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前十央企集团公司子公司会务接待工作手册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1页
世界500强前十央企集团公司子公司会务接待工作手册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2页
世界500强前十央企集团公司子公司会务接待工作手册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3页
世界500强前十央企集团公司子公司会务接待工作手册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4页
世界500强前十央企集团公司子公司会务接待工作手册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500强前十央企集团公司子公司会务接待工作手册汇编(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世界500强前十央企集团公司子公司会务接待工作手册汇编(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接待工作 2一、接待工作基本要素 2二、准备 3三、交通 7四、会谈 8五、参观 9六、住宿 10七、餐饮 10第二章会务工作 14一、准备 14二、材料 14三、食宿 15四、交通 15五、场地 16六、其他 19七、会务工作中一些注意事项 20第一章接待工作接待工作是展示****风貌、显示管理水平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完成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待工作一般都具有较严格的计划性,但有时也会有突发和易变的特点,这就要求接待部门的工作既热情周到,耐心细致,又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同时,在接待工作中,应严格遵守上级单位和公司的有关规定。一、接待工作基本要素接待工作主要应注意5W要素:What(什么事)、When(什么时间)、Who(什么人)、How(怎样做)和Where(什么地方)。1、What(事由)首先应了解客人来访的目的。这是接待工作的基础,因为随后一切工作都必须依此而进行,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商务谈判、业务往来、合作协商、调研考察、出席会议、参加典礼、礼节拜访等。2、When(时间)这是指客人来访的日期和时间,包括到达时间、在我单位逗留时间、离开时间、以及相关的车次航班情况等。3、Who(人员)人员是指来宾的基本组成情况,包括人数、姓名、身份(职务、级别等)、性别、民族等,尤其应了解来访客人中最高领导的情况。同时,根据来访事由和人员情况,确定我方出面接待人员,一般应把握“对口接待、身份对等”的原则,其中关键是确定我方出面接待的最高领导。4、How(方式)方式则是指接待所采用的形式,这主要由接待的事由来决定。不同的事由将决定接待地点的选取和布置。5、Where(地点)地点主要指迎送、会谈、住宿、就餐等地点。来访的事由、人数、主宾的身份等是确定接待地点的主要因素。例如:举行大会或典礼,当级别较高的客人来访时,可在正式会场旁备一小型休息室,供双方领导在会前小憩和见面。所选用会谈场所的座位数宜略多于双方总出席的人数,达到既能融洽交流又相对宽松的效果。另外,就近原则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使会谈、住宿、就餐的地点相对靠近或顺路,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二、准备接待前的准备是做好接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接待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准备工作包括来访信息的确认、补充;确定接待规格;制定接待计划等方面。(一)确认来访信息来宾信息的收集,是做好接待准备工作的基础。在接到接待任务后,首先应确认来访人员的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来访客人情况:包括来访人数;主要成员姓名、身份(职务、级别等)、性别、民族(在食宿等方面有无特殊要求和风俗习惯)、随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2、来访计划:包括来访目的、来访时间、离开时间、来去的交通方式及班次、是否需要订房、订票、接送等。此外,还应告知来宾我方接待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便于双方的沟通和信息的及时更新。联系时要注意复述关键信息,如人名、号码、日期、航班班次等,请对方确认,以保准确。(二)补充相关信息由来宾方面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不足以支持接待工作圆满完成。因此,接待人员要根据已知情况扩展信息。1、来访单位的情况:包括来访单位的概况、特色和所处地区的概况等。这些信息摘录、整理、打印后分送参与接待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2、重要来宾的主要经历:来宾地位尊贵,需要进行一对一的接待时。接待人员应了解嘉宾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资料、主要经历等。这样才能在接待中做好细节工作,使彼此心情愉悦。(三)规格定位接待工作中,规格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掌握有关信息后,主要依据来访人员情况、时间与目的,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确定我方接待规格及参与人员,并制定接待计划。一般来讲,接待规格依据实际情况分为三种形式。1、对等接待,这是最常见的接待规格,指我方出面接待的领导和客人的职务、级别大体相同而采取的一种接待形式。2、高格接待,是指我方出面接待的领导比客人职务高而采取的一种接待形式。3、低格接待,是指陪客比来客职务低而采取的一种接待形式。在接待工作的准备中,只有对接待规格做出正确的定位,才能确定应该邀请哪些领导出席,如何安排车辆和行程,从而完成接待计划。(四)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接待工作的重点之一。尤其是重要来宾来访,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和有关同志汇报,听取领导对接待工作的安排意见,同时召开接待工作会议,在安全保卫、交通用车、陪同人员、经费开支、活动方式、日程安排、接待规格、接待地点、汇报内容、参观路线、后勤保障、宣传报导等方面做出准确、恰当的部署,确保接待计划顺利实施。制定计划可通过填写《接待事务安排表》使计划完整和详细,其中的关键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物质准备,包括:住宿安排、用餐安排、会谈地点、参观点、接待用车和有关文字材料等。2、参加人员,根据对方来访目的、活动需要来确定,其中的重点是落实我方出面接待的最高领导。3、资金准备,适量的接待经费是必不可少的。

附:接待事务安排表填表时间:来访单位来访时间会晤地点主要内容来访单位成员联系人:联系:会见领导接待人员经办人:联系:会晤安排馈赠礼品备注

(五)检查准备准备工作完成后,应从头到尾将整个接待计划梳理一遍,查漏补缺。主要关注整个接待流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遗漏某个环节等,确保每个环节应出席的人员和需要的物资都已落实。提前半天或一天须再次落实人员、地点、车辆和经费等的准备情况。三、迎送(一)车辆安排无论是接机接站,还是来宾到达后的座谈参观,车辆安排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进行准备工作时应尽早落实。所安排车辆座位数(不含折叠座位)应略大于总乘坐人数(来访人数+接待人数)。在保证车辆交通安全基础上,兼顾乘车者舒适度和临时增加人员乘车空位等问题。在接待重要领导时,一般应为其单独安排一辆小车。工作人员应及早落实车型、车牌号码、司机姓名和号码,并提前与司机本人确认,保证本次出车的时间、地点准确。除司机本人联系方式外,接待人员还应储存车辆调度人员的号码,以便出现突发情况时可以快速做出调整,及时解决问题。(二)机场接待若对方要求我方接机,首先要确认对方的人数、航班号、起飞时间和随行联系人。接待人员要提前落实航班到达时间,并及时更新航班信息,安排好接机车辆,制作接站牌。接到来宾后,应热情主动地自我介绍,帮助来宾拿行李。待来宾到齐、行李件数确认后,接待人员应尽快带领来宾返回。如重要贵宾,接待人员可以提前联系机场,申请贵宾通道并提前到达贵宾厅,交费办理接机手续等。接到贵宾后可询问贵宾是否需要稍事休息再上车。(三)火车站接待接待人员应提前落实接站车辆和制作接站牌,并在出发前致电来访方的随行联系人,确认火车是否正点运行,告知对方自己将在何处等候。若对方身份比较尊贵,则需提前办理相关手续,到站台迎接。接到来宾后,接待人员要热情主动地自我介绍,帮助来宾拿行李。接待人员应提醒来宾注意保管好行李和随身物品,并尽快引领来宾离开火车站广场,返回。(四)来宾自驾车来宾自行驾车来到公司。接待人员要提前与来宾约定好时间和下车地点,向来宾清晰介绍公司的地理位置和行车路线。当日,接待人员应提前致电来访方的联系人,询问对方位置,再次确认下车地点并表明自己将在那里等候。如有需要,还应邀请出席接待的领导一同前往等候。