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发展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全面贯彻精神,深入贯彻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XX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XX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要求,把握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抢抓国家、省市重大政策机遇,聚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聚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职校的战略目标,全面部署学校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提升。二、发展思路立足区域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以高水平中职示范校、高水平中职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攻方向,以党的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对标国际高水平职业技术教育标杆,全面深化办学体制、育人机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改革变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大的支撑,努力打造可复制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寿光模式”。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学校事业规模稳步发展,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办学品质明显优化,治理水平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日趋完善,职教贡献显著增强,真正建成特色鲜明、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高品质中职名校。——事业规模:建成首批XXX省高水平中职学校、首批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首批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2个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国家级优质专业(群);招生规模每年不低于2500人,年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3倍以上,建成集中职、中高职长学制培养、职业培训、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职业学校。——产教融合: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需要,建成完善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产教融合发展长效机制,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建成5门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成1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建成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成6门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队伍建设:建成一支“有思想、善实践、会创造”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打造一流师资队伍。齐鲁名师、特级教师、名校长等达10人以上,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建设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建设国家级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3个,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以上。——培养质量:打造“精致教育”,让适合的教育成为品牌,分层次教学成为亮点,至少有2节国家级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有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学生平均初次就业率99.7%、就业对口率92.1%、就业满意率98.0%以上,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毕业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率达到80%以上,升学率达到应届毕业生60%以上。——服务能力: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建设1个国家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金蓝领培训中心入选国家级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建成2门国家级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成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建成1个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学校治理: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委、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充分,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全面推行“党建+”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支部建在专业上的融合路径、和方法,打造党建品牌;过程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成为常态,落实五项办学自主权。——办学条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办学投入,结合新业态、新技术等产业发展要求和1+X证书制度教学改革和职教高考等需求,对机电、计算机、烹饪、机械、现代农艺等专业实训设备升级改造;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要求,实施信息化提升行动,升级改造数据中心服务器等服务系统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监控、校园无线覆盖,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四、重点任务(一)优化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层次重点围绕“提品质、抓特色、树品牌”路径,实施强校工程。探索实施中高职长学制培养,对标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高水平中职专业群和高水平中职学校,力争到2025年校成为集中职、中高职长学制培养、职业培训、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型职业学校,并走在全国前列。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聚焦提质增效,紧盯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引进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教标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通用证书等,开发符合国情和国际开放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二)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释放办学活力,激发办学动力。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学校党支部主体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开展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以章程为统领,理顺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推进制度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对教学全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完善年度质量报告制度,提升年度质量报告水平;建立规范、竞争、高效的治理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做到全员治理、全面育人。结合学校发展需要,提高应用5G、IPV6、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强化校园网络服务能力,充实完善智慧教室、数据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教学服务设施,全面提升视听互动质量,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和实体学习设施协调共振,构建开放式、融合化、友好型学习环境。(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强化思政教育。深化党建引领下的“校企协同、理实交融”思政育人模式,做强思政教育队伍、做活思政教育形式、做优思政教育资源,全面加强思政教育。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体系。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建设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专题培训等做强思政教育队伍,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及专业特点渗透思政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培育职业教育特色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等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健全学校组织体系,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针对学生实习期间思政教育跟不上等薄弱环节,建立企业党委(党组)和学校党委双重指导下的带队教师临时党支部,加强对跟岗实习师生的思政教育。2.完善德育体系,提升德育品质。以“创新”和“融合”为着力点,深入完善“343”立体德育体系,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全员育人机制。注重习惯养成,深入挖掘养成教育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建立好的品质;注重品牌建设,推进“崇文·尚德·精技·笃行”文化建设,围绕先进的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结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重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新时代中职少年,为学生成长成才擦亮人生底色。3.创新学评价机制,改革评价模式。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建立完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多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科学成才。坚持全面发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艺体素养、职业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对学生三年学习生活进行评价。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以行业企业为主导,推行柔性化的学业评价办法,将课程考核与项目学习“作品”、学业成绩与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等结合,实施职业达标评价。坚持全过程评价,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建立毕业生跟踪评价制度,将学生的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衔接起来,探索建立学生评价“终身账簿”。(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机制。获得XXX省五年制中高职长学制培养教育招生资格学校,积极参与“职教高考”制度试点。针对“职教高考”改革,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每年本科上线占春季高考人数的20%以上。不断完善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培养和选拔机制,深化“国赛-省赛-市赛-校赛”四级联动技能大赛普惠运行体系,广泛开展技能大赛、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等,积极参与省技能大赛改革试点,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开放性、常态性原则,将技能训练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实现“赛教融合”、“赛训融合”,实现专业全覆盖、学生全参与、赛场全开放。每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数列XXX省前列,并在适合专业引进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力争有项目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获奖。