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全基笔记)新_第1页
中国古代建筑(全基笔记)新_第2页
中国古代建筑(全基笔记)新_第3页
中国古代建筑(全基笔记)新_第4页
中国古代建筑(全基笔记)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导言一、中国古代建筑溯源(一)形成时期:原始社会~秦汉1.原始社会:穴居、巢居---干栏式、木构架的雏形2.先秦(夏、商、周)建筑风格模式:城——方形,分城、郭两重,呈回字形宫殿——采用高台式建筑布局特点:夏——中轴对称商——散点式周——符合严格的礼制,见P162建筑主要成就:(1)瓦当的出现,是一个重要进步,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2)木构架结构日臻完善。3.秦汉军事工程——长城宫殿建筑——秦:咸阳宫(设计集各国宫殿之长)、阿房宫汉:未央宫、建章宫、桂宫石建筑——东汉出现,如石祠、石阙与石墓陵墓建筑——秦始皇陵、汉茂陵(刘彻)(二)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佛塔、寺院建筑——嵩岳寺塔(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园林建筑——士人学子逃避战乱,初步出现写意山水园林(小巧、雅静及意境)(三)成熟时期:隋唐水利工程——大运河最早的敞肩石桥——安济桥(赵州桥)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城——长安城著名宫殿——大明宫(“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含元殿最著名)、洛阳宫(四)大转变时期:宋1、唐、宋建筑风格不同:唐——雄浑质朴、宏伟大气宋——柔丽纤巧、清雅飘逸2、民居布局制度转变:唐朝——里坊制、宋朝——街巷制3、建筑著作——《营造法式》(五)最后一个高峰期(集大成者):明清1、建筑著作:清代(1723年)颁布《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与用料标准。2、代表性建筑: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以木材、砖瓦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1.外形特色:“高台基、木构架、大屋顶”2.最显著的特点:梁柱之间采用榫(sǔn)卯连接榫—凸出部分卯—凹进部分3.木构架的主要方式:(1)抬梁式①定义: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层叠而上,所以称“抬梁式”。②常用建筑: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③优缺点:优点:能获得较大的无柱空间,空间更具连续性缺点:木材消耗较大(2)穿斗式①定义: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并且在枋上、两落地柱之间平行立短柱,与落地柱共同直接承檩,故称作穿斗式。②常用建筑:常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③优缺点:优点:木材用料少,山面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缺点:柱子密,空间较小。(3)井干式①定义:以榫接的方式将圆木或半圆木组合成矩形木框,木框相层叠作为墙壁,并直接承重的结构方式。②常用建筑:一般见于木材丰盛的山区民居③缺点:消耗木材多4、木构架结构的优缺点(1)优点:①承重与围护分工明确②有利于防震、抗震---“墙倒屋不倒”(2)缺点:易腐蚀、怕火、怕水、怕虫蛀(二)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构设规律1.采用外封闭、内开放的庭院式布局,其规律是:间——单座——庭院——组群2.间——四根柱子围合的空间3.单座建筑布局形式——以长方形最常见4.整体布局形式——采用均衡对称方式5.民居和园林建筑采用“因天时,就地利”方式布局。(三)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见P159~160)飞檐的作用:扩大采光面、利于排水、增强动感美(四)装饰丰富多彩主要的装饰有彩画和雕饰(P155~158)彩画的色彩使用:以蓝、绿、金为主,间或用黑、白,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不同建筑的雕饰内容与表现手法不同:宫殿---庄重肃穆、官式建筑---热烈华美、南方建筑---清丽婉约、文人商贾大宅---雕饰较少,透出内敛沉静、淡泊谦逊之道。(五)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一)台基又称基座,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的底座。1.作用:(1)防水避潮(2)增加建筑的稳定感(3)体现建筑物体的高大雄伟(4)标志等级2.四个等级:(1)普通台基---小式建筑(普通民居)(2)较高级台基---大式建筑(官员、富商宅第)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3)更高级台基,又叫须弥座或金刚座---宫殿和寺院的主要殿堂建筑。