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纸“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6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并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做出部署。

数据的确权可以激活数据资产。伴随着智能产品和设备的广泛普及,未来所有生产设备、感知设备、联网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产品设计、建模、工艺、维护等全生命周期,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全价值链。但在现实中,由于产权配置不清晰,难以有效界定各数据主体的权益和对应的责任,数据所有者偏向于保护自己的数据,希望引进整合其他所有者的数据,结果导致数据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数据价值倍增难以实现。

数据的流通可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数据流通的作用下,散布在全国的各类批发、零售市场可以有效整合形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和服务大市场。而且,数据流通还有助于线上线下市场的统一。一方面,线上市场不仅包括电子商务,也已成为搜索、通信、网游、金融支付等各种线上经济资源的配置场所,并参与线下实体店的创立、兼并重组和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线下市场的经济活动也卷入平台的运行逻辑,一些传统企业在保持实体店运行的同时积极从事平台直播、工业互联网等线上活动。

数据的交易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根据产权理论,权责明晰并可交易的制度设计,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现实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依靠隐性契约维持数据的使用,其配置效率较低。原始数据的供应与高度特定的数据产品的需求之间往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例如供方的数据未经挖掘清洗提炼,或者需方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以及拿数据解决什么问题。因此,有促进数据交易市场更加完善成熟,数据才能通过流通过程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整体上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数据要素收益的合理分配可以构建良好收入分配关系。在欧美一些国家,平台成为数据收割者的倾向,为数字经济主体间的数据利益冲突埋下隐患,欧美政府试图通过加强对数字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更加合理地分配基于数据创造的价值增值。相比西方国家,数据利益分配问题在我国并不是特别突出,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此次中央深改委会议也提出了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今后,我国将加快寻求以效率为导向的数据管理与以人性为导向的伦理管理之间的平衡,有效保障每个人的数据资产权利,形成“人人都可以依靠数据增进生活便利度、改善工作条件和技能、提高劳动报酬”的数据耍素分配格局。

总之,数据既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关系线上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链条。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构建完善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加快数字经济规范发展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刘诚《以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材料二:

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基础制度则是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对发展数据要素作出的规范,以确保数据要素按照一定准则在合理范围内健康发展。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强调的是数据基础制度的系统集成,是对发展数据要素作出的有效规制的有机整体。“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今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此次中央深改委《意见》再次强调,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一系列的战略部署表明,党中央已经将数据上升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通过加快构建标准框架体系,健全相关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打造强大数据要素市场,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蒲实《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伴随智能化产品和设备的不断普及,未来数据将渗透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利益相关方的全价值链。

B.数据流通可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线上线下市场的统一、以线下市场促进线上市场的建设。

C.进行权责明晰并可交易的制度设计,可实现数据资源的最优配置,欧美政府分配数据要素收益的做法可资借鉴。

D.数据是当今时代的生产要素,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是对发展数据要素作出的有效规制的有机整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问题,但各有侧重点。

B.激活数据资产,实现数据资源有效整合、数据价值倍增,都离不开数据的确权。

C.数据的供应与需求之间常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供需双方不能做到资源对接。

D.党中央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举措,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3.下列论述,最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性力量。

B.数据安全已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必须把牢信息“安全门”。

C.根据基础数据、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特征采取分级措施,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

D.实施算法监管,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治理模式,防止数据滥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枫叶红时

魏巍

激烈的防御战已经进行了20多天。在敌人进攻的主要地段上,差不多每个阵地,每天都要打下敌人数次至十数次的冲锋,每个阵地都要经过反复的争夺,许多阵地被敌人大量的炮火轰成了焦土。

邓军和周仆的团指挥所设在一座山岗的背坡,实际上不过是仓促挖成的两个土洞。一个是作战室,一个是邓军和周仆的住房。山岗上长满了青松和红枫,土洞前还有一道浅浅的溪水。虽然山上山下落了不少炮弹,但是因为地形选择得好,洞子却安然无恙。尤其在那没有被炮火损伤的地方,仍然红叶满山,看去比红花还要鲜艳好看。

邓军一早到二营去视察了,只有周仆留在指挥所。这时,哨兵进来报告说师长来了。

山下有四五个人,绕过那个大炸弹坑,上了山坡。为首的正是师长,他以一向轻捷的脚步嗖嗖地向山上爬着。周仆急忙迎下山,把这位“抗大”同学让进洞子。

“老周,怎么几天不见,成瘦猴儿了?”

