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完整资料)_第1页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完整资料)_第2页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完整资料)_第3页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完整资料)_第4页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完整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暂行办法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预算及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依据《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为市本级国有企业(含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授权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履行对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职责(以下简称国有资产出资人)。国有资产出资人根据市政府赋予的监督管理职能,代表市政府对市本级国有企业财务预算、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实施统一的规范管理和监督.第三条国有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财务预算、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的规范运作。第二章财务预算第四条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各企业都要建立规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内部财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工作,完善财务预算工作体系,推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第五条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对未来一年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筹划的基础上,围绕企业发展规划和经营计划,对预算年度内企业各种资源运用及经营成果与分配等所作的具体安排。第六条企业要在认真分析、预测影响年度经营目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方案,并将年度财务预算细划为月份、季度预算,建立必要的财务预算执行和完成情况监控及考核机制。第七条企业应当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依据财务管理关系,层层组织做好各级子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第八条企业年度财务预算重点反映以下内容:(一)企业预算年度内预计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规模、质量及结构;(二)企业预算年度内预计实现经营成果及利润分配情况;(三)企业预算年度内为组织经营、投资、筹资活动预计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四)企业预算年度内预计达到的生产、销售或者营业规模及其带来的各项收入、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五)企业预算年度内预计发生的产权并购、增资扩股、长短期投资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及资金来源;(六)企业预算年度内预计对外筹资总体规模与分布结构;(七)其他。企业应当采用合并口径编制财务预算报表,合并范围应当与上年度财务决算编制范围一致,如有变动应当说明。第九条企业应当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下年度财务预算报告报国有资产出资人;国有资产出资人对企业报送的财务预算报告审核后,于12月第十条国有资产出资人根据企业财务预算,核定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并与企业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国有资产出资人在年度终了,依据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结果,组织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核查,对主要财务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财务预算目标执行情况作为考核及奖惩依据。第三章财务管理第十一条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财务管理,在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并报国有资产出资人备案.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原则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资本金管理制度;(二)货币资金及往来户结算管理制度;(三)产品、原材料、设备等资产购销和管理制度;(四)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管理制度;(五)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管理制度;(六)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七)销售及其他收入管理制度;(八)成本核算及费用支出管理制度;(九)利润分配管理制度;(十)部门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第十二条企业要以集团(公司)为单位,建立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制定统一的使用计划,明确资金调度权限和资金使用审批程序。要坚持适度筹措的原则,从总体上控制企业负债规模。第十三条企业所有资金(包括代收、代付资金)都必须严格按规定入账管理,不得账外设账和资金体外循环。第十四条企业大宗原、辅材料或商品物资的采购、固定资产的购建和工程建设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操作。第十五条企业因合并、设立、转让、划转、合资合作、改制等涉及资产(产权)变动发生的财务事项,必须按规定审批程序办理相应手续后,按相关规定调账。第十六条企业要严格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当期成本的界线,及时结转成本和费用。要按规定的比例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及预提各项费用,不得随意调整计提比例和折旧政策.要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随时掌握企业成本变动的原因,及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第十七条企业应严格遵守会计核算规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33号)的企业,制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标准和方法,定期对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逐项进行认定、计算,不得应提不提、应摊不摊或者多提多摊成本(费用),造成企业经营成果不实。第十八条企业原则上不应为其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确需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的,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充分考虑被担保单位的资信和偿债能力,并由被担保企业提供相应的资产反担保。企业发生的担保项目,要设置备查簿逐笔登记,并进行跟踪监督。第十九条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关联交易,必须实行有偿交易,并按公允的原则合理作价,据实分摊相应费用。企业发生的关联交易,要按规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就关联方的关系、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和关联交易差价的性质及形成的原因进行披露说明。