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第一课时)

认识地球的面貌及大小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借助地球仪,展开空间想象去识记。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线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

纬线的特点。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表面积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与"〃的假说。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出发,经过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

一海峡,进入洋,1521年到达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洋,绕过非洲

南端的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P3的阅读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

4、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千米,地

球赤道周长约千米。

学习任务二:掌握纬线的特点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o

2、观察地球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

3、读P6图1.11,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指示

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到两极缩为。赤道以北称,

以南称0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中纬度范围:;高纬度范围o

【合作探究】(利用地球仪)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转动。

2、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大西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纬线都是圆B、纬度最大是180°

C、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圆D、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变大

4、阅读P6图1.11,总结纬线的特点:

形状指示标度零度线的度数的划分地球半

概念最长的纬线

特征方向范围确定变化规律球的界线

纬线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

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大西洋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B、6378千米C、6371千米D、4万千米

3、将下列纬度与其对应的纬度范围和所处半球用直线连起来:

A、55°N低纬度:南半球

B、69°S中纬度:北半球

C、19.5°S高纬度:南半球

D、89°N高纬度:北半球

4、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

5、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

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

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

6、赤道的长度约为()

A、6371千米B、4千米C、4万千米D、5.1亿千米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借助地球仪,展开空间想象去识记。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弄清经

纬线的区别。

二、学习重点:

1、经线的特点。2、东西半球的划分。

三、学习难点:

1、经线的特点。2、东西半球的划分。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阅读P6图1.10内容并结合地球仪,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1、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并垂直于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方

向,各条经线长度都。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作为经

度的起点线。经线以东为(用字母表示),以西为(用字母表

示)。

2、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o经度之和为(度)

的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的两个半球。

学习任务二: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1、国际上习惯用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线。

2、完成课本P7的活动题2。

【合作探究】

1、观察地球仪:180°E和180°W是一条经线吗?0

2、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C、160°E、纬度0°D、2OW0、纬度

3、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方位于()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

4、综合题

(1)读右图,回答问题:

160°170°

①A、B两点的经纬度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_

②A、B两点在东、西半球中一的哪个半球?

A、Bo

③写出A、B两点所在的纬度范围(高纬、中纬、低纬):

AB

(2)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70°170°

A

A

B

①图中A点经度是,B点的纬度是o

②在图中画出18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并标上字母C。

③从东西半球来看,A点位于半球。

(2)观察比较地球仪的经纬线,填出下表内容:

纬线经线

概念

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标度范围

零度线的确定

度数的变化规律

划分半球的界线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

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补充:东西半球的划分的口诀:“大为西,小为东。”

(说明:东经与160°E比较,西经与20°W比较。)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A、60°WB、60°EC、120°WD、180°

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B、0°C、160°ED、20°W

4、东半球的范围是()

A、0°和180°之间B、20°E到160°E之间

C、20°W到160°W之间D、20°W以东到160°E之间

5、以下位于西半球的经线是()

A、10°EB、10°WC、165°ED、40°E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第三课时)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对经纬网的知识,一定要结合图进行。C类学生不作要求。

一、学习目标

1、会用经纬网写出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2、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二、学习重点:

1、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2、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三、学习难点:

1、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2、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会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20°1000°10°200

A(,)B(,;

A

C(,)D(,

(2)根据经纬度确B

20°

G(30°S,30°W)>H(30°N,30°E)10

CD

学习任务二: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根据经纬线定方向:20。

A点在B点的方向。

C点在B点的方向。

D点在B点的方向。

D点在A点的方向。

【合作探究】

1、经纬网上的经度和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如何判断经纬网上的经度和纬度的符号?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

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判断要点:东经的度数向东增大;西经的度数向西增大;北纬的度数向北增大;

南纬的度数向南增大。反之,度数向东增大的即是东经;度数向西增大的即是西经;

度数向北增大的即是北纬;度数向南增大的即是南纬。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读下图,回答问题:

60°50°40°30°20°10°0°

A

B

C

D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BCD

(2)A点位于B的方向。B点位于C的方向

D点位于B的方向。

(3)根据下列各点的经纬度在右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

E(3O°S,70°W)F(1O°N,1O°W)

G(1O°S,60°W)H(30°N,5O°W)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第二节感受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一课时)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听写:(约5分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C类学生只要求记住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即可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学会列表比较的地理学习方法。

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二、学习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三、学习难点

列表比质的地理学习方法。

四、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练习法,列表比较法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地球的自转

对照地图册,自学课本P9—P10第一自然段(包括“阅读材料”和“活动”),完成

下列问题:

1、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北极上空往下看是针),自转一周

的时间约为,也就是o

3、由于地球是一个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

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o

学习任务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o

【合作探究】(约10分钟)

1、为了便于不同国家的旅客了解和掌握时间,苏州某酒店服务总台的墙壁上挂了一

排电子挂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各是什么时针方向?

