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渭河断陷盆地及其两侧阶地的第四系砂、卵石层中,其次分布于黄土地层中,以潜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富水程度变化较大,含水层在空间上结构复杂,地下水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具有分带性。河谷地区主要以侧向径流形式排泄,降水入渗条件较好。斜坡地带黄土中,由于土层较薄,土质疏松,孔隙发育,储水条件差,水量贫乏,降雨极易入渗,当下伏基岩相对隔水时,沿基岩顶面易形成滑动面。(2)地下水的补给、运移和排泄条件区域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局部地区接受(包括河流、水库、引水渠等)地表水入渗补给。此外,一些农耕地区还接受农业灌溉的入渗补给。总体上,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受地形地貌控制,地下水的地下水径流方向基本与地形起伏趋势一致。总体表现为由海拔高的山地及斜坡地带向低洼盆地和沟谷地带流动。地下水位埋深从山脊分水岭向河谷、盆地逐渐变浅,富水性则逐渐增强。地表水排泄主要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条件控制,以泉水、渗流、人工开采及向境外侧向径流排泄方式为主。在山区,排泄形式主要以泉水和渗流为主,在宽阔渭河河谷盆地地区则主要为人工开采的形式。地下水污染途径本项目投产后无生产废水产生,废水主要来源于工作人员日常生活污水,污水产生量为0.15m3/d,5.4m3/a。项目厂区设环保厕所,环保厕所定期由附近村民清掏用于农田堆肥。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污染。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新鲜水全年用量为54m3,全部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需求,不使用地下水,不会对当地地下水水量产生影响。拟建项目不产生生产废水,只有生活废水生活废水产生量为54m3/a,可能产生渗漏的主要环节有甲醇储罐泄露、暂存间渗漏。本项目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的环节作如下分析:(1)甲醇储罐渗漏影响泄漏气体在大气中的扩散主要受气象条件、地表情况、泄露位置、泄漏气体的密度等因素的影响。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气温、湿度等因素对泄漏气体的扩散具有不同类型的影响。(2)固废暂存间渗漏影响据有关资料,垃圾经降水的淋容可导致地下水中的溶解性固体物、总硬度、氯化物和硝酸盐等含量增加。同时,垃圾分解出来的各种酸、无机物和有机物长期与黄土状土发生作用,还会使土的性质发生变化,如强度降低,土地结构改变,渗透性增强等,这将对深层地下水造成污染。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生活垃圾等是否对当地地下水构成影响,关键在于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措施以及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只要严格做好防治措施就可基本消除垃圾对当地地下水的污染问题。项目区内固废暂存间的设计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要求,固废暂存间设置专用建(构)筑物,各构筑物必须做好防渗处理,地坪要采取防渗处理,以防垃圾浸出液污染;产生生活垃圾等分类收集,及时清运,严禁乱堆、乱倒。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拟建项目建成后,通过落实各项环保治理措施,对旱厕、甲醇储罐区、生活垃圾堆放间、事故消防水池等进行严格防渗处理,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杜绝污水下渗对当地地下水造成的污染,项目的建设对周围地下水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项目不做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2.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运营期主要废气加注站少量甲醇挥发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罐车卸料和加注作业过程中产生少量的甲醇挥发气,其主要成分以甲醇气体计。2.2.1甲醇(1)污染源强储运站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卸料作业损失、加注作业损失和小呼吸排放等过程,造成以气态形式逸出,进入大气环境从而引起对大气环境污染。由前文可知甲醇产生情况,本站设有卸料气相回收系统和加注气相回收系统,回收只针对甲醇气体。项目建成运营后,加油作业产生的甲醇总量约为334.1kg/a,属于无组织排放。(2)预测因子本储运站位于农村地区,厂址开阔,空气流动良好,排放的烃类有害物质周界浓度相对较小。设置回收系统后,储罐甲醇气体的排放浓度为2.0g/m3,经不低于4m高的通气口外排,通气管距地平面高度4m的要求。本项目设置的通气口高度为4m,因此甲醇气体视作无组织排放,根据导则要求。本次评价预测模式直接选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推荐的模式。污染物排放速率按项目每天运营18小时,每年运营365天计算。预测参数及计算结果详见下表7-4所示,项目估算模式预测参数取值见表7-5,估算模式预测结果见表7-6。表7-4污染源参数表污染源名称坐标海拔高度(m)矩形面源污染物排放速率单位经度纬度长度(m)宽度(m)有效高度(m)矩形面源105.27388934.8885281373.9730.020.05.0甲醇0.0387
kg/h表7-5估算模式参数表参数取值城市/农村选项城市/农村农村人口数(城市选项时)/最高环境温度/℃37.3最低环境温度/℃-19.2土地利用类型农村区域湿度条件半湿润区是否考虑地形考虑地形是£否R地形数据分辨率/是否考虑岸线熏烟考虑岸线熏烟是£否R岸线距离/km/岸线方向/°/表7-6估算模式预测结果距离(m)甲醇浓度(ug/m3)占比率(%)127.591.37952544.682.2345029.511.47557522.261.11310018.170.908520011.210.56053008.3700.41854006.8140.34075005.8130.29076005.1080.25547254.4670.22348004.1670.20849003.8340.191710003.5590.178011003.3820.169112003.1300.156513002.9580.147914002.8080.140415002.6750.133816002.5560.127817002.4500.122518002.3530.117519002.2650.113320002.1850.109321002.1110.105622002.0440.102223001.9810.099124001.9220.096125001.8680.0934由上表可知,项目区产生的甲醇气体最大落地浓度均出现在18m处,甲醇气体的最大地面浓度为0.05153mg/m3,占标率为2.58%,甲醇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12.0mg/m3的限值要求,对外环境影响小。2.2.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见表7-7。