第二十条企业月末应对应收债权和对外投资进行清理核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收方案,加大回收力度.要严格划分投资与债权的界限,不得交叉记账,正确核算企业投资收益.要建立企业投资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企业出现重大投资决策失误,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者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第二十一条企业下列财务事项必须报国有资产出资人审批:(一)经清产核资确认的潜亏挂账及资产损失核销以及影响所有者权益的事项;(二)资产(产权)转让、划转、租赁、报废等资产处置行为;(三)企业所发生的担保、资产抵押行为;(四)企业年度计提的工资总额;(五)国家、省和市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报批的其他事项.第二十二条企业实现的年度净利润归企业出资人所有,必须按规定进行分配。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年度分配方案须报国有资产出资人审批后执行。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应上交的国有资本收益,要按照石家庄市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的规定及时上交.第四章财务监督第二十三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监督和审计制度,并报国有资产出资人备案。第二十四条企业须按规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办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第二十五条企业要明确经理(厂长)、财务负责人(包括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的企业领导)、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和工作职责;公司制企业根据《公司法》规定,还应明确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在财务管理和监督上的职权和义务,并经董事会、股东会讨论通过。第二十六条根据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需要,国有资产出资人依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等法律规定,向企业派驻监事会或监事,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监督。第二十七条企业财务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必须报国有资产出资人批准或备案:(一)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的任免必须报国有资产出资人批准。(二)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所出资的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以及涉及公用事业类主业的子企业等重要子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任免必须报国有资产出资人批准。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的一般子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任免须经母体企业批准,并报国有资产出资人备案.第二十八条企业以下事项须按有关规定报国有资产出资人,由国有资产出资人委派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一)企业年度财务决算;(二)企业经理(厂长)任期届满、年度和专项事项;(三)企业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如企业发生债务危机、长期经营亏损等重大事项;(四)国有资产出资人确定的其他需要审计事项.第二十九条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应当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进行财务决算调整;企业对审计意见存在异议且未进行财务决算调整的,应在上报财务决算报告时,向国有资产出资人提交说明材料。第三十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符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的有关规定,对企业违反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或者未按注册会计师意见进行调整的重大会计事项进行披露。第三十一条企业法人、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等应对企业编制的财务决算报告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承办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第五章财务决算与财务报告第三十二条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后,应严格按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在全面财产清查、债权债务确认、资产质量核实基础上,认真组织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以全面、完整、真实、准确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第三十三条企业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财务快报及分析报送国有资产出资人。财务分析重点围绕生产经营、财务变动、经营成果等情况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本单位影响经济效益的重大变动事项进行详细说明.第三十四条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由财务决算报表、年度报表附注和年度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国有资产出资人规定上报的其他相关生产经营及管理资料构成.第三十五条企业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和省国资委及财政部门有关财务决算编制工作要求,按照规定的合并范围、合并口径和合并方法,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编制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合并报表。对没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企业,企业应向国有资产出资人报送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者经济鉴证证明。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更,应将变更范围及原因报国有资产出资人备案.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在年度终了后2个月内分别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形式将财务决算上报国有资产出资人。含有上市公司的企业,可以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预测的基础上,编制财务预决算,正式财务决算报告须在4月初报国有资产出资人.第三十七条企业在编制财务决算工作中,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以及递延资产分期摊销年限,规范提留。要结合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认真清理以前年度的潜亏挂账,如实反映历史遗留问题,经审批后合理消化和处理。第三十八条为确保财务决算的真实性,企业编制年度财务决算工作中要认真遵循会计真实性、准确性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会计核算工作要求,正确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滥用会计估计。