“你比我也强不了多少嘛!”周仆望望师长清瘦的面容笑着说。

“是不是吃的不够了?”

“还过得去。”周仆拿出他那小拳头般的大烟斗和烟荷包晃了晃。笑着说,“就是这个困难哪!…这几天,我们老邓饭倒是吃不下多少,烟是一支接一支。我们有两个参谋,烟癔也够瞧的。他们抽完了,就向我发起进攻。”

“我差点儿忘了。”师长笑着说,“还给你们带来了两条‘大生产’呢!”

周仆接过烟,交给警卫员小迷糊:“给参谍拿两包。剩下的给团长存着。没有我的话,一概不许乱动!”

师长来,大概因为本团把一oo高地丢了。想到这儿,周仆不免有些难受。他燃起大烟斗,一抬头,发现师长正瞅地图。他检讨说:

“我们准备晚上夺回来!你看,是不是把反击计划向你汇报一下?”

“不,老周,不忙。”师长笑着说,“我今天是来找办法的。”

周仆惶惑不解地说:

“一号,你怎么对我也客气起来了?"

“不,不是客气。”师长再次郑重地说,“主席这次指示我们: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可是究竟怎样具体地贯彻,并没有真正解决。我本来想开一次师党委会,当前情况不允许,我就跑到你这儿来了。”

周仆知道他有一些问题要讲,就抽着大烟斗,静静地听着。

“这次防御战打了20天了。”师长闪动着布满红丝的眼睛望着周仆。“我提出‘与阵地共存亡’。前天三十团的三营营长最后带着十几个战士坚守阵地,整个阵地轰成焦土,他们没有叫一声苦。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还不肯向我说明真实的人数。当时我问:‘你们守得住吗?’这个营长说:‘一号,你放心吧!我们坚决与阵地共存亡,就是剩下一个人也不能丢了阵地。’结果,这个营长和几个战士牺牲在阵地上……我十分难过,难过的倒不是别的,而是我提出这样的口号,造成了人地两亡。当然,不是说这样的口号应当一概否定,在扼守某些要点时,还必须有这种精神。就是今后也需要这样做。可是,作为指挥员,却不能单纯依靠这个口号搪塞责任。我们必须认真地找出一些办法……”

“事实上,我们也采用了一些办法。”周仆说,“例如兵力上的前轻后重,火器上的前重后轻;还有适时的撤退和反击夺回阵地……”

“对,”师长接过来说,“但是,这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现在拿出办法抵消敌人的火力优势。”

水早已沸腾起来,被冲开的壶盖,呛啷一声滚在地下。周仆连忙拾起壶盖,倒了满满一茶缸,端到师长面前。

“你们有没有一些单位,打得比较好、伤亡又比较小的?"

“当然有。”周仆笑着说,“我们的三连,打下敌人几十次冲锋,自己伤亡还不到20个人。”

师长的眉毛一扬。

“如果我记得不错,大概18个人。”

师长神情兴奋,笑着问:

“郭祥这个嘎家伙,他又出什么鬼点子了?"

“据说,工事修得好。”

“什么样的工事?"

周仆一时回答不出,涨红着脸说:

“我们还没来得及看呢,……听他们营长说:敌人要打炮的时候,郭祥吹一声哨子,他们就隐蔽在工事里,外面只留一两个哨兵观察;等到敌人炮火一停,他们就跳出来反击敌人。”

“大家都是这样的打法。”师长显然不满足地说,“问题是:为什么别人的工事被炮火摧毁,他们的工事没有摧毁呢?”

周仆一时回答不出,师长不禁埋怨道:

“老周,你们当政治干部的,也要多关心点军事嘛!”