表7-7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等级一级□二级R三级□评价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R评价因子SO2+NOx排放量≥2000t/a£500~2000t/a□<500t/aR评价因子甲醇包括二次PM2.5R不包括二次PM2.5R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国家标准R地方标准□附录D□其他标准□现状评价环境功能区一类区□二类区R一类区和二类区□评价基准年(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差数据来源长期例行监测数据□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现状补充监测R现状评价达标区£不达标区R污染源调查调查内容本项目正常排放源£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现有污染源□拟替代的污染源□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区域污染源R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模型AREMODRADMS□AUSTAL2000□EDMS/AEDT□CALPUFF□网格模型□其他£预测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R预测因子甲醇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R正常排放短期浓度贡献值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正常排放年均浓度贡献值一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二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R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非正常排放1h浓度贡献值非正常持续时长()hC非正常占标率≤100%□C非正常占标率>100%□保证率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叠加值C叠加达标RC叠加不达标□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K≤-20%□k>-20%□环境监测计划污染源监测监测因子:(甲醇)有组织废气监测£无组织废气监测R无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因子:(甲醇)监测点位数(2)无监测£评价结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R不可以接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距()厂界最远()m污染源年排放量SO2:(/)t/aNOx:(/)t/a颗粒物:(/)t/aVOCs:(/)t/a注:“□”为勾选项,填“”;“()”为内容填写项。2.2.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对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甲醇的大气防护距离进行预测。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见表7-8。表7-8大气防护距离计算表单元名称甲醇加注站面源尺寸(m)30×20有效源高(m)15污染物排放量t/a0.3341标准限值mg/m32计算结果无超标点经过软件计算的结果为“本项目无超标点”,在加注站内即可满足大气防护距离要求,因次本项目不再设置大气防护距离。2.2.4汽车尾气本项目在运输车辆进出站后产生少量汽车尾气,这部分尾气无组织排放,且排放源属于移动式,主要成分为CO和NOx;所排废气无法集中控制、收集,只能经大气稀疏后扩散排放,一般排放量都很小,另外运输车辆进站后发动机要求处于关闭状态,所以本项目产生的汽车尾气对项目区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2.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为加注机、潜泵等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计算方法对噪声影响距离进行预测。计算公式如下:L(r)=L(r0)-20lg(r/r0)式中:L(r)—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A);L(r0)—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dB(A);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由此得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厂界固定噪声预测值见表7-9;运营期移动噪声源预测结果具体见表7-10。表7-9厂界固定噪声预测值单位:dB(A)序号设备名称噪声源强(离源强1m处)源强厂界位置及其离噪声源距离(m)东厂界西厂界南厂界北厂界1加注机(含泵)70820.6825.220.82车辆表7-10厂界噪声预测值单位dB(A)类型测点位置噪声预测值标准值昼间夜间厂界噪声1#厂界东侧54.960502#厂界南侧44.960503#厂界西侧46.760504#厂界北侧46.67055敏感点噪声1#北川村26.06050由表7-10可以看出,项目运营后各产噪设备在经减噪措施及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预测值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4类区标准。距离最近的敏感点为东北侧159米处的北川村,项目区产生的噪声经距离衰减后对其影响很小。同时,项目在场地四周均设有绿化带,可以起到隔音、降噪的效果。因此,项目实施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2.4运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一般固废包含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项目运营期生活垃圾集产生量为1.5kg/d(0.54t/a)。本项目储油罐清洗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该项目甲醇储罐清洗周期为三年清洗一次,清掏产生的废油渣产生量约为0.5t/次,清洗产生废油由专业公司进行带回处置,所清洗产生的废油渣按照《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2016)中危险废物HW0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卸料贮存加注甲醇气相回收系统达标排放运输车辆车辆尾气车辆减速慢行自然通风将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水污染物生活废水/厂区设置旱厕,定期清掏回田合理处置固体废物一般固废生活垃圾定期由当地环卫部门运至指定地点统一处理合理处置(避免二次污染)危废储罐清理本项目储油罐清洗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清洗产生废油由专业公司进行带回处置噪声加注站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为70dB(A),经基础减震、隔声、距离衰减后,厂界西侧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标准要求,其他区域满足2类标准要求。生态保护措施本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影响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1.1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废水需妥善处理,否则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危害。施工期可采取以下水污染治理对策:(1)在施工期间必须制定严格的施工制度,必须对施工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并加以严格监督。要对工人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求他们自觉遵守制定的规章制度,作到人人自觉保护环境。(2)加强管理,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禁止向项目区域外倾倒废弃物,以防止因雨水或径流造成水体污染。(3)施工期厂区设置临时清洗机械的隔油池和沉淀池,清洗废水处理后重复利用,不外排。(4)施工期新建旱厕,旱厕距离敏感点较远的区域,旱厕产生的粪便由当地村民定期清掏作为农家肥料使用,并对旱厕加设一般防渗措施,以防止旱厕中的废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5)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以防止设备漏油现象的发生;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应在专业厂家进行。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的废水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此措施可行。