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评价单位: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二零一二年十二月目录TOC\o"1-2"\h\z\u1建设项目概况 3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背景 3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生产工艺 41.3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7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0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0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0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23.1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123.2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133.3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153.4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 193.5环境风险分析 243.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263.7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264公众参与 294.1环境信息公开的次数、内容、方式 294.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 304.3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33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 344.5公众参与总结 34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55.1项目概况及主要建设内容结论 355.2项目环境影响结论 355.3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总结 375.4总结论 386联系方式 396.1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396.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39PAGE37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PAGE15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背景龙山煤矿位于莲花县城区方位356°直线距离约17km处,隶属莲花县坊楼镇管辖。矿区范围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7°17′43″~27°18′49″,东经113°56′25″~113°57′04″。龙山煤矿矿区有公路与县区公路和319国道相接,经闪石至路口与莲花至安福公路相接,交通较为方便。龙山煤矿属私营企业。矿井始建于1986年,由县委书记煤炭工业局自行设计,设计年产量3万吨/年,平硐开拓。2006年江西省煤矿设计院根据矿山开采情况重新设计,设计生产能力4万吨/年。龙山煤矿原有矿区范围由11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约1.351km2,开采标高为+330~+260m;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核准预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赣采复字【2008】0181号),龙山煤矿调整后的划定矿区范围由13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约1.2409km2,开采标高为+500~-150m。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发挥资源优势,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根据矿井生产需要,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拟将矿井的生产能力由4万吨/年提升到6万吨/年。2010年3月,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委托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编制完成了《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2010年3月,建设单位委托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扩建工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为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于2010年3月委托我中心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中心即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初步工程分析等工作。由于矿山法人变更等原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度停滞并终止。2012年6月,受龙山煤矿的再次委托,我中心在原有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最新颁布的相关技术导则要求,重新安排了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并收集补充了相关资料,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采选工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生产工艺1.2.1主要建设内容表1-1项目组成项目组成扩建工程与现有工程依托关系主体工程主井工业场地主要由主斜井、卷扬机房及空压机房等组成,开采规模为6万t/a。改造刷大现有主斜井井筒,选用JTP1.6×1.5型绞车,更换卷扬机电机。新购2台MHP10/7G空压机。原卷扬机房及空压机房利旧。总仓库金属材料库、综合仓库、部分生产设备存放处。全部利旧原煤仓全封闭煤仓,占地面积600m2,最大储煤量约2000吨。改造现有贮煤场副井工业场地担负行人、矿井上部排水和进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利用现有南副井平硐风井工业场地包括北风井和南风井,担负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利用北部风井作北风井,利用南部风井作南风井。排水井工业场地担负矿井上部排水和进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利用现有北副井平硐作排水井。辅助工程炸药库起爆材料库、炸药库、值班室、消防水池。全部利旧生活设施工人主要来自周边村庄的村民,大部分回周围村庄住宿,在采矿场地建宿舍供工人临时休息。全部利旧公用工程生产供水、回用水系统+140m、0m设置水泵房,容积为150m3水仓。涌水泵至地面处理站,部分返回地下供生产用水,部分回用防尘、降尘用水,部分用于空压机补充水,其余外排。地面沉淀池、部分排水管网利旧生活供水系统引自山泉水。利旧道路利用现有运输道路。利旧供配电系统采用双回路供电,一回供电电源引自坊楼镇变电站(35/10kV),一回引自清水电站(35/10kV)。利旧环保工程废水处理设施新建水力循环澄清-重力式无阀过滤处理设施,用于收集处理矿井涌水。新建SBR+砂滤装置处理生活污水。新建矸石堆场占地约4550m2。矸石及时外运综合利用。利旧生态恢复工程服务器满后,对原矸石堆场煤矸石全部外运综合利用,并对工业场地进行复垦绿化。新建1.2.2生产工艺本次扩建方案仍为斜井开拓,工业场地利用现有矿井工业场地。根据本矿的现有井巷工程、地形和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现状,为保证既充分利用勘探区储量,减少煤炭资源损失,又能尽量利用现有的井上、下生产系统,设计宜充分利用矿区范围内的井筒及巷道开拓井田剩余煤层资源量。利用现有生产系统和主要巷道,现有矿区范围内的5个井筒全部利用,不另外扩建井筒。各井筒用途如下:1、主井:改造刷大现有主斜井井筒和+140m运输大巷,主斜井选用JTP1.6×1.5型提升绞车,串车混合提升,担负提煤、运矸、运送材料、设备、运人及进风等全部任务,并作为矿井安全出口。2、副井:利用现有南副井平硐作副井,担负行人、矿井上部排水=5\*ROMANV和进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3、南风井:利用南部风井作南风井,担负矿井南部采区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4、北风井:利用北部风井作北风井,担负矿井北部采区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5、排水井:利用现有北副井平硐作排水井,担负矿井上部排水和进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1.2.3生产规模及服务期限根据“关于《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扩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赣国土资储备字【2010】92号)及“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扩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赣金林储审字【2010】092号),截至2009年12月31日,龙山煤矿预划定矿区范围内保有煤炭资源储量为138.19万吨。