(五)送行应尽早了解对方离开的日期时间和交通工具,据此安排有关领导和车辆为客人送行。四、会谈(一)会谈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接待人员根据对方的来访要求确定会谈时间和内容,并请相关人员出席;根据会谈的规格和出席人数尽早预定会谈场地。随后,接待人员将拟定的接待计划及相关资料分送相关领导和出席人员。重要会谈,还应准备多媒体设备,制作领导名牌,注意领导排位。若有需要,还要联系相关新闻媒体进行报道,请专人负责会议记录。(二)会谈当天的准备工作当天,接待人员应提前检查会场的布置情况。保证会场整齐干净,有足够的座椅,有工作人员倒茶。如有需要,还要调试多媒体设备,摆放领导姓名座位牌和鲜花。如有媒体参与,还应特意为媒体准备一份介绍会谈概况的新闻稿。(三)会谈接待人员将来宾引领至会谈地点后,先进行主客之间的相互介绍。按照礼仪,应先把宾客介绍给主人,再把主人介绍给宾客。会谈期间,接待人员应坐在出入方便的位置,根据领导和来宾的需要随时提供服务。接待人员应注意会谈的节奏,如需要,委婉地提醒相关人员把握时间。(四)会谈结束会谈结束,接待人员应注意清理会场的工作,如回收会议资料;领导姓名座位牌;与相关媒体联系,撰写新闻稿、跟进报道等。如有需要,尽快整理完成会议纪要,及时传递给与会人员。五、参观根据来宾的要求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可安排一些参观活动。根据来访者的不同要求来选择。如果对方想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一般可选择陈家祠、南越王墓博物馆、中山纪念堂等具有广州地方特色的景点;若对方希望参观广州市区、购买广州特产,则可以选择天河城广场、北京路步行街等商业区。来宾要求进行校外参观时,接待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全程陪同。如果需要陪同,应事先策划好参观路线,收集要参观景点或地区的有关信息,届时为来宾介绍。同时还要安排车辆,预留经费,在车上准备充足的饮水,还应根据天气情况准备雨伞。如果来宾自行参观游览,接待人员也应该向来宾提供充足的信息,包括天气状况、景点概况及特色、周围交通情况等。六、住宿来宾如需住宿,应尽早为其预定住宿房间。视来宾情况可在房间里准备适量的水果和鲜花,若是大型会议,可提前在房间内放置会议流程和公司简介。接待人员将来宾送至宾馆后,应清楚的告知对方随后的日程安排及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如有需要,接待人员可要求宾馆提供“早上叫醒”服务,以免延误时间。如果来宾迟到,接待人员应拨打房间,向来宾询问情况。切忌直接到对方房间外敲门。七、餐饮餐饮宴请是接待工作中很常见的环节。接待餐饮的主要原则为:节俭大方、具有地方特色、兼顾双方饮食习惯、重点照顾客人饮食爱好,避免铺张浪费。(一)确定宴请规格和形式宴请的规格,以宴请目的和主要宾客的身份地位而定。宴请形式的确定要参考宴请的缘由、被邀请主宾的职务身份及宴请对象的饮食习惯而定,例如是采用中餐还是西餐,以酒会还是茶会方式举办等。(二)确定宴请地点确定宴请地点应遵循以下原则:与宴请目的、性质和主宾的身份地位相适应;能够充分表达对客人的敬意;同时交通便利、环境优雅、菜肴精美、价格合理、服务到位。接待人员应准备好经费和车辆。接待人员应根据就餐人数提前预定进餐地点,用餐房间或席位,并预留余地。提前将用餐的时间和地点通知有关参加人员,举行正式宴请应发请柬。若是级别较高的宴请,还需制作领导姓名座位牌,考虑桌次安排、领导排位等工作。(三)现场布置若较正式的宴请,工作人员应提前到场进行布置。其具体工作内容有:在餐厅门口设立欢迎指示牌,调试灯光音响等设备,如重要宴请,应布置领导致辞稿;席位的分配和摆放;领导桌座位排位。现场布置应庄重大方,可适当点缀鲜花。(四)中餐宴请1、点菜:接待人员应提前联系餐厅,确定菜单。菜式一般以清淡为宜,突出广州风味及餐厅特色,同时充分考虑客人、尤其是主宾的饮食习惯、口味好恶、宗教禁忌、健康状况等具体情况,切忌奇巧怪异的食品。点菜应量力而行,适当控制,略有盈余,用餐标准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在宴请重要客人时,可以采用分餐上菜的形式。要准备适当的酒水饮料,规模较大的宴会,酒水最好准备三种以上。2、进餐:宴请前,主人应提前到达宴会地点迎接客人;如果客人之间不认识或不熟悉,主人应热情地为其介绍;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贵宾到来后,应先将其迎进接待室休息,并安排身份相同的人员陪同,待客人到齐后,主人再陪同贵宾一同进入宴会厅。工作人员坐在餐桌最靠外的位上,并在自己身旁略腾出空间以方便上菜。开餐后,工作人员应留意上菜、饭的进度,适时提醒服务员上茶水、饮料、饭菜和水果。如饭菜数量不够,应及时加菜。宴会一般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两个小时。工作人员应避免当着客人面看帐或付款。3、送别:如有司机另外进餐,工作人员应在进餐即将结束时及时通知司机到位。宴请结束后,可由工作人员将来宾送至下榻酒店。(五)自助餐自助餐,有时亦称冷餐会,是目前国际上所通行的一种非正式的西式宴会。自助餐具有如下几条明显的长处。其一,可以免排座次。正规的自助餐,往往不固定用餐者的座次。这样既可免除座次排列之劳,也便于用餐者自由地进行交际。其二,可以节省费用。自助餐多以冷食为主,不提供正餐,不提供高档的菜肴、酒水,故可节约主办者开支,并避免浪费。其三,可以招待多人。自助餐不仅可用以款待数量较多的来宾,而且还可以较好地处理众口难调的问题。依照惯例,自助餐大都被安排在各种正式的公务活动之后,作为其附属的环节,是招待来宾的项目之一,极少独立出来,因此自助餐的具体时间要受到正式公务活动的限制。自助餐时要依从一般的西餐礼仪,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排队按顺序取食物;2.每次少取;3.要分类,不要把冷热食物同时放在一个盘子上;4.西餐的食物先后大约是:沙拉→开胃菜→汤→主菜→甜品→咖啡/茶。

第二章会务工作一、准备做好会务工作,关键是“细”。同时,会务工作人员要分工负责、紧密配合,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会务工作。(一)在确定召开会议后,应尽快掌握相关信息,包括:会议内容、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与会人员等。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向与会人员发出邀请,并附回执(确认与会人员是否参加会议的各项具体活动与食宿安排),最终落实确定。制作《与会人员信息登记表》,便于各有关单位掌握相关信息。(二)根据会议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组分工,分别负责各方面的工作。会务总负责人应召集各方面负责人员召开预备会,确定会议的程序和各自负责事务。二、材料(一)会务工作中,为明确各部门分工与协调,可制作《会务工作手册》;为使嘉宾更方便的参加会议,可为嘉宾准备《会务指南》。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会议程序、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等。(二)应准备的会务材料还包括:嘉宾签到所准备的签到台、签到本、笔、胸花;需要领导题词的会议需准备笔墨纸张、题词台,如有需要还应预备代拟参考稿;制作工作人员证、嘉宾证和记者证;制作分发会议通知、会议议程、议题、领导讲话稿和主持人稿;准备和调试有关放映材料(PowerPoint、DVD、幻灯片等)等。三、食宿根据要求安排好与会人员的住宿、餐饮。(一)根据《与会人员信息登记表》提前选定适宜的住宿、餐饮场所,要求设施齐备、交通便利,应预留足够的嘉宾房、重要嘉宾房、工作人员房,并提前调试各房间硬件设施,检查安全事宜。(二)制作住宿登记表,以便掌握与会人员住宿信息。如会议需要,接待人员应要求宾馆提供“早上叫醒”服务。(三)餐饮工作对酒店要求较高,食品卫生为第一位;宴会场地规模应符合与会人数实际,过大过小都不可取;食品应照顾到大多数与会人员的口味。餐饮工作的具体细节请参见《接待工作·餐饮》。四、迎送会务工作中住宿、餐饮接待对交通安排要求较高,需协调好各地点间往来的车辆安排。应制作《会议用车安排表》确保与会人员安全、准时的参加会议的各项活动。交通安排的具体细节请参见《接待工作·迎送》。组织大型活动,来宾众多,且到达时间多集中在一天之内,接待的工作量很大,也很容易造成疏漏。因此,一定要提前做好统筹部署,制定缜密而又灵活的接待方案。对于特大型活动,也可以在机场、火车站设置指引牌或服务台。以机场接待为例,应注意如下细节:1、成立接机小组,根据来宾的到达时间和数量,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每位工作人员都应熟悉机场结构和各种设施,随机应变,可以应付接机工作中可能的各种突发情况。如有需要,接机人员应提前踩点,进行相关培训。2、将来宾的姓名、单位、职位、联系方式、到达的时间和班次列表,核实无误后分发给接机人员。接待人员应注意及时更新来宾的到达信息。3、航班密度较大时,可计划来宾乘坐同一辆车返回,此时要充分考虑到航班提前到达或延误的情况。每辆车都要预留一定的空位,以免晚点的宾客打乱整体乘车计划。五、场地现场布置是会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各协调单位应互相配合。各组工作人员应提前到达会议现场,布置、安排、检查,查漏补缺。(一)领导席的安排在确定双方领导名单后,应对领导座次进行排位和标示。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形:1.