1.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扬尘主要为场内扬尘和场外材料运输扬尘,场内扬尘量的大小与天气干燥程度、风速大小等诸因素有关。场外扬尘量与道路路况、车辆行驶速度等诸因素有关。为了进一步减少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方应严格执行《甘肃省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甘政办发[2017]71号),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1)建设施工区围挡:在施工场地周围建设2.2m高围挡,围挡挡板间以及挡板与地面间100%全封闭围挡;(2)洒水可有效抑制施工时裸露地面的自然扬尘。洒水次数每天不低于3次,对于基础施工阶段和堆料场、车辆运输线路等易产尘点和易产尘阶段应加密洒水次数100%覆盖;(3)覆盖、遮盖:对于施工过程中长时间堆置的砂石料、干水泥等应用蓬布或其它遮蔽材料100%覆盖,减少扬尘;(4)工地路面:对施工路段原路面为混凝土路面,符合100%硬化的要求,施工过程中指派专人对路面清扫保洁,定期开启喷淋系统随时洒水保湿,防止产生扬尘。(5)土方挖运、回填:施工现场存在土方挖运、回填的全过程100%洒水抑尘,进行湿法作业并结合喷淋系统。(6)场外运输:主施工道路大门入口处各设一处洗车台、洗车槽、高压水枪。由工地驶出车辆必须用帆布对厢体所运渣土遮盖严实,并在洗车台对前后左右轮胎冲洗干净后,方能驶入市政道路。车辆冲洗后的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收利用于现场洒水抑尘,并定期对沉淀池进行清掏100%冲净无撒漏。在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可有效减轻施工场地与路面扬尘污染,预计粉尘排放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限值要求。因此,此措施可行。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结果,为了减轻本工程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行动力机械设备的数量,尽可能使动力机械设备均匀地使用。建议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22:00~次日6:00禁止夜间施工;(2)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尽量压缩施工区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4)做好劳动保护工作,让在噪声源附近操作的作业人员配戴防护耳塞。通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和施工时间尽量使高噪声机械设备远离附近的环境噪声敏感点,使用低噪音的设备从根本上控制噪声,加强控制传播与管理等措施,可使场界施工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通过以上措施可将施工期噪声对其的影响降到最低,措施可行。1.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产生的建筑垃圾集中堆放,不随意倾倒,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可以回收利用,无回收利用价值的统一收集后拉运至指定地点统一处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由当地环卫部门拉运至指定地点统一处理。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对运输车辆运输时密闭覆盖、对弃土进行集中堆存压实洒水等措施后,降低了施工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环境影响,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此措施可行。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2.1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1.1废水处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该项目不生产废水,厂区内设置旱厕,定期清掏回田,旱厕做硬化处理,防渗系数小于10-7cm/s。该处理措施可行。2.1.2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源头预防本项目采用双层储罐,双层结构,内有0.1mm的空隙,外层FRP玻璃钢保证了泄漏物不会直接渗漏污染土壤和水源;外层FRP玻璃钢不会与地下水、甲醇等物质产生电解腐蚀现象。本项目根据源头进行预防,将污染跑、冒、滴、漏降到最低限度,进行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1)防渗池应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2)防渗池应根据储罐的数量设置隔池,一个隔池内的储罐不应多于两座;(3)防渗池的池壁顶应高于池内罐顶标高,池底宜低于罐底设计标高200mm,墙面与罐壁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500mm。(4)防渗池的内表面应衬玻璃钢或其他材料防渗层。(5)防渗池内的空间,应采用中性沙回填。(6)防渗池的各隔池内应设检测立管。(7)装有潜泵的储罐人孔操作井、卸油口井、加注机底槽等可能发生甲醇渗漏的部位,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分区防渗拟建项目采取油罐罐体防渗、油罐罐池防渗、站场地面(加注区)防渗、旱厕防渗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参照表得知如下:①口径一般防渗区:储罐罐池、加注区地面和加注工艺管线。②简单防渗区:除一般防渗区、绿化区域以外的区域,该区域只需做一般地面硬化即可。分区防渗一览表见表9-1;该项目厂区防渗图见附图2。表9-1分区防渗一览表序号项目防渗级别防渗要求1储罐及罐池一般防渗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照GB16889执行2甲醇加注站区地面3加注工艺管线4站房地面简单防渗区一般地面硬化5旱厕6其它区域(不含绿化)项目采取了分区防渗的措施后,对地下水水质不会造成影响。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本项目甲醇罐采用双层罐,并配备在线检测设备;确保在甲醇泄漏1天内做到及时发现泄漏点并及时处理,并对储罐区加注区的防渗工程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防渗层。同时建设单位需要落实应急抽水井和例行监测井,配备地下水污染防治应急物资。地下水日常监测该项目地下水根据规范要求,在厂区上游、罐区下游30m内设地下水例行跟踪监测井,每年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分别监测一次,监测因子为甲醇,并将监测数据向社会公示。建设单位对按照本次评价的要求对储罐区进行防渗;甲醇罐采用双层罐,并配备在线检测设备;确保在甲醇泄漏1天内做到及时发现泄漏点并及时处理,并对储罐区加注区的防渗工程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防渗层。同时建设单位需要落实应急抽水井和例行监测井,配备地下水污染防治应急物资。严格落实以上措施后,本项目的建设对区域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在可接收的范围内。同时,建设单位应在正常生产过程中需加强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可能避免非正常工况发生。2.2废气治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2.1甲醇挥发气加注站生产废气主要为由加注站卸料、输送、加注过程产生的甲醇气体,该加注站设置气相回收系统对甲醇气体进行回收。(1)卸料气相回收系统槽罐车卸料时采用密封式卸料,减少甲醇气向外界溢散。其基本原理是:槽罐车卸下一定数量的甲醇,就需吸人大致相等的甲醇气体补气,而加注站内的埋地储罐也因注入甲醇而向外排出相当数量的甲醇气体,此甲醇气体经过导管重新输回槽罐车内,完成甲醇气体循环的卸料过程。罐车内的甲醇气体,可由槽罐车带回库后,再经冷凝、吸附或燃烧等方式处理。