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言文教案三篇_第1页
有关文言文教案三篇_第2页
有关文言文教案三篇_第3页
有关文言文教案三篇_第4页
有关文言文教案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有关文言文教案三篇有关文言文教案三篇文言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掌握文言实词,正确翻译全文,理解类比、比照、反问在说理中的作用。准确把握文中楚王和晏子的人物形象,感受晏子有利有礼有节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正确翻译全文,理解类比、比照、反问在说理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中楚王和晏子的人物形象,感受晏子有利有礼有节的爱国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1、时代背景介绍: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攻打齐国几乎兵临城下。通过这次教训,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外交才干的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晏子,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2、楚王想出了一个怎样的阴谋?晏子又是如何化解阴谋的?二、初读翻译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自读课文,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3、互助翻译,疏通课文三、理解课文1、楚王要“辱”谁?〔真的是为了辱晏子吗?〕“齐之习辞者”VS“习辞者”2、楚王为了“辱”成功,做了哪些准备?与左右大臣合谋安排演员选择时机:酒酣3、在宴席上正式“演出”时有没有破绽呢?4、“王视左右曰”,此时的楚王可能有怎样的语气神情?5、面对楚王的别有用心的刁难,面对国家尊严受到威胁,晏子是如何应对的?晏子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进展还击?比照淮南为橘VS淮北为枳类比比照在齐不盗VS入楚那么盗弊在楚5、“王笑曰”,楚王此时是一种怎样的笑?6、从全文来看,表达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晏子为什么要“避席”?7、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8、分角色朗读四、总结1、通过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复习文言文知识文言文教案篇2教学目的:1、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才能。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3、通过本文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理解学习应持的态度和方法。教学重点:1、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才能。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教学用具:PPT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高中阶段,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至于对学习所应持的态度和方法,相信同学们也都理解很多。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人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所应持有的态度及方法进展了阐述,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荀子,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感知他的观点。二、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孟子强调施仁政、行王道,强调以礼治国、民贵君轻;荀子强调“法后王”,主张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荀子是韩非子的老师,他成认儒家的根本思想,但事实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三、文本研讨:1、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既然是“劝学”,也就是劝勉人去学习,那么,你觉得文中哪句话可以作为课文的中心论点呢?明确:“学不可以已”。已就是停顿的意思,这里的“可以”和今天的“可以”有所不同,这里是两个词,“可”即相当于今天所讲的“可以、可以”,“以”仅作为起舒缓作用的语气助词。2、那么,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这一中心论点的呢?我们首先来看第一段。课文大家都预先翻译过了,下面同学们可以把这一段翻译时遇到的'疑难之处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明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介词,第一个相当于“从”;第二个相当于“比”。木直中绳。中:符合的意思。輮以为轮。“輮”同“煣”,通假字。这也是一个省略句,“以为”中省略了宾语“之”。虽有槁暴。“有”同“又”,通假字。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判断句的标志。金就砺那么利。“金”,古今异义词。这里指“金属做成的刀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每日。“乎”同“于”,相当于“对”。介宾短语后置句。“而”连词,表并列。那么知明而行无过已。“知”同“智”,“而”连词,表递进。3、这一段讲的是学习的意义,那么,作者讲到了学习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呢?其中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式呢?明确:比喻论证。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学习可以进步一个人。总结:知明而行无过矣。四、总结: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荀子的生平经历,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根底知识,理解了第一段的论证方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感学习后两段的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荀子的生平经历,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根底知识,理解了第一段的论证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的后两段。二、文本研析:1、还是按照上节课的程序,同学们首先将第二段自己在翻译时遇到的疑难之处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明确:吾尝终日而思矣。“而”是表示修饰的连词。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相当于构造助词“的”。“所学”是“所字构造”,是一个名词性构造。登高而招。“而”表修饰的连词。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而”表示转折的连词。非利足也。“利”为使动构造,“使……锐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借助。“水”名作动,游泳。文言文教案篇3教学目的: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络上下文,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1.老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提醒了深入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兴趣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如今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老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3.学生模拟老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老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5.老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老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老师请教。老师及时就文中比拟难理解的词句进展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一样;弗假设,不如;为是其智弗假设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老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四、自读考虑,体会文中道理:老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注意力非常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假设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解答这个问题后,老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假设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络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2.你能联络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络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稳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那么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老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总结学法,明确目的。回忆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明确方法,小组学习。三、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相机出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