师长看了看表,已经下午三点钟了,就转向周仆说:“我要到三连看看。”

周仆脸上立刻显出为难的样子。他的大眼睛闪了闪笑着说:

“我把郭祥找来,跟你详详细细地汇报一下,也是一样嘛!你看天也晚了,我们走到也看不清了。”

师长笑着说:

“上次你说太早,这次你又说太晚,我知道你搞的什么战术!”

“好好,那我陪你一块去吧!”周仆跑到作战室,给团长打了电话,叫他赶快回来。接着又招呼小迷糊说:

“把那烟再带上几盒,那里还有一个烟鬼呢!”

小迷糊给周仆拿上大衣,随同师长出发。不一会儿,这位外号“爬山虎”的师长,又嗖嗖地跑到人们前面去了。

(节选自魏巍《东方》,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长带人绕过大炸弹坑,嗖嗖地爬上山,来到团指挥所,表现了他不顾个人安危、来前线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

B.师长、周仆都清瘦了,一是因为物资匮乏,二是因为战斗残酷吃不下饭,这样写客观反映了目前遇到的巨大困难。

C.作者在叙述师长和周仆讨论战况时,插入了开水冲掉壶盖的细节描写,既侧面体现了两人讨论的专注,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D.去三连阵地前,周仆招呼小迷糊带烟给另一个烟鬼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志愿军上下关系的融洽和郭祥爱抽烟的特点。

7.关于师长检讨在敌人强大炮火优势下的硬拼战法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长在20天防御作战中发现,过分强调与阵地共存亡可能造成较大损失。

B.师长认为不能一概否定不怕牺牲的精神,在特殊情况下及今后仍需这样。

C.师长勇做自我批评,认为不能以不怕牺牲来搪塞造成较大战损的责任。

D.师长说要选拔更多的人才,自然引出了郭祥巧筑工事杀伤敌人的情节。

8.文本第二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军民的胜利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从文本来看,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曲沃负者,魏大夫如耳母也。秦立魏公子政为魏太子,魏哀王使使者为太子纳妃而美,王将自纳焉。曲沃负谓其子如耳曰:“汝胡不匡之?方今战国强者为雄,义者显焉。今魏不能强,王又无义,何以持国乎!王中人也,不知其为祸耳。汝不言,则魏必有祸矣。有祸,必及吾家。汝言以尽忠,忠以除祸,不可失也。”如耳未遇闲,会使于齐,负因款王门而上书曰:“曲沃之老妇也,心有所怀,愿以闻于王。”王召入。负曰:“妾闻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妇人脆于志,窳于心,不可以邪开也。是故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早成其号谥,所以就之也。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所以开善遏淫也。节成然后许嫁;亲迎,然后随从,贞女之义也。今大王为太子求妃,而自纳之于后宫,此毁贞女之行而乱男女之别也。自古圣王必正妃匹,妃匹正则兴,不正则乱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太姒亡也以褒姒夫男女之盛,合之以礼,则父子生焉,君臣成焉,故为万物始。君臣、父子、夫妇三者,天下之大纲纪也。三者治则治,乱则乱。今大王乱人道之始,弃纲纪之务。敌国五六,南有从楚,西有横秦,而魏国居其间,可谓仅存矣。王不忧此而从乱无别,父子同女妾,恐大王之国政危矣。”王曰:“然,寡人不知也。”遂与太子妃,而赐负粟三十钟。王勤行自修,劳来国家,而齐楚强秦不敢加兵焉。

颂曰:魏负聪达,非刺哀王,王子纳妃,礼别不明;负款王门,陈列纪纲,王改自修,卒无敌兵。

(节选自《列女传·仁智传·魏曲沃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正/则乱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太姒/亡也以褒姒/

B.不正/则乱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太姒亡也/以褒姒/

C.不正则乱/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太姒/亡也以褒姒/

D.不正则乱/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太姒亡也/以褒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中“丹”的身份为太子。

B.钟指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多以铜制,与《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的“钟”所指相同。

