同,创造的类型:真创造和类创造心理学家是新颖的。**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分是: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吉尔福特提出。6、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智力与个性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联的非线性关系。**低智商者不可能有创造性B性C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综合有关研究,高智商者一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8、创造性的培养:创造适宜的环境a(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给学生留有充分地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注重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接受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态度的行为成分**品德的实质: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3、(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道德行为。比如说义务感、责任感、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重要。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态度与品德的关系一致性: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其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构成。区别:1、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而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4、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10岁以前:他律道德,受外部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表现为:1、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2、以自我为中心,且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3、对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非主观动机。10岁以后:自律道德。其判断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研究方法是两难故事法)182页前习俗水平岁以下儿童及少数青少年、习俗水平(青年和成人、后习俗水平岁以后出现。6、★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A、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b自我意识增强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d品德结构更为完善)B、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a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b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道德感情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3)道德行为有一定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时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7、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A(斯金纳:强化,惩罚)B(班杜拉:示范和替代学习效方式。8A(从众和服从B(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C(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价值体系)9、影响态度与品德条件:A外部条件(a家庭教养方式b社会风气c同伴群体)B内部条件件;b道德认知)10、★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A有效地说服—正反面论据(教师的说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C价值澄清(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群体约定E赏罚控制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1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恐怖症(处境恐怖;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意义:A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B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C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的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在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上制定的评估手段:健康模式和疾病模式。心理测验类型:认知测验(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和人格测验(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包括评估性会谈和影响性会谈。会谈技术: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其他心理评估方法有:观察法(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自述法。**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学会调适,包括调节和适应;寻求发展,以此为目标的心理辅导分别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2行为改变的的基本方法(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BC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即从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思考方式进而改善其情绪与行为,也称为认知辅导)第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指引学生学习。1、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化)**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与技术:行为目标的陈述(三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行为相结合目标的陈述(一般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观察和测量;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能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9条件:1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常用教学方法: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实践的方法;自习的方法。**三大教学媒体: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课堂教学环境: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课堂设计的3种形式:基本的课堂设计,特殊课堂设计,暂时性课堂设计。**教学策略指教师为有效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法等。它涉及教学事件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2、三种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习;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掌握学习。**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都不是很重要)1、课堂管理过程。2、有效的课堂管理目标: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3、课堂管理功能:促进和维持。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班集体的特点;学生的责任感;对教师的定型期望。53各群体成员都受到共同的社会规范的制约。6、课堂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7、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的方法:P235针对不同性质的群体区别对待。