矿井设计煤炭可采储量为72.376万吨,储量备用系数取1.45,2010、2011、2012年按年生产能力3万吨核算,2013年起按年生产能力6万吨核算,从2013年计算,矿井煤炭开采服务年限为6.82年。1.2.4建设周期和投资矿井的扩建工程为6个月(含试运转1个月)。龙山煤矿扩建工程总投资为1282.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合计37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28.9%。表1-2环保投资估算表序号用途环保措施投资金额(万元)备注1污水处理水力循环澄清-重力式无阀过滤处理设施202矸石堆场溶淋水收集池13SBR+砂滤装置54废气处理井下洒水除尘、通风除尘75地面防尘、原煤转载喷雾洒水36固体废物处置煤矸石堆场等27噪声防治设备间、隔音墙及门窗等18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绿化等120.6含工程措施费、植物措施费、独立及预备费用9生态治理恢复塌陷区回填、矸石场土地复垦等205.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估算总投资10环境监测监测设备等5环境保护总投资37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28.9%项目总投资1282.2万元1.2.5工程特性表表1-3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矿井设计能力(1)年产量kt60(2)日产量t1822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年6.82年以2013年为起始年3矿井设计工作制度三班八小时工作制(1)年工作天数天330(2)日工作班数班34储量(1)资源储量kt1381.9(2)设计可采储量kt723.76(3)可采储量占资源储量%52.45产品方案原煤煤质:牌号无烟煤煤的主要用途动力用煤及民用煤6资源情况(1)可采煤层数层2(2)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m0.78、0.50(3)煤层倾角度28°~67°(4)煤的体重t/m31.84-1.897矿区范围(1)走向长km约1.60(2)倾向宽km约0.34(3)井田面积km21.24098开拓方式斜井9开采水平情况个2水平标高m+140、-5010采矿方法m伪倾斜走向长壁采煤法,炮采11回采工作面个数及长度个、m1、11212井下大巷运输(1)辅助输方式2.5T防爆特殊型蓄电池机车(2)煤炭运输方式2.5T防爆特殊型蓄电池机车13通风系统中央边界式14矸石处理方式外运砖厂1.3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1.3.1与法律法规、政策符合性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国家安监总局等十一部委局《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局煤矿【2006】48号)和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制定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三年规划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6】19号)等文件精神,严格产业准入制度,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矿井生产能力水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煤炭产业政策》,并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产业政策”要求依法取缔非法煤矿、关闭布局不合理、不符合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乱采滥挖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现有合法矿井通过实施整合、扩大开采范围以及技术改造,改扩建等措施,提升矿井生产能力。2007年末淘汰生产能力30kt/a以下的矿井。依照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矿产资源整工作实施方案>通知》(赣府厅字【2006】74号)文件精神,通过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非法和破坏和浪费资源的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现有合法矿井通过实施整合、扩大开采范围以及改扩建、技术改造等措施,提升矿井生产能力;到2007年底,现有合法矿井生产能力低瓦斯矿达到30kt/a以上(不含),高瓦斯矿不小于60kt/a;新办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低瓦斯不小于90kt/a,高瓦斯不小于150kt/a。所有合法矿井的生产系统(环节)达到《煤炭安全规程》的要求;矿井地质条件符合正规开采条件的,必须采用正规采煤方法,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水平明显提高;矿井采区回采率厚煤层不低于75%,中厚煤层不低于80%,薄煤层不低于85%。龙山煤矿是“五证一照”齐全的合法企业,在资源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按照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预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赣复采字【2008】0181号),扩建生产能力至60kt/a,矿井为低瓦斯矿井,满足江西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通知》(赣府厅字【2006】74号)文件要求。矿山可采煤层AⅡ14、AⅠ13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0.78m、0.50m,煤层厚度为薄煤层,扩建工程采区薄煤层回采率87%,满足煤矿规定的回采率要求。矿井煤炭含硫率0.50%-0.78%,扩建工程不设煤炭洗选设施,所产原煤直接外售,符合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26号《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对现有硫份大于3%的高硫小煤矿,应予关闭,新建、改造煤层含硫份大于1.5%的矿井应补建配套煤炭洗选设施”的规定。1.3.2与所在矿区总体规划协调性(一)与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中,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主线、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促进工业化进程,有序开采煤炭资源,稳步推进煤炭资源开发整合,调整改造中小煤矿,促进煤炭基地建设,稳定煤炭供应能力。预计至2015年,按现有可供规划利用的资源储量预测,对经济社会需求能充分保证的矿产有钼、钽、铌、硫、岩盐、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等12种;能基本保证的矿产有锌、钨、银、稀土、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等6种;不能保证的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铅、饰面用大理岩等18种。2015年主要矿产品预测产量煤为2500万吨;2015年主要矿产品预测需求量煤为6500万吨。因此,规划要求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大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发展绿色矿业。安全平稳发展煤炭产业;积极发展高新矿业和非金属精深加工,大力延伸产业链;探索发展城市地热及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鼓励对煤、铁、锰、铜(铅锌)、金、银、钽(铌)、玻璃用砂(石英砂岩)、石膏等矿种的勘察。可见,本项目建设符合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二)与萍乡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萍乡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煤炭属于鼓励勘查矿种。规划共划定重点勘查规划区4个,分别为上栗煤炭、石灰岩、多金属重点勘查区、上栗—湘东煤炭石灰岩重点勘查区、安源青山—高坑煤炭重点勘查区、莲花煤炭、石灰岩重点勘查区;3个矿业经济规划区,分别为湘东—安源—芦溪煤炭、钢铁、陶瓷矿业经济规划区、上栗煤炭、建材矿业经济规划区、莲花煤炭、建材矿业经济规划区。龙山煤矿即位于莲花煤炭、石灰岩重点勘查区,也处于莲花煤炭、建材矿业经济规划区。