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阅读题答题方法
中考阅读题答题方法大揭秘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⑶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
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
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
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
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0.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
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
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
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1.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1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
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12.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
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
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
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
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
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
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
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
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
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
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
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
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F、开门见山。G、倒叙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
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
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
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2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
(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尾声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
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
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
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
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7.语言赏析或广告: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
章有文采。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
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
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
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
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
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
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
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3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
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
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
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
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巾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
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
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
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
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
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
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
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
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
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
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
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
写作的手法。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
畅,修辞的运用等。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是修辞手法:共八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
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
组成:由文中XX(言或行)表现该人物XX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一般地
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
(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
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
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匕找力文中能表现作者情
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
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木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
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
样怎样。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规答题方法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
的作用。4【答】①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
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
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②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
的作用。
③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
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
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
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
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答】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
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
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段或最后一段的第句或最后一
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
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
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
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
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
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弓I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
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①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
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
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
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③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
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④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
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
朗上口。
⑤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
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
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
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
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答】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
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二、议论文阅读技巧5
㈠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
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中心论点1个(统帅分论点)
⑪明确:
分论点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⑫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I标题;n开篇;in中间;iv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㈡论据(用什么证明)
⑪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
用名言要分析)。⑫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⑬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⑭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⑮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㈢论证(怎样证明)
⑪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喻证法比喻
⑫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⑬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⑭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议论文的结构
⑪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⑫类型
①并列式:I总分总;11总分;in分总。
②递进式。
㈤议论文的语言
⑪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⑫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⑬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⑭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伉)驳论文的阅读6
⑪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⑫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⑬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由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
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
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
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
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
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破解语文阅读之秘笈
本秘笈共分五部五十九式,语言简练,操作简单,考前研读,可以达到速成之功效。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力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
(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
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
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
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六、“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7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七、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
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
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
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
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
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
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八、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
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
透彻、有说服力
九、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
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
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十、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
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十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
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
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
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
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
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
象的特点等。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
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
总结全文的8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
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
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
功能、作用、特点。
十二、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
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
句缺点。十三、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四、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
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
历。十五、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六、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
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
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卜七、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十八、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十九、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
物。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
的木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二十、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
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
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二十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
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9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
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二十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二十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
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二十四、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
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
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
,,,,、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二十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
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
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破记叙文十式
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描写方法的分类: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
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
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
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
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
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
一起。作用:10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
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
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
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
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
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
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
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
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五、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六、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七、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八、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九、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评价作家作品: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破说明文七式
一、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
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四、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五、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11
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一
---------(说明内容),使读者-------------------------
七、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XX”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
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XX”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XX”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
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X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
用了“XX”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破议论文九式
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二、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三、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四、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五、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
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
类”等词语)
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
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
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
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
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
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
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
(好处)。
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
验,最后用规定的句12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
系的能力。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回答时一定要有所
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一、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1、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
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
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
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
的XX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
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地位、影响
等)。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
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
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⑦.画图表:使读者一
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XX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大学轻工纺织食品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A卷-含答案
- 石河子大学《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一抹红的诗句
- 石河子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生药学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基础素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专业创新课程-嵌入式计算机产品案例》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实例与应用》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手机棋牌平台网络游戏商业计划书
-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
- 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2023版)
- 一年级体质健康数据
- 八年级物理(上)期中考试分析与教学反思
- 国家开放大学《财政与金融(农)》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3银行网点年度工作总结
- 工厂反骚扰虐待强迫歧视政策
- 计算机教室(微机室)学生上机使用记录
- Photoshop(PS)教学课件:第6章调色
- FAI首件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