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意识的本质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意识的本质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意识的本质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意识的本质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意识的本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故知新1、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②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6、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7、规律具有客观性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动物会不会思考?黑猩猩灭火

黑猩猩经过人们的反复训练,它能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放水灭火。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它灭火,但它此时已束手无策了。5.1意识的本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简单反应应激反应感觉心理岩石风化植物向阳动物反射思维精神人类意识自然界中的物质的反应表现?这些反应与人的意识有什么关系呢?生物学前提物质基础岩石风化无生命物质的反应植物向阳狗的条件反射但是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为什么偏偏只有人类的感觉、心理等才被称为“意识”呢?已经有不少有关猿猴使用工具的报道:如它们用小棒钓白蚁,用石块敲碎果壳,用嚼烂的树叶吸水等。然而,一般说来,猿猴总是首先依靠自身的器官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只有当这样做行不通的时候,才会转而考虑采取工具的行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曾用实验来证实黑猩猩能否利用工具。从实验来看,黑猩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机敏,它们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工具。但是它们至多只会用自己天然的器官对工具进行某些加工,比如用牙咬,用手臂的力量去掰,但却不会想到利用其他工具,例如石块来加工制作自己适用的工具。想一想: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

动物不能使用劳动工具劳动,没有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人脑。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积极地支配自然,改造自然。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需要使人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劳动使人直立行走劳动促进人思考问题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协调活动的需要,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于是就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用词来概括各种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并使人类获得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而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劳动产生语言劳动创造了人,也促使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促进了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使人直立行走促进人思考问题产生语言劳动结论: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更重要)探究:动物有没有意识,能不能说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人脑与动物大脑的区别人脑的功能二、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生理基础)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2、意识是通过反射活动实现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反射无条件条件(具体事物刺激)(语言刺激)动物与人共有人类特有动物遗传的本能说梅止渴狼孩的故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是,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呢?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象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的故事。狼孩的故事据记载,"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象狼似的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狠长时期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主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只是在一年以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她两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四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七年后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会了几句话。在最后的三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也不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方向前进时,死去了。据狼孩的喂养者估计,卡玛拉死时己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及三、四岁的孩子。这一事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有了人脑仅具备了生成意识的机器和厂房(物质器官),要生成意识还必须具备原材料——客观存在,这是意识产生的根源。笑话2:一个城市里的小朋友,被同学骂她是猪。她非常高兴。因为她从没见过猪。只看过动画片,所以她认为猪是很可爱的。还有一个城市里的小学生,她写文章写到:猪是四四方方的动物。因为她只见过冻猪肉。

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是错误的意识,它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反映,是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不会形成鬼神观念。请大家画一个鬼和一个神仙?它们有何特点?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意识的反映对象:

客观存在厂房和机器产品(意识)原材料“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呢?“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龙”。“龙”的观念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取材,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它能在天上飞、地上跑、水中游,集海陆空于一身。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本质)1、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错误的、歪曲的反映。宗教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意识的内容和形式(1)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2)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本质上说是主观的注意:

1、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

2、不能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看成是直观的镜子对事物的反映。因为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特点。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4、电脑≠人脑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电脑不能产生意识。小结:什么是意识?1、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3、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考题回顾:1、“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A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2006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