第三十九条企业及子企业编制财务决算报告应当遵循会计可比性原则,编制基础、编制原则、编制依据和编制方法及各项财务指标口径应当保持前、后期一致,各年度期间财务决算数据保持衔接,如实反映年度间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变动等情况。第四十条除国家另有规定,企业及子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应一致;因特殊情形不能保持一致的,应事先报国有资产出资人备案,并陈述相关理由.子企业执行会计制度与企业总部不一致的,应按有关规定将企业总部或者子企业的财务决算数据进行调整后合并。第四十一条国有资产出资人依法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编制工作进行监督,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和中介机构对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查。第四十二条企业报送财务决算报告后,国有资产出资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对企业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审核,并依据审核后的财务决算报告进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企业效绩评价和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确认等工作。第四十三条为促进企业及时准确编报企业财务报告,国有资产出资人对企业财务报告编报工作实行考核制度,对在财务报告编报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第六章罚则第四十四条企业违反本办法,未按规定将有关事项报送国有资产出资人审批或备案的,即出现财务决算报告内容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充分、数据差错较大、造成财务决算不实及财务决算报告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问题的,由国有资产出资人责令其重新编报并予以通报批评.第四十五条经国有资产出资人或其委托机构检查,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即因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对外投资不能收回,违规对外担保使国有资产被查封或拍卖,改制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资产处置中造成贬值,企业资产出租、出让的暗箱操作等方面行为,将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第四十六条企业在财务决算编制中弄虚作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故意漏报、瞒报的由国有资产出资人责令改正,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第四十七条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审计工作中参与做假账,或在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及缺陷,造成审计结论失实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应当禁止其承接企业审计业务,并通报或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第四十八条国有资产出资人相关人员在对企业财务决算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和管理过程中徇私舞弊,造成重大工作过失或泄露国家机密或企业商业秘密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七章附则第四十九条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第五十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发电企业绝缘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目录1.总则2.监督机构与职责3.受监督的电气设备4.绝缘技术监督的日常技术管理5。附则6.附录: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发电企业绝缘技术监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绝缘技术监督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发电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适应发电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绝缘技术监督工作,根据国家、行业及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有关规程标准制定本制度。第二条绝缘技术监督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推行从设计选型、审查、监造、出厂验收、安装、投产验收、运行、检修到技术改造的全过程、全方位技术监督。第三条绝缘技术监督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及集团公司有关规程标准与反事故措施;掌握电气设备的绝缘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消除绝缘缺陷;分析绝缘事故;制定反事故措施,不断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第四条绝缘技术监督按照统一制度、统一标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开展工作。第五条绝缘技术监督以电气设备可靠性为中心,标准为依据,状态评估为手段开展工作.第六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直属、全资发电企业,控股发电企业参照执行。各发电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制定实施细则,并认真贯彻执行。第二章绝缘监督机构与职责第七条集团公司发电企业绝缘技术监督实行四级管理,第一级为集团公司,第二级为集团公司所属的分公司、子公司、及省公司(以下简称“分支机构”),第三级为国电电科院,第四级为集团公司所属各发电企业。第八条集团公司技术监督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集团公司的绝缘技术监督标准、规程、制度等。(二)组织制定集团公司的绝缘技术监督标准、规程、制度、导则、技术措施;组织对发电企业的绝缘技术监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三)指导集团公司所属分支机构、国电电科院及发电企业的绝缘技术监督工作,组织交流技术监督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四)负责组织制定集团公司绝缘技术监督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五)组织对在建和已投产发电企业发生的绝缘重大、特大事故进行分析调查工作,组织制定绝缘反事故措施,组织解决绝缘重大技术问题。(六)按照集团公司的工作规划,根据发电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推广先进、成熟、可靠、实用、有效的绝缘技术监督和故障诊断新技术。(七)负责已投产发电企业绝缘设备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八)组织检查发电企业与当地电科院(电研院)签订技术服务协议的执行情况。(九)组织在建电厂的绝缘专业设计审查、设备监造、安装调试以及试运行阶段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工作;.监督指导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开展技术监督工作。第九条各分支机构技术监督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行业、集团公司绝缘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和制度。(二)建立健全本辖区绝缘技术监督组织机构,完善绝缘技术监督分级管理制度,组织落实绝缘技术监督责任制,组织管辖区发电企业完成绝缘技术监督工作,指导发电企业的绝缘技术监督工作。(三)对影响和威胁本辖区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督促发电企业限期整改;组织国电电科院、发电企业完成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制定反事故措施,组织解决技术难题问题。