C.劳意思是慰劳,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劳”意思不同。

D.刺意思是指责,此处是当面指出过失,与《苏武传》“引佩刀自刺”的“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是魏国曲沃的一个老妇人,是魏国大夫如耳的母亲,她成功劝止魏哀王想把原来婚配太子的妃子纳入后宫的想法,并使哀王改过自修。

B.负提醒如耳:魏国不强大,哀王又不讲道义,不能保住国家,他是一般人,不明此事利害,如果不纠正他,魏国会有祸,自己也会受牵连。

C.如耳未遇进谏的时机,就到齐国出使了;负敲魏王的宫门呈上书信,信上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说有些想法想讲给大王,于是被哀王召入宫中。

D.负劝谏哀王要修明人道固守纲纪,为太子选择合适的妃子,才能天下太平,婚姻大事要遵循礼仪和纲常,混乱纲常会使国政出现危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男女之盛,合之以礼,则父子生焉,君臣成焉,故为万物始。

(2)敌国五六,南有从楚,西有横秦,而魏国居其间,可谓仅存矣。

14.曲沃负得到了史家怎样的评价?请简要作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①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李白

蓝岑②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③炼金液④。

[注]①卜筑:择地而居。②蓝岑:即蓝山。③结茅:筑茅屋。④金液:指长生不老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交代了风景之所在、自己的活动和酬寄的对象,流露出喜爱之情。

B.开头四句侧重写山,五六句侧重写水,描写了蓝山景致的雄奇、明丽。

C.七八句紧扣上文,言如此佳境令人缓棹慢行,如此清辉令人停驻脚步。

D.结尾写怅恨官场束缚,使自己不得欢游,希望能与友人来此隐居学道。

16.本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借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出世之情的作品,但两首诗描写景物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两相对照,写出《离骚》所写内容涉及的起止时间。

(2)江河形胜,在古诗词中多有呈现,柳永《望海潮》中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描写钱塘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冰雪常用来形容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这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酷夏,心不静,气不顺,①之余,除了听听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以外,唯靠读书静心。

鲁迅的《故事新编》共八篇小说,是鲁迅辗转京、厦、广、沪四地而做。用时竞达十四年。在给友人的信中,他一再强调自己不太爱惜身体……在我看来,他并非厌世,而是身不由己。

一个读透古书的人,写起拟古之作,可谓②。巧妙的架构,灵气飞溅的对话体,每读一遍,便激赏一次,让人③。

《故事新编》的脉络,分明是鲁迅的心迹。他写《补天》,契合着欲补苍天的志向:写大禹的《理水》篇他精神的务实趋真得以践行;表现“隐”与“退”的是《采薇》:对于威权《铸剑》则是轻蔑与挑战;《非攻》篇,借墨子这潭深水,倒映出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再然后,以《出关》《起死》,涂抹出人生与社会的苍凉。

调皮的文笔、始终蓬勃着的少年气及沉浸式的浪漫,让这个故去八十六年的、也曾壮怀激烈过的人,依然是我们的恩师和益友。如今,我们读他的书,就当是吹一吹空调,仰仗他的冷峻和深远,让酷热笼罩的心头又一次享受清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着结构混乱、语句不通、标点不妥等问题,请加以修改,变成结构整齐、表达流畅的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中暑发展到热射病通常有哪些表现?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大汗、口渴等症状,如果不及时休息、补水、降温。就会进入轻症中暑阶段,患者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出现体温升高,郜分患者体温可以升至38℃左右。此时如果还没有重视,口渴会进一步加重,发展至重症中暑阶段,不采取救治手段,患者会出现腹痛、晕倒,随之肢体抽搐、昏迷、多脏器功能损害,就到了①。

热射病为何如此凶险?②生鸡蛋是一个液体的状态,在给鸡蛋不断加温后,它的蛋清和蛋白就变成了固态,这个过程称蛋白质变性。人体内所有的组织、脏器和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而当人体的温度异常增高的时候,这些脏器内的蛋白质就会像开水煮鸡蛋一样发生变性,一旦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③,体内的脏器也就不能执行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热射病会导致体内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和衰竭。加之夏天大量出汗,丢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盐分,这个时候身体极度脱水,也会加速脏器的衰竭,一旦出现这个情况,就很难救治了。