(4)最高级台基,由几层须弥座相叠---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大成殿。(二)柱、梁、枋、檩、椽(三)斗拱1.位置:位于柱顶、横梁、额枋与屋顶之间2.构件组成:斗:方形木块拱:弓形短木昂:斜置长木3.作用:(1)承重(挑出屋檐)(2)装饰(3)标志等级(四)雀替1.位置:位于柱与枋相交处2.作用:(1)加强额枋和减少跨距(2)装饰性(五)挂落1.位置:梁枋之下。一般用于檐下。用于室内的称挂落飞罩。2.作用:(1)划分空间(2)装饰(六)彩画1.位置: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2.作用:(1)保护木质(防潮、防腐、防虫)(2)装饰(3)标志等级3.分三个等级:(1)和玺彩画(2)旋子彩画(3)苏式彩画名称等级枋心内容枋心两侧用于建筑和玺彩画最高以金龙、金凤、龙草图案为主,间补以花卉图案用框起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旋子彩画次之以花卉图案为主,也可画龙凤用框起两端有带漩涡纹的花瓣(旋子)官衙、庙宇的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殿苏式彩画再次之以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为主用框起,似“包袱”住宅、园林建筑的室内(七)雕饰1.木雕(使用最广)(1)选料: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的木材如楠木、紫檀、红木等(2)作用:使用价值、装饰、标志等级(3)分布:门窗、隔扇、屏风、挂落、栏杆、梁枋等构件(4)按雕刻技法分类:①浮雕(最常见):宋代也称剔雕或隐雕②圆雕:立体雕,宋代也称混作③透雕:明清时期又称漏雕、玲珑雕、镂空雕。又分单面、双面两种④嵌雕:利用凹形槽,把不同的木材镶嵌。⑤贴雕:仅贴不嵌,省时省工,但易脱落。⑥线雕:也称线刻、阴刻2.砖雕(1)选料:青砖(2)作用:使用价值、装饰(3)分布: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4)发展历史:第一次兴盛是南北朝、宋代砖雕的规范形式第一次被载于《营造法式》之中、清代达到最高潮。(5)特点:①不受等级限制②与建筑的统一感3.石雕(1)选料:可雕、可刻的硬质石料(2)作用:使用价值、装饰(3)分布:柱础石、门砧石、挑檐、泄水口、石狮、碑碣等(4)《营造法式》将石雕分为四种:“剔地起突”---高浮雕“压地隐起”---浅浮雕“减地平会”---平雕“素平”---平整无雕饰(八)屋顶(古称屋盖)1.等级排序: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2.七种类型:(1)庑殿顶:又称四阿顶,四面斜坡(前后等腰梯形,左右等腰三角形),一条正脊、四条斜脊。(2)硬山顶: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3)歇山顶: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qiàng)脊和两侧有垂直的三角形墙面(山花),是庑殿顶与硬山顶的结合。(4)悬山顶:与硬山顶相似,但前后两坡的两侧伸出山墙之外。(5)攒(cuán)尖顶: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6)卷棚顶: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前后坡相交处为弧形曲面。(7)盝(lù)顶: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金、元时期比较常用。(九)天花板装饰1.藻井(1)位置:寺庙佛座上方或宫殿宝座上的凹进部分。常见“双龙戏珠”(2)作用:①装饰②含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意2.平棊(qí)一种带几何形格子的天花3.平闇(àn)是与椽子尺寸相近的方木条组成密列的小方格,格子上盖板,背版上不做任何雕饰。例: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天花装修集藻井、平棊、平闇于一身。(十)脊兽1.位置:装饰于屋脊上的各种兽形瓦件2.作用:①保护木柱、铁钉②装饰作用及象征意义,如正脊两端的鸱尾有灭火消灾之意③标志等级3.类型:(1)垂兽:垂脊上的小兽(2)戗兽:戗脊上的小兽(3)正吻:正脊上的小兽汉代---凤凰汉晋以后---鸱吻(鸱尾)明清---龙吻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与城防建筑一、中国古代城市概述1.《吴越春秋》中有中国古代城市最早的表述,书中的夏鲧(gǔn)被视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创立者。2.中国是最早对城市进行统一规划的国家,早在周代就按礼制建城。战国的《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布局特点:方形,以宫室为中心;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3.公元8世纪日本的平城京(今日奈良)和平安京(今日京都)按盛唐长安城的规模与布局建造的。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2.类型(1)古都:六大古都——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商代都城——安阳;战国时鲁国都城——曲阜,赵国都城——邯郸,北魏都城——大同。