(四)组织开展新建、扩建、改建电网工程的设计审查、主要设备的监造验收以及安装、调试、试生产等生产过程中的绝缘技术监督和基建交接验收的技术监督工作。(五)组织实施大修技改绝缘项目质量技术监督,督促、协助发电企业解决绝缘技术监督发现的问题.(六)定期组织召开本辖区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绝缘技术监督工作经验,通报绝缘技术监督工作信息,部署绝缘技术监督阶段工作任务。(七)协调国电电科院、地方电科院(电研院)、本辖区发电企业关系。(八)组织国电电科院、发电企业加强对绝缘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人员专业水平。第十条国电电科院作为集团公司授权的技术监督机构,行使技术监督的管理职能。其职责如下:(一)组织贯彻落实国电集团公司、分支机构有关绝缘技术监督工作的规定和制度,检查、指导与协助发电企业开展绝缘技术监督工作。(二)及时了解掌握发电企业主要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研究解决绝缘技术监督的关键技术问题,参加与绝缘技术监督有关的重大事故原因调查并分析制定相应的反事故措施.(三)参与发电企业主要电气一次设备选型与出厂验收、重大技术措施与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查、试验、鉴定等工作;对各发电企业在交接试验中发现的重大设备缺陷,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并协助解决;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设备、材料的采用有否决权.(四)定期向集团公司、分支机构报送绝缘技术监督月(季)报表及工作总结;向发电企业传送绝缘技术监督月(季)报表及工作总结。(五)组织召开发电企业绝缘技术监督工作会议,进行技术和信息交流.(六)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指导重要检测仪器的选型、购置和验收,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绝缘技术监督工作水平.第十一条各发电企业是电气设备的直接管理者,对技术监督承担直接责任。各发电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副经理或总工程师领导下的绝缘技术监督网络和各级岗位责任制,各级绝缘技术监督专责人在上一级专责人的领导下开展监督工作。其生产副经理或总工程师的职责如下:(一)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绝缘技术监督的规定和制度,组织制定本企业有关绝缘技术监督的规章制度、技术措施与实施细则。(二)定期组织本企业绝缘技术监督分析会议,了解电气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和消缺情况,发现问题督促及时处理。(三)组织研究本企业重大绝缘(含污闪与过电压)事故和重大设备绝缘缺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四)组织协调本企业检修、运行、生产技术等部门工作,共同完成绝缘技术监督工作。(五)解决本企业开展绝缘技术监督工作所需的人员与试验仪器的配备、试验室条件和人员培训等,不断提高绝缘技术监督专业水平.(六)负责组织本企业新建、扩建工程中电气设备的设计审查、设备选型、监造、出厂验收、安装调试质量监督等项工作,做好新建、扩建工程高压试验室的建立以及试验人员的配备与培训等生产准备工作.第十二条发电企业的绝缘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的职责(一)绝缘技术监督工程师应由熟悉电气一次设备及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员担任。厂或公司一级的专工应设在直接主管生产技术或设备的部门。(二)在本企业生产副经理或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具体做好督促检查与组织协调企业的绝缘技术监督工作。(三)建立健全本企业电气设备技术档案,并熟悉掌握主要设备绝缘状况及防污闪、接地、过电压保护等工作情况。(四)制定本企业的年度绝缘技术监督工作计划,并督促检查有关部门认真执行完成,组织编写本企业年度绝缘技术监督工作总结.(五)督促本企业有关部门及时处理或消除设备缺陷,上报绝缘技术监督月报和季报,其中包括运行、试验、检修中发现的设备绝缘缺陷、设备损坏事故、污闪与过电压事故等,对危及安全的重大缺陷应立即上报河北省电力研究院。(六)参加本企业绝缘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检修质量验收和绝缘事故分析会,提出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防止绝缘事故的措施并制定整改方案。(七)协助本企业有关部门解决绝缘技术监督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组织专业培训。(八)参与设计审查及设备选型等工作,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进行检查验收。第十三条发电企业的电气车间或其它负责相应工作的机构是各企业承担绝缘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部门,应结合本企业情况,具体组织落实绝缘技术监督的各项工作。第十四条发电企业的高压试验班(组)是本企业绝缘技术监督工作的一线专业组织,应在绝缘技术监督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职责为:(一)全面负责本企业电气设备的试验与监督工作,制定试验计划,编写工作总结.(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与反事故措施,按规定进行设备试验,认真分析设备绝缘状况并且结论明确。(三)电气设备试验报告是绝缘技术监督工作的基础资料,应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严格的校阅、审核责任制度,并妥善保管。(四)建立健全电气设备技术档案,掌握电气设备绝缘状况;参加事故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防止措施,并配合运行、检修人员消除缺陷。(五)在试验中发现的电气设备缺陷和异常情况,应向本企业(或本部门)领导与绝缘技术监督专责人做出书面汇报,对发现的重大缺陷应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和绝缘技术监督专责人。(六)积极参加技术培训活动,学习掌握新的试验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第十五条发电企业电气运行部门和班组的职责(一)在设备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应根据设备特点、运行情况、环境变化等加强运行监测和数据分析。如变压器(电抗器)的油温、油位、绝缘油色谱;SF6气体绝缘设备的气体压力;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发电机的机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等.(二)运行值班人员应按设备运行规程,定期巡视、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期分析电气设备绝缘状况,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三)发现电气设备异常情况,应按规程要求采取措施或与有关部门联系处理,必要时应上报有关领导和绝缘技术监督专责人。(四)建立健全电气设备的运行记录和技术档案。第十六条发电企业的电气检修部门和班组的职责(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检修规程,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对试验或检修中发现的缺陷应及时进行处理,完成年度消缺率指标.超期未修,应报告有关领导和绝缘技术监督专责人备案。(二)针对一时难以消除的电气设备缺陷或绝缘薄弱环节,应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并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消除,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三)电气设备检修后,应进行质量验收,并在电气设备技术档案上详细记录检修情况。(四)对于重大设备绝缘事故或缺陷,应进行解体检查,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防止重复性事故的发生。