(三)与莲花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莲花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龙山煤矿属鼓励开采区。1.3.3与矿区规划环评相符性莲花县煤矿资源较丰富,但资源分布散,截至2012年10月,莲花县没有进行煤矿规划环评,矿区也没有进行规划环评。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自然环境概况矿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山体呈北东向展布,最高山摇篮寨海拔738.2米,最低点峙垅河谷,最低标高243.10米。项目所在地莲花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等特点。项目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植被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地带性山地植被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植物区系成分主要由樟科、山茶科、冬青科、木兰科等组成,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采伐利用,使原生植被不断减少,并发生了逆行演替,现状植被主要是处于不同逆行演替阶段的次生群落,以及经人工营造或自然恢复的人工林,次生林,主要树种为马尾松、继木、油茶等。矿区内植被覆盖率约为88%。2.1.2社会经济概况莲花县面积1072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下辖4个街道、5个镇、8个乡、1个垦殖场,总人口24.9万人。2011年财政收入完成4.65亿元。项目所在区域目前无地方病和特异疾病流行情况,区内人群健康正常。2.1.3环境现状监测概况根据萍乡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岩背小溪、琴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从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来看,龙山煤矿扩建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都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表2-1评价范围一览表评价时段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建设期环境空气施工区域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营运期环境空气以工业场地和排风井为中心的周边2km范围,地表水环境废水排入岩背小溪处至岩背小溪汇入琴水下游2000m。地下水环境矿区周边1km范围声环境工业场地厂界外200m范围及运输线路经过的环境敏感点。生态环境矿区内及边界外延500m,约2.5km²范围。风险评价炸药库所在位置及采矿沉陷区,确定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炸药库周边300m区域及矿区沉陷区范围内的水体、建筑物等。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3.1.1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表表3-1扩建工程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污染物名称治理前产生情况治理措施治理效率治理后排放情况污染物削减量浓度产生量浓度排放量mg/Lt/a%mg/Lt/at/apH7.03--水力循环澄清-重力式无阀过滤处理设施+综合利用--7.03SS1046.0797.7%40.145.93CODCr7.10.4153.7%50.190.22NH3-N1.510.0933.3%1.500.060.03mg/Lt/a%mg/Lt/at/apH7.66--自然澄清+综合利用--7.66SS40.47100%--00.47CODCr3.50.41100%--00.41NH3-N0.2510.03100%--00.03矸石场(10mg/Lt/a%mg/Lt/at/apH7.35--洒水降尘、降温--7.35SS80.03100%--00.03CODCr3.60.01100%--00.01NH3-N0.0580.00100%--00.00生活污水(20mg/Lt/a%mg/Lt/at/aCODCr2001.32SBR+砂滤85%300.201.12BOD51200.7990%120.080.71NH3-N250.1660%100.060.10SS2001.3295%100.071.25废气mg/m3t/a%mg/m3t/at/a周界外颗粒物浓度<10<1--0固体废物t/a%t/at/a煤矸石3000制砖综合利用100%-03000煤泥14(干重)与原煤一同外售100%-014(干重)生活垃圾32交与环卫部门100%-0323.1.2主要污染物排放方式和途径(1)井下涌水扩建后矿山涌水分三部分排出地表,分别为:+190m中段水仓涌水主要为老窑积水及大气降水渗透水,通过排水井排出地表;+140m中段水仓涌水主要为老窑积水,通过副井排出地表;0m水平主要为开采水平段涌水,通过主井排出地表。排水井、副井涌水因其水质好,涌水经澄清池处理后部分补充空压机冷却水,其余用于林业灌溉。主井排水因受开采扰动影响,涌水中悬浮物相对较高,经水力循环澄清—重力式无阀过滤处理后,部分补充空压机冷却水、扬尘洒水,其余经冲沟排入岩背小溪。(2)矸石堆场淋溶水矸石堆场淋溶水自流入堆场下游设置的收集池,澄清后全部用于矸石堆场洒水降尘。因矸石场占地面积较大(4550m2),矸石堆积量较多,需对矸石堆进行洒水降尘降温措施。(3)生活污水矿区生活污水拟采用SBR+砂滤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全部外排。3.1.3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煤矿井田开采可能造成地表沉陷,扩建后划定矿区范围为1.2409km2,矿区范围内以林地为主,不占用基本农田,占用林地均已到莲花县林业局的审核和同意。地面工程建设将改变原有地貌、损坏和压埋原有植被,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矸石堆存将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煤炭地下开采形成采空区,容易造成地表沉陷及建筑物破坏。根据《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扩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结论:预测采动影响范围1.056km2,受采动影响的有:采矿副井、排水井、南风井、北风井和井下巷道。没有居民点及其它环境敏感目标位于地表采动影响范围内。3.2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项目位于莲花县坊楼镇,矿区附近分布的环境保护敏感点(区)主要有居民点及建筑物、地表水体等。矿区内无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珍稀动植物资源,无名胜古迹。项目受纳水体为岩背小溪、琴水。项目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岩背小溪小溪,流经约1.5km后汇入琴水(也称禾水),汇入处下游约85km处分布有永新县自来水公司取水口(位于禾水),设计取水能力约50000t/d。表3-3各环境敏感目标相对位置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名称与矿区边界相对方位和距离与主井相对方位和距离与炸药库相对方位和距离与排矸场相对方位和距离规模环境功能大气环境江山组(M1)NE、1NE、1300NE、1300NE、1300约10户(35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陂头组(M2)E、1600E、1600E、1600E、1600约40户(125人)双园组(M3)SE、1700mSE、1700mSE、1700mSE、1750m约10户(30人)甘家村(M4)SE、2000mSE、2000mSE、2000mSE、2000m约80户(250人)水环境沿背小溪从矿证边界东部、南部流过,矿区内流径约1km。小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琴水河东矿界以东约1000m中河声环境矿井工业场地周边2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环境风险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地表采动影响范围线内仅有各井筒及工业场地、少部分矿山运输道路通过,无大的地表水体、民居建筑以及公路等环境敏感点。备注:矿山主井工业场地旁原有杨梅岭村小组(共6户),部分居民楼位于矿区范围内。从2001年9月起,杨梅岭村就开始响应县政府关于实施深山区居民搬迁的号召,2004年,莲花县政府以莲府发〔2004〕12号文的形式对深山区移民资金的管理提出了要求。至2010年6月底,杨梅岭村所有居民均已搬迁,具体见移民搬迁证明附件18。图3-1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3.3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3.3.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一)建设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①对地表植被的影响施工建设期矿井工业场地的建设、基础设施开挖,边坡、排洪涵洞、排水沟等的开挖,造成对原地表植被的破坏。工程施工营地、料场临时占地及弃渣堆放占地也会破坏原地表植被。