支持和保护、积极引导、加强教育争取目标一致、依章依法处理8、群体凝聚力(衡量课堂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群体规范(式规范;课堂气氛(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9(教师的焦虑水平。四类。问题行为。其类型有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和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扬,言语提醒,有意忽视,转移注意)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1、根据教学评价实施时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资料处理方式:常模参照测评与标准参照测评。根据教学评价功能: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根据严谨程度: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2、教学测量与评价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3234出考试计划或细目表。4效度(测量的正确性、信度(测验的可靠性、区分度(项目的效度。第十五章教师心理**教师的角色:1)知识的传播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教学的研究者。1、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一般都成正相关的)合理性等与教学效果有高度相关。教师的监控能力(教学能的核心调节的能力。的倾向性对教育影响效果最显著。教师的教学效能感2、福勒和布朗,将教师成长分为三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微型教学训练、教学决策训练、校本培训(持针对性、重视主体性、形式多样性、以校为本、反思教学经验(对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教师参与研究。4、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波斯纳采用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5、布鲁巴奇提出教学反思的4种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竹材重点知识1竹材及非木质材料作为原料的应用特点与局限A非木质原料应用中具有的优点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原料单一,对稳定产品质量有利,生产工艺易于控制;备料工段设备简单(竹材除外;工业生产中动力消耗较木质原料少(加工、干燥等。B不利因素原料收获季节性强。8-9个月的原料,而该类原料体积蓬松,占用地面与空间很大,造成储存场地之困难;100公里;材料高,易于虫蛀或产生霉变与腐烂(存,干燥后储存,喷洒药剂储存等,但增加了工序和成本;(20%以上的蔗髓,棉杆含残花和泥沙,芦苇有苇髓和叶鞘,稻壳含米坯等其它尚未解决的问题: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克服。2.分布概况: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中国竹类资源分为四个区:黄河-长江竹区、长江-南岭竹区、华南竹区、西南高ft竹区。3地下茎:竹类植物在土中横向生长的茎部,有明显的分节,节上生根,节侧有芽,可萌发而为新的地下型。竹秆:竹秆是竹子的主题部分,分为秆柄、秆基和秆茎三部分。头,是竹子地上和地下系统连接输导的枢纽。秆基:竹秆的入土生根部分,由数节至10数节组成,节间短缩而粗大。秆基各节密集生根,称为竹根,形成竹株独立根系。秆基、秆柄和竹根合称为竹蔸。3)秆茎:竹秆的地上部分,端正通直,一般形圆而中空有节,上部分枝着叶。每节有两环,下环为箨环竹子各部位之间的关系6.采伐竹龄:竹林为异龄林,一般只能采取龄级择伐方式,根据竹类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竹笋成竹后,秆形生长基本结束,体积不再有变化,但材质生长仍在进行,密度和力学强度仍在增长和变化,根据其变化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材质增进期,材质稳定期和材质下降期。竹子的采伐年龄最好在竹材材质稳定期,遵循“存三(度)砍四(度)不留七(度原则。伐竹季节:春栽夏劈秋冬伐。一般竹林应该在冬季采伐,应在出笋当年的晚秋或冬季(小年春前竹叶发黄、即将换叶的小年竹,而不应砍伐竹叶茂密正在孵笋的大年竹;丛生竹林,一般夏秋季节出笋,采伐季节选在晚秋或早春,使新竹能发枝展叶。原因:a.该季节竹子处于休眠状态,竹液流动慢,同化作用较弱;b.可溶性物质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储存,竹材力学性质好,不易虫蛀;c.冬季,林地中主要害虫处于越冬状态,不会对采伐后的竹林造成伤害;d.该季节新竹尚未发出,可避免采伐时造成损伤。竹材的储藏与保管具体要求:按照不同质量分类保管;按照规格大小,分别存放;先进先出,推陈出新;防虫防蛀,喷熏药物。竹材的缺陷及其发生规律:虫蛀和霉腐一般发生规律如下:a.竹黄较竹青严重;b.6-7年生竹材较轻,3-5年生以下较重;c.冬季采伐的较轻,秋季次之,春季采伐的较重;e.ft地生长的较平地生长的轻;f.阴暗不透风的则多。竹壁:竹秆圆筒状的外壳。一般根部最厚,至上部递减,自内向外分为竹青、竹肉和竹影响竹材密度的因素:竹材(如刚竹)密度较大,反之,则密度较小。竹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密度不断的提高和变化(因竹材细胞壁和内容物是随竹龄的增加而逐渐充实和变化的的理论依据之一。疏松,维管束密度小,从而密度小,反之密度大。高于内侧,有节部分大于无节部分。竹材特性的用途,但这些特性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其优越性的发挥,竹材的基本特性如下:1)易加工,用途广泛:剖篾、编织、弯曲成型、易染色漂白、原竹利用等;强重比高,适于原竹利用,但不能像木材一样直接进行3)给加工利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如竹青、竹黄对胶粘剂的湿润、胶合性能几乎为零,而竹肉则有良好的胶合性能;各向异性明显:主要表现在纵向强度大,横向强度小,容易产生劈裂易虫蛀、腐朽和霉变:竹材比木材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造成;运输费用大,难以长期保存:易虫蛀、腐朽和霉变,不宜长时间保存;砍伐季节性强,规模化生产与原竹供应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变形、不开裂等特点为出发点的,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造方法相互对应。奇数性原则:主要针对非定向结构的多层人造板竹材人造板的结构特性:结构的对称性:尽可能的克服各向异性材料在各个方向强度大小的差异,以均齐系数表达(1。能提高板材外观质量,也可减少应力集中造成的破坏。(结构单元越小的板材均匀性越好).胶层厚度:不产生缺胶的情况下,越薄越好(20-50微米)?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应力比厚胶层大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流动或蠕变的几率增大胶层越厚,由膨胀差而引起界面的内应力与热应力大坚硬的胶粘剂,胶合界面在弯曲应力的作用下,薄胶层断裂强度高胶层越厚,气泡或其他缺陷数量增加,早期破坏几率增加的加工方法和尽可能少改变竹材厚度和宽度的结合形式获得最大厚度和宽度的竹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胶粘剂用量,从而生产出保持竹材特性的强度高、刚性好、耐磨损的工程结构用竹材人造板。竹材的高温软化展平是该项工艺的主要特征。A原竹截断截断:先去斜头;由基至稍,分段截取;截弯存直,提高等级;留足余量。B竹片软化的目的:将半圆形的竹筒展平,则竹筒的外表面受压应力,内表面受拉应力,其应力大小为:Ó=E·S/2rE面的裂缝的宽度和深度。减小竹材弹性模量的方法和措施统称为竹材软化。弹性模量,从而达到减小展开过程中方向弯曲时拉伸应力的有效措施。刨削加工目的:1)去青去黄,改善竹材表面性能,提高胶粘效果;2)使竹片全长上具有同一厚度,以获得较高胶粘性能和较小的厚度偏差。竹片干燥:实践证明,使用PF8%,而使用UF才能获得理想的胶合强度。1)预干燥:目的为了提高竹片的干燥效率,主要设备是高效螺旋燃烧炉竹片干燥窑,干燥周期较长,一般10-12小时,终含水率由35-50%降至12-15%。2)定型干燥:因竹片是由圆弧状经水煮、高温软化、展平而成平直状,但在自然状态中仍具有较大的弹性恢复力,故需采用加压的干燥和设备。F组坯:将面、背板竹片和涂过胶的芯板竹片组合成板坯的过程成为组坯。板坯

/(100-⊿)合式中:∑s为板坯厚度(

为竹材胶合板厚度(mm,⊿为板坯合热压时的压缩率。板坯的压缩率与热压时的温度、压力和竹材的产地、竹龄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温度为140-145℃,单位压力为3.0-3.5Mpa时,板坯的压缩率为13.0%-16.0%。组坯操作注意事项:a.面、背板竹片应预先区分好。b.组坯时芯板与面、背板竹片纤维方向应互相垂直。面板与背板竹片组坯时,竹青面朝外,竹黄面朝内;芯板竹片组坯时,为防止竹材胶合板由于结构不对称而产生变形,应将每张竹片的竹青、竹黄的朝向依次交替排列。c竹片厚度较大,宽度较小(100毫米左右,涂胶量不大,因而其吸水膨胀值(对值)不大,故芯板组坯时不必留有吸水膨胀后的间隙,只需将竹片涂胶后紧靠排列即可。d.组坯时面、背板及芯板竹片组成的板坯要做到“一边一角一头”平齐,可为锯边工序提供纵边和横边两个基准面。G热压胶合1)工艺过程:竹片涂胶以后组成板坯,经过加温加压使胶粘剂固化,胶合成竹材胶合板的过程称为热压胶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可压力变化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A第一阶段:从放第一张板坯进入热压板至全部热压板闭和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