第三章受监督的电气设备第十七条甲类电气设备:(一)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电抗器、组合电器、断路器、互感器、避雷器、耦合电容器、穿墙套管、接地装置;(二)100MW及以上容量的发电机(含蓄能电机);(三)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四)200MW及以上发电机封闭母线及发电机出口PT、CT、避雷器及负荷开关。第十八条乙类电气设备:(一)110kV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组合电器、断路器、互感器、避雷器、耦合电容器、穿墙套管、接地装置;(二)50MW及以上至100MW(不含100MW)容量的发电机;(三)高压厂用变压器、励磁变压器(四)500kW及以上容量的电动机;(五)35kV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第十九条其它设备:除甲、乙类电气设备以外的设备第二十条甲、乙类电气设备的监督由河北省电力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它电气设备的监督由各企业自行管理。第二十一条甲、乙类电气设备的绝缘缺陷及事故情况、预试完成情况等,要以绝缘缺陷报表、监督工作总结的形式传报国电电科院。第二十二条甲类电气设备缺陷和危及安全运行的乙类设备缺陷,要及时消除。第四章绝缘技术监督的日常技术管理第二十三条各发电企业应根据国家、行业有关规程标准,制定本企业试验规程.第二十四条各发电企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绝缘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第二十五条各发电企业应建立基建与生产各阶段电气设备质量监督签字验收制度,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各级绝缘技术监督部门或人员有权拒绝签字。第二十六条各发电企业应建立绝缘技术监督工作的考核奖励制度,认真进行各项绝缘技术监督指标的考核评比,对在绝缘技术监督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以及监督项目应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十七条各发电企业要全面完成国电电科院每年下达的绝缘技术监督考核指标,并严格执行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向国电电科院报送下列内容的报表和总结;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集团公司、分支机构及国电电科院。(一)将本企业甲、乙类电气设备每月所发生的电气设备绝缘缺陷、绝缘损坏以及污闪、过电压事故等,在下月5日前上报.报表内容应全面详细,见附表.遗留缺陷可不重复上报,但应在监督总结中说明消缺情况.(二)本企业年度绝缘技术监督工作总结于下年1月5日前上报。总结包含绝缘技术监督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发现的缺陷及处理情况、重大设备缺陷事故分析、监督设备的健康状况等。(三)重大电气设备绝缘缺陷或事故应立即报告集团公司、分支机构及国电电科院,并包含有原因分析、处理方案及反事故措施等。第二十八条各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或技术档案部门,应备有与绝缘技术监督工作有关的技术文件及档案资料:(一)与绝缘技术监督有关的规程、标准和反事故措施;上级和本企业与绝缘技术监督有关的文件。(二)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的电气设备一次系统图、防雷保护与接地网图纸。(三)电气设备台帐、安装使用说明书、出厂试验报告、产品证明书和随设备提供的图纸资料。(四)设备安装检查记录、交接试验报告、验收记录。(五)设备的运行、检修、技术改造记录和有关运行、检修、技改的专题总结。(六)设备缺陷统计资料和缺陷处理记录,事故分析报告和采取的措施。第二十九条高压试验班(组)应保存下列技术文件及档案资料:(一)与高压试验有关的规程、标准和反事故措施;上级和本企业与绝缘技术监督有关的文件。(二)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的电气设备一次系统图和一次设备台帐;(三)设备出厂试验报告和交接试验报告;(四)每次预防性、小修、大修试验报告和事故后的试验报告;(五)缺陷统计和缺陷处理资料,绝缘事故分析报告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技术改造资料和专题总结。第三十条各发电企业对电气设备试验仪器、在线监测装置等装备的质量应严格把关,防止质量不良或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入企业;对试验设备、仪器仪表应建立维护管理使用制度,对标有准确度等级的仪器仪表应定期进行校验;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仪表与装置应有专人维护管理,保证其正常投入运行。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一条各发电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本制度由集团公司安生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本制度从颁布之日起施行。第六章附录附表1国家、行业颁发的主要标准、文件附表2电气设备绝缘缺陷、损坏与事故情况月报表附表1国家、行业颁发的主要标准、文件目录序号标准/文件编号标准/文件名称GB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1094。1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GB1094。2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温升GB1094。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GB1094。5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GB1207电磁式电压互感器GB1208电流互感器GB1984高压交流断路器GB/T4109高压套管技术条件GB/T4703电容式电压互感器GB/T7064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GB/T7252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GB11032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T16434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企业、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及验收规范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和绝缘配合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64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735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及评定DL/T1051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1054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规程附表1绝缘技术监督电气设备缺陷、绝缘损坏与事故月报表填报企业;月报时限:年月序号发电企业名称设备名称、运行编号及设备型号与规范缺陷、损坏事故发生日期、事故概况、原因分析、处理措施及处理结果备注批准:审核:填报:填报日期:技术监督报表说明1.设备型号必须按铭牌填写。2.设备规范应包括电压等级、额定容量、制造厂家、出厂年月、出厂编号。3.经试验不合格的设备,必须写出具体数据。4。缺陷、损坏、事故的概况,应填写具体,如时间、过程、原因分析等。5.若缺陷当月不能消除,必须写出如何处理、何时消缺(如:待近期复试后处理、加强监视、等待备件更换、待大修时消缺等)。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国有企业采购行为,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监督和管理,节约国有企业资金,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国有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属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货物和服务采购活动。本办法所称国有企业采购,是指国有企业使用国有资金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国有企业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和服务的行为。本办法所称的货物,是指形成固定资产的物品。第三条