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时会得到恢复。②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项目煤炭开采扩建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矿井工业场地、原有生活设施、各井筒、运输道路等设施,无新占用土,工程施工主要是改造刷大现有主斜井井筒和+140m运输大巷,产生的废土石全部用于用于场内平衡,搞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不会出现压占地表土地、植被的现象。③对景观的影响项目煤炭开采以井工形式开采,不会对原有地貌景观造成较大的影响,矿井工业场地、风井工业场地、道路及矸石场等地的建设改变原有地貌景观,但影响范围小,并且本项目位于偏僻处,远离当地主干线公路。由于煤层开采后地表可能会发生移动,同时伴有裂缝及塌陷坑的产生。矿区煤炭开发后的地貌形态为原有地貌与地表沉陷叠加的结果,由于所采AI13、AⅡ14煤层不厚,预计地表处发生塌陷、沉陷的可能性很小。开采规模小,巷道基岩较稳定,开采过程中及时充填,预计发生塌陷、沉陷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龙山煤矿矿证范围内不会有明显的地表裂缝及塌陷坑,因而,地貌形态的改变并不明显。(二)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影响分析①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②矿井占地对生态环境影响3.3.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一)建设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矿井的建设施工会对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可能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二)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①矿山开采影响地下水半径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01-2011)附录C,结合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附图六),采用公式计算法计算影响半径。计算可得下降漏斗影响半径为539m。根据总平面布置图,距离矿界最近的居民点有1300m,因此矿山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对居民生产生活无影响。②矿井开采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矿井开采一般情况下不会对③矿井开采对地下水流场、水位及植被的影响评价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下水主要接受降雨补给,并以潜水形式埋藏;同时,地层与煤层走向基本一致,地下水走向大体上与地层结构相似地形起伏大,非承压水流程短,且水力坡度大,因此,地下水受采煤导水裂隙带影响较小,其地下水流场受开采影响较小。另外,由于,且评价范围内植被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雨,区内雨量比较充沛,降雨日多,年均降雨量1670mm,降雨量时空分布相对均匀。因此,开采对井田区内的地表植被生长影响很小。④矿井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矿井水正常涌水量为总的来说不会造成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大量浪费。3.3.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建设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井下施工中产生的井下排水和建筑施工排水、车辆和设备冲洗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矿井井下施工主要是巷道掘进及其支护产生的井壁淋水和井下施工涌水,水量较小,SS也较低,以临时沉淀池澄清后用作地面施工用水,不外排。设备冲洗水成分相对比较简单,污染物浓度低,水量小,而且是间断瞬时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施工期不设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下班后全部居住于附近村庄、集镇,没有生活污水外排。(二)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预测结果显示,现有工程废水排放对岩背小溪、琴水的污染物贡献值远大于扩建工程废水正常排放情况下的贡献值。可以预知,扩建工程投产后,矿山在按照环评要求建设并运行各种污废水处理措施后,矿山废水排放对岩背小溪、琴水的污染贡献将减少,岩背小溪、琴水水质仍可满足Ⅲ类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事故情况下,扩建工程矿井废水直接外排对岩背小溪水质CODCr和SS浓度影响仍较小,岩背小溪水质仍能够满足Ⅲ类水环境水质要求。对琴水污染贡献忽略不计,主要原因是琴水流量远远大于事故排水量。3.3.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一)建设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工业场地施工活动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建筑材料运输、卸载中的扬尘,土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临时物料堆场和裸露地表产生的风蚀扬尘,混凝土搅拌站产生的水泥粉尘等。施工扬尘的大小随施工季节、土壤类型、施工管理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另外还与风力、表土含水率等诸多因素有关,难以定量描述。项目所在矿区植被茂盛,总体上扬尘产生量较小,如果施工期采取对干燥工作面定期洒水、及时平整场地和恢复植被等有效的防尘措施,扬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将大大减少。由于本矿区施工场地与周围的居民敏感点的距离较远,矿区植被茂密,另外矿区扬尘影响是局部的(距施工工作面的距离小于100m,主要集中在矿区工业场地附近)和短暂的,因此对矿区周边居民无影响,主要影响人群是施工人员和矿山上班职工。(二)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通过采取喷雾洒水等综合措施降低矿井废气中污染物浓度,可将处理后的矿井废气粉尘浓度控制低于1mg/m3,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废气排放浓度要求。一般井下排出的粉尘影响范围在距离风井100m以内区域,加上矿区特别是坑采采矿区的地表茂密植被对区域空气净化起到很大的作用,井下废气和粉尘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龙山煤矿所在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常年降雨充沛。当地年平均风速为1.6m/s,风速大于4.8m/s情况全年出现的频率很低,因此原煤在风力作用下可能被吹扬而进入大气中的情况很少。原煤堆场采用洒水减小扬尘的产生,通过洒水措施可以有效抑止扬尘产生,扬尘产生量可以减少约80%,可有效减小原煤堆场扬尘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采取加强原煤堆场四周绿化措施,种植滞尘性较强的树种,形成绿化带,采措施后原煤堆场扬尘影响范围减小,对环境空气影响减小。煤外运装车点设置洒水降尘系统、运煤公路地面硬化、运煤车辆不超载,通过以上综合措施控制颗粒污染物浓度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3.5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建设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矿井场地平场工程土石方移动、“三材”准备将增加当地交通运输量,会对当地交通运输状况,以及道路两侧及施工场地周围的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施工场地离最近的居民点1300m,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点无影响。(二)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运煤行车速度在30km/h的情况下,公路中心线两侧l0m处昼间噪声值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矿井从工业场地至县道,为矿井运煤道路,长约5km,沿途仅有少量居民楼在公路中心线10m以内,预测可知,l0m处村民点噪声预测值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由于运煤车辆主要集中在白天,运输时间为10:00~18:00,因此,只要严格限制运煤车辆穿过居民点时,时速小于30km/h,预计运煤车辆对公路两侧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很小。3.3.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一)建设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分析矿井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井巷改造工程产生的掘进矸石,由于项目属于扩建工程,充分利用现有巷道,建井期开挖土石方量较少,少量的土石方全部用于项目区就地建设。