(2)历史古城:平遥(3)近代革命城市:广州、上海、武汉、南昌、重庆、遵义、延安。三、城防建筑(一)城防设施:城的外围有护城河,河上有吊桥。城墙有瓮城、月城、城楼、角楼、敌楼、垛口、马面、女儿墙等设施。(二)著名的城墙和古城1.明南京城墙(1)建筑时间:元至正二十六年至明洪武十九年(2)特点:①城垣长:33公里(世界第一)②城垣坚固:条石砌基,巨砖砌成,以糯米拌石灰灌浆作黏合剂,城门筑堡垒瓮城。③原城门13座,现存4座(聚宝、石城、神策、清凉门)(3)地位:聚宝(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堡垒瓮城。2.西安城墙(1)建筑时间:公元1370——1378年(2)特点:用黄土分层夯筑,有四座城门,每座门均外设箭楼,内设城楼,两楼之间为瓮城。(3)地位:是我国现存最大型的,保存最完整的城墙3.平遥古城(1)建筑时间: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2)特点:①青砖砌筑,内墙为土筑②设六座门,南北各一座,东西各两座且瓮城设在外③每隔50米设城台一座。(3)地位:①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初县治砖城②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均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县城建置的实物资料③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4.丽江古城(1)建筑时间:始建于南宋(2)特点:①未受中原礼制影响,没有城墙,道路网不规则。②纳西族建筑文化。③水乡特色“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主要水源是黑龙潭。(3)地位:是融合纳西族传统建筑及外来建筑特色的唯一城镇。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四、长城(一)概述(修筑历史)1.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大约始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2.三次修筑高潮:(1)秦朝(把秦、赵、燕长城连接而成)①东西起止: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②作用: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2)汉朝①东西起止:东起辽东,西迄莆昌海(今罗布泊),全长一万多公里,规模最大。②作用:抵御匈奴南侵,保护丝绸之路。(3)明朝①东西起止: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7000多公里。②作用: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二)明长城的著名城段1.八达岭(1)位置:古称北口,又叫居庸北口,位于北京市延庆县。(2)美誉: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北门锁钥”之说。(3)重要性:是北京通往塞外高原的唯一通道,处于关沟内数道关隘中最重要的一个,其恢宏壮观的景象居各段长城中之首。2.山海关(1)位置:位于河北秦皇岛市东北。(2)美誉:“天下第一关”(3)重要性: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锁住华北与东北交通咽喉要冲3.嘉峪关(1)位置:位于甘肃嘉峪关市西南(2)美誉:“天下第一雄关”(3)重要性:是扼住河西走廊通道的重要关隘。4.司马台长城(1)位置:位于北京密云县东北,与河北金山岭长城相邻。(2)美誉: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指出:“长城是中国建筑之最,而司马台长城是中国长城之最”(3)特点:构思精巧,设计奇特,结构新颖,形态各异,集长城所有特点于一处,并于惊、险、奇而著名。第三节宫殿建筑一、宫殿的布局与陈设(一)宫殿的布局特点(以北京故宫为例)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3.三朝五门---是我国古代宫殿布局的最高形式。清代的紫禁城:治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天安门、端门、午门、乾清门、神武门4、前朝后寝(二)宫殿外的陈设1.华表(1)位置:亦称恒表或表,常用于宫殿、宗庙等建筑物前,也被用于交通大道和坟墓的神道上。(2)形象:东汉前多为木制。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3)作用:①装饰:既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又给人以美的享受。②标志:立于皇宫或帝王陵园之前,则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2.狮麒麟(1)狮①位置:陵墓、寺庙、宫殿、民居等处的大门两旁。②作用:A护卫:“辟邪镇宅”B装饰:把门庭衬托得十分威严C象征意义:狮与事谐音,表示“事事如意”D标志等级③形象:雄狮、雌狮的辩别---左雄右雌三王狮---狮子是兽中王、凤凰是鸟中王、牡丹是花中王(2)麒麟---主太平长寿3.