(2)加注气相回收系统容器加注时,利用加注枪上的特殊装置,将原本会由车辆然燃料箱溢散于空气中的甲醇,经加注枪、抽气马达、回收入储罐内。在理论上就是在加注时,每发IL甲醇,储罐液位下降产生的空间,同时由甲醇气体回收枪回收相当于IL体积的甲醇气,送回储罐内填补该空间而达到压力平衡。回收的饱和甲醇补入储罐也可以减少储罐内甲醇的挥发。项目使用的回收设备为真空辅助式甲醇回收系统。真空辅助式甲醇气体回收系统的应用:甲醇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外加的辅助动力(真空马达)在加注运转时产生约35-40英寸水柱或65-75英寸水柱(8.7-10.KPa或16.2-18.7KPa)的中央真空压力,通过回收管、回收加注枪将甲醇气回收。当储罐内压力过大时,储罐通气孔上的真空压力帽会自动打开,由排气口排出过压的气体。工艺流程图见附图8。加装了气相回收系统后,甲醇排放将会减少95%。本加注站采用气相回收系统后加注站甲醇气体的损失量仅为0.3341t/a。由此可以看出加注站加装气相回收系统后,不仅可以减少甲醇的损耗,减少对环境污染,而且可提高加注站自身的安全性,具有明显的环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处理措施可行。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加注站甲醇无组织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要求,对周围环境空气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措施可行。2.2.2车辆尾气本项目通过进出口处设置减速慢行、保持场内道路通畅、加强场内自然通风等措施,将汽车尾气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2.3噪声治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汽车驶出驶入噪声及场内设备噪声,噪声源强在70-85dB(A)之间,该项目采取以下降噪措施:(1)尽先可能优选用低噪声设备,对设备采取基础减震措施。(2)本项目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保证各设备正常运转,以免由于设备故障原因产生较大噪声现象。(3)车辆进出口应设置低速、禁鸣标志。(4)在厂区内设置绿化带。采取以上措施后,加注站厂界四周噪声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对周围声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措施可行。2.4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固废主要为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和清洗甲醇储罐所产生的危废。项目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4t/a,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拉运至指定地点统一处置。本项目储油罐清洗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该项目甲醇储罐清洗周期为三年清洗一次,清掏产生的废油渣产生量约为0.5t/次,清洗产生废油由专业公司进行带回处置,所清洗产生的废油渣按照《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2016)中危险废物HW08。2.5环保投资分析本项目建设总投资250.0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其中环保投资47.1万元,占总投资的18.84%,见表9-2所示。表9-2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阶段污染类型具体措施投资(万元)施工期废气治理洒水降尘、施工材料、废弃材料及时拉运、防尘网1噪声治理设备维护、警示牌等制作、移动隔声屏;隔声、减震、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0.3固废处置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弃土等固体废物收集与运输1运营期废气处置加注站卸料气相回收系统、加注气相回收系统各1套12噪声处理措施加注机设备噪声基础减震、建筑隔声0.3运输车辆加强管理;车辆减速慢行/固废处置生活垃圾厂区内设置2个垃圾桶,垃圾统一收集后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置0.5危险废物本项目储油罐清洗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清洗产生废油由专业公司进行带回处置,本项目不设置危废暂存间0污水处理措施生活污水厂区设置旱厕,定期清掏回田。/餐厨废水厂区设置隔油池。定期清掏/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防渗罐池、加注区、工艺管线、站房地面采取一般防渗;其它区域简单防渗。12风险防控措施事故池项目拟建应急事故池50m38合计47.1环境风险分析1、评价原则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J1692018《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要求对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对有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项目的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0-1。图10-1评价工作程序3、环境调查3.1风险源调查(1)物质危险性识别①风险物质及危险性分析本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为甲醇及甲醇蒸发气,其危险特性及理化性质分别见表10-1。表10-1甲醇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物质名称甲醇分子式CH4O危险货物编号32058分类及标志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物理特性:沸点(℃)64.8相对密度(水=1)0.79饱和蒸气压(kPa)13.33(21.2℃)熔点(℃)-97.8蒸气密度(空气=1)1.11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燃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火灾爆炸危害系数本品易燃,具有刺激性闪点(℃)11爆炸极限%5.5%—44.0%引燃温度(℃)385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方法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反应活性数据:稳定性稳定√不稳定避免条件聚合危险性可能存在不存在√避免条件禁忌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健康危害数据:侵入途径吸入√皮肤口√急性毒性LD505628mg/kg(大鼠经口)15800mg/kg(兔经皮)LC5083776mg/m34小时(大鼠吸入)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泄露紧急处理: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亚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型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置。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存储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累。防护措施:职业接触限制(MAC)mg/m3未制定(PC-TWA)mg/m325(PC-STEL)mg/m350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眼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他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淋雨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②物质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中的表1(物质危险性标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甲醇属于导则中的易燃液体;甲醇属于危险化学品。