该项目地面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无土石方的挖、填、弃。土石方调配情况只有井下工程部分。工程采用场内空闲地进行临时堆放需转运的土石方,临时堆场必须用防雨布遮盖,周围设临时挡土墙。地面场地施工过程中将排放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是废弃的碎砖、石、砼块等和各类包装箱、纸等,产生量较少。废弃碎砖、石、砼块等一般作为地基的填筑料,各类包装箱、纸一般由专人负责收集分类存放,统一运往废品收购站进行回收利用,因此,龙山煤矿扩建工程施工中建筑垃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施工期生活垃圾是由施工人员产生,产生量与施工人员数量有关。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与现有工程运行期工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一同处理。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二)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结果矿井扩建后,煤矸石、煤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产生量较少,且得到妥善的处理或处置;矿井水处理站产生的煤泥可掺入原煤外售。因此,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小。3.4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3.4.1生态环境(一)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积极开展堆存矸石的综合利用,消灭堆存量,采用营运期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措施对矸石场进行综合整治,所占用的土地恢复其原有功能,如平整后进行复垦或绿化。对工业场地、工作场地内各种建筑设施可根据当地需要双方协商妥善处理(如办公楼、食堂、灯房浴室、库房等)。对当地不能利用的矿井各种井筒等采取封闭措施,以免对附近人群活动造成意外伤害。对不能利用的场地,宜进行林业复垦,条件较好、投资差异不大时可进行农业复垦,以此恢复植被,减轻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形成区域新生态。(二)生态复垦技术经济分析矿井服务期满后,根据《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扩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估算总投资合计为205.42万元,折合成吨煤成本为5.02元。沉陷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综合整治工作,应在莲花县土地和林业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为保证该资金能够专款专用,建设单位应设立专用帐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按年或按时进行提取。3.4.2地下水(一)地下水防治措施及效果项目建设生产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贮煤仓、矸石堆场淋溶水下渗对地下水质的影响以及地下开采疏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在矿山建设和采矿生产过程中,采取在贮煤仓及矸石堆场地面实施路面硬化处理,设置密闭贮煤仓,在矸石场下游设置收集池,导入收集池处理等措施,减缓矸石堆场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按“探、堵、保、防、排”防治水原则,采取深打浅爆的凿岩爆破方案,选用井内注浆封堵明显构造裂隙和充填防止顶板塌落等工艺措施,控制煤矿地下开采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二)地下水防治经济技术分析地下水防治措施分解于开采过程中,与矿井开采成本同支出,一般不另外增加费用,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均是目前国内煤炭开采常用、有效的手段3.4.3废(污)水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及经济技术分析(1)矿井涌水扩建后矿井涌水产生量为480m3/d,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因井下开采扰动影响,主井排水悬浮物浓度较高,副井、排水井排水悬浮物浓度低。开采水平段矿井涌水汇集至0m水仓后经水泵抽送至地面水处理装置,经水力循环澄清-重力式无阀过滤处理设施处理后部分返回至井下生产用水,部分补充空压机冷却水、扬尘洒水,其余经冲沟排入岩背小溪。外排水量为94m3/d,废水水质较好,各因子均可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要求。工程拟选用水力循环澄清-重力式无阀过滤处理工艺,该工艺是目前煤矿处理含悬浮物矿井水中比较成熟的净化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并能有效去除矿井水中油类物质。目前,该处理技术已在安徽、山东、上海等省市的矿区得到实际的应用。(2)矸石堆场淋溶水矸石堆场淋溶水收集后全部用于矸石场洒水降尘、降温,不外排。(3)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0m3/d,采用SBR+砂滤装置处理后外排,该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该处理工艺具有以下特点:①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②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③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④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矿山位于乡村,暂时无法与其它单位合建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情况下,单独建造上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本矿区的生活污水还是合理、可行的。3.4.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及技术经济分析(一)井下废气为减轻井下采矿产生的粉尘和废气的危害,矿山设计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湿式作业,即煤层预注水、喷雾洒水降尘,实施矿山有效的水、密、排等综合防、降尘措施;二是采用较长的自然通风时间;三是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根据同类坑采矿山的测定数据,在生产作业面的粉尘浓度3~10mg/m3,而经除尘措施后(煤层预注水、喷雾洒水和通风稀释)出风井口的粉尘浓度小于1mg/m3,能够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颗粒物排放要求。(二)工业场地粉尘工业场地粉尘主要由原煤及煤矸石装卸、分选及运输等生产过程中产生。对原煤装卸和分选环节及矸石堆场采取以下扬尘防治措施:①原煤装卸和分选环节及矸石堆场设喷雾洒水装置;②原煤堆场周围建设防风抑尘网;③原煤筛分系统、矸石堆场布置在储煤场防风抑尘网内;④优化工艺布置,减少煤装卸过程的落差高度。采取上述防尘措施后,可有效控制原煤装卸、分选过程中煤尘,明显减轻煤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可控制厂界无组织排放粉尘浓度低于1.0mg/m3。对原煤运输过程采取以下防尘措施:①对进场运煤道路进行硬化处理,道路两侧进行植树绿化;②加强对外运煤车辆(运煤、运矸)的管理,出厂前按车辆载重实行限载,装满物料后应加盖蓬布防止抛洒;③对场外道路派专人负责,经常维护以保持良好的路面状况,并及时清扫洒在道路上散状物料;④对道路每天实施洒水抑尘作业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扬尘污染影响距离可缩至20~50m范围内;⑤对车辆实行限速,降低车速即可减小交通扬尘,又可降低交通噪声。项目采取的是国内外地下开采矿山普遍采用的防尘措施,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且经济有效。上述措施简单易行,关键在于管理,矿方应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和监控计划,派专人加强监督管理和实施,可降低原煤运输车辆行驶扬尘对沿途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可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加强职工个人防范措施,给经常在有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配发必要的保健和劳动保护用品。3.4.5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及技术经济分析(一)矿井通风机、压风机、瓦斯泵噪声控制矿井通风机、压风机均考虑设消声器、设减振机座和软性连接。同时通风机、压风机房采用隔声门窗并在墙面敷设吸声结构控制噪声。风道内装设消声装置后,预计降噪量为20dB(A),这样可使排风道出口端噪声级降至80dB(A)以下。对风机房内则要求采用隔声门窗、安装吸声吊顶,并在墙面敷设吸声结构控制噪声,预计可降噪量15~20dB(A)。