日晷(1)位置:宫殿门口东侧(2)作用:①计时:是古代利用太阳的投影和地球自转的原理,借指针所产生的阴影的位置来表示时间。②象征意义:含有统一时间的意义,象征国家统一。(3)类型:赤道式、地平式、子午式4.嘉量(1)位置:宫殿门口西侧(2)作用:①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器②象征意义: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国家统一、江山永固。(3)全套量器由大到小依次是:斛(hú)、斗、升、合(gě)、龠(yuè)5.吉祥缸(1)位置:宫殿前(2)作用:古称“门海”,比喻缸中之水似海可以扑灭火灾,故又誉为“吉祥缸”。6.鼎式香炉:古代一种礼器,举行大典时用来燃檀香和松枝。7.铜龟、铜鹤:用来象征长寿,庆贺享受天年。二、中国现存的古代皇宫(一)北京故宫1.地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2.历史:1406年始建,1420年建成。明清有24位皇帝(明14位、清10位)在此执政。1925年更名为故宫博物院。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组成:(1)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2)内廷三大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其他:东、西六宫;养心殿;三大花园(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御花园)(二)沈阳故宫1.历史: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建造并使用的宫殿,始建于1625年。清迁都北京后成为皇帝巡幸东北时的行宫。2、布局特色:共分为三部分

西路中路东路皇帝乾隆皇太极努尔哈赤主体建筑文溯阁、嘉阴堂、仰熙斋、戏台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照壁大政殿文溯阁---专收《四库全书》,其建筑形式仿浙江宁波天一阁第四节礼制建筑一、礼制的概况1.礼制礼的核心是严格的等级。中国的礼制集中体现在两点:一是崇尚自然,二是崇尚祖先。2.礼制建筑是用以宣讲、传播礼学礼制、举办各种“礼”所规定的祭奠活动的坛庙建筑。包括皇家的大学堂(称太学)、坛庙、祭祠,以及民间的家族祠堂。3.坛、庙、祠的区别坛:是中国古代礼仪和宗教性的露天砖石台座,主要用于祭祀天、地、日、月、社稷等。神庙:祭祀自然神宗庙:帝王祭祀祖先,即祖庙,也叫太庙。先君庙:祭祀古圣先贤,如祭祀孔子、关羽等的孔庙和关帝庙先师庙:祭祀历代帝王历史名人祠,如武侯祠、包公祠民间祠堂,如陈家祠二、主要的礼制建筑(一)祖庙和社稷坛1.北京太庙(祖庙)位于天安门的左侧,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现为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2.北京社稷坛位于天安门的右侧,是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地方。坛面覆盖五色土(东—青、西—白、南—红、北—黑、中—黄),以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主要的礼制建筑(一)祖庙和社稷坛1.北京太庙(祖庙)位于天安门的左侧,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现为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2.北京社稷坛位于天安门的右侧,是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地方。坛面覆盖五色土(东—青、西—白、南—红、北—黑、中—黄),以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天、地等坛天、地、日、月坛的位置祭天在南郊,冬至日祭地在北郊,夏至日祭日在东郊,春分日祭月在西郊,秋分日1.天坛(1)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帝王祭天之地。(2)“天圆地方”的观念:由内外两重城墙环绕,南边围墙两角成方形似地,北边围墙两角成弧形似天。(3)四组建筑:圜丘坛、祈年殿、斋宫、皇穹宇,其中圜丘坛和祈年殿为主体建筑。2.地坛又名方泽台,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祗神”之场所。主体建筑为两层方台,象征“天圆地方”的观念。3.国子监与辟雍(1)国子监是中央掌管教育的机构,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清代二者合二为一。(2)明堂辟雍是太学中皇帝讲“礼”的场所。建筑由两部分组成,中心是大型的方形建筑,四面开门,周围以圆形水池环绕。北京国子监的中心辟雍主体建筑为黄瓦方形攒尖顶。4.曲阜孔庙和孔府(1)曲阜孔庙孔庙又称文庙、夫子庙,是祭奠孔子的场所。在众多的孔庙中,修建最早、规模最大的是山东曲阜孔庙。它原为孔子故宅,鲁哀公时立庙,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奎文阁、碑亭等,是历代皇帝祭孔的地方。(2)孔府是历代孔子嫡裔衍圣公的官署科私邸,又称衍圣公府。