会议室、贵宾室和设有主席台的大型会议:应提前确定就座的领导名单。应在各领导座位前的桌上摆放姓名牌、茶水和相关资料;在主要发言领导面前摆放话筒;还可在会议桌上摆放鲜花。2.不设主席台的大型会议:一般安排领导坐在台下中间前排位置。在各领导座位的椅背上粘贴姓名牌以标识,可在座位上放置瓶装水和相关资料,也可在领导席前摆放茶几。对于级别较高的会议,应在领导席两侧及前后预留警卫人员席位。3.大型演出:一般安排领导坐在台下中间较前排位置,以视线清晰且不受阻挡地观看到全台为宜,一般建议安排在第5-10排。应在各领导座位的椅背上粘贴姓名牌以标识,并在座位上放置瓶装水和相关资料。如有级别较高的领导出席,应在领导席两侧及前后预留警卫人员席位。(二)贵宾室的准备在召开较高级别的会议时,一般在会场旁安排贵宾室,以供来宾和我方领导在会议前后进行短暂休息和交流。贵宾室里应安排专门的服务员,并备鲜花、茶水等。(三)主持人的定位会议如需主持人,在会议召开前进行简单介绍、宣布会议进行分段等。主持人位置一般在主席台的一侧,并放置专用话筒。如主持人在主席台就座,应在其面前摆放专用话筒。(四)会标与背景板的布置会议如需要会标(横幅)和背景板,应提前制作、悬挂、安放完毕。会标与背景板上字样和图案应由会议负责领导审定。(五)签到台的摆放签到工作应安排专人负责。签到台应多备签到本和笔;如需为与会人员佩带胸花,应提前选定和购买胸花,并安排专人负责。如欲请来宾题词,则需提前在适当位置安放题词桌,并准备笔墨纸砚等应用之物,也应安排专人负责。(六)签约台的准备如举办签约仪式,一般应以主席台为签约台,面对观众席。应制作对方单位名称牌和我方名称牌,分别放在签约台左侧和右侧(面对签约台)。签约台后只摆放两张椅子,见证嘉宾一般安排站立在签约人背后;台上应事先放好将签署的协议和签字笔,并安排礼仪工作人员为双方签约代表翻开协议书和交换协议。(七)电器设备的调试在会议上如需使用投影,应提前准备好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和投影屏幕,由专人负责,并提前调试。一般应至少提前半天准备好会议上将用到的PowerPoint等材料,存入统一使用的笔记本电脑,进行调试。如会议需使用幻灯片、DVD放映等,也需相应准备。音响、话筒需提前调试。工作人员应提前检查话筒和音响的效果,并准备备用话筒。其余如灯光、空调、风扇等电器设备也应提前检查。(八)合影的预备首先在综合考虑天气、安全、光线、空间等条件后,选择合适的合影地点。随后对参加合影的人员名单进行确认和排序,一般采取在前排座椅的椅背上贴姓名牌的方法来为主要领导排位。摄影师应提前到位检查效果。如在室内合影,亦可在合影地点摆放绿色植物,以烘托效果。如合影人数较多,可利用台阶进行分行排序。(九)记者席的安排摄影记者应提前到场确定录像机位置,电线的走线应尽量靠墙边,并采用地毯遮盖或用胶带固定,以防绊人。文字记者席一般布置在会场两侧略前的位置。(十)讲台的安排讲台位置应放置在主席台的右侧,略前于第一排座位;一般重要嘉宾讲话要在讲台上摆放鲜花,但应注意鲜花不可遮住讲话人的面容;一般讲台要摆放两支话筒,以备话筒出现故障时仍能继续演讲,话筒需提前调试,适当音量为好;如嘉宾有讲稿,需注意讲台正上方是否足够明亮。六、其他会务工作牵扯面广,工作繁琐复杂。也应注意以下工作。(一)后勤会务后勤工作包括接待车辆的准备、礼仪工作人员的安排、配合会场布置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后勤工作应着重注意硬件设施,选定适宜的会议场地,准备灯光、投影、音响、麦克风、电脑、鲜花、桌椅、茶水、水果、地毯,并保障会场的供水、供电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按要求制作背景板和会标(横幅);安排服务员;会场卫生;如逢雨天,还需备用雨伞。(二)安全保卫安全保卫是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内容包括与安全预案的制定;有关安全、交通部门协调;安排警卫工作;疏通道路;布置停车场;引导来宾车辆;大型群众集会需向公安机关申报等等。(三)媒体宣传宣传工作包括与有关媒体单位的联系协调;录像拍摄工作;宣传报道工作;向相关工作组领取并发放记者证和工作人员证等。

七、会务工作中一些注意事项(一)掌握接待总体情况、服从总体工作安排会务接待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程序繁多、联系密切的系统工程,是由多项工作流程、内容组成,又由众多部门和大量人力共同参与完成的,工作流程包括嘉宾的迎送、嘉宾的签到、礼品发放与接收、车辆调度、交通疏导、饮食住宿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宏观上对整体接待的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工作人员明确自身位置及与之相衔接的种种环节。由于会务工作的复杂性,必然要进行分组和分工,每个工作岗位都是会务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作为逗留时间不长的嘉宾,主要是从工作人员的仪态举止、谈吐学识感受****人文积淀和精神风貌,因此有几点具体要求:1、热情、开朗、宽容、稳重,与嘉宾接触要热情,语言表述要到位,说话要注意分寸。2、反应迅速,灵活处理。会务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变化,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的不同而灵活处理,根据情况作出正确判断,迅速采取措施。3、有礼有节,大方得体。在会务过程中,我们要遵守“尊重原则”,最大限度的使嘉宾感到满意,但要把握一定的“度”,做到有礼有节,大方得体。(三)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正如前面所说,会务接待是个系统工程,光靠一两个单位或负责人是难以胜任的,各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责职,分工负责,又团结协作,配合默契,互相补台,才能为完成接待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四)注意安全安全是会务工作的前提。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制定会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注意嘉宾的安全,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x矿业集团公司顶板管理规定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顶板管理,防止和减少顶板事故,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以及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修订本规定。第2条x矿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生产矿井,适用本规定。第3条顶板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第4条公司鼓励、支持研究和应用顶板管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积极稳妥地提高顶板管理技术水平。第5条公司所属生产矿井必须遵守本规定,加强顶板管理,建立健全顶板管理责任制,完善顶板管理规定,确保安全生产。第二章顶板管理责任制与管理制度第一节顶板管理责任制第6条公司总经理、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一、建立健全本单位顶板管理责任制。二、组织制定本单位顶板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保证本单位顶板管理安全技措费用计划的按时完成和有效实施。四、督促、检查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及时消除顶板事故隐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顶板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建立本单位顶板管理体系,配齐顶板管理人员。第7条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副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一、组织落实本单位顶板管理有关制度、规定、措施,不断改进完善顶板管理工作。二、督促、检查、落实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及时消除顶板管理隐患。三、按有关规定,组织顶板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并提出防范措施。第8条公司、矿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一、配齐顶板管理技术力量,确定其岗位职责。二、组织编制年度顶板管理计划及技措资金计划。三、组织制定顶板管理措施,对重大顶板管理技术问题提出方案和措施。当现场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安排编写顶板管理安全技术补充措施。四、组织矿压观测,及时分析观测资料,作为改进顶板管理工作的依据。五、每月组织一次顶板隐患分析排查,提出处理意见。