3.2环境风险潜势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C,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C.1)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1/Q1+q2/Q2+…qn/Qn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当Q≥1时,将Q值划分为:⑴1≤Q<10;⑵10≤Q<100;⑶Q≥100。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建设项目Q值计算依据见表10-2。表10-2建设项目Q值确定表序号危险物质名称CAS号最大存在总量qn/t临界量Qn/t该种危险物质Q值1甲醇65-56-194.8100.1896计算得出Q值为0.1896,即Q<1,判定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3.3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依据(见表10-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所在地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本项目风险潜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表10-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环境风险潜势Ⅳ、Ⅳ+ⅢⅡⅠ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4、源项分析4.1风险事故分析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排放起因,本项目风险类型分为泄漏、火灾、爆炸等3种。关于火灾、爆炸的事故,其热辐射、冲击波、抛射物等直接危害不属于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环境风险评价关注其引发的伴生/次生事故。从事故的影响途径来看,主要体现在对人体健康及大气环境、水环境的影响。①泄漏事故影响途径本项目涉及的甲醇液体与甲醇气体毒性较小,但仍属于污染物(甲醇),一旦泄漏将可能对大气环境、地表水体环境和地下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并进而对人体或水生生物造成健康危害。本项目甲醇一旦发生泄漏,因有收集槽沟及地表防渗措施,外溢的物料基本不会渗入地表污染土壤、地下水,但泄漏甲醇挥发在大气输送扩散作用下将对环境空气及人群健康造成危害;此外,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遇明火,极易引发燃烧、爆炸事故。②火灾爆炸事故影响途径本项目涉及的甲醇均具有一定易燃、易爆特性,一旦发生物料泄漏、遇明火将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根据导则,其热辐射、冲击波、抛射物等直接危害属于安全评价范畴,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火灾爆炸事故引发的伴生/次生危害。甲醇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因此燃烧分解产物主要为CO2和水、氮氧化物。在不完全燃烧时有CO产生,对环境空气和人群健康造成危害。加注站消防器材主要包括灭火器、石棉毡、消防沙等。5、环境风险评价(1)对地下水的污染地下储罐和输料管线的泄漏或渗漏对地下水的污染较为严重,地下水一旦遭到甲醇燃料的污染,将使地下水产生严重异味,无法饮用。又由于这种渗漏必然穿过较厚的土壤层,使土壤层中吸附了大量的甲醇燃料,土壤层吸附的燃料不仅会造成植物生物的死亡,而且土壤层吸附的燃料还会随着地表水的下渗对土壤层的冲刷作用补充到地下水,这样即便污染源得到及时控制,地下水要完全恢复也需几年至几十年时间。根据调查可知,本项目采用玻璃钢防腐防渗技术,对地下储罐内外表面、防渗堤的内表面、储罐区地面、输料管线外表面均做了“六胶两布”的防渗防腐处理,加注站一旦发生溢出与渗漏事故,甲醇将由于防渗层的保护作用,积聚在贮存区内,对项目所在区域水源地不会造成影响。(2)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对于突发性的事故溢漏,甲醇溢出后在地面呈不规则的面源分布,甲醇的挥发速度重要影响因素为甲醇蒸汽压、现场气温、现场风速、甲醇溢出面积等。本项目储存采用双层地埋式卧式储罐,储罐泄漏后不会渗出的甲醇聚集在地下储存区,对大气环境几乎无影响。地上输料管线泄漏时,可及时发现,少量泄漏形成小面积液池蒸发扩散一般也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6、风险防范措施各类事故的发生大多数与操作管理不当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本甲醇加注站建议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如下:①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风险的意识;②针对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异常现象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③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实行定期的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④严格执行防火、防爆、防雷击、防毒害等各项要求;⑤建立健全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及高效的安全生产机构,一旦发生事故,要做到快速、高效、安全处置。按照设计图的要求,注意避雷针的安全防护措施;⑥加注站内的电气设备严格按照防爆区划分配置。⑦在储存甲醇和加注站入口处设立警告牌(严禁烟火)。⑧站区内初期雨水全部经污水管网排入场地外沟渠,加注区建有罩棚,避免跑冒滴漏的甲醇混入雨水,渗入地下水;⑨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在加注站设立监控井,在营运期利用监测井,不少于3口,应至少在加注站场地、上、下游各布设1个。对加注站排放污染物随时进行监测。埋地储罐区域设置灭火器材如堆沙、灭火毯等。按消防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⑩加强对储罐渗漏事故的防护,对阀门等进行定期检测。对泄露的物料应使用临时抽吸系统尽快收集,减少蒸发量或引起爆炸和着火的机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要尽快使用已有的消防设施扑救。7、应急预案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有关规定,必须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单元应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相关要求结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的要求编制本项目的风险应急预案。建设单位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应急预案,报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应定期组织学习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根据演习情况结合实际对预案进行适当修改。表10-4环境风险的突发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总则/2应急组织事故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和最后处理临近地区、指挥部负责事故发生地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管制和疏散,专业救援队伍负责对工厂救援的支持。