(二)坑木加工房及机修车间噪声控制①坑木加工房噪声控制坑木加工房主要高噪声设备为圆锯机,评价建议采取对坑木加工房的门、窗设计为隔吸声结构,同时要求坑木加工房禁止在夜间进行作业。②矿井机修车间噪声控制矿井机修车间设置隔声门窗,尽量减少冲击性工艺,采用以焊代铆、以液压代冲击、以液动代气动等加工工艺。(三)矿井泵类噪声控制矿井使用的各种型号清水泵、污水泵等,噪声机理是流体在泵内被叶轮高速旋转,同时流体压力发生变化,在水泵进出口及泵壳内引起强烈振动,以及流体在蜗壳内产生涡流冲击壳体等产生噪声;此外,与泵体钢性连接的阀门及管道也随之振动;有时电机噪声有可能高于水泵。治理时首先在建筑结构上考虑,水泵间单独隔开封闭或在室内吊装吸声体,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同时,泵体基础设橡胶垫或弹簧减振动器,降低管道和基础产生的固体传声。(四)绿化降噪在高噪声建构筑物(通风机、坑木加工房、矿井机修车间、空压机房)周围及场地厂界种植一定宽度的绿化林带,绿化林带选用枝叶茂密的常绿乔木、灌木、高矮搭配,形成一定宽度的吸声林带。(五)个体防护措施对无法采取降噪措施的各作业场所,操作工人设置个人卫生防护措施,工作时佩带耳塞、耳罩和其它人体防护用品。
(六)运煤道路噪声控制措施矿井公路运输过程中,会对公路两旁的居民产生噪声影响,环评要求在交通噪声敏感地段设置限速标志与减速路障,将车速控制在30km/h以下,禁止夜间运输等措施。(七)噪声控制效果分析从现状监测结果及分析可知,矿界东、南、西、北面噪声昼夜间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项目采取的是国内外地下开采矿山普遍采用的降噪措施,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且经济有效。上述措施简单易行。3.4.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一)矸石矿井建井期矸石部分用于工业场地填方。矿井生产运行期产生的矸石全部送至砖厂进行综合利用。矸石不外排。(二)煤泥矿井水处理站煤泥具有一定发热值,掺入原煤中外售。(三)生活垃圾及污泥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经自然干化后,与生活垃圾一并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四)矸石场项目服务期满后应对矸石堆场进行清场处理,并对清场后的地面进行复垦,覆土造林。采用客土为覆盖层,厚度约40~80cm,用以补充有机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并分层压实以减缓水分渗透速度。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防止裸露矸石堆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风蚀扬尘、降雨淋溶水污染,并美化当地环境。矸石、煤泥全部综合利用,不增加费用,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处理、矸石场复垦,这些措施均是国内外矿山普遍采用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措施,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且经济有效。上述措施简单易行。3.5环境风险分析3.5.1矸石坝垮塌风险分析矸石场垮塌风险:主要指由于排矸场集雨区面积过大,暴雨时造成挡矸(渣)坝溃解,进而引起矸石(土石)泥石流发生,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影响正常生产,甚至会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属灾难性风险,故排矸场垮塌的主要风险源项为暴雨。
设计矸石场位于主井西南面,矸石场总占地面积4550m2,占地为荒地。矸石场下游为荒地,距离最近的居民点超过500m,且不位于矸石场正下游方向。矸石场库容规模小,下游为地势相对平缓,不利于泥石流的流动,因此矸石场溃坝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3.5.2煤矿瓦斯和煤尘爆炸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根据江西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关于对萍乡市二00九年度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赣煤行管字【2009】170号),龙山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5.4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42m3/min,相对CO2涌出量为23.43m3/t,批复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应对煤矿瓦斯和煤尘自燃、爆炸可采取的防范措施有:①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中心站必须实时监控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并加强对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管理,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符合有关规定,确保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始终处于灵敏可靠状态;②瓦斯检查人员应按规程检查瓦斯,所使用的甲烷检测仪应定期校验,确保甲烷检测仪灵敏可靠;③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建立健全机电管理制度,避免因“三大保护”失效和机电设备失爆引发电气火花而造成瓦斯和煤尘事故;④加强通风设施管理,保证采煤工作面的风量;⑤加强采面上隅角、采空区、采掘面冒顶区管理,杜绝瓦斯和煤尘积聚;⑥有用电设备的局部通风工作地点必须安装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有用电设备的回风巷道必须安装瓦斯电闭锁装置。⑦瓦斯排放必须位于当地居民区主导方向的下风向,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浓度,减少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3.5.3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矿区属于构造剥蚀丘陵地形,居民较少,矿山采用地下开采,采出的原煤不洗选、不加工,随采随销,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矿证范围地表无常年性大水系,不会产生洪水泛滥、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构不成对环境的污染。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1)建立矿井设计审查制度,必须按设计要求,加强对矿井开采顺序、开采方式的监督管理。(2)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防治系统,加强对采矿活动诱发的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地面沉降、塌陷、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及预报。(3)在开采中除留设隔水煤柱外,还应采取探水措施,以防水患,沿井田边界留设20m保护煤柱;井田含煤地层富水性微弱,防治水的关键因素是老窑积水及采空区积水,矿井在原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采空区,其积水可由井筒维持排水疏干。煤巷采用金属支架支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表连续性移动、变形、塌陷和沉降,减少影响范围。(4)对已塌陷区域内积水及时疏干、填平,同时加强矿区内地表水和老窿积水防范措施。(5)实行防灾预案制度,建立抗灾救灾机构,制定临灾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灾害隐患的,要停止诱发行为,并采取防治措施,对矿井产生的各类次生地质灾害,采用生物、农业、林业、工程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3.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果3.6.1经济效益分析龙山煤矿扩建工程建成后,原煤年销售收入可达1680万元,年税后净利润达346.13万元,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同时经济效益指标显示,本项目具有投资利润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等特点,对于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6.2社会效益分析龙山煤矿扩建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市场供应6万吨原煤。