21.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像”,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他的五官处处像他的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哥哥。

B.一片片黄叶从高树上掉落下来,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C.消费者应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

D.成鸟搜寻食物给幼鸟,像极了人类养育儿女的认真和细心。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到这个日子,一波呼吁公众多读书的热潮必然会到来,但是核心问题恐怕还是没有解决: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或许,曾经热传的一段话可以成为一种解答:“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很多东西,眼睛看不到,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读书也可以。”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1.B

2.C

3.A

4.①材料一首先明确所评论的内容,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并审议通过相关意见;

②然后采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从数据的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对其阐发和评价;

③最后总结指出这一提法的重要性及意义。

5.①数字经济代表着经济的未来,而数字经济的基础是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建设,尽快加强建设,可以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有效加快数字经济规范发展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我国现在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建设在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完善。比如数据产权不清晰、原始数据与产品需求信息不匹配、数据利益分配不够公平等。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以线下市场促进线上市场的建设”错误,应该是“以线上市场促进线下市场的建设”。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不能做到资源对接”错误,是不能做到资源完美对接;“数据的供应与需求之间常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扩大了范围,材料一原文是“原始数据的供应与高度特定的数据产品的需求之间往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观点是“以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A.讲的是数字经济的作用。

BCD涉及数据安全,不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6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并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做出部署”首先明确所评论的内容,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并审议通过相关意见;

第二、三、四、五段,“例如供方的数据未经挖掘清洗提炼,或者需方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以及拿数据解决什么问题”“相比西方国家,数据利益分配问题在我国并不是特别突出,这主要得益于……”采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数据的确权可以激活数据资产”“数据的流通可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数据的交易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数据要素收益的合理分配可以构建良好收入分配关系”从数据的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对其阐发和评价;

最后一段“总之,数据既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关系线上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链条。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构建完善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加快数字经济规范发展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结指出这一提法的重要性及意义。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此次中央深改委《意见》再次强调,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通过加快构建标准框架体系,健全相关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打造强大数据要素市场,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可知,数字经济代表着经济的未来,而数字经济的基础是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建设,尽快加强建设,可以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有效加快数字经济规范发展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一“在现实中,由于产权配置不清晰,难以有效界定各数据主体的权益和对应的责任,数据所有者偏向于保护自己的数据,希望引进整合其他所有者的数据,结果导致数据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数据价值倍增难以实现”“现实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依靠隐性契约维持数据的使用,其配置效率较低。原始数据的供应与高度特定的数据产品的需求之间往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数据利益分配问题在我国并不是特别突出”可知,我国现在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建设在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完善。比如数据产权不清晰、原始数据与产品需求信息不匹配、数据利益分配不够公平等。

6.C

7.D

8.①舒缓紧张的情节,呼应本章题目,以如诗如画的场面,作为紧张激烈战斗生活的调剂,使情节发展张弛有度;②烘托人物形象,鲜艳好看的红叶烘托了人民志愿军不惧强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③凸显主题,美好的风景凸显了热爱和平、为保卫和平而战的主题。

9.①上下一心,同仇敌忾:领袖英明决策,上级关心下级生活,下级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②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在敌人炮火形成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师长不顾安危,发挥军事民主,亲自到前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③不惧强敌,英勇机智:志愿军不惧敌人猛烈的炮火,战斗到最后一人;三连连长郭祥巧修工事,敌人打炮进工事,敌人停炮就跳出来反击。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错误。这一细节描写起到了舒缓紧张气氛,使行文节奏张弛有度的作用。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

D.“师长说要选拔更多的人才”无中生有。由原文“我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现在拿出办法抵消敌人的火力优势”可知,市长说“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未说到选拔更多的人才。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作用的把握能力。

上文说到“激烈的防御战已经进行了20多天”,说明战争非常的激烈、紧张。而这里面却描写了山岗上长满了青松和红枫,土洞前还有一道浅浅的溪水,邓军和周仆的团指挥所安然无恙,所以这如诗如画的场面描写,呼应了题目“枫叶红时”,同时也作为紧张激烈战斗生活的调剂,使情节发展张弛有度。