3应急状态分类应急响应程序规定相应的应急状态分类,以此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4应急措施设备与材料爆炸区,防火灾世故的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消防服等。5应急通讯通告与交通规定应急状态的通讯、通告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等事项。6应急环境措施事故后评估由专业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对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等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后果进行评估,吸收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事故,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7应急防护措施消除泄漏措施需使用器材事故现场,控制事故发展,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清除现场泄漏物,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临近地区,划分腐蚀区域,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措施及相应的设备配备。8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保护公众健康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制定毒物的应激剂量,现场及临近装置人员的撤离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临近地区,制定受事故影响的临近地区内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公众疏散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9应急状态中止恢复措施事故现场:规定应急状态中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生产措施。临近地区:解除事故警戒,公众返回和善后恢复措施。10人员培训人员演习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事故处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演习,对员工进行安全卫生教育。11公共教育信息发布对周围公众开展事故预防教育培训、应急知识培训并定期发布事故预防相关信息。12记录和报告设立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报告制度,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事故管理。13附件准备并形成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理有关的附件材料。(1)指挥机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站长、副站长及安全员组成。发生事故时,甲醇加注站经理任总指挥,副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甲醇加注站救援组织指挥工作,协调指挥全站统一行动。站内其余人员,按职责分工做好协助工作。(2)职责指挥:主要负责人①在上级公司的指导下,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②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培训和演练;③检查督促做好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救援:主要负责人
①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救援方案,发出救援指令;
②组织指挥救援队伍施行救援行动;③向上级汇报和向联防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④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紧急安全疏散:当发生火灾事故,特别是燃烧或爆炸,威胁整个加注站安全的重大事故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疏散站内无关人员和车辆,向加注站经理报告,根据事故性质、风向迅速采取有效防护方法(沿逆风方向撤离是防止或减轻人员伤害的有效方法)。(3)进站加注的机动车辆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以下灭火措施:①加注员立即停止加注并使用就近灭火器材集中力量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同时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②立即切断加注机电源。如果有燃料接卸任务,要立即关阀,拔管停止作业,槽罐车驶离现场。③如火灾一时无法扑灭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并通知公司安全部门和主管部门。④注意加强对甲醇加注站的警戒,重点是罐区,防止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⑤火灾扑灭后,有关人员应协助公安消防查明起火原因和分清责任。(4)加注站加注机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以下灭火措施:①当班人员立即停止加注,迅速打开加注机盖利用就近灭火器材将火扑灭在初起阶段。②其他加注机也同时停止加注,切断加注站电源,令在场车辆驶离加注站,并加强对加注站各重点部位的警戒防止发生意外。③火灾扑灭后及时将灭火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领导和公司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尽快对现场进行勘察、调查、取证、查明起火原因。(5)加注站接卸甲醇槽罐车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以下灭火措施:①当班卸料员和槽罐车司机,立即关闭槽罐车阀门,以及储罐进料阀,取下卸料管停止作业,迅速取就近灭火器材将火扑灭在初起阶段,尽量控制火势蔓延,司机将着火车辆驶离储罐区。②立即电话向“119”和上级主管部门报警,切断加注机电源停止营业,令在场所有无关人员及车辆撤离加注站,加强对加注站罐区等重点部位的警戒,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③如一时无法将火扑灭应利用加注站水源对着火罐车施行冷却,控制火势等待援兵。④公司员工接到火警后应立即赶赴火场参加灭火战斗。⑤根据火场情况由公安交警对火灾现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⑥火灾扑灭后应继续对槽罐车再冷却一定时间防止火灾复燃,有关人员尽快对现场进行勘察、调查、取证、查明起火原因。(6)加注站储罐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以下灭火措施:①当班人员立即利用就近灭火器材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尽最大限度控制火势蔓延等待援兵。②立即电话向“119”和上级主管部门报警,同时关闭所有阀门,切断电源停止营业。令站内所有无关人员和运输车辆尽快驶离加注站区,并加强站内警卫工作。③公司全体员工接到火警后,应立即赶赴火场按灭火预案的分工投入灭火战斗。(7)电器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以下灭火措施:发生电器火灾,应立即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同时想办法切断电源。严禁用泡沫灭火器或水包括湿棉被等进行扑救,以免触电。(8)临近单位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当临近单位或公路上发生火灾时,加注站应停止营业,迅速向消防队、公司进行报警,现场的站领导应迅速动员全体员工保持镇定,根据火灾点与风向等情况做好以下几点:①指挥站内车辆撤离加注站,并动员义务灭火人员参与灭火(注意保持本站留守人员)。②控制电源,晚上要准备启动备用发电机。③清点集中灭火器材,在重点方向、部位上摆放,站内人员也相对集中,做好临战准备。④清理迎战方向的隔离带,清除一切可燃物,包括杂草树木等。