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当地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项目建成后,企业每年将向当地政府上缴利税近350万元,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繁荣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项目的建设也可为当地提供一定量的就业岗位,利于解决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另外,还可以带动当地建材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和第三产业等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评价分析认为本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显著。3.7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3.7.1环境监测计划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本项目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监测及矿区周围环境质量的定期监测,并对水土流失等因子进行监测。(一)污染源监测根据项目特点拟定的监测内容见表3-4,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测试方法。企业内部如无能力开展,可委托当地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监测。表3-4污染源监测计划表项目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承担单位废气矿井通风口及工业广场无组织排放监控点TSP、SO2、NO2一次/半年企业监测机构或环境监测站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口SS、COD、氨氮一次/天BOD5一次/周矿井涌水、矸石临时堆场淋溶水处理设施出水口pH、SS、COD、S2-、氟化物、石油类、Pb、Zn、As、Cr6+、Mn、氨氮、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一次/天噪声厂界外1米处等效连续A声级一次/月(二)环境质量监测矿井投产后周边环境质量监测由萍乡市环境监测站负责,生产期及服务器满后2年内地表变形由萍乡市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具体内容见表3-5。表3-5环境质量监测计划表项目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承担单位空气工业场地附近居民点TSP、SO2、NO2一次/年宜春市环境监测站地表水矿区排污口、岩背小溪、琴水pH、SS、CODCr、As、Cr6+、Pb、Zn、Fe、Mn、石油类、氟化物、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每年一次(枯水期)地下水矿区地下水上游、杨梅岭村、岩背小溪入琴水处共三个点pH、Pb、Zn、As、Fe、Mn、Cr6+、氟化物、总大肠菌群、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每年枯、平水期各一次声环境矿区四周等效连续A声级一次/年生态采空区、地表沉陷区地表变形、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二次/年市地质环境监测站3.7.2环境管理制度(一)环境管理机构设置龙山煤矿生产期将实行矿长负责制的环境管理制度,矿长负责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而环保管理机构对矿长负责,负责日常环境管理工作。江西省环境保护厅、萍乡市环境保护局、莲花县环境保护局等对龙山煤矿的环境保护行使监督职能。(二)环境管理机构职责龙山煤矿环境管理机构职责见表3-6。表3-6环境管理机构职责管理机构及部门主要职责矿长负责全矿环境管理、对全矿的环境质量负责。分管矿长主管环保技术等煤矿环保管理部门(1)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组织专家和有关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2)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本单位环境管理制度与生态保护管理办法,落实各职能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范围;(3)监督检查各产污环节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及运行情况,对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完成环境保护责任目标,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4)编制企业内部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生产计划中,负责组织实施;(5)组织、配合环境监测部门开展环境与污染源监测及地表形变观测,制定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计划,落实各项环保工程治理方案;(6)建立环境保护档案,进行环境统计,开展日常环境保护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上报企业环境报表和环境质量报告书;(7)负责接待群众来访,协调企业所在区域的环境管理,解决本单位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纠纷,提出处理意见,并向有关部门报告。(8)负责制定煤矿环境保护技术培训计划,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素质;负责矿区环境绿化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主动接受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检查和监督;(9)建立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废物循环利用方案,推行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地方环保部门行政监督管理
4公众参与4.1环境信息公开的次数、内容、方式4.1.1项目简况公示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同时结合工程前期工作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本项目的具体情况,评价单位于2012年6月28日在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的网站上(/)、建设单位于2012年11月25日在萍乡市环境保护局的网站上(/show.asp?id=2920&bigclassname=通知公告)进行了本项目的信息两次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均未接到公众和团体有关本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4.1.2简本公示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初步结论后,评价单位于2012年10月10日将项目环评报告书简本在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的网站上(/)上进行了公示,以便公众查阅。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亦未接到公众和团体有关本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4.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4.2.1现场调查概况2012年10月26-2012年10月28日,龙山煤矿工作人员采取公告张贴的形式向扩建项目周围的公众公告了本项目的相关信息。调查范围主要为矿区周围各村小组(主要是甘家村路南、陂头组、双园组等),采用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收集扩建项目周围的公众意见。通过整理各位走访人员的意见,得出公众对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看法和建议。图4-3现场公示情况4.2.2被调查公众人员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58份,收回有效调查表58份,回收率100%。其中男性55人,占94.8%;女性3人,占5.2%。公众调查对象构成情况见表4-1。