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新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4165ad810c14b423d5a66962a4c7e0/364165ad810c14b423d5a66962a4c7e01.gif)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新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4165ad810c14b423d5a66962a4c7e0/364165ad810c14b423d5a66962a4c7e02.gif)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新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4165ad810c14b423d5a66962a4c7e0/364165ad810c14b423d5a66962a4c7e03.gif)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新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4165ad810c14b423d5a66962a4c7e0/364165ad810c14b423d5a66962a4c7e04.gif)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新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4165ad810c14b423d5a66962a4c7e0/364165ad810c14b423d5a66962a4c7e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凝固过程凝血因子Stuart-Prower因子血浆凝血激酶前质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因子同义名同义名因子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组织凝血激酶Ga2+前加速素前转变素抗血友病因子血浆凝血激酶接触因子ⅩⅢⅩⅡ附:前激肽释放酶(Pre-K)激肽释放酶(Ka)血小板磷脂(PL或PF3)高分子激肽原(HMWK)
Ⅱ、Ⅶ、Ⅸ、Ⅹ凝血因子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当前第1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凝血过程内源性激活通路外源性激活通路共同通路当前第2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凝血过程:各种凝血因子激活
↓
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形成
(Ⅹa-Ca2+-
Ⅴa)PL↓
凝血酶原(Ⅱ)→凝血酶(Ⅱa
)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引起血栓形成当前第3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第一节
抗凝血药
一、
肝素
(Haparin)
[来源与化学]1、为硫酸粘多糖;分子量大---约为5~30KDa,平均分子量为12KDa;2、具有强酸性,带有大量负电荷;3、最早是从肝脏中发现、提取的,∴取名肝素;4、现在药用肝素是从动物内脏(肺)中提取;常用其钠盐即肝素钠;
5、1mg纯品=120U
肝素。当前第4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体内过程】高极性大分子,不易通过生物膜,口服不吸收,静脉给药。60%集中于血管内皮,能进入胎盘、乳汁。当前第5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药理作用](一)抗凝血作用:1、抗凝机制:
(1)肝素的抗凝血作用主要依赖AT-Ⅲ(抗凝血酶III);
生理情况下,AT-Ⅲ是含有丝氨酸残基蛋白酶的抑制剂;使凝血因子---Ⅱa、Ⅸa、Ⅹa、Ⅺa、Ⅻa、激肽释放酶(Ka)和纤溶酶活性降低的→起灭活凝血因子作用的;
当前第6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但正常情况下,AT-Ⅲ的抗凝血作用很弱;肝素明显增强AT-Ⅲ(抗凝血酶III)的抗凝活性→可使其抗凝血作用升高→达千倍以上;
当前第7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肝素的抗凝机制图示:
肝素+AT-Ⅲ→肝素-AT-Ⅲ
+
凝血酶↓肝素-AT-Ⅲ-凝血酶复合物→发挥抗凝作用
↓-解离-↓
肝素
AT-Ⅲ-凝血酶复合物
↓↓重新利用
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当前第8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2、抗凝特点:(1)口服无效;
(2)给药途径单一只能静脉给药;
(3)∵与肝素结合的AT-Ⅲ和多个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液之中;∴肝素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4)肝素抗凝作用强大;
肝素1U能使1ml血浆不凝;抗凝作用迅速:肝素iv10min起效;
但维持时间短:大约3-4hour.当前第9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二)肝素(Haparin)其他作用:1、降血脂:释放脂蛋白脂酶,水解甘油三酯;2、抗动脉粥样硬化:
抑制血管内膜增生;3、抗血栓: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
4、抗炎:抑制炎性介质和炎症细胞。当前第10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用途]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
和扩大,对已形成血栓无溶解作用;
2、体内、外抗凝:用于心血管手术、体
外循环、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等;3、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的治疗:防止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消耗。4、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术后血栓形成。当前第11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肝素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1、自发性出血:
剂量过大易引起自发性出血,表现:皮肤、黏膜、关节腔出血,以及伤口的渗血等;预防:定期监测凝血酶时间;处理方法:
停用肝素;应用特效对抗解毒剂—鱼精蛋白;当前第12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应用特效对抗解毒剂—鱼精蛋白:∵肝素具有强酸性,带有大量负电荷;
而鱼精蛋白是强碱性蛋白质,带有正电荷;∴鱼精蛋白可与肝素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而使肝素灭活;
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当前第13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2、血小板减少:产生肝素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3、过敏反应:很少见;4、骨质疏松:可能与肝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有关。当前第14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禁忌症]
1、肝肾功能不全:
因肝素在肝脏代谢,从肾脏排出;
肝肾功能↓→血药浓度↑→易出血;2、有出血倾向者:溃疡病、恶性高血压、颅内出血、血友病等;3、孕妇使用引起:先兆流产、早产和死胎;因可通过胎盘、乳汁;有报道:可致畸胎。当前第15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二、低分子量肝素(LMWH)(一)与普通肝素相比有以下特点:
1、抗凝效能:
(1)低分子量肝素:∵分子量小,不能同时结合多个凝血因子,作用靶点单一,抗凝血作用弱;(2)而肝素作用多个靶点→灭活多个凝血因子→抗凝血作用强;
当前第16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2.