与孔庙、孔林并称为“三孔”。(三)祠祠是封建制度下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建筑群。1.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为纪念三国蜀丞相诸葛亮而建。诸葛亮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明初并入刘备的昭烈庙。2、合肥包公祠包公祠是纪念北宋丞相包拯的专祠,安徽合肥、河南开封、广东肇庆、安徽池州和天长等地都有,但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的是合肥包公祠。(四)祠堂祠堂多用来指称供奉鬼神、祖先或者先贤的庙堂,是民间最普遍的礼制建筑。先秦(夏、商、周)时臣民无权修祠祭祖,南宋以后臣民的祭祀建筑才被称作祠堂。祠堂又有宗祠、家祠和统宗祠之分。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位于广州中山七路。装饰工艺:“三雕二塑一铁铸”(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石湾陶塑、铁铸工艺),是广东现存祠宇中最完整、最宏伟的一个艺术建筑群。被誉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第五节陵墓建筑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一、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一)封土的沿革大约从周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1.秦汉---“方上”,呈覆斗形,秦始皇陵最典型,西汉除霸陵“以山为陵”外其余也为“方上”。2.唐代---“以山为陵”,以昭陵(唐太宗)和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为代表。唐陵中除献、庄、端、靖四陵为“方上”外其余均为“以山为陵”。3.宋代---恢复“方上”形式,但规模较小,出现了重层方上。4.明清---“宝城宝顶”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即宝城;城内填土形成圆顶,即宝顶。(二)帝王陵园的建筑布局1.祭祀建筑区:在墓冢前方,为一封闭的方形庭院,主要建筑物是祭殿(享殿、隆恩殿、明朝称祾恩殿)。2.神道(又称御路、甬路):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一般两侧有很多“石象生”。3.护陵监: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三)地宫结构的演化1.西汉以前:帝王墓穴及棺椁多为石质。2.西汉:“黄肠题凑”---将柏木黄心(黄肠)截成等长的方木,端头(题)向中心聚集(凑)在木质棺椁的四周。3.宋朝以前:多砖砌地宫4.明清代:巨型条石地宫(四)殉葬制度的演化随死者一起埋葬的人或物品为殉葬品。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活人殉葬习俗,商代是人殉制的鼎盛时期,战国后期改为俑殉制。(五)现存著名帝陵1.黄帝陵(轩辕)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是轩辕黄帝的陵墓,是中国保留至今最古老的帝陵,初建始于春秋。有我国最大的柏树群。陵前立一石碑,上书“桥山龙驭”,为明朝嘉靖年间所立,碑前为一八柱祭亭,内立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2.炎帝陵(神农)位于湖南株洲市炎陵县。传说炎帝神农氏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3.秦始皇陵(嬴政)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坟丘呈覆斗形“方上”,是中国古代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帝王陵墓。东侧1.5公里处在1974年后发现三处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4.汉茂陵(汉武帝刘彻)位于陕西省兴平县,因茂陵在西汉时属槐里县茂乡,故名。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建时间最长、埋藏珍宝最多的一座。周围陪葬墓有霍去病墓、卫青墓等。5.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梁山,是唐代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其东侧的“无字碑”很著名。无字的原因有二:一说武则天“功高业大”难以用文字表达;二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过是非应让后人评价。6.北宋陵位于河南巩义市,共七帝八陵。7.明朝皇陵(1)明孝陵位于江苏南京紫金山(钟山)南麓,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墓。(2)明十三陵①位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南麓。②特点:长陵(朱棣)坐落在主神道的顶端,以其宏伟的地面建筑而闻名于世。