国有企业的工程建设必须进行招标投标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第四条

国有企业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诚信的原则。第五条

采购文件和公告信息必须在当地国资网和招标投标网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内发布,根据需要可以在其他媒体上发布信息,但涉及商业秘密的除外。第六条

在国有企业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供应商认为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其他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其回避.前款所称相关人员,包括招标采购中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竞争性谈判采购中谈判小组的组成人员,询价采购中询价小组的组成人员等。第七条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市国资部门)是国有企业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规定对国有企业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市国资部门负责制订年度国有企业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实施.并负责审批采购任务确认书,明确采购方式.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部门履行国有企业进场采购综合协调和场内管理职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提供交易场所.市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法履行对国有企业采购活动的监督职责。第二章采购当事人第八条

国有企业采购当事人是指在国有企业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第九条

采购人是指依照本办法规定进行采购的市属国有企业。采购人应当按照国资和企业管理有关规定,集体决策采购需求,科学合理测算并明确采购预算,报市国资部门备案。采购人依照本办法规定委托采购代理机构办理采购事宜的,应当由采购人与采购代理机构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依法确定委托代理的事项,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十条

采购代理机构应具有政府采购代理资格并经市国资部门认可,并进入中介机构库进行管理。经采购人选定并根据采购人的委托办理采购事宜。采购代理机构选定办法按照项目采购预算金额可分为随机抽取和综合评估法确定。项目采购预算金额1000万元以下(含1000万元)采取随机抽取法,项目采购预算金额1000万元以上采取综合评估法确定,具体应当参照《关于进一步整治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的若干规定(试行)》(温委发〔2011〕89号)执行。第十一条

供应商是指向采购人提供货物或者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供应商参加国有企业采购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售后保障等能力;(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五)参加采购、招投标等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和行贿记录;(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两个以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供应商的身份共同参加国有企业采购。以联合体形式进行国有企业采购的,参加联合体的供应商均应当具备本条规定的条件,并应当向采购人提交联合协议,载明联合体各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采购人签订采购合同,就采购合同约定的事项对采购人承担连带责任.第十二条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根据采购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编制采购文件。可以根据采购项目的特殊要求,规定供应商的特定条件,但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供应商,不得含有倾向性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的其他内容,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制定的采购文件和公告,必须报市国资部门审核备案.对技术复杂的、技术难度大的项目,市国资部门应组织专家论证后将有关意见编入采购文件。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采购当事人不得相互串通损害企业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以任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供应商不得以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竞争性谈判小组的组成人员、询价小组的组成人员行贿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或者成交。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向采购人行贿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第三章采购方式和程序第十四条

国有企业采购方式:(一)公开招标;(二)邀请招标;(三)竞争性谈判;(四)单一来源采购;(五)询价;(六)市国资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招标采购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非招标采购包括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采购方式.第十五条

公开招标,是指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第十六条

公开招标应作为国有企业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市国资部门的批准。第十七条

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第十八条

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自采购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十个工作日。采购文件发售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对急需采购项目需缩短时间采购的,采购人提出申请,经市国资部门审批后执行。第十九条公开招标采购评标应当遵循下列工作程序:(一)投标文件初审。初审分为资格性检查和符合性检查。1。资格性检查。依据法律法规和采购文件的规定,对投标文件中的资格证明、投标保证金等进行审查,以确定投标供应商是否具备投标资格。2.符合性检查.依据采购文件的规定,从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对采购文件的响应程度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对采购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作出响应.(二)澄清有关问题。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同类问题表述不一致或者有明显文字和计算错误的内容,评标委员会可以书面形式(应当由评标委员会专家签字)要求投标人作出必要的澄清、说明或者纠正。投标人的澄清、说明或者补正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由其授权的代表签字,并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三)比较与评价.按采购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方法和标准,对资格性检查和符合性检查合格的投标文件进行商务和技术评估,综合比较与评价。(四)推荐中标候选供应商名单。中标候选供应商数量应当根据采购需要确定,但必须按顺序排列中标候选供应商,第一中标候选供应商放弃中标的,排名第二候选供应商是否为中标供应商由采购人选择,或重新组织采购.(五)编写评标报告.评标报告是评标委员会根据全体评标成员签字的原始评标记录和评标结果编写的报告。第二十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资格性、符合性检查时按照无效投标处理:(一)应交未交投标保证金的;(二)未按照采购文件规定要求密封、签署、盖章的;(三)不具备采购文件中规定资格要求的;(四)不符合法律法规和采购文件中规定的其他实质性要求的。第二十一条