必要时支援临近单位灭火。(9)预案要求:①发现火情后各作业区应立即停止作业,并保持各部位有一人严守岗位,防止其他事故发生。②向有关部门报警求援时,应说明起火单位及部位、火情、地址、报警人员姓名和联系电话。③每个职工对灭火作战预案都要熟悉,特别是对领导的分工以及自己的任务要明确。④发生火警后,现场职工一定要按各点处置方法迅速将火扑灭在初起阶段。⑤不论何时何地员工凡听到火警后都要以救火为重(除特殊情况外),迅速赶赴火场参加灭火。⑥在灭火战斗中每个队员都要服从命令,听指挥,机智勇敢,协同作战。8、简单分析内容表本项目简单分析内容表见表8.5-5。表10-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建设项目名称××县××新能源有限公司(甲醇储运站)建设项目建设地点甘肃省天水市××县安远镇西城村地理坐标经度105°16′26″纬度34°53′07″主要风险物质及分布甲醇环境影响途径及危害后果(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主要影响途径为甲醇发生泄漏、火灾事故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地表水及附近居民的影响风险防范措施要求①消除和控制明火源:在厂区设置严禁烟火,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等标志,配置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等消防物质,以便及时扑灭初期火灾。②危险废物贮存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③制定和强化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予以执行。填表说明(列出项目相关信息及评价说明)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1\*ROMANI级,确定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9、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如下表10-6。10-6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完成情况风险调查危险物质名称存在总量t/a环境敏感性大气500m范围内人口数人5km范围内人口数人每公里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人口数(最大)人地表水地表水功能敏感性F1□F2□F3□环境敏感目标分级S1□S2□S3□地下水地下水功能敏感性G1□G2□G3□包气带防污性能D1□D2□D3□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Q值Q<1□1≤Q<10□10≤Q<100□Q>100□M值M1□M2□M3□M4□P值P1□P2□P3□P4□环境敏感程度大气E1□E2□E3□地表水E1□E2□E3□地下水E1□E2£E3□环境风险潜势Ⅳ+□Ⅳ□Ⅲ□Ⅱ□Ⅰ□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R简单分析□风险识别物质危险性有毒有害£易燃易爆R环境风险类型泄漏R火灾、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R影响途径大气R地表水R地下水R事故情形分析源强设定方法计算法R经验估算法□其它估算法R风险预测与评价大气预测模型SLAB□AFTOX□其它□预测结果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最大影响范围m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最大影响范围m地表水最近环境敏感目标,到达时间h地下水下游厂区边界到达时间d最近环境敏感目标,到达时间d重点风险防范措施①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风险的意识;②针对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异常现象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③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实行定期的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④严格执行防火、防爆、防雷击、防毒害等各项要求;⑤建立健全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及高效的安全生产机构,一旦发生事故,要做到快速、高效、安全处置。按照设计图的要求,注意避雷针的安全防护措施;⑥加注站内的电气设备严格按照防爆区划分配置。⑦在储存甲醇和加注站入口处设立警告牌(严禁烟火)。⑧站区内初期雨水全部经污水管网排入场地外沟渠,加注区建有罩棚,避免跑冒滴漏的甲醇混入雨水,渗入地下水;⑨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在加注站设立监控井,在营运期利用监测井,不少于3口,应至少在加注站场地、上、下游各布设1个。对加注站排放污染物随时进行监测。埋地储罐区域设置灭火器材如堆沙、灭火毯等。按消防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⑩加强对储罐渗漏事故的防护,对阀门等进行定期检测。对泄露的物料应使用临时抽吸系统尽快收集,减少蒸发量或引起爆炸和着火的机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要尽快使用已有的消防设施扑救。评价结论与建议建设单位在严格落实本次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发生风险事故概率极小,项目环境风险可控。注:“□”为勾选项,“”为填写项。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1、环境管理1.1环境管理体制与机构本项目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在公司领导下,由一名主管负责安全管理。安全环保配置专职或兼职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各生产单元设环保员,配合开展日常环境管理;此外公司还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监控计划,形成一套有效的环境管理办法,施行该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监督。1.2环境管理职责公司法定负责人根据国家、省及地方各项环保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环境方针;明确规定管理者代表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包括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支持。环境管理代表在环境管理事务中代表最高管理者行使职权,监督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全体员工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方式从事自己的工作,并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相关的环境责任。①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及地方各项环保政策、法规,根据本项目实际,编制了环境保护规划和施行细则,并组织施行、监督执行。②负责污染源调查、建立污染源档案、定期进行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掌握污染源排放动态,以便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③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环保治理设施运行考核指标,组织落实施行,定期进行考核。④组织和管理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负责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及科学管理工作,建立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双项控制制度。