其余12陵在主神道两侧。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1956年经考古挖掘,揭开了地宫之谜。(3)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cōng)的父亲和母亲的合葬墓。8.清朝皇陵(四个地区)(1)辽宁新宾---永陵(清代帝王的祖陵)(2)辽宁沈阳---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昭陵(清太宗皇太极)(3)河北遵化---清东陵(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其中孝陵在关内诸陵中最为壮观。慈禧陵的地面建筑最为考究。(4)河北易县---清西陵(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9.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东郊钟山(紫金山)南麓。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二、纪念性陵墓(一)中华民族祖陵著名的有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湖南炎帝县的炎帝陵、河南淮阳的伏羲太昊陵、山西临汾的尧帝陵、湖南宁远的舜陵、浙江绍兴的夏禹陵。(二)名人墓孔子墓、诸葛亮墓、岳飞墓等三、崖墓和悬棺葬1.崖墓崖墓是在石崖上凿洞穴作为墓室。主要分布在四川乐山、彭山、宜宾一带,盛行于东汉至南北朝时期。2.悬棺葬悬棺葬是在石崖上凿孔打木桩,将棺材放在木桩上。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台湾、福建、湖南、湖北和江西,山西宁武也有发现。第六节民居建筑一、民居文化1.居室的名称皇家居所——宫室;公卿士大夫和老百姓——府邸、宅舍、民居2.民居形制与营造技术的相关文献宋代——《仪礼图》明清——《鲁班营造正式》《鲁班经匠家镜》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是华北一带上中层府邸的小式建筑范本姚承祖的《营造法原》总结明清以来民居营造技术3.布局组合——院落式为主,有十字形、工字形、曲尺形组合。例: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众多的街区、三合院、四合院、临街店铺普通住宅及贵族宅邸。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乡间山庄,突出了十字交叉形、工字形及曲尺形的房屋组合。二、五大民居(一)四合院(北方、明清)1.分布: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华北、东北地区,北京、天津有仍大量存在。2.特点:①中轴对称②宅门设在东南角,后门设在西北角(八卦中“巽”、“乾”位)③门内迎面建影壁,并写以“福、喜”等吉祥文字④所有窗都面向院子,对外不开窗,是一座全封闭的小型建筑群。(二)窑洞(黄土高原)1.分布:陕北、陇东、豫西、晋中2.优点:经济简单、冬暖夏凉3.类型:靠崖窑、地坑院(三)一颗印(西南)1.分布:湘西和云贵高原2.特点:(1)双层住宅,且转角处由房屋互相连接。最常见的为“三间四耳”式。(2)正房下有前廊,称为“游春”;上下廊皆称为“宫楼”。(3)正房与厢房高低不一,屋顶不等坡。(4)封闭性、向心性很强。(四)客家土楼1.分布:闽西南及两广北部2.客家民居的演变:土围子(北方)——方形、圆形土楼(福建)——半月楼(闽粤边界)——围龙屋(粤东北)3.特点:(1)一、二两层外墙无窗户(2)通常由三层环形房屋相套,层高由外环向中心递降。(五)吊脚楼1.分布:广西、贵州、云南少数民族地区2.特点:半干栏式(房屋里边靠在山坡,外部吊在空中),可以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侵袭。第七节楼塔桥一、楼阁——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建筑。中国四大名楼:1.黄鹤楼 (1)位置:湖北武汉蛇山之巅(2)名人或名篇:崔颢《黄鹤楼》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2.岳阳楼 (1)位置:湖南岳阳洞庭湖畔(2)名人或名篇:范仲淹《岳阳楼记》“四绝碑”——滕修楼、范作记、苏手书、邵篆刻。3.滕王阁 (1)位置:江西南昌的赣江之滨(2)名人或名篇:王勃《滕王阁序》“三王文词”——王勃《滕王阁序》、王绪《滕王阁赋》、王仲舒《滕王阁记》4.真武阁 (1)位置:广西容县北灵山(2)名人评价:仍是“原汁原味”,未曾改建、重建过。无墙基,又作悬空柱,历经风雨不倒,被建筑大师梁思成称为“天南佳构”。二、古塔(一)楼阁式塔1.形态特征:似楼阁,内有楼梯,可登高远眺。2.发展历史:早期为木结构,隋唐以后多为砖石仿木结构。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木构楼阁塔是洛阳永宁寺塔,已毁。3.代表:(1)西安大雁塔:位于西安南慈恩寺内,建于唐代,是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建筑物。(2)山西应县木塔:即佛宫寺释迦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也是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楼阁式佛塔。