六、组织研究和推广顶板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第9条公司安监局长、矿安监处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安全监察责任。一、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安全监察责任制,并严格考核。二、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x矿业集团公司顶板管理规定》及作业规程等,对顶板管理实施安全监察,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制止违章行为。第10条公司、矿分管副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责任。协助总工程师,做好分管范围内的顶板管理工作。第11条公司、矿有关职能部门,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专业管理责任。一、生产技术部门是顶板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顶板技术管理工作,及时组织观测和分析采场顶板运动和压力显现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顶板管理措施;定期进行顶板隐患排查,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积极研究、推广、应用顶板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顶板管理水平。加强对矿井深部冲击地压倾向的预防性研究,组织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二、地测部门要查清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变化,及时填图分析,为采掘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地质资料。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地质预报。及时下达贯通、预透通知单。三、生产调度部门要按时调度汇报各类顶板隐患处理情况以及初采工作面和老面撤除的顶板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并实行挂牌管理,责任到人。对存在的顶板管理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四、安全监察部门要严格按规程措施规定,认真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严格把住安全检查关。对顶板隐患,要安排安监人员盯现场。五、质量检查部门要严格按照规程措施及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组织对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安排整改。六、供应部门负责向采掘工作面供给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业规程要求的支护材料、设备机具和监测仪器。七、职工教育培训部门负责编制顶板管理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第12条区队干部对现场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一、组织区队职工认真学习规程措施,按规定进行考试及补考。未参加学习考试者和考试不及格者不得下井作业。二、无规程措施严禁施工。三、对采掘工作面过断层、二合顶、老巷、冒落区、压力集中区、大倾角、超高、处理悬顶、受水威胁、巷道新开门、巷道扩修及回撤等,施工单位必须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区队干部要盯现场处理。四、对采煤工作面初采和回撤、掘进巷道贯通等关键环节,区队干部要现场盯班作业。五、严格按规程措施组织施工,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发现不合格的工程,要立即组织整改。第13条工长(班、组长)对现场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组织现场施工人员严格按规程措施施工,杜绝违章指挥。二、巡回检查、重点监督,及时发现顶板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迅速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第14条施工人员对现场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一、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x矿业集团公司顶板管理规定》及工作面作业规程和措施,正规操作,按章作业。二、切实做好互保联保和自主保安。发现顶板管理隐患,应迅速向跟班干部、安全管理人员、工长(班、组长)提出建议,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三、严禁无规程措施施工。第二节顶板管理制度第15条公司、矿对顶板管理工作,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矿每季、公司每年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会议,总结交流顶板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公司每月、矿每周、区队每班进行一次顶板隐患排查,并落实有关人员进行处理。第16条公司、矿每年从成本费中按规定比例提取资金,列入安全技措用于顶板管理。第17条严格顶板事故分析制度。采掘工作面因顶板事故影响生产8小时以上,由生产矿长、总工程师或安监处长组织分析,并向公司调度室、安监局、技术处分别汇报。凡垮面、巷道冒顶堵人或发生重伤的顶板事故,由矿组织,公司派人参加分析。发生死亡的顶板事故,按规定上报处理,公司、矿要召开事故分析会进行分析处理。第18条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工作汇报制度。对工作面初压、撤面、巷道贯通、条件发生特殊变化、发现顶板重大隐患,矿每天要向公司调度室、安监局分别汇报,每月要向技术处作一次书面汇报。重大问题向公司有关领导及时汇报。第三章采煤顶板管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19条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设计应采用“顶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或“类比法”。采用“顶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必须准确、合理选取各种参数;采用“类比法”,必须具备本矿井或相邻矿井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不论采用上述何种方法,都必须充分考虑本工作面的特殊性,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最终审定执行。第20条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个工作人员必须随时认真检查工作地点顶板、煤壁及支架情况,进行敲帮问顶,发现不安全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或撤离。第21条工作面使用的所有支柱,下井前必须逐棵进行压力试验,并有试压记录。紧固支柱三用阀和回柱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替代物。工作面严禁使用漏液、变形、缺爪等失效支柱;严禁使用损坏变形的金属铰接顶梁。工作面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的支柱,必须升井进行检修,试压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支柱井下转面使用和超检修期使用。工作面支护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安全规程及作业规程要求。所有支护材料有基础台帐,对规格型号、供货渠道、数量及合格证等均有记录。第22条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备用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办法等,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23条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不得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性能的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中如确须使用不同类型的支柱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工作面必须根据支护高度的变化,选用适宜高度的支柱。