某英国旅客在江苏省从事活动应以的时钟为准,他关心自己祖国的

社会生活应该参照的时钟时间。从各钟可以看出,北京时间和伦敦时间相

差小时,北京时间和东京时间相差______小时。为什么上述各城市的时刻不同?

2、地球不停地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

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地球自转是()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B.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D.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

2、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是因为(

A.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B.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旋转

C.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旋转D.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旋转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一天B.一年C.24小时D.365天

4、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B.地球的自转和不透明性

C.地球的自转和透明性D.地球的公转和不透明性

5、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相同的是()

A.方向B.周期C.速度D.产生的地理现象

6、完成下表:

自转公转

定义

绕转中

方向

周期

地理意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⑶地球自转的周期是,方向是;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⑷地球自转在地球上产生了和现象。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二节感受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有关四季划分的知识,要求ABC类学生均能知道。而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只

要求A类学生掌握,BC类学生不做强行要求。有关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名称、范围

和各带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ABC类学生均要求掌握。

学法指导:本课时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一定要结合生活体验去展开。

一、学习目标:

2、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3、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名称、范围和各带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学习重点:

1、季节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

三、学习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认识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P11图1.19,认识:

1、二分二至日时间,太阳直射的纬线。

春分,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夏至,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秋分,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冬至,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2、结合生活体验(如刚刚结束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

我国放暑假时,正好是澳大利亚的季。

3、理解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近段时间,攀枝花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是如何变化的?

学习任务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

带。

2、五带的名称:①、②、③、④、

⑤o

3、看P12图1.20识记五带的分界线及范围: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4、各带的气候特征:

热带:;寒带:;温带:o

5、各带产生的现象:

热带::寒带::温带:既无

又无o

[合作探究]

地球公转对人类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

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从而产生了变化和

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以下时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是()

A、3月21日B、6月22日

C、9月23日D、12月22日

3、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B、北温带

C、南温带D、寒带

4、极昼极夜现象发生在()

A、热带B、北温带

C、南温带D、寒带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及各自对应的时间,画出

太阳直射的纬线,并标上相应的纬度。

(2)地球公转在地球上产生了和现象。

6、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

(1)写出ABCDE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A、B、C、

D、E、

(2)在图中纬线上填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并给对应的

纬度加上正确的纬度符号。

(3)在图上()中填上“有”或“无。以表示该带有或无该种现象。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图》导学案(第一课时)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对本课时知识的识记,学生要多动手才行。C类学生只要求知道如何在一般地图

上判定方向即可。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知道比例尺的表示

方式,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各种地图上判断方向,学会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量算。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学习重点:

1、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

2、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和用途。

三、学习难点:

1、利用经纬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2、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你会使用吗?

地图的三要素是:、、O

1、比例尺:

(1)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尺的表示公式:

比例尺=

(3)比例尺的公式变形: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这三个公式说明比例尺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未知条件,此公

式常用于任意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

(4)比例尺的单位:图上距离常用厘米作单位,实地距离常用千米作单位;同一个比例尺

厘米换算成千米去掉5个零,千米换算成厘米加上5个零。

(5)比例尺的计算:一般是已知图上距离(已告诉或自己量)求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o

(6)完成课本P15第2题。

(7)完成课本P23活动题。

(8)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1

文字式: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0千米;数字式:1:5000000或---------;

5000000

线段式:?

常用的方式是:数字式和线段式

(9)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①规则: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分数,所以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大小比较是相同的,

分子相同(一般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方法:若出现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先把所有形式的比例尺换算成分数式,并把分子统

一为1,然后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就可以了。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的大或小和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2、方向:(指向标:因为有些图上方向是以指向标的形式出现)

(1)方向有三种情况

①一般地图上判断方向:根据口诀来判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必须根据指向标来判断,记住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

方,其他方向可以由指向标平移推出来(完成课本P15第2题)

③在有经纬网的图上判断方向:根据经线和经度判断东西方向,根据纬线和纬度判断南

北方向。

A、一般经纬网(完成课本P15第一题)

B、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的差异。

C、极地和极点

(2)读下图,完成表格,看看比例尺大小对地图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的影响。

3、图例:

(1)概念: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2)记住一些常见图例(课本P14图1.24)

【合作探究】

1、一条公路的实地距离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要画大河中学的平面图应选择多大的比例尺?