表4-1被调查人员情况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名称或住址职业文化程度联系方式1甘生文男45坊楼镇甘家村路北司机高中7244***2甘贵云男37坊楼镇甘家村路南司机初中7244***3甘铁兴男56坊楼镇甘家村务农初中72***144甘中强男37坊楼镇甘家村路南务农高中72448285甘建平男56南陂中学(甘家村7组)教师中专136****84826甘昔生男43坊楼镇甘家村路北务农初中72***587刘财男48甘家村双园小组司机初中72***508甘清林男45甘家村陂头组务农初中72***659甘郎官男65甘家村9组务农初中72***9910甘炎林男46坊楼镇甘家村路北6组务农初中72***5711甘建明男56甘家村陂头组务农初中72***0412甘玉祥男48坊楼镇甘家村务农初中72***7313甘丙豪男60坊楼镇甘家村路南务农初中72***2814甘玉田男62甘家村8组务农初中72***4415甘芳涛男48甘家村7组务农初中72***8916甘山元男52甘家村8组务农初中72***9217甘明官男62甘家村6组务农初中72***9418甘兵林男58甘家村8组务农初中72***7619甘石益男57甘家村陂头组务农初中72***0020甘庆思男61甘家村路南务农初中72***1021甘建华男52甘家村6组务农初中72***8022甘健华男48甘家村8组务农初中724462223甘建伟男46甘家村8组务农初中72***7424甘宝兰女42甘家村路南务农初中134****344525甘金苟男60甘家村沙下龙务农初中72***6026陈晚娥女35甘家村路南务农初中72***3827甘中元男46甘家村路南务农初中134****307828甘文兴男63坊楼镇甘家村务农初小72***7929甘云华男54坊楼镇甘家村务农初中72***2430甘银华男49甘家村7组务农初中72***5631甘新林男42甘家村6组务农初中72***9232甘金文男54甘家村10组务农初中72***3233甘春官男50甘家村7组务农初中151****676334甘金裕男43甘家村砂下垅司机初中72***8435甘武林男44甘家村陂头组司机初中72***3236甘培益男45甘家村陂头组务农初中72***7637陈铁山男43甘家村陂头组务农初中72***4538甘建华男43甘家村陂头组务农初中72***9639甘纸莲女40坊楼镇甘家村务农初中72***9940甘德民男53甘家村陂头组务农初中72***1941甘铁一男43甘家村陂头组司机初中72***8642甘国林男43甘家村陂头小组务农初中135****063743甘根华男44甘家村陂头小组务农初中139****387244甘根祥男50甘家村双园小组务农初中132****012745陈水兰女48坊楼镇甘家村路南务农高中72***73146甘莲清男47坊楼镇甘家村路南务农高中72***1047甘福林男60坊楼镇甘家村务农高中159****875648甘飞云男49坊楼镇甘家村路南务农初中151****055349甘青云男47坊楼镇甘家村路南务农初中72***4350甘德龙男45坊楼镇甘家村路南务农初中158****088851甘金华男55坊楼镇甘家村路南务农初中72***6552甘园兰女39坊楼镇甘家村路南务农高中134****025953甘金龙男37坊楼镇甘家村路南务农初中136****875654甘新文男50坊楼镇甘家村务农高中72***8655甘付云男42坊楼镇甘家村务农高中134****9034656甘秋云男49坊楼镇甘家村务农初中72***9257甘石明男56坊楼镇甘家村务农初中131****982658刘旭琴女52坊楼镇甘家村务农初中151****7426表4-2调查对象统计结果一览表调查人数性别年龄(岁)职业文化程度男女≤30岁31~4546~60≥61农民其它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58553--2032651714894.3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建设单位、评价单位共同负责公众参与工作。具体分工为建设单位负责在矿区周围各环境保护目标张贴公告、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并收集问卷调查表。评价单位负责设计公众问卷调查格式内容并提供给建设单位,负责网上公示并回答收集公众对项目的提问,负责统计公众问卷调查并归纳分析意见。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表4-3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调查内容公众意见您居住或工作的地点与项目所在地是否邻近?邻近不邻近562您认为本地的环境状况如何?很好较好一般较差--499--您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将对本地区产生哪些有益的影响?(可多选)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地方环境5858对该项目你最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生态破坏--562采取环保措施后,您能接受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吗?能接受有影响但能接受不能接受526--您对该项目的总体看法如何?支持反对无所谓57--14.5公众参与总结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98.3%的受访者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没有公众表示反对。从公众参与及发放调查表统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项目建设对发展当地经济和增加劳动就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们都希望项目建设和发展当地的经济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希望矿山加强环保措施,取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综上,环评决定采纳公众意见,即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1项目概况及主要建设内容结论5.1.1建设项目概况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是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位于莲花县城区方位356°直线距离约17km处,隶属莲花县坊楼镇管辖。扩建后矿区面积为1.2409km2,矿区获得煤炭保有资源量为138.19万吨,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72.376万吨。扩建后原煤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服务年限6.82年。矿井设计可采煤层为AⅡ14、AⅠ13煤层,属中灰低硫中高热值无烟煤。矿井煤炭开采为斜井开拓,井口布置在矿区的东部,分2个开采水平5个采区开采,首采区为+140m水平,首采煤层为AⅡ14煤层。煤炭设计采用伪倾斜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工艺为炮采。原煤采用人力推车+绞车提升运输,原煤送至储煤场,直接汽车装车外运。煤炭开采工程设计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项目建设总投资1282.2万元,环保投资370万元,环保投资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为28.9%。5.1.2区域环境质量概况根据萍乡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岩背小溪、琴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从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来看,龙山煤矿扩建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都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5.2项目环境影响结论5.2.1生态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结论工程评价区农业发达,以农耕地、山地为主。主要植被类型为农田植被、森林植被、灌丛植被等。由于受人类干扰,森林植被主要以人工林为主,适宜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有限,动物区系结构组成较简单,在此生态境域中,动物种类比较贫乏。土壤主要为红壤。《莲花县坊楼镇龙山煤矿(扩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矿山服务期满后,对工业场地、工作场地内各种建筑设施可根据当地需要双方协商妥善处理(如办公楼、食堂、灯房浴室、库房等)。对当地不能利用的矿井各种井筒等采取封闭措施,以免对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房协议书游戏
- 2025年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同协议3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租赁押金返还融资协议4篇
- 2025年度钢材贸易代理与结算服务合同
- 2025-2030全球单深位旋转伸缩货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奶酪凝乳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棉籽浓缩蛋白 (CPC)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卷2
- 外教聘请中介合同合同协议
- 2025年度个人挖掘机租赁安全责任合同4篇
- 2024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状况三维探地雷达快速检测规程
-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政治试题 含解析
- 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河北卷) 含答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
- 初三科目综合模拟卷
- 2024风力发电叶片维保作业技术规范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真题(含答案)
- 处理后事授权委托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