选用1.0m以上的单体液压支柱时,支设最大高度应小于支柱设计最大高度0.1m,最小高度应大于支柱设计最小高度0.2m。薄煤层工作面支柱最小高度应大于支柱设计最小高度0.1m。第24条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坚持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并有健全的分析和处理责任制,有记录资料。工作面支柱严禁空载,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架。工作面贴帮柱、临时柱和人行道侧两排支柱必须采取拴绳等防倒措施(工作面采高≤1.5m时可不拴绳);有大倾角、明显伪倾斜、特殊构造等条件下,不论采高大小均应专门制定防倒柱伤人措施。第25条采煤工作面泵站压力不得小于18MPa。缸径80㎜和100㎜的单体液压支柱,其初撑力分别不得低于60kN和90kN。应用增压式测力计对工作面支柱初撑力进行检查,发现初撑力不足要立即进行二次注液。底板松软的工作面,支柱必须穿铁鞋,铁鞋直径根据底板比压及其对应的强度进行计算,现场铁鞋直径必须大于计算值。支柱穿鞋后初撑力仍达不到要求时,可采取在铁鞋下加垫条笆或板梁等措施。对于软岩条件下初撑力确实达不到要求的,在制定措施、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第26条采煤机割煤时,要跟机挂梁,正常情况下拖后采煤机3-5m。炮采时,要分段放炮和挂梁,每段距离一般不大于20m,并支设临时柱控制顶板。当顶板破碎时,要采取预挂顶梁、加挂短顶梁、严密背顶、掏梁窝、挑板梁、套支长钢梁等超前处理措施。若炮采要减少装药量及每次起爆个数,每次放炮后必须及时支护,具体要求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27条金属顶梁要铰接使用,顶梁要接顶平整。严禁单挑顶梁。严禁在无柱悬臂梁上再挂悬臂梁。第28条工作面煤壁要平直,伞檐超过规程规定要及时处理。靠煤壁要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进行临时支护,其支设要求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对易片帮的煤层,必须制定防止片帮伤人的安全技术措施。第29条严禁空顶作业。挂梁、背顶、支柱、清理煤粉等,必须在有效支架掩护下操作。严禁在控顶区内提前或随意摘柱。碰倒、损坏及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因移动设备等原因需拆除、改动支架时,必须先支后回,先支设牢固的临时支护后方可回掉原支护。工作面推移刮板输送机与支设正规支柱的时间应尽量缩短,两者距离最大不准超过20m,其间应视顶板情况及时支设临时支柱或间隔支设正规支柱。第30条不得任意丢失顶煤和底煤,工作面浮煤应清理干净。非分层开采确需留顶煤或底煤时,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非特殊情况禁止既留顶煤又留底煤。第31条采用非长壁采煤法开采的工作面,其支护方式、巷道开门、门棚支设、临时支护、回撤方法等,要专门编制规程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巷道开门门棚、溜头处开宽棚可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做棚腿,两端打成对柱,每棵支柱与棚梁均要用细钢丝绳套子等拴系牢固,并严格执行交叉门口管理制度。第32条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的采煤工作面,正常情况下采空区冒落高度应普遍不小于1.5倍采高。局部悬顶或冒落高度不充分(<(2×5)㎡)时,必须落实丛柱、密集支柱等加强支护措施;超过时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特殊条件下不能强制放顶的,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并采取矿压观测、预报手段,防止悬顶大面积突然垮落造成事故(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工作面除外)。第33条受承压水威胁的采煤工作面,顶板为不易冒落岩层,可能形成悬顶的,回采前必须在切眼及上下两巷内提前打好放顶眼,回柱后立即进行人工强制放顶。具体要求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34条严禁利用支架直接起吊设备等重物,特殊情况下利用支架起吊设备时,必须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第二节初采工作面第35条工作面安装前,要认真检查上下两巷、切眼的顶板及支架情况,断梁折柱和腐朽材料必须更换。切眼安装要制定专项措施,对挑棚方法、支设质量、初撑力检测等,必须做出具体规定。安装设备和起吊、拖运大件,要对有关的支架加固制定具体措施。第36条工作面初采期间,矿必须成立以生产矿长为组长的工作面初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工作面安装及初压期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安装完成后,矿必须以生产矿长或总工程师为主,组织技术、机电、调度、安监、质量等部门和有关区队对工作面进行自检验收。矿自检验收合格后必须报请集团公司组织验收,集团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产。工作面初采期间,矿必须安排采煤专业分管人员盯现场,直至初压过后。工作面初次放顶要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第37条初采工作面的控顶方式,要根据顶底板情况、矿压观测资料、初次来压步距、来压强度等确定。对顶板坚硬、初次来压步距较大、来压剧烈的工作面,一般采用“见五回一”的控顶方式。第38条顶板坚硬、采空区出现悬顶时,应及时设置动态仪进行初垮、初压预测预报。一、顶板动态仪要在初压前采空区悬顶沿工作面推采方向超过8m时设立。二、每个工作面设立顶板动态仪的台数,要根据采空区悬顶沿工作面的长度确定。若悬顶长度在50m以内,可设1台;悬顶长度在100m左右,须设2台;悬顶长度在150m以上,须设3-4台。三、顶板动态仪一般应设在工作面三、四排支柱之间,相对较大悬顶的中部,顶底板平整、坚实之处。若底板松软,动态仪下端应垫硬质木板。动态仪使用前要认真校验,确保读数准确。四、顶板来压预测预报工作,必须由责任心强、掌握顶板管理知识、熟悉顶板动态仪性能、原理和使用方法的顶板管理人员担任,必须做到现场交接班,24小时连续监控。五、顶板监测人员对顶板动态仪显示变化情况,必须如实作好记录。当顶板下沉速度变化不大时,须1小时记录一次;有明显变化时,须半小时记录一次;有较大变化时,须10分钟记录一次。每个初采面的矿压观测数据及顶板来压规律都要及时做好文字总结,做为今后指导初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依据。六、顶板管理人员根据监测的支柱载荷、顶板下沉速度变化情况,结合工作面煤壁受压片帮和支柱安全阀溢流与采空区悬顶面积加大、顶板响声等矿压显现情况,必须及时发出来压预报。一般情况下,当顶板下沉速度比正常下沉速度加大4~5倍,约15~20忽米/分,要向本班工长、安监员及现场盯班干部汇报,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当顶板下沉速度达到约100忽米/分左右,应立即发出停止作业及准备撤人的信号,并向工长、安监员和现场盯班干部进行汇报;当顶板下沉速度继续加大,达到150忽米/分左右时,必须立即发出撤人警报,由现场盯班干部、安监员和工长组织所有工作人员迅速撤离工作面。第39条初采工作面解除初压,要由生产矿长组织总工程师、安监处长及有关单位进行集体会审,确认是否解除初压管理。第三节特殊支护第40条当采煤工作面遇断层、淋水区、破碎带、结核石、局部超高、过老巷、过中间巷、过暗峒、过冒落区、压力集中区、顶底板松软、煤层倾角发生较大变化、伪倾斜采煤、托伪顶开采、留顶底煤、悬顶面积较大等特殊情况,在用作业规程措施无针对性内容时,必须及时制定或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第41条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应采用四对八根长钢梁或不少于6架双楔调角定位顶梁棚支护顶板。端头支护的使用范围、支设及回撤方法、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必须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第42条八层煤工作面两端头四灰顶板厚度正常且无断层、破碎带、二合顶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并制定相应措施后,可以取消四对八根长钢梁支护或双楔调角定位顶梁棚支护,改为对柱支护。使用对柱支护必须执行好以下措施:一、面前靠工作面刮板运输机的一排临时柱必须支成对柱,其它面前临时支柱可支成点柱,对柱和点柱的数量及支设要求在作业规程中要明确规定。二、上端头上方和下端头下方的第一组对柱与上下两巷内支架的距离不大于0.5m。三、端头放顶线处保持使用一组丛柱。四、现场必须始终备足长钢梁或双楔调角定位顶梁,端头顶板条件有变化时要及时恢复使用四对八根长钢梁支护或双楔调角定位顶梁棚支护。第44条采煤工作面上端头上方及下端头下方第一架支架与上下两巷内支架的距离,不得大于0.5m。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与巷道连接处,要支设一对长钢梁抬住梁头,随工作面推进交替前移。