抗凝机制:肝素通过AT-Ⅲ灭活凝血因子Ⅱa、
Ⅸa、Ⅹa
时,必须同时与AT-Ⅲ和这些凝血因子结合;而低分子量肝素灭活凝血因子Ⅹa
时,仅须与AT-Ⅲ结合;当前第17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二)低分子量肝素优点:1、低分子量肝素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2、出血不良反应较少;3、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每日用药一次4、给药途径多:可静脉给药;
可皮下注射;代表为依诺肝素。当前第18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三、香豆素类(coumarins)最早发现:败坏黄零陵香草→喂牛→牛出血而死→发现有抗凝作用;口服抗凝血药: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双香豆素(dicoumarol);醋硝香豆素(acenocourmarol、新抗凝)。
当前第19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体内过程]
1、吸收:口服吸收良好。2、分布:(1)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9%;(2)不能透过血脑屏障;(3)但能透过胎盘屏障。3、代谢和排泄:(1)肝脏代谢;(2)肾脏排泄;(3)血浆半衰期较长。当前第20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药理作用]
1、抗凝机制:(1)VitK的拮抗剂:VitK是在肝内辅助合成凝血因子的必须物质;香豆素类与VitK结构相似,对抗VitK作用;在肝内抑制VitK转化及反复利用;(2)从而在肝内抑制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Ⅶ、Ⅸ、Ⅹ前体的羧化(活化)→即:香豆素类使这些凝血因子处在无活性的前体阶段→不能羧化(活化),则无凝血作用→从而起到抗凝血作用;
当前第21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香豆素类作用机制:
谷氨酸羧化酶
↓Ⅱ、Ⅶ、Ⅸ、Ⅹ→Ⅱa、Ⅶa、Ⅸa、Ⅹa(凝血因子前体)(活性凝血因子)氢醌型VitKVitK环氧化物
↑←(-)香豆素类
VitK环氧化物还原酶
当前第22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2、作用特点:(1)口服易吸收,故称为口服抗凝药;(2)∵香豆素类→抑制VitK→抑制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Ⅶ、Ⅸ、Ⅹ前体的羧化(活化);→这些过程是在肝脏内进行的;∴仅体内→有抗凝作用;
体外→无抗凝作用;
(3)华法林和醋硝香豆素的抗凝作用较双香豆素→强而快。双香豆素作用缓慢而持久,一天起效;难于应急,常与肝素合用.
当前第23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降低其抗凝作用药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肝药酶诱导剂。
2、增强其抗凝作用药有:(1)合用保泰松、消炎痛、乙酰水杨酸时→香豆素类应减量;(2)抑制肠道VitK合成的药→广谱抗生素。
当前第24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应用]
1、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肺血栓、心脏瓣膜血栓等;2、一般与肝素同时---联合使用:
当前第25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1、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
2、特殊对抗剂:(1)可用大量VitK对抗,但作用缓慢;(2)病情较重时,要输新鲜血浆、全血对抗;∵其内含有大量有活性的凝血因子。当前第26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肝素与香豆素类作用比较:
肝素
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
Haparin
warfarin
用法:静脉口服靶点:AT-Ⅲ
VitK
(抗凝血酶III)凝血Ⅱa、Ⅸa、Ⅹa、Ⅺa、Ⅱ(凝血酶原)、因子
Ⅻa、Ka和纤溶酶Ⅶ、Ⅸ、Ⅹ解救:鱼精蛋白
VitK、新鲜血浆、全血途径:体内、外体内时间:快慢、持久当前第27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
与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抗纤溶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常用药物: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尿激酶(urokinase,UK)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抗纤溶药)常用药物:
氨甲苯酸(对羧基苄胺、PAMBA);
氨甲环酸(AMCHA).当前第28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纤维蛋白溶解(纤溶)过程:(即: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
↓
血栓溶解当前第29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一、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常用药物: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尿激酶(urokinase,UK)。当前第30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一)溶栓酶---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特点:1、β-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提取;2、作用机制---间接激活:(1)链激酶(SK)先与内源性的纤溶酶原结合→形成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2)进而再→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3)使纤维蛋白溶解而达到溶栓目的。
当前第31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激活纤溶酶(链激酶)SK结合SK-纤溶酶原复合物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当前第32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3、溶解新近形成的血栓:主要用于急性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血栓形成6hour内使用效果好;对已经机化的血栓无效,∴应及早使用;当前第33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4、不良反应:(1)出血(有严重出血):
机制:∵纤溶酶的选择性差→对Ⅱ、Ⅴ、Ⅻ等部分凝血因子及正常纤维蛋白也有降解作用;∴大剂量→可引起纤溶亢进→出血;处理:
静注对羧基苄胺(氨甲苯酸);同时可补充新鲜血浆或全血;当前第34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纤溶酶SK+SK-纤溶酶原复合物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羧基苄胺(氨甲苯酸)氨甲环酸(-)当前第35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二)溶栓酶---尿激酶
(urokinase,UK)
1、机制: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溶解血栓;当前第36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尿激酶(UK)+当前第37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2、无抗原性:∵尿激酶(UK)是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糖蛋白,∴无抗原性,不引起过敏反应;可用于对(链激酶)SK过敏或耐受的病人。3、对脑部栓塞效果特别好;4、价格昂贵。
当前第38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小结: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的异同点:1、
相同点:(1)促进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溶解新形成血栓;(2)用于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3)对形成已久并已经机化的血栓无效;(4)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
2、不同点:(1)SK对纤溶酶原间接作用;UK为直接作用;(2)SK有抗原性、致热性;UK无此特点。当前第39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第一代溶栓药:SK;共同缺点---选择性差:
UK;对病理性、生理性的纤维蛋白都有降解作用;同时也降解部分凝血因子;当前第40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第二代溶栓药:阿尼普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特点:作用与第一代溶栓药相似;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半衰期短,给药频繁。当前第41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
(抗纤溶药---止血药)药物:(1)氨甲苯酸(对羧基苄胺、PAMBA);
(2)氨甲环酸(AMCHA);机制:(1)抑制纤溶酶的形成:
能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化为纤溶酶;(2)阻止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发挥止血作用。当前第42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第三节抗血小板药
(一)抑制血小板代谢药1.环氧酶抑制药阿斯匹林aspirin,它与COX-1氨基酸序列第530位丝氨酸残基结合使之乙酰化,抑制COX-1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和血管内膜TXA2的合成。2.TXA2合成酶抑制药和TXA2受体阻断药利多格雷ridogrel,匹可托安picotamide3.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潘生丁persantin)使cAMP↑,PGI2↑,TXA2合成↓当前第43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二)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药物
噻氯匹定ticlopidine抑制ADP诱导的-颗粒分泌,选择性及特异性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主要用于脑中风、心梗及外周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复发。不良反应常见恶心、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同类药:氯吡格雷clopidogrel当前第44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三)凝血酶抑制药
阿加曲斑argatroban阻碍纤维蛋白原的裂解和凝块形成,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分泌作用,最终抑制纤维蛋白交联并促使溶解。安全范围窄。过量无对抗剂。
水蛭素hirudin水蛭素与凝血酶按1∶1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再阻塞,血液透析等。当前第45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四)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药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GPⅡb/Ⅲa受体)的配体有纤溶酶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内皮诱导因子。血小板之间借助这些配体联结,形成聚集。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阻碍血小板同上述配体联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当前第46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第四节促凝血药----维生素K一、分类:维生素K→可分为两种类型:1、天然型维生素KK1K22、人工合成维生素KK3K4(脂溶性)(水溶性)口服吸收需要胆汁参与口服吸收不需要胆汁参与当前第47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二、药理作用:
1、促凝血作用:
VitK是谷氨酸羧化酶的辅酶→
VitK参与在肝脏内对这些凝血因子前体的活化;当VitK缺乏时→肝脏合成的上述因子无活性→导致凝血障碍而出血;2、镇痛作用→VitK3;∵VitK3可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可用于胃肠痉挛等解痉止痛;当前第48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VitK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谷氨酸羧化酶
↓Ⅱ、Ⅶ、Ⅸ、Ⅹ→Ⅱa、Ⅶa、Ⅸa、Ⅹa(凝血因子前体)(活性凝血因子)氢醌型VitKVitK环氧化物
↑
VitK环氧化物还原酶
当前第49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三、临床应用:1、用于VitK缺乏所致的出血:VitK缺乏的原因有:
(1)维生素K吸收障碍:因胆汁不足而影响吸收如阻塞性黄疸和胆瘘病,应选用注射型K1或K3、K4;(2)维生素K合成障碍:人体主要维生素K来源的肠道细菌缺乏或受抑制;如新生儿出血和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宜选用K1或K2;当前第50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2、用于低凝血酶原所致的出血:(1)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如双香豆素类,水杨酸和敌鼠钠等→抑制凝血酶原的活化、合成;(2)肝功能不良→凝血酶原的合成能力↓