文中写到“许多阵地被敌人大量的炮火轰成了焦土”,而邓军和周仆的团指挥所却设在一座山岗的背坡,并且是是仓促挖成的两个土洞,锁着这里对鲜艳好看的红叶的描写,实际上是烘托人民志愿军不惧强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以能够烘托人物形象。

本文描写的是人民志愿军的防御战,虽然在敌人进攻的主要地段上,差不多每个阵地,每天都要打下敌人数次至十数次的冲锋,每个阵地都要经过反复的争夺,许多阵地被敌人大量的炮火轰成了焦土,但是志愿军仍然不怕牺牲进行防御,所以描写青松和红枫,是为了凸显主题美好的风景凸显了热爱和平、为保卫和平而战的主题。

9.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由原文“师长笑着说,‘还给你们带来了两条‘大生产’呢!’”“周仆接过烟,交给警卫员小迷糊:‘给参谍拿两包。剩下的给团长存着。没有我的话,一概不许乱动!’”“这次防御战打了20天了”师长闪动着布满红丝的眼睛望着周仆。“我提出‘与阵地共存亡’。前天三十团的三营营长最后带着十几个战士坚守阵地,整个阵地轰成焦土,他们没有叫一声苦。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还不肯向我说明真实的人数。当时我问:‘你们守得住吗?这个营长说:一号,你放心吧!我们坚决与阵地共存亡,就是剩下一个人也不能丢了阵地。’结果,这个营长和几个战士牺牲在阵地上……我十分难过,难过的倒不是别的,而是我提出这样的口号,造成了人地两亡”可知,正是领袖英明决策,上级关心下级生活,下级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所以胜利的原因是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由原文““不,老周,不忙”师长笑着说‘我今天是来找办法的。’”“主席这次指示我们: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可是究竟怎样具体地贯彻,并没有真正解决。我本来想开一次师党委会,当前情况不允许,我就跑到你这儿来了”可知,在敌人炮火形成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师长不顾安危,发挥军事民主,亲自到前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胜利的原因是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由原文“前天三十团的三营营长最后带着十几个战士坚守阵地,整个阵地轰成焦土,他们没有叫一声苦。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还不肯向我说明真实的人数。当时我问:‘你们守得住吗?这个营长说:一号,你放心吧!我们坚决与阵地共存亡,就是剩下一个人也不能丢了阵地。’结果,这个营长和几个战士牺牲在阵地上”“我们的三连,打下敌人几十次冲锋,自己伤亡还不到20个人”可知,志愿军不惧敌人猛烈的炮火,战斗到最后一人;三连连长郭祥巧修工事,敌人打炮进工事,敌人停炮就跳出来反击。所以胜利的原因是不惧强敌,英勇机智。

10.C

11.B

12.D

13.(1)男女大事,要按照礼仪相结合,父子因此而产生,君臣因此而成就,所以说这是万物的开始。

(2)敌对的国家有五六个,南面有合纵的楚国,西面有连衡的秦国,魏国夹处其间,可以说是勉强存在了。

14.①聪慧通达。她通晓人伦纲纪与国家治乱的道理,如果没有她进谏,魏哀王就会做出淆乱礼仪人伦之事。

②有责任感。她劝儿子进谏,又主动自款王门,直言进谏。

③见解不凡。她对国家形势的分析,使魏哀王改过修身,勤于政务,使魏国免遭战火。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不端正,国家就容易走向混乱。夏朝兴盛是因为涂山氏,灭亡是因为末喜。商朝兴盛是因为有娀,灭亡是因为妲己。周朝兴盛是因为太姒,灭亡是因为褒姒。

从语法来看,“不正则乱”是假设关系的紧缩复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从句式来看,“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末喜”与“殷之兴也以有娀/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太姒/亡也以褒姒”结构对称,排除D。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文中“而赐负粟三十钟”与《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中的“钟”所指前者为古代容量单位,后者为一种铜制打击乐器,所指不相同。