第43条采用丛柱加强支护顶板时,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丛柱支设的形式、位置、排数、间距、支柱数量、移设方法、顶帽材料、垫底材料及质量要求等,并附有丛柱支设平面图。第44条倾角大于15°的采煤工作面,支架应有防倒措施,相关措施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工作面支柱要棵棵拴绳,可用木板梁或金属顶梁支设倾斜戗棚做特殊支护。使用金属顶梁做戗棚时,必须铰接使用,铰接长度每组不小于5m,每根顶梁下支设一棵戗柱,各戗棚间距不大于1.5m。第45条当采空区冒落高度普遍小于1.5倍采高、冒落矸石不接顶、局部出现悬顶时,工作面也要采用戗棚、丛柱、对柱、趄柱等做特殊支护,并在作业规程或措施中明确规定其支设位置、间距和支设安全注意事项等要求。第46条当顶板破碎、压力大、工作面出现台阶下沉,或过断层、遇二合顶、局部冒顶、片帮造成端面距超过规定等情况下使用长钢梁或木板梁等支护时,其规格要在作业规程或措施中明确规定,并要支设牢固,迎山有力,且一梁不少于二柱。损坏断裂的长钢梁或木板梁,要及时更换,不得复用。第四节巷道超前支护第47条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不能保持2个安全出口时,必须制订安全措施,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至少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并根据矿压观测资料及现场实际,特殊情况下必须加大超前支护长度和支护强度。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其他采煤工作面,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m。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生支架断梁折柱、巷道底鼓变形时,必须及时更换、清挖。第48条当巷道顶板较完整时,可采用替棚方式进行超前支护。替棚前要先加固好周围支架及巷道两帮,清理好后退路,再在支架掩护下进行替棚作业。撤除原巷道支架后,要及时按规定支设超前支架,严禁空顶作业。第49条对顶板破碎、压力大,难以替棚的巷道进行超前支护,可在原巷道棚梁下托双排金属铰接顶梁,下支单体液压支柱,并对腐朽的刹顶材料进行更换。第50条超前支护范围内的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50KN,顶底板松软的应垫好铁鞋背实顶,支设牢固,人行道两侧支柱及单棵支柱上必须采取拴绳防倒柱措施。第五节回柱及撤面第51条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禁止采煤。回柱方法和安全措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52条采煤工作面回柱可分段进行,每段只安排一组人员作业,每组2-3人,一人回柱放顶,一人观察顶板及支架周围情况,观察人员除协助回柱外,不得兼做其他工作,严禁单人独自操作。回柱分段距离不得小于15m,分段处应选在顶板较好的地段。回柱地点附近15m范围内不准有其他人员工作或停留。倾角大于15°的工作面,分段距离一般不得小于20m。回柱分段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53条回柱前,要先检查作业地点支柱是否齐全有力,挡矸是否有效,特殊支护是否符合规定,后退路是否畅通等。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好后,方可进行回柱。回柱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完整、无崩绳、崩柱、甩钩、断绳抽人等危险的安全地点工作。第54条回柱时要配足调角楔,每组不少于3个。回顶梁拖后回柱一般不得超过2根,不少于1根。在分段处要留一路顶梁不回撤,并打紧调角楔,给下一段回撤创造条件。第55条中厚煤层工作面回柱必须使用回柱专用长柄工具远距离操作卸载,长柄工具长度不得小于工作面采高。薄煤层工作面回柱是否使用长柄工具,由矿总工程师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当工作面顶板来压或遇到其它险情时,应立即停止回柱,撤至安全地点,待险情排除后再继续回柱。第56条工作面回柱放顶应由下往上,由采空区向工作面按顺序进行回撤,严禁提前摘柱和进入采空区内作业。严禁用“拉大网”的方式进行回柱,严禁使用工作面和顺槽刮板输送机回柱。在回“压死”的柱子时,要用掏底或松顶的方法回出。严禁用绞车或回柱器硬拉,严禁放炮崩柱子。第57条在回柱时,因矸石冒落推倒支柱,柱梁被埋住时,要先维护好附近顶板,方可扒出被埋柱梁。第58条回撤工作面放顶线以外的两巷支架,要按作业规程或措施的规定进行。上下巷道横头支架拖后工作面放顶线的距离一般不大于1m,并在放顶线增设两棵关门点柱。第59条工作面回撤前,生产矿长要组织总工程师、安监处长及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撤面会审,研究布置撤面工作。施工单位要编制专门的工作面回撤措施。第60条撤面时,在将控顶距缩小到规定位置后,必须按要求支齐面前贴帮柱,软底板工作面支柱要穿好铁鞋,并对所有支架质量逐架检查,初撑力必须达到作业规程要求。对顶板离层或冒落处要进行加固。撤架时,后退路要清理畅通。第61条工作面撤除一般应从下向上进行,若从中间分段向两端回撤时,必须在一组撤出15m后,另一组方可进入撤面地点工作。工作面倾角大于20°时,严禁分段回撤,必须自下而上进行。对带采上帮煤等情况必须由上向下回撤时,必须制定可靠的防倒柱和防滚矸措施。第62条撤面作业地点一般应保持2-3人作业,回撤支架时应注意观察顶板及支架变化等情况。撤出的柱梁要及时外运,外运柱梁人员要在回撤地点15m以外等候。第63条工作面撤除后要及时回撤两巷支架。在两巷支架回撤前,要对回撤范围内及后方的所有支架逐棵检查、加固,并清理好回撤地点的后退路。对所回撤支架相邻的两架支架,要打好趄柱,每架的趄柱不少于2棵。在回撤后部有悬顶或顶板离层、破碎、压力大的地点支架时,不得采用人工近距离回撤方法,可使用回柱绞车回撤,绞车与回棚地点距离应不小于20m,绞车上要打牢压柱和趄柱,保持信号灵敏、准确,并在措施中明确规定。撤出的支架要及时外运,始终保持回撤巷道后退路的畅通。第六节复合顶板管理第64条对复合顶板要查清地质条件,确切掌握顶板的岩性、结构、层理和裂隙面、分层厚度、构造等,在地质说明书中详细描述,并画出柱状图,为编制规程措施提供依据。第65条为增加支架稳定性,防止支架被推倒,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原有支架下支设正、反趄柱和倾斜戗棚等,趄柱及戗棚等支设方法和要求要在作业规程或措施中明确规定。第66条采煤机割煤或放炮后,要及时挂梁、挑棚、支设临时支柱,严禁空顶。挂梁、支柱与松机、移溜、支柱之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及时控制顶板,具体要求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67条为防止较大范围的复合顶板滑动,可适当改变工作面推采方向,尽可能不仰采,伪倾斜开采要有防止顶板滑动、抽顶的针对性措施。第68条要加强复合顶板及八层“二合顶”滑纹的观察、预测及分析,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遇到起伏变化、由厚变薄的“二合顶”时,要增支对柱、趄柱、长钢梁等加强控制。第69条回撤复合顶板下,尤其是八层煤“二合顶”下压力集中的支柱,要提前加固周围支架,必须使用回柱专用长柄工具远距离操作卸载或使用回柱绞车回柱,严禁人工近距离回柱。第七节近距离煤层及厚煤层分层开采顶板管理第70条无特殊情况,近距离煤层的上一煤层工作面及厚煤层分层开采的上分层工作面必须实施无煤柱开采,防止对下层工作面形成压力集中区,上下煤层工作面巷道要内错布置。下层工作面巷道开门口应选好位置,保证开门后在上层工作面停采线以前进入下层工作面位置。严禁在下分层工作面切眼倒采后侧煤柱。第71条厚煤层分层采高要根据煤层厚度设计,严格控制上分层采高,不准超过设计采高±100㎜,每推采15-20m,必须探查下分层煤厚,防止下分层回采时不够高或超高。第72条厚煤层分层开采上分层工作面回采时必须铺设人工假顶,铺设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73条厚煤层分层开采上分层工作面回柱放顶后,必须安排专人严格按规程措施的规定要求向采空区洒水或注浆。第74条厚煤层分层开采下分层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上下分层采煤工作面回采时间间隔要合理确定,要有利于再生顶板胶结,一般不少于6个月。二、回采时要严密背顶,及时支护,加强对顶板的控制。网片损坏或假顶胶结不好、顶板破碎、出现网兜或漏顶现象时,必须采取掏梁窝、预挂顶梁、套支长钢梁或支设贴帮柱、打排楔等超前支护措施。炮采或局部需放炮时,要有防止打坏顶网的措施。机采时,要放慢割煤速度,割一档控制一档。三、出现冒顶漏矸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用撞楔与加密支柱等方法处理,安全通过冒顶区。在没有处理好冒顶前,严禁开动运输机。四、下分层工作面支柱柱距严禁大于规程设计的基本柱距。