(二)密檐式塔1.形态特征:(1)重重塔檐密集相叠(2)多实心,不能登临(3)第一层塔身特别高大2.代表:(1)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登封,建于北魏正光年间,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塔高约39.5米,平面呈十二角形。塔身呈抛物线形。(2)西安小雁塔(3)云南大理千寻塔(4)北京天宁塔(三)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1、形态结构:台基、覆钵、平台、柱和华盖2、代表:(1)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代,是我国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喇嘛塔,是喇嘛塔中最杰出的创作。与五台山塔院寺白塔均为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2)北京北海公园白塔(3)五台山塔院寺白塔(四)亭阁式塔1.形态特征:是小巧玲珑的传统亭阁与印度堵坡(墓塔)相结合的产物,多为历代高僧的墓塔。塔身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的小亭阁,下连台基,顶冠塔刹。2.代表:(1)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我国现存最早的亭阁式塔、石塔)(2)其他:河南登封全善寺净藏禅师塔;山东长清灵岩寺慧崇塔、三藏塔;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方便和尚塔。山东长清灵岩寺慧崇禅师塔是仅存的双重亭阁塔例。(五)金刚宝座塔有两类:1.一类是属密宗的:下面为一高台座,台座上面建五座小塔,供奉“金刚界五佛”。人可以登上台座,但不能入塔内。代表: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2.另一类是属云南上座部佛教的:在台座上共有大小九座塔。代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曼飞龙白塔三、古桥(一)赵州桥1.别名:安济桥2.建造时间:隋开皇至大业年间3.建筑者:李春4.位置:河北赵县洨(xiáo)河5.类型:敞肩桥6.特色及地位:采用敞肩拱,开创了桥梁的新类型,是世界桥梁工程中的首创,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敞肩桥。(二)宝带桥1.建造时间:唐代元和年间2.位置:苏州吴县境内3.类型:联拱桥4.特色及地位:是座孔数最多的联拱桥,不设栏板的纤道桥。(三)洛阳桥1.别名:万安桥2.建造时间:北宋皇佑五年3.建筑者:蔡襄4.位置:福建泉州洛阳河上5.类型:梁式桥6.特色及地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为使桥基和桥墩石胶结固牢,采用了“垒址于渊、种蛎固基”法,独具匠心,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科学创举。(四)卢沟桥1.建造时间:始建于金代2.位置: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上3.类型:联拱桥4.特色及地位: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桥墩呈船形,桥身两侧的护栏柱头上均雕刻伏卧石狮,共计485个。“七七事变”发生地。(四)程阳永济桥1.别名:程阳风雨桥2.建造时间:1916年3.位置: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州林溪乡3.类型:风雨桥6.特色及地位:五个石砌的桥墩上建有侗族风格的楼亭五座,结构精密,是侗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结晶。第八节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公元前15世纪露台式别墅园的代表是意大利埃斯庄园世界三大古代园林体系欧洲园林:起源于公元前13世纪皇家宫苑的代表是法国凡尔赛宫,中国圆明园仿其风格而建西亚园林: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的古代波斯,是典型的庭院式园林。以地中海沿岸为盛,代表是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狮庭。巴比伦“空中花园”与中国“悬囿”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一)园林简史1、商周---“囿”:周武王曾建“灵囿”;春秋战国,具备各种要素。2、秦汉---“上林苑”,有模仿自然的“一池三山”,开创人为造山的先例。3、魏晋南北朝---写意山水园林,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转变时期。4、唐宋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的时期。5、明清时期,园林艺术日臻精进,出现一批造园专著。