C.文中“劳来国家”的“劳”为“慰劳”,“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中的“劳”是“使……劳苦”。句意:以恩德招抚国人。/使筋骨劳累,使忍饥挨饿。

D.文中“非刺哀王”的“刺”的意思是“当面指出过失”,《苏武传》“引佩刀自刺”的“刺”意思是“刺杀”。句意:如果没有劝谏哀王。/拔出佩带的刀自刎。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为太子选择合适的妃子”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今大王为太子求妃,而自纳之于后宫,此毁贞女之行而乱男女之别也。自古圣王必正妃匹,妃匹正则兴,不正则乱”可知,现在大王为太子求娶妃子,却把她娶到自己的后宫,这样做毁掉了贞女的操行,混淆了男女的区别。自古圣明的君王一定要端正婚配之事。婚配之事端正,就会使国家兴盛;如果不端正,国家就容易走向混乱。由此可知,不是“为太子选择合适的妃子”,而是不要抢太子的妃子。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盛”,大事;“合之以礼”,介宾后置,正常语序为“以礼合之”;“生”,产生。

(2)“从”,合纵;“横”,连衡;“仅存”,勉强存在。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聪慧通达。由原文“魏负聪达,非刺哀王,王子纳妃,礼别不明”可知,她通晓人伦纲纪与国家治乱的道理,如果没有她进谏,魏哀王就会做出淆乱礼仪人伦之事。

有责任感。由原文“曲沃负谓其子如耳曰:‘汝胡不匡之?方今战国强者为雄,义者显焉。今魏不能强,王又无义,何以持国乎!王中人也,不知其为祸耳。汝不言,则魏必有祸矣。有祸,必及吾家。汝言以尽忠,忠以除祸,不可失也。’如耳未遇闲,会使于齐,负因款王门而上书曰:‘曲沃之老妇也,心有所怀,愿以闻于王’”可知,她劝儿子进谏,又主动自款王门,直言进谏。

见解不凡。由原文“负款王门,陈列纪纲,王改自修,卒无敌兵”可知,她对国家形势的分析,使魏哀王改过修身,勤于政务,使魏国免遭战火。

参考译文:

魏国曲沃城里有个叫负的老妇人,是魏国大夫如耳的母亲。秦国立魏公子政为魏国的太子,魏哀王派使者为太子迎娶妃子而认为这个女子美,哀王要纳入自己的后宫。曲沃的叫负的这个老妇人对他的儿子如耳说:“你怎么不纠正他呢?如今战国强者称雄,义者显赫。现在魏国本身不能强大,再加上国君不义,怎么能保住国家呢?大王是个一般人,不知道这样做会招来灾祸。你要是不对他说,那么魏国一定会有大祸。魏国有祸,一定会牵连到咱家。你应该以进谏竭尽忠心,以尽忠心来免除祸患,这个机会不能失去啊。”如耳正赶上到齐国出使,没有找到空闲时间来说这件事,负于是敲魏王的宫门呈上书信说:“我是曲沃的一个老妇人,心里有些想法,希望来讲给大王。”魏哀王召她入宫。负说:“我听说男女之别是国家的大节啊。女人意志脆弱,心思慵懒,不能用邪念来开示她。因此一定要在十五岁时候行笄礼,二十出嫁,在出嫁之后要马上改男方的姓,这是用来成就她名声的办法。收了聘礼的是妻,私奔的是妾,这是用来开导善道遏制淫乱的办法。女子‘四德’之事成,然后才能允许出嫁;男方亲自迎亲,然后才能跟着男方走,这是贞女的行为原则。现在大王为太子求娶妃子,却把她娶到自己的后宫,这样做毁掉了贞女的操行,混淆了男女的区别。自古圣明的君王一定要端正婚配之事。婚配之事端正,就会使国家兴盛;如果不端正,国家就容易走向混乱。夏朝兴盛是因为涂山氏,灭亡是因为末喜。商朝兴盛是因为有娀,灭亡是因为妲己。周朝兴盛是因为太姒,灭亡是因为褒姒。男女大事,要按照礼仪相结合,父子因此而产生,君臣因此而成就,所以说这是万物的开始。君臣、父子、夫妇三者,是天下最大的纲纪。三者治理得好就天下太平,治理得不好就天下混乱。现在大王混乱了根本的人道,放弃最关键的纲纪。敌对的国家有五六个,南面有合纵的楚国,西面有连衡的秦国,魏国夹处其间,可以说是勉强存在了。大王不忧虑这些,却混乱人道不别男女,父子娶同一个小妾,恐怕大王的国政要出现危机了。”哀王说:“是的,我不知道(人伦羞耻)。”于是把妃子还给太子,并且赏赐负三十钟粟。魏王勤政加强自己修养,以恩德招抚国人,因而齐楚秦不敢出兵进犯。