第八节综采、综放工作面顶板管理第75条顶板支护设计(支架选型),一般采用以下方法:一、参考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二、应用经验公式Pt=9.8lhγk计算顶板(岩重)对支架作用力强度:Pt=9.81hγk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h—工作面采高,m;γ—顶板岩石容重,t/m3,一般可取2.5t/m3;k—工作面支架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开采煤层较薄、顶板条件好、周期来压不明显时,应选用低倍数;反之,则选用高倍数。比较选取上面两项中顶板压力强度最大值作为合理支护强度P,所选型号支架支护强度必须大于P。三、所选型号支架在最大承载时,其底座对工作面底板压强必须小于工作面实测容许比压值。依据上述计算确定工作面支护设计(支架选型)。第76条运送、安装、拆除液压支架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对顶板控制要有明确规定。第77条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压力不低于24MPa,泵站系统压力不低于30MPa,乳化液浓度在3-5%范围内,超前支护支柱初撑力不低于50kN,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监测方法及安全措施。第78条工作面煤壁、刮板输送机和支架都必须保持直线。支架间的煤、矸必须清理干净。倾角大于15º时,液压支架必须采取防倒、防滑措施。倾角大于25º时,必须有防止煤(矸)窜出刮板输送机伤人的措施。第79条液压支架必须接顶。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支护。处理液压支架上方冒顶措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并严格执行。第80条采煤机采煤时必须及时移架。采煤与移架之间的悬顶距离,应根据顶板的具体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应采用带压擦顶移架方式,正常移架滞后采煤机一般不超过3-5架,端面距不超过340㎜。顶板破碎时要紧跟或超前移架,片帮严重时必须立即移架。超过规定距离或发生冒顶、片帮等特殊情况时,必须停止采煤。第81条严格控制采高,严禁采高大于支架的最大支护高度。煤层变薄时,采高不得小于支架的最小支护高度。支架支撑高度不适应采高时,要及时调整立柱加长段。第82条工作面两端头必须使用端头支架或增设其他形式的支护。上端头上方支架至上顺槽上帮,必须留有不少于0.7m宽的人行道,顶、帮至放顶线必须有安全支护,拉架过程中顶板支护应确保安全可靠。下端头下方支架至下顺槽下帮,顶、帮至放顶线必须有特殊支护,其支护强度应能保证拉架过程中顶板的有效支护,其支护范围与下端头下方支架形成有效衔接。放顶线支护材料的回撤必须在可靠支护范围内操作。第83条坚持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并有健全的分析和处理责任制,有记录资料;应在两顺槽设置动态仪,结合工作面支架压力监测,对初垮、初压进行预测预报。具体方法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84条工作面轨道及运输顺槽的超前支护应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设备动力段、加宽处要有特殊支护。支护设计及安全措施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85条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应严格控制采高,要上下盘顺坡并及时拉超前架伸出伸缩梁护顶,移架时配合木料控制顶板。必须特别注意断层上下盘支架初撑力及稳定状态,预防支架倾斜和冒顶。第86条工作面初采和结束,必须分别制定初次放顶及结束回采专项措施。第四章掘进顶板管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87条掘进巷道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支护,任何人不得随意降低支护强度,改变支护方式。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遇到断层、破碎带等情况,需要改变支护方式时,施工单位必须及时编写补充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第88条架棚巷道支架规格及支设质量要符合规程措施规定,支架与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背紧背实,不得空顶空帮。金属支架棚腿上端要焊接防掉棚梁的装置,棚腿下端必须焊金属垫板,以增加与棚梁的接触面积和减少棚腿钻底量。焊缝必须饱满,无瞎缝。棚腿要支到实底,腿窝深度不得小于0.2m,有水沟一侧至水沟底以下不小于0.1m。当底板松软或棚腿不能支到实底时,棚腿下要穿鞋,鞋的材质、规格和使用方法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89条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靠近工作面10m内的支护,在爆破前必须加固。加固材料和加固方式必须在作业规程和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架棚巷道支架间必须支设牢固的撑木或拉杆等防倒设施。爆破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须按由外向里的顺序先行修复之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在开始工作前及工作中,必须随时认真检查工作地点顶帮和支架情况,发现隐患,必须及时处理。第90条严格按照作业规程中的爆破说明书进行打眼、装药和放炮。要合理布置炮眼,特别是掏槽眼的位置、角度要合适,装药量要适当,防止放炮崩倒棚子。第91条倾斜巷道的支架,必须有保证支架稳定和防倒的措施,具体要求在作业规程中规定。第92条要加强贯通巷道的顶板管理。炮掘距预透点20m前,综掘距预透点50m前,必须编制安全措施。预透点为在用巷道或人员能够进入的巷道时,必须对预透点处前后各不少于5m的巷道进行加固或补强。对围岩破碎、顶板裂隙发育、压力较大的巷道,应增大支护强度,减小最大临时控顶距,并加强临时支护。第93条锚杆、锚喷及锚索等巷道支护,必须符合以下规定:一、根据集团公司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和采区设计,在对巷道围岩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法、工程类比法和实测法相结合,确定锚杆支护的参数。并应在施工后不断观测巷道的围岩及支护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采取应对措施。锚杆支护参数在作业规程中要叙述计算过程和选取的根据。其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见《锚杆支护技术规范》(x集团生字〔x〕548号)。二、锚杆及其锚固剂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厂家制作,并经有资质的检测检验单位检验合格,否则不准使用。三、采深超过400m的巷道支护,其锚杆杆体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不低于A5的螺纹钢筋或等强螺纹钢筋,杆体直径不小于18mm,杆体屈服载荷不小于7t,杆体尾部需作螺纹时,应采用滚丝工艺。锚杆托盘应采用厚度不小于6mm的20MnSi钢板制作,其尺寸应不小于120×120mm或不小于φ120mm。三点支撑抗压试验强度不低于设计锚固力。四、锚网应采用直径不小于3.5mm的冷拔丝或钢筋制作的经纬网或菱形网,网片的宽度应与锚杆的排距相匹配,长度可根据巷道顶宽和拱的弧长而定,煤巷和半煤岩巷用的网格一般不大于60×60mm,岩巷、锚喷巷道可根据岩性条件适当增大,但不应大于配套托盘的直径或边长。五、钢筋梯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4mm的A3圆形钢筋焊制而成,其宽度为50-70mm。六、锚索应选用φ≮15.24mm的标准钢绞线,其外端的加紧装置应与钢绞线强度相匹配。锚索长度应按照锚入顶板稳定岩层不少于1m选择。七、用于生产中的水泥锚杆,其杆体和水泥锚固剂必须符合《水泥锚杆杆体》(MT218-90)及《水泥锚杆卷式锚固剂》(MT219-90)两个行业标准,杆体直径不小于16mm。螺纹钢树脂锚杆必须符合煤炭行业标准MT146.2-2000《树脂锚杆金属杆体及其附件》的有关要求。八、锚喷支护时,喷射砼所用材料的质量及配比、速凝剂的掺入量、水灰比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砂子要过筛,石子要冲洗干净。九、采用钻爆法掘进的岩石巷道,必须实行光面爆破。锚杆位置、角度等要在作业规程中规定,孔深不小于杆体的有效长度,且不大于杆体有效长度30mm,角度应垂直煤层顶板或巷道周边,偏差不大于15°。十、锚网支护巷道,两网片搭接长度不小于60mm,并按设计要求联网,网片要拉紧,并与巷道周边围岩密贴,应将两网片搭接处压于锚杆托盘和钢筋梯之下。十一、锚杆安装应使用锚杆钻机一次完成。锚杆托盘要密贴岩面,有网梯时要压紧网梯不松动,锚杆外露螺母部分为10~50mm。十二、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打钻前、挂网前,要将危岩活石及时处理掉,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方可作业。十三、锚杆必须按规定做锚固力试验,并有试验记录。做锚固力实验时,必须有安全措施。