计成的《园冶》明代刘侗、于奕的《帝京物略》园林著作王世贞的《游金陵诸园记》、《娄东园林志》清代李渔的《一家言》文震亨的《长物志》造园名家:米万钟、计成、张琏、张然(二)造园理念:“有定法,无定式”:“定法”---“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无定式”---一是指选址没有特定的要求,二是指没有特定的模式,要求“生境、画境、意境”统一。二、中国古典园林分类(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憩享乐的园林。(1)特点:规模宏大,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2)代表: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2、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1)特点:规模较小,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很具个性(2)代表: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上海的豫园等。3、宗教园林——附属于宗教建筑、礼制祭祀建筑和陵墓建筑的园林泛称。(1)特点:古树如云是宗教园林与众不同的最鲜明特色(2)代表:天坛公园、地坛公园、孔庙、北京碧云寺、扬州大明寺西园、杭州灵隐寺4、公共园林——主要是自然风景区(1)特点:具有公园性质,唐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游览性质的大型园林——安曲江池(2)代表:杭州西湖、济南趵突泉、昆明大观楼、北京什刹海等(二)按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园林类型主要特点代表性园林北方类型范围较大,建筑富丽堂皇,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小,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多集中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尤以北京为代表。江南类型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尤以苏州为代表。岭南类型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一)叠山(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苏州环秀山庄是山景园林的典型杰作1.秦汉的上林苑,开创人为造山先例筑山的历史成就2.东汉的梁冀模仿伊、洛二崤,成为园林艺术以现实生活为创作起点的标志筑山的历史成就3.魏晋南北朝,出现写意式叠山4.宋徽宗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5.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总结了17种造山技术6.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明清造山佳作: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二)理水(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掩、隔、破(三)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自然式园林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味香(四)动物---园林的一个重要部分唐代王维在“辋川别业”中养鹿放鹤,以寄托“一生几经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解脱情趣。(五)建筑---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1、厅堂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是园主接见宾客、宴请聚会的主要场所,一般居于园林中的重要位置,常作为园林的构图中心。2、楼阁是园林中的多层建筑。可供登临观览,制造仰望、平眺、俯瞰的多重视点效果,又可起到丰富园林天际轮廓的作用,加上造型变化多样,通常被设置为园林内重要的景观看点。3、馆斋馆可供宴客之用。斋供读书之用,尽可能避开园林中主要游览路线。4、榭又称无室的厅堂。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憩、眺望。5、轩是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室内简洁雅致。6、舫是一种靠水的船形建筑物,常建于水际或池中。7、亭是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最富民族形式的精华。8、路与廊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灵活性的建筑,是一种生动活泼、颇具特色的民族建筑,兼有交通和观赏的功能。廊分单廊与复廊之分。9、桥一般采用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类型。不但增添了园林中的景色,而且用来隔景,在视觉上扩大了园林的空间;同时能增添其游兴。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