3、假期去西安旅游应选择哪种地图?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

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地图的基本要素:、和。

2、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5厘米,那么

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A.50B.500C.5000D.50000000

3、地图上的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说法正确的是()

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

4、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千米B、1:100000000

C、一千万分之一,D、1:1000

5、在一张一定大小的图纸上,若比例尺大,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

一,图的内容就;若比例尺小,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

,图的内容就o

6、在地图上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一般的方法是面对地图,—

__;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来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

总是指向——方;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应利用.和

来定方向,经线表示方向,纬线表示方向。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认识地图》导学案(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本课时知识,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中,根据等高线的的

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对C类学生不作要求。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能

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能识别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和选择,得出正确的判断。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通过所学知识让生活变得

更美好。

二、学习重点:

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

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相对高度:

请观察上面地形图,把海拔和相对高度填在相应位置并回答问题,

甲山的海拔是()米,甲山和乙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学习任务二: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读等高线图1—20,回答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米,图中N处等高线的数值应是米。

2.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_

3.图中B表示的地形是

4图中CD表示的地形是

5.图中EF表示的地形是

6.图中G表示的地形是一

7.图中有甲、乙两座山峰,甲比乙高出___米。

8.对比山坡CD和山坡HI哪个更平缓点?判断的依据是

学习任务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读下图回答: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

画出图中河流的支流。

[合作探究]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选择爬坡路线和修路路线。

2、能判断河流位置。

3、完成课本P18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

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河流应出现在山谷。

山洪爆发,人应向山脊逃生。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下图是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四图中属于山谷的是()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填陡或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填陡或缓)。

3、在山区常有河流流过的地形是()

A山谷B山脊C陡崖D鞍部

4、读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

B.甲处的海拔约为358米

C.小河的流向是西北向东南

D.小河的流向是东南向西北

5、右里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为()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大洲和大洋第一节海陆分布》导学案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通过阅读世界地形图运用分析,观察法并讨论合作,认识什么是大洲,

大陆,海,洋,岛,半岛,群岛,海峡;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形状,分

界线。

一、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规范地填图。

4、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过程,产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三、学习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地球?水球

1、加加林为什么把地球叫水球?

2、为什么把地球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3、观察地图册无论如何等分地球始终是以海洋居多吗?

学习任务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

2、先画一幅包括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地理事物的简图,

并向同组同学解释,并督促其画并检查。

3、在地图册上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4、看南北半球图是赤道以南的陆地多呢?还是赤道以北多?

5、看东西半球图是东半球陆地多还是西半球多?

6、看地图册认识一下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穿过的七大洲,四大洋。

7地图册认识并检查指导本组同学识记洲界。

亚非:

亚欧:

南北美:

亚北美:

[合作探究]

看地图册依据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的相对位置画七大洲及洲界简图并检查

指导本组BC类同学。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abl.

沟通的大洋连接的大洲所属国家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a2选择: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北美洲B、亚洲

C、大洋洲D、南极洲

bc3.世界上最大的洲是;最大的洋是;

a4.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洋是;

ab5.被三大洲环绕的洋是;被三大洋环绕的洲是;

abc6.亚欧两洲的分界是山、河、H山

脉;亚非两洲的分界是;南北美洲的分界

是o太平洋西部海底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

世界上最深的地方。

ab7.轮廓略象“S”形的大洋是。主要在热带的大洋

是。主要在寒带的大洋是-主要在热带的大洲

c8.将七大洲,四大洋按大小排序

七大洲:

四大洋: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通过引导,讨论,分析,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对海陆变迁有一个直观的认

识,并对大陆漂移,板块构学说有一定的了解。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

的分布。

3.通过大陆漂移一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

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学习重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

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请同学们将本课知识要点总结在下面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沧海桑田

讨论1.阅32,33页文字及图判断正误: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

可能短时间内改变,并举例。

2.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利__________,讨论还有人类的活动

如和____________笠O

学习任务二:大陆漂移假说

阅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一一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然后看大陆的漂移三幅不同

年代的海陆分布图

3.了解大陆漂移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及大陆漂移学说

的内容?

讨论4.思考大西洋的是如何形成的及太平洋是如何变化的?

学习任务三:板块的运动

1阅读进一步重点了解板块学说的要点:勾背①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②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带地

壳比较活跃。看图(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

讨论2看图(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讨论观察。

3图中箭头有几种受力方向,试用书表现一下。

4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5在书世界地图用带状标明两大火山地震带。

阅最后一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并看图完成

6的方向不同使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产生一是地壳板块发生,一是

地壳板块发生o

讨论7张裂运动使地表发生了断裂,如红海的形成,并且大西洋将会继续

扩大。阅(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举例此种情况还

有o

讨论8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抬升,如地中海将会、阿尔卑斯山一

喜马拉雅山不断。阅(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举例此种

情况还有o

9观察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并按A—D顺序,注意各幅图之间的联系

和区别,了解一下山脉的形成过程。

【合作探究】

1.下列说法不正俄的是()

A.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

B.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造成的结果

D.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可能触发地震

讨论试用板块学说解释南极为什么有煤?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bcl、地球表层由大板块组成;

bc2、板块不断运动,形成大陆:

c3、板块与板块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bc4、地球上的两大地震火山带是:地震火山带和

地震火山带。

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三节多变的天气》导学案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对本节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一定要结合生活。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

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

符号;3.了解攀枝花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

方法与过程:L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

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

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二、学习重点:

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三、学习难点:

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一.图片引入:

见课本P42图3.1,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答:

二.、(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的概念

答:

②说出今天攀枝花市的天气状况?

