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一名5岁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是6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A.83

B.100

C.120

D.110

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社会交往需要是()。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B.爱与归属的需要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3.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气质具有安静、稳重、踏实、情绪不易外露的特征.()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

5.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三种需要,分别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A.自我实现需要B.生理需要C.情感需要D.安全需要

6.1958年,我国学制改革曾提出过“三个结合”的原则,其中之一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B.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相结合

7.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B.原型动作C.原型内化D.动作定向

8.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情感基础上形成的心理上的相互关系是()。A.人际吸引B.人际沟通C.人际关系D.人际交往

9.个人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办,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10.20.王明想象力丰富,观察敏锐,思维灵活,这表现了他的()

A.知识

B.技能

C.能力

D.思维

11.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A.永恒性B.继承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12.我国倡导的“三结合”教育是指()

A.课内、课外和实践教育三结合

B.教师、学生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

D.国家、地方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A.社会道德评价标准B.社会属性的体现C.分类标准D.结构的组成部分

14.体操技能、绘画技能、舞蹈技能等属于()。

A.智力技能B.操作技能C.知识D.能力

15.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搜集资料加以分析解决的学习方法是()

A.接受性学习

B.研究性学习

C.合作式学习

D.网络化学习

16.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学参考书

17.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到选择活动的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A.独立性B.多样性C.实践性D.自愿性

18.当人们认识物体时,物体所处的条件可能发生改变,但人们仍然能把它认出来,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

19.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A.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知行统一的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0.在现代教育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泛智”进步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裴斯泰洛齐

二、填空题(20题)21.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2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24.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5.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6.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27.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28.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29.______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30.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31.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32.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33.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3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

35.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36.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

37.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38.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______的特点。

39.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40.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三、论述题(5题)41.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特点。

42.

43.在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试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加以分析论述。

44.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德育原则。

45.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请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

四、论述题(5题)46.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47.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48.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德育原则。

49.联系实际分析如何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

50.论述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教育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各自的特点。

五、辨析题(5题)51.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5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书面材料分析法。

53.心理咨询的目标之一就是促使行为变化。

54.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55.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5题)56.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

57.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58.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社会过滤效应D.最近效应

59.主张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被称为()。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

60.

4

防患于未然的德育原则是谁提出的?()

参考答案

1.C

2.B

3.DD

[解析]D抑郁质的含义,感受性低而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低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慢,内倾性明显,所以答案选D。

4.A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展开的。

5.C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包括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情感需要。

6.B

7.A(1)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要掌握,并且熟悉每个阶段的含义。

(2)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是智力技能的三个阶段,要了解每个阶段的定义和教学要求,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同样,操作技能的四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也要了解。

8.C

9.A

10.CC

[解析]本题题干内容反映的就是能力的组成成分。

11.C

12.C

13.D对性格结构的分析,一般着眼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个方面。

14.B

15.B

16.B

17.D对于这一题,有些考生容易选A,因为题目中涉及“学生自主选择”。但是考生只要记住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就不会选错,因为,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中没有独立性。“学生自主选择”可以理解为自愿性,所以正确答案是D。

18.B知觉的恒常性是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19.D该题较为灵活,要求考生对四个选项(即德育原则)都理解,显然答案是D。

20.A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是指他提出的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类,这是普及教育的思想,他是外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家。21.随意运动克服内外困难22.概念,判断,推理

23.制度文化

24.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25.强化强化2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7.认识

28.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29.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30.强制性强制性

31.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32.壬寅学制

33.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34.稳定,统一

35.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36.德育内容,德育方法37.社会家庭

38.生活化生活化

39.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40.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41.在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3)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5)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2.

43.(1)“以书本为中心”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一方面,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这些经验是经过前人长期实践概括而来的。学生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

(3)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观点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则忽视了学生对间接经验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44.(1)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对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并且有计划、有步骤、系统连贯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这一原则是根据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这一规律提出来的。

(3)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第二,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第三,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

(4)联系实际论述。

联系实际题属于论述题中中等难度类型的题目。考生在回答此类论述题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中的任何一个。策略一:先把题目中要求论述的主题(如某原则、某规律等)的要点及其解释论述清楚,然后再联系实际、举例加以说明。该策略效率较高,但对举的例子要求较高,应能够代表主题所涉及的几个要点。策略二:对主题所涉及的要点,一方面进行理论解释,一方面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考生可视自己的情况,灵活采取一种策略。45.(1)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它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上的反映。

(3)贯彻要求:第一,讲解要少而精,抓住重点和难点;第二,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该题要把含义和贯彻要求联系起来记忆。从含义上说,有两个要点:一是学习动机上,要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二是在学习方法上,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考。贯彻要求也是围绕这两点来展开的。在联系实际时,可以举一些自己或者别人在某门课程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原则的事例。

4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为: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的现状。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4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48.(1)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对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并且有计划、有步骤、系统连贯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这一原则是根据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这一规律提出来的。

(3)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第二,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第三,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

(4)联系实际论述。

联系实际题属于论述题中中等难度类型的题目。考生在回答此类论述题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中的任何一个。策略一:先把题目中要求论述的主题(如某原则、某规律等)的要点及其解释论述清楚,然后再联系实际、举例加以说明。该策略效率较高,但对举的例子要求较高,应能够代表主题所涉及的几个要点。策略二:对主题所涉及的要点,一方面进行理论解释,一方面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考生可视自己的情况,灵活采取一种策略。

49.(1)知觉自己的情绪状态。

(2)转移自己的注意。

(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4)主动运用语言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解析】此题属于理论联系实际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事例来说明。50.(1)在教育目的上,接受学习是培养懂知识会操作的一般应用型人才,而研究性学习是造就学识广博、应变性强的创新型人才。(2)在学习内容上,接受学习局限于国家规定好的、固定的教科书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则突破预先规定的知识体系,增添了大量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新学科、新成果等新的学习内容。(3)在学习方式上,接受学习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一种灌输一记忆式的机械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动态生成、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