在公开招标采购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废标:(一)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采购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的,但满足本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情形除外;(二)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三)投标人的报价均超过了采购预算,采购人不能支付的;(四)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的。废标后,采购人应当将废标理由通知所有投标人.除采购任务取消情形外,应当重新组织招标;需要采取其他方式采购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报市国资部门批准。第二十二条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采取邀请招标采购的,采购人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邀请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并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其参加投标.第二十三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依照本办法规定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一)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二)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费用占国有企业采购项目总价值的比例过大的。第二十四条

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采购人应当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公布投标人资格条件。资格预审公告的期限不得少于七个工作日.投标人应当在资格预审公告期结束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前,按公告要求提交资格证明文件。采购人从预审合格投标人中随机选择三家以上的投标人,并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第二十五条

竞争性谈判采购,是指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组织谈判小组,与符合资格条件供应商进行谈判,采购人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第二十六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本办法规定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一)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或者中标供应商弃标的;(二)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三)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四)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第二十七条

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程序:(一)成立谈判小组。谈判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专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采购数额在300万(含)以上、技术复杂的项目,谈判小组成员中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原则为五人以上。(二)制定谈判文件。谈判文件应当明确谈判程序、谈判内容、合同草案的条款以及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三)确定邀请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名单。谈判小组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参加谈判,并向其提供谈判文件。(四)谈判。谈判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谈判不超过三轮。在谈判中,谈判的任何一方不得透露与谈判有关的其他供应商的技术资料、价格和其他信息。谈判文件有实质性变动的,谈判小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五)确定成交供应商.谈判结束后,谈判小组应当要求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最后报价,采购人从谈判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并将结果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未成交的供应商。第二十八条

竞争性谈判从谈判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提交响应性文件截止之日不得少于七个工作日,竞争性谈判文件发售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第二十九条

单一来源采购,是指采购人从某一特定供应商处采购货物或服务的采购方式。第三十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本办法规定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一)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环境限制,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二)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的;(三)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四)公开招标中仅有唯一供应商满足采购需求的.第三十一条

采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采购人与供应商应当遵循本办法规定的原则,在保证采购项目质量和双方商定合理价格的基础上进行采购.采购实施过程可参照竞争性谈判进行.第三十二条

单一来源采购响应供应商须提供最近一年内同类货物或服务销售合同,其合同单价将作为本次采购成交价格的参考。第三十三条

询价采购,是指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按照规定程序,邀请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进行一次性密封报价,采购人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的货物采购方式。第三十四条

采购的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采购项目,可依照本办法规定采用询价方式采购.第三十五条

采用询价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程序:(一)成立询价小组。询价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询价小组应当对采购项目的价格构成和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作出规定。(二)确定被询价的供应商名单.询价小组根据采购需求,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并向其发出询价通知书让其报价。(三)询价。询价小组要求被询价的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四)确定成交供应商。采购人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并将结果通知所有被询价的未成交的供应商.第三十六条

询价采购自询价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提交报价文件截止之日不得少于七个工作日。询价文件发售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第三十七条

采购响应(指投标或谈判、报价)截止时间止及评审期间,出现有效供应商不足三家的情形,如采购文件事先已在指定媒体公开征求了供应商意见且无重大异议,或经专家论证且出具了“供应商资格条件和项目技术指标等没有歧视性和倾向性"意见的,同时采购信息已在当地主流媒体公告,采购文件的发售和截止时间符合法定或本办法规定,经市国资部门同意后,可以按原采购方式继续进行采购活动。第三十八条

国有企业采购单项合同预算金额在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由采购人委托有资格的采购代理机构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进行国有企业采购;对采购单项合同预算金额在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项目,由国有企业按企业内部规定进行采购,市国资部门加强指导督查;对涉及应急、抢险、救灾、国家安全和秘密等特殊采购项目,经市国资部门审批后由国有企业按规定进行采购。第三十九条

公开招标评标委员会由采购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应当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他方式采购三人以上,其中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采购人的专家代表为一人。专家应当在当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部门的专家库中抽取,特殊专业专家经市国资部门认定后按规定进入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部门的临时专家库,并随机抽取。采购数额在300万元以上、技术复杂的项目,评标委员会中技术、经济方面专家人数应当在五人以上的单数.第四十条

采购人应当在采购文件中明确投标保证金的数额及交纳办法,保证金数额不得超过采购项目预算的1%。投标人未按采购文件要求交纳保证金的,应当拒绝接收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联合体投标的,可以由联合体中的一方或者共同提交投标保证金,以一方名义提交投标保证金的,联合体各方应联合出具投标保证金协议书,其提交的投标保证金对联合体内各方均具有约束力。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三个工作日内退还未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在采购合同签订后三个工作日内退还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第四十一条