十四、巷道顶板为煤体的巷道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当顶板出现离层时,要及时采取补强措施。十五、对喷体必须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并有检查和试验记录。第94条砌碹巷道支护,除掘砌按工程质量标准施工外,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一、放完顶必须先找掉活石,控制好顶板,然后才可按施工措施要求立碹胎,立碹胎必须使用托骨棚。碹体与顶帮之间必须用不燃物充满填实;巷道冒顶空顶部分,可用支护材料接顶,但在碹拱上部必须充填厚度不小于0.5m的不燃物垫层。二、对砌碹顺序、碹胎材料、结构形式、固定方法、一次砌墙长度和撤胎时间等,必须在作业规程或施工措施中具体规定。第95条溜煤眼和煤仓的施工,要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方法,在作业规程中制定特殊的顶板管理措施。第二节临时支护第96条架棚巷道临时支护要符合以下要求:一、新开门巷道支齐三架棚后(不包括门棚),要采取前探梁作临时支护。前探梁可用11#矿用工字钢或15Kg/m钢轨制作。每根前探梁的固定点不少于3个,采用44型溜子链条、联接环和螺丝联接,螺帽要满扣,用木楔打紧,严禁重楔。新开门巷道支齐三架棚前或巷道调向无法正常使用前探支架时,可采用点柱或前探棒作为临时支护。二、每根前探梁的长度不小于4m,前探距离要根据循环进度在作业规程中具体规定。前探梁的根数,当棚梁净宽在2.8m及以下时用两根,棚梁净宽大于2.8m时用三根,均匀布置。三、前探梁上方用长度比巷道顶部宽度小0.4m的木板梁(宽×厚=150×60mm)和小杆或板棚接顶,控制前探部分顶板。有条件时可将棚梁预放在前探梁上,接顶架牢。四、因放炮崩倒崩歪的支架,必须待吹散炮烟后,从外向里,在支架和前探梁的掩护下,敲帮问顶,逐架扶正,背牢架实。五、在移动前探梁时,必须在支架掩护下操作,严禁空顶作业。六、上(下)山掘进,巷道坡度大于15°时,要有防止前探梁下滑的措施。第97条锚喷、锚杆巷道临时支护要符合以下要求:一、锚喷、锚杆支护的巷道要用前探梁作临时支护。二、前探梁可用11#矿用工字钢或15Kg/m的钢轨制作,若采用其它材质作前探梁时,其具体规定必须在作业规程或措施中明确规定。当巷道宽度在3.3m及以下时用两根前探梁,大于3.3m时要使用3—4根前探梁,前探梁上方背顶材料同架棚巷道,前探梁间距不大于1.4m,用金属锚杆和吊环固定。每根前探梁不得少于2个吊环,吊环螺纹拧入长度不少于30mm。固定前探梁吊环可使用巷道支护的锚杆。吊环每移动一次,都要检查其结构有无裂纹、开焊或变形,不合格必须立即更换。三、锚喷巷道如果采用其它支护形式作临时支护时,必须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并在作业规程中对顶板控制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做出具体规定。四、掘进工作面要时时备足5架与本巷道断面相适应的架棚支护材料,当遇到松软岩层或破碎顶板时,要及时改为架棚支护。第98条砌碹巷道,要尽可能采用锚喷作临时支护。若架棚支护改为砌碹支护,必须采用四撑棚做临时支护,且符合以下要求:一、四撑棚棚梁直径不得小于0.2m,需选用坚硬优质木材。顺向抬棚棚梁净里长应不超过2.8m,腿窝距底槽内沿不小于0.5m,横向抬棚腿窝距底槽内沿不小于0.3m。四撑抬棚接口处和梁与梁的接触处,都要用扣扒双面扒牢。二、支设抬棚前,要先将施工地点前后10架棚加固好。挖底槽前要先支好四撑抬棚。四撑棚托原棚不得超过4架,抬棚腿要落到实底,作业规程中要明确规定防止高吊、失脚的措施。三、放炮开帮后,要检查加固四撑抬棚。待找掉顶帮活石,控制好两帮后,方可挖底槽。四、砌墙及挖底槽时的护帮措施要在作业规程或措施中作详细规定,以防溜帮和落石伤人。第三节巷道新开门与交叉口的管理第99条巷道交叉口开门前,必须有符合现场实际的开门口施工大样图,标明开门口的位置、开门口中线点至原有巷道导线点的距离、中线方向、抬棚长度、中线至两帮的尺寸及叉梁长度等。如开门口是砌碹碹岔,则应设计相应的临时支护大样图。第100条巷道开门口的位置,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应避开断层带、岩石破碎带、老巷、三岔口以及实体煤与老空的交界处。第101条架棚巷道新开门口必须使用临时抬棚,将开门口范围内及其两侧各不少于一架原棚梁托住。然后开宽巷道再使用永久抬棚,永久抬棚净宽小于2.5m时,可使用单抬棚;永久抬棚净宽大于2.5m时,要使用双抬棚,插梁端头要同时压住双抬棚棚梁,插梁与永久抬棚及棚腿接合处都要焊挡板。插梁与抬棚棚梁用木楔加紧,不得重楔。抬棚棚腿不得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摩擦支柱及桦木等脆性材料。第102条抬棚的棚梁、棚腿要在同一铅垂面内,抬棚要固定牢固。棚梁两端要用锚杆固定在顶板上,若顶板不具备打锚杆条件,可使用棚口卡子固定。第103条架棚巷道开门要浅打眼,放小炮,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基心及门口两侧岩体的破坏。抬棚与相邻支架必须用小杆背牢,打上撑杆,不准有四不靠的抬棚。第104条锚喷及锚杆支护巷道的开门口,要有加强支护的措施。跨度及压力较大的地点,如用锚索加固时要在措施中明确规定锚索的长度、数量和布置方式。第105条两巷道立体交叉净岩帽小于6m时,要制定专门加强支护的措施。第106条开门口形式的小绞车窝,抬棚与抬棚以里第一架棚的棚距不大于0.3m,两棚必须互不关联,以防意外撞倒抬棚时,影响小绞车窝的安全。第107条对巷道门子口、交叉点等,要加强管理,落实责任,严格执行挂牌管理制度。第四节复采区和再生顶板区域内巷道顶板管理第108条在复采区和再生顶板区域内施工的交叉口,除执行一般巷道交叉口支护的规定外,还应做到:一、对施工区内的煤炭采出时间、岩层稳定性、假顶铺设、再生顶板胶结等情况,要了解清楚,在地质说明书中详细叙述,并在作业规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强支护措施。二、巷道交叉口的顶、帮,都要用条笆密背,并用木棒加紧背牢,防止漏碴造成空洞。棚顶上要防止出现不接顶现象。若出现落棚,必须制定专门措施进行处理。第109条下分层巷道施工必须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下分层支护方式要根据矿压显现的实际情况确定,要充分考虑开采深度、上分层采后时间、岩性等因素。当巷道需开宽或遇压力集中区等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支对棚或缩小棚距等措施,提高支护强度。二、下分层工作面巷道与上分层工作面巷道必须内错布置,内错距离为2~3m。下分层巷道开门应选好位置,必须在上分层停采线之前进入下分层巷道位置。三、下分层掘进施工要做到一次成巷,严把工程质量,避免前掘后整,为防止放炮和耙装机耙斗碰撞造成支架变形,应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四、下分层巷道掘进遇上分层顶板破碎、出现网兜或漏顶时,要采取放小炮、掏梁窝的方法,用前探支架超前控制,并严密背顶,适当缩小棚距。五、当下分层巷道压力较大或上部有冒顶区及顶板冒落不实时,可采取增设拉杆、撑杆等措施,增加棚子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防止滚梁、偏肩及歪斜变形,并及时编制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五节巷道维修第110条使用中及正在掘进的巷道,要加强检查和维修,保持巷道设计断面,保证运输、通风的畅通和行人安全。巷道失修率不准超过规定要求。第111条大断面巷道扩修、开宽,有关人员要先查看现场,根据顶板具体情况,制订专门措施,详细规定施工工序和顶板维护方法。第112条巷道扩修、维修、换棚,必须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独头掘进巷道必须撤出迎头施工人员,严禁与迎头施工平行作业。施工前要将作业地点前后10m范围内的支架,全部进行加固。二、整修换棚必须先支后回。修复更换一架棚子,要先支设点柱或使用前探梁控制顶板。更换两架以上的棚子,要先支设抬棚或前探梁控制顶板。当巷道倾角较大时,还必须加支趄柱、护身柱等。在控制好顶板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换棚等作业。具体控制顶板方法,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三、整棚时只准一人操作,一人配合,并有专人监护,严禁在棚子两侧同时操作。修棚时应逐架进行。严禁用手拉葫芦等工具违章整棚。四、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依次进行,并严禁人员进入维修地点以里。严禁分段平行作业。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五、为方便支棚、整棚和处理漏顶,每个掘进头应配有2~3棵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井下现场应备有扁钎、撞楔等专用工具材料。第六节废旧钢材制作金属支架第113条利用各种废旧钢材制作金属支护用品,要根据各种钢材的材质和横截面形状作出设计图纸。设计时应全面考虑支架的受力状态,进行强度计算。对接口处、棚腿上下的接触面积、支架夹角大小及焊接加工工艺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第114条对废旧钢材的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