当前第51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四、不良反应:
1、维生素K1静注过快可致血管平滑肌扩张→面红、出汗、胸闷→甚至血压剧降,以肌注为宜;2、维生素K3、K4可致(1)新生儿、早产儿溶血反应、核黄疸:(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K3、K4可诱发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溶血反应
当前第52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第五节抗贫血药贫血概念: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低于正常值者。贫血类型:主要药物
缺铁性贫血:铁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VitB12
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疗法引起贫血的原因:造血原料缺乏;造血系统机能异常;当前第53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当前第54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一、铁剂
铁(Fe)是维持人体正常造血,所必需的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当体内用来合成血红素的贮存Fe缺乏→使Hb(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出现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称为缺铁性贫血;铁剂作用:
补充体内铁量不足,增加血红蛋白合成,治疗缺铁性贫血。当前第55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正常人:生理性损失铁(Fe)1mg/日;正常人对Fe的需求量约1mg/日;而体内储存Fe量很大,约4-5g;一般不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儿童、妇女,特别是孕妇:由于铁需求量增大;慢性疾病:例:胃肠疾病、钩虫病等慢性失铁;当前第56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制剂类型及选用:
(1)口服制剂:
硫酸亚铁片(Fe2+):最常用,吸收率高,适用于一般人的轻.中度缺铁性贫血;枸椽酸铁铵糖浆(Fe3+):吸收率低但刺激小,用于不能吞服片剂的小儿。(2)注射制剂:
---右旋糖酐铁针剂:一般不用,im,皮试;适用重症患者或口服不能耐受或无效者。
当前第57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硫酸亚铁片(Fe2+)当前第58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影响Fe2+吸收的因素]
1、促进铁吸收的因素:酸性物质如胃酸、维生素C、果糖、半胱氨酸等可促进铁盐溶解形成铁离子,促使Fe3+
→Fe2+;
2、干扰铁吸收的因素:(1)胃酸缺乏,碱性药,多钙高磷酸盐食物;
(2)茶叶、鞣酸,可使铁盐沉淀;
(3)四环素则可和铁络合而相互影响吸收。
当前第59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同时合用维生素C→促进Fe2+吸收;当前第60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忌茶→以免影响Fe2+吸收;当前第61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不良反应】
1.口服以胃肠反应多见,饭后服可减轻;
2.黑便和便秘;
3.过量可致中毒:(1).小儿误服1克以上,可引起急性中毒(呕吐、腹泻、休克等);(2).误服2克以上,便可引起惊厥、死亡;(3).急性中毒:特殊解毒剂---去铁胺
(铁螯合剂);去铁胺100mg可中和8.5mg的铁,以减少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肠黏膜上皮对铁吸收。
当前第62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当前第63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DNA(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主要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人体每天约需叶酸50-100μg,因此,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摄入减少:摄入不足,需要增加;吸收不良,利用障碍。当前第64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人体每天约需叶酸50-100μg;叶酸体内储存量少,不耐热;青菜中含量高,一般不会缺乏。当前第65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二、叶酸
1、叶酸的代谢:(1)体内转化为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参与嘧啶、嘌呤核苷酸、DNA合成等;
叶酸还原酶二氢叶酸还原酶
叶酸
→
二氢叶酸→一碳单位
四氢叶酸→
四氢叶酸类衍生物当前第66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2、临床应用:(1)叶酸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疗治;与维生素B12
合用效果更好;
(2)缺铁性贫血无效。
当前第67页\共有76页\编于星期三\21点
三、维生素B12
(VitaminB12)(一)概念:1、为一组含钴的B族维生素总称,
(1)吸收需与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内因子”糖蛋白结合才能在回肠吸收;(2)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六年级英语上册 Review Module Unit 1说课稿 外研版(三起)001
- 2025合同范本劳动合同模板会计岗位
- 公会线下合同范例
- Unit 3 Amazing animals Part A Let's learn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中介收费合同范本
- 中信银行借贷合同范例
- 兑饭店正规合同范例
- 助学贷款借款合同范本
- 公司汽车交易合同范例
- 亿元投资合同范例
-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议论文万能模板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高清版)WST 442-2024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 历史时间轴全
- 高速行业网络安全与维护
- (2024年)房地产销售人员心态培训
- T-BJCC 1003-2024 首店、首发活动、首发中心界定标准
- 外科手术及护理常规
- 出口潜力分析报告
- 大美陕西欢迎你-最全面的陕西省简介课件
-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计算题 200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