以招标方式采购的,对已发布采购文件进行必要修改或澄清的,应当在采购文件发售截止时间三个工作日前发布更正公告;对延长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的,应至少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三个工作日前发布变更公告.对非招标采购方式的项目,至少在采购文件发售截止时间三个工作日前修改变更采购文件及公告。并书面通知所有采购文件的收受人。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采购文件的组成部分。第四十二条

中标公示期限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无异议的,采购人与中标供应商按照采购文件和中标供应商投标文件的约定签订合同。中标供应商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合同项目。中标供应商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不得将中标项目分解后向他人转让。采购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采购合同自签订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应当将采购合同副本报市国资部门备案。第四十三条

采购人和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应写明采购金额、付款时间,采购人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及时、足额支付中标金额。第四十四条

采购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组织对供应商进行履约验收,对技术难度较大的采购项目应当聘请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和验收,并提出验收报告。验收结果须以书面形式报市国资部门备案.第四十五条

采购人应当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国有企业采购项目进行档案管理。国有企业采购档案的保存期限从采购结束之日起至少保存十五年.第四章质疑投诉和监督管理第四十六条

投标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在中标公示结束三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按规定在收到书面质疑后三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但答复的内容不得涉及商业秘密。第四十七条

投标供应商对质疑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五个工作日内向市国资部门投诉。市国资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后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投诉处理。处理投诉事项期间,市国资部门可以视具体情况书面通知采购人暂停签订采购合同等活动,但暂停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对市国资部门等部门作出的投诉处理不服或市国资委部门逾期未作处理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采购文件应当明列质疑和投诉处理的相关条款。第四十八条市国资部门应当加强对国有企业采购的监督检查,做好国有企业采购的配套政策制定、执行和宣传工作。国有企业采购当事人的有关国有企业采购活动,应当接受监督检查。第四十九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规定。凡是违反国有企业采购规定的,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给予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条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应当列入企业诚信不良行为记录,给国有企业采购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一至三年内不得参加本市国有企业采购活动并予以公告,同时由市国资部门通报工商等行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一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在评标过程中违反规定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取消国有企业采购专家资格;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二条

采购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履行本办法规定,存在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商业贿赂等违规违纪行为的,由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三条

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国有企业采购的审计监督(调查),国有企业采购相关单位及各当事人应当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调查)。第五十四条

监察部门、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部门的监察机构和国有企业内设监察机构应当加强对国有企业采购活动以及相关对象的监察工作。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10〕1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根据《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0号)的有关规定,部组织制定《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现印发执行。国土资源部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勘查资质的监督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质量,根据《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地质勘查单位的地质勘查资质及其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管理。第三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勘查资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勘查资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的监督检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查单位的地质勘查资质、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除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以外的其他地质勘查资质的监督检查。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协助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否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二)资质能力是否与所取得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条件相符合;(三)是否按规定办理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变更、延续、补证、注销和重新申请手续;(四)有无不按照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行为;(五)有无出具虚假地质勘查报告的行为;

(六)有无转包其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的行为;

(七)有无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行为;

(八)有无在委托方取得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前,为其进行矿产地质勘查活动的行为。第五条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以抽查为主,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地质勘查单位总数的25%.对抽查单位应当作全面检查,检查方式以现场检查为主。对举报或者投诉的,应当及时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核实。第六条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的程序及要求应当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执行。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时,应当填写《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记录卡》(样式见附件1).第七条地质勘查单位到驻地之外的其他省(区、市)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应当填写《地质勘查资质备案登记表》(样式见附件2),向勘查项目工作区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现场地质勘查活动(海洋地质调查、海洋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项目除外)。第八条地质勘查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向勘查工作区所在地和单位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地质勘查单位执业情况报告》(样式见附件3)。具有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直接报送国土资源部.第九条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地质勘查单位报送的上一年度《地质勘查单位执业情况报告》进行汇总,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国土资源部报送本行政区上一年度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工作报告,并附本行政区域内甲级地质勘查单位上一年度《地质勘查单位执业情况报告》(电子文档).第十条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地质勘查资质管理信息系统》纳入综合监督管理平台,加强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及时统计、发布信息,方便公众查阅和社会监督,提高监督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第十一条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建立、健全地质勘查单位执业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发布地质勘查单位执业信用信息.第十二条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地质勘查单位在本行政区内依法开展地质勘查活动,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障地质勘查单位的合法权益.第十三条地质勘查单位要加强诚信建设。应当如实申报并提供相关材料,按照批准的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从事相应的地质勘查活动,并信守合同、履行计划,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地质勘查技术标准规范。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中有违法行为的,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予以处理。第十五条在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中发现地质勘查单位有违法行为的,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等规定予以处理。第十六条未取得地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