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

答:

天气与人类:

①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完成P43页的活动,并结合攀枝花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

谈谈还有哪些天气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例子。

答:

②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

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可

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答:

(-)天气预报

什么是天气预报?请大家通过下面这个天气预报的例子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

些内容?

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应知: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城市天气

预报图。

(1)该图由地名和等组成。

(2)广州有两种天气符号的从左到右读做“:

(3)气温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和o

(4)左上侧方框的地名和天气状况是播报某城市时为了醒目放大配制的。

风的符号:

①了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

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

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

应的风向。

③继续了解风级的判断:风力用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T2个级别组成。■

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I这

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合作探究】

联系实际辨别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一般以选择题题型为主。卫星云图,常

用天气符号的判读,一般以读图题题型为主。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联系实

际考查本节知识,难度较大”,以拓展题型为主。

[例1]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

【例2】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

A.查看卫星云图B.听天气预报

C.流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D.阅读空气质量日报

典型题

【例1】东北风8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

A.fB./^C./D.F

[例2]2003年11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

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

天气影响战争

创新例题

【例】近年来,每年秋收以后,村里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杆烧掉,但

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

学生还可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1.如何根据风的符号判定风向和风级?

北北

西北《院东北西北东北

西叽西

F东K东

A东南

西南3"J>东南西南

南六级风南六级风

I这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F这个符号中的

(1)

小短线,叫做''风尾",每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1个风级用半个短线表示,如:

北风五级

(2)垂直于风旗或风尾,作一个箭头,可判断风向。

如:K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风从上即北方吹来,可判定为北风8级。

、则是东风8级。/心则是东北风6级。

2.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愈浓表明云层愈厚,

降水就越多。

3.读“天气符号”图,应记住这些我国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并注意区

别多云和阴天,小雨、中雨、雷雨和大雨,小雪、中雪和大雪的符号,明白风

向、风速的表示方法。

【当堂检测】(说明:A类为基础类题型,B类为提高型题型,C类为应用型题型)

(约10分钟)

一、选择题:

识别下列天气符号,回答1一2题。

ABCD

1.表示阴天的是()

2.表示台风的是()

3.下列符号表示北风8级的是()

ABCD

4.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时,表示()0

A.多云B.阴天C.晴天D.雾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表示

()

A.晴天B.可能有雨C.无雨D.肯定有雨

6.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

A.海洋B.陆地C.云区D.天空

7.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优B.中度污染C.良D.轻度污

8.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的影响

()

A.气压高低B.风力大小C.沙漠远近D.人类

活动

9.下列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A.昆明四季如春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D.黄河下游地区明天大风降温

二、填空题: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o它有两个重要特

点。第一,它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可能差别很大。(A类)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和降水的

情况。情类)

3.气温是的程度,降水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A类)

4.风向是风的,有"、、、"

四个基本

方向。风力是风的,共分级。级数越大,风力

越o(B类)

5.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

/]、O

6.在天气预报画面上,有时•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

示天气将。

7.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

表示。

三、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

1.晴转多云的城市是。

2.晴转阵雨的城市是。

3.多云转晴的城市是0

4.有雷雨的城市是=

5.香港的天气是。

6.台北的天气是o

7.A海区风力为级,风向为oB海区风力为,风向

图3.1-2城市天气预报图

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对本课时的学习,一定要结合书上的例题思考,同时还有动手去画(如:

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一、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学习重点:

学会绘制和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三、学习难点:

学会绘制和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气温与生活

1、请同学们复习前一节中学习的气温概念。

2.读图3.10请同学们理解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

温的计算方法与日平均气温类似,但所不同的是,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

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数,而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分别是一月内各日和一年各

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3.《气温的观测》作为阅读材料,只请同学们作一般了解,不作过多要求。

材料中提到的一天中气温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非统一规

定。

4.“气温与生产、生活关系”的活动,学习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

请同学们分别总结各资料反映的是气温与生产和生活的哪一方面的关系。第二

步,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分别就每一方面再补充一例。第

三步,请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