颂词说:魏国的负聪明通达,如果没有劝谏哀王,就让他迎娶儿子的妃子,礼义的区别就不清楚;负敲魏王的宫门,列举要领,魏哀王改过修养自己的德性,最终无敌兵。

15.D

16.①李诗用夸张、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蓝山高耸、如奔如蹙、势吞巨石的壮奇;王诗用白描,简洁地摹画出山村秋天傍晚的景物的情态。②李诗用比喻、拟人,把蓝山比作天壁、鲸额,并把蓝山当作猛兽、把清辉当作人来写;王诗主要是对种种客观物象进行直接描绘,并以竹林外的喧闹对浣女之态进行侧面描写。③李诗化静为动,以动态感极强的“奔蹙”“势吞”等动词描写静态的山,山的静态与水的动态相映衬;王诗以声衬静,以喧闹之声衬托环境的幽静,无声的明月朗照、清泉流淌之景与有声的浣女喧闹之景相映衬。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怅恨官场束缚,使自己不得欢游”错误。“恨君阻欢游”意思是遗憾的是您不能来此欢游,“君”指的是何判官,并且“怅恨官场束缚”于文无据。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景物描写手法以及比较鉴赏的能力。

李诗,“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意思是蓝山耸天而立如同一道墙壁,突兀而出像鲸鱼额头。如奔如蹙横在澄澈的深潭之前,其势吞没落星之石。这里将蓝岑想象成如奔如蹙、势吞巨石的鲸,并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蓝山高耸、如奔如蹙、势吞巨石的壮奇,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对山村秋天傍晚的景物的情态进行简单地描摹。

李诗,“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蓝岑”比作一道墙壁、鲸鱼额头。“清辉能留客”中“留”字,使清辉具有了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山居秋暝》前两联写到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这里将雨后秋凉、松间的明月、清泉的声音进行直接客观的描绘。“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竹林外的喧闹对浣女之态进行侧面描写。

李诗,“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本来是描写蓝岑山,属于静态描写,但是“奔蹙”“势吞”等动词的运用,使得该诗句化静为动,使山的静态与水的动态相映衬。

《山居秋暝》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写,从而表现新雨过后山村清幽的景象,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却写到竹林里传来少女洗衣归来的喧闹声,以声衬静,从而更能体现环境的幽静,无声的明月朗照、清泉流淌之景与有声的浣女喧闹之景相映衬。

17.上称帝喾下道齐桓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冰雪襟怀,琉璃世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喾、桓、涛、堑、涯、著。

18.①心浮气躁②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垂手可得、唾手可得、易如反掌、水到渠成、得心应手)③爱不释手(爱不忍释、叹为观止)

19.《补天》篇,契合着他欲补苍天的志向;《理水》篇,践行了他务实趋真的精神;《采薇》篇,表现了他对“隐”与“退”的思考;《铸剑》篇,饱含着他对威权的轻蔑与挑战。

20.构成:将阅读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感受比作在酷热的天气里吹空调。

效果:①与开头“酷夏,心不静,气不顺……唯靠读书静心”相呼应。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鲁迅的冷峻和深远给予浮躁的自己精神上的镇静与愉悦。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心不静,气不顺”强调酷夏人容易心气浮躁,可用“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

②处,语境形容鲁迅读透古书,写拟古之作就非常容易,可用“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垂手可得、唾手可得、易如反掌、水到渠成、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信手拈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