2、环境监控计划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目的,是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控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及噪声,会使环境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必须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加以解决和控制。根据本工程特点,依照环境管理的要求,对废气、地下水和噪声进行监控。(1)机构设置环境监测委托由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2)监测制度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依据项目内容和站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方案。项目的监测内容主要为噪声、废气和地下水。噪声:采用人工监测,噪声监测点位为厂界四周。监测频率为每年监测一次,每次昼夜各一次。地下水:在厂区上游、换区下游30m内设地下水例行跟踪监测井,每年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监测因子为pH、氨氮、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镉、铁、锰、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等18项。废气:监测站区四周的甲醇浓度,监测频次为1次/年。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汇总,上报有关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监测结果如有异常,应及时反馈生产管理部门,查找原因,及时解决,真正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3)档案管理每次监测完成的数据都由专人负责归档保存,以备查验和改进。(4)人员培训定期选送环保管理人员参加省、市的环保培训班,学习净的环保法规及有关环境标准、环保技术与管理经验等,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政策水平。3、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根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管理方式。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表见表11-1。表11-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表序号项目环保设施名称处理效果、执行标准1废气气相回收装置2套《大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2废水厂区设置旱厕旱厕定期清掏回田3噪声隔声、减震、距离衰减项目所在地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4固废厂区设置2个垃圾桶,统一收集后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置妥善处置、避免二次污染清洗甲醇储罐所产生的危废有资质单位清洗并拉运处理5绿化500m2/6环境应急消防水池100m3消防储水设施应急事故池50m3风险防护设施结论与建议1、结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县××新能源有限公司(甲醇储运站)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县××新能源有限公司(3)建设项目性质:新建(4)建设项目地点:天水市××县安远镇西城村(5)项目总投资:25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环保投资约47.1万元,占总投资的18.84%。(6)劳动定员:建设项目运营期劳动定员人员为3人,运营天数为360天。1.2工程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甲醇燃料的贮存与加注。总用地面积为1100m2,总建筑面积为368.40m2,其中站房建筑面积为100m2;罩棚建筑面积为63m2;设置埋地卧式双层储罐3座(单个容积为50m³),储罐总容积为150m3;设置系统加注气相回收系统。1.3项目符合性分析1.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修正)》(2011本),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3.2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天水市××县安远镇西城村,根据《××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县××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甲醇储运站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的函》(谷自然资源函【2019】140号)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天水市××县安远镇西城村甘通公路西侧,总用地面积1.65亩,属允许建设区,项目用地选址符合××县安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车用甲醇燃料加注站建设规范》(工信厅节【2015】129号)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版)》(GB50156-2012)要求,本项目选址符合要求,项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防火安全间距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较为合理、可行。1.4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地处天水市××县安远镇西城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集成建筑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螺旋藻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葡萄籽提取物opc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天津市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航空客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解锰废渣处理行业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长江大学《设计软件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强化学习(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体育学院《食品分析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研究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讲教材解读(集体备课)
- (2024年)师德师风学习内容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内容通用多篇
- GB/T 3452.3-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沟槽尺寸
- 一个近乎完美的微信引流招生方案
- 门诊特殊病种审批表
- T_CEC 102.1-2016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第1部分_总则_(高清-最新版)
- 国际形式发票模板
- 山西省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标准(汇编)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年金方案
- 常用伪装方法组训方案
- 绩效工资的计算与考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