2.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需求为导向,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职业培训、顶岗实习等重点领域推动学校与企业生产有效对接,实现校企协同发展,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共享组织体。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建设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安全生产实习培训基地,将基地建设成为安全生产和技术技能提升高地、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成为企业培训培养紧缺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心。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主动与行业领先企业、科研院所联系,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潍坊机械制造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建成XXX省示范性职教集团,以现代农艺专业(作物生产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牵头成立XXX省现代农艺职业教育集团(名称以批复为准)。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创新开展“定岗轮调·匠心传承”现代学徒制工作。改进轮调式现代学徒制模式,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科学调减学生文化理论课学习时间,增加实训、企业实习实践时长。与国内高端知名企业及区域内企业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共建共育共赢共享。积极推进创新实践教育,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招聘企业技术研发骨干,建设校内研发基地和科研创新高技能人才工作室,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发明;推进创新实践教育,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输出。参与技能标准制定,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与XXX蔬菜产业集团等品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参与培训、考核等工作;组织学校各专业积极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到2025年,80%的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学分制改革,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创新高中后技能培训工作。制定普通高中后技能培养方案,联合企业,借助“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和学校技能培养平台,积极组织高中后学生参加专项培养,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3.强化专业建设。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聚焦寿光区域高效农业、高端化工、智能制造、智能控制、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产业及对应的岗位集群,重点建设3-4个省级、2个国家级高水平中职专业(群),并参与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认证、质量评价、专业预警调控机制;着力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相关专业,至2025年,将现有的30个专业,围绕重点产业建成智能制造、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等7大专业群,新增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新能源汽车维修、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6个专业。探索搭建产业人才数据平台,持续深化、跟踪各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的数据,及时根据人才需求报告,科学设置专业、定位专业招生规模及人才培养目标等。对标产业需求和行业标准,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并以标准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入实践课程,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储备和实践应用能力。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对接最新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岗位规范、社会转型要求等更新课程结构和内容,将职业标准、行业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建立教学责任共同体,引导用人单位、企业直接实质参与课程设计,提高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积极推行分层教学、探索完善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实践环节考核力度,严把实践质量关,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同时,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成一批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五)加强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1.实施优秀团队打造计划。以强化师德师风师能为重点,提升教师素养。开展师德讲堂、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优化师德师风。坚持唯才是举,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利用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等,积极引进企业“名匠”、高素质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完善标准引领、校企联动下的“梯度式”师资建设模式,实施教师培养“校企双元机制”,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校企协同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标准,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学校教师的双向流动渠道。鼓励、支持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原则上新入职教师企业见习时间不少于一年,其他教师每年到企业轮训不少于一个月。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的双向流动。搭建“培、研、赛、论”多元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投身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国家、省、市各类人才工程为依托,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培育学科骨干教师的后备梯队,形成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境)外研修访学,创造条件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层次。积极招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落实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兼职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20-30%。根据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现状,制定完善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遴选一批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努力打造5个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引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继续做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工作,优化信息化教学团队人员构成,将教师教学能力研究列入常规教研工作,建立“校赛-市赛-省赛-国赛”四级大赛机制,“以赛促教”,切实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力争每年都有项目获得省赛一等奖,实现冲入国赛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培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培养首席技师、齐鲁工匠、技术能手、高级技师、齐鲁名师、青年技能名师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达到15人以上。2.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关注教师根本利益,给以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福利待遇,引导教师将关注点转移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上来,凸显学校育人的重要作用。将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教师根据相关规定取得的科技成果转让费,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控制,不作为调控基数。对学校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学校承担的培训任务,与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挂钩。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打造高质量职业培训深化“校政企行?多维驱动”机制,创新“校园+N(田园、工业园、社区)”育训并举职业培训模式。加强就业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技能扶贫工作力度,推进创业培训。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深度解读培训政策,搭建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平台,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明晰社会培训办学定位。不断深化与企业合作的内涵,与省、市企业深度合作,共建面向行业的职工培训基地,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以工代训、线上培训等培训方式,努力为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升、知识更新提供支持。深度挖掘学校各专业开展社会培训项目的潜力,遵循市场需求和学校实际,以市场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培训项目。“十四五”期间,年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4倍以上。(七)聚焦乡村人才振兴需求,汇聚职业教育智慧力量1.构建“校园+田园”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乡村振兴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根据前期调研和培训定位,通过政府、行业等多方联动,研究建设培训资源开发中心,面向重点人群、新技术、新领域等进行重点培训项目开发,研究制订培训方案、培训标准、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等适合不同培训对象的一系列培养方案。围绕地方主导特色产业开展人才培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耕读教育,培养生产经营能力优、科学文化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新型职业农民。紧密结合时代需求,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人才培养形式,研究探索“校园田园”同步教学,“师傅徒弟”交替互培的人才培养方案,既保留“传帮带”式传统技能传授方式,又有院校专家、行业精英的理论和先进技术培训方式,实现人才培养满足新型农民专业化发展及个人技能提升需求。2.完善“专业教学与农产品、食品生产过程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积极参与技能标准制定,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与XXX蔬菜产业集团等品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参与培训、考核等工作;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到2025年80%的学生拿到1+X证书;实施学分制改革,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工作、建立健全学分银行各项规章制度、认证标准、转换规则和工作流程,积极参与XXX省学分银行合作联盟建设。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主题,深化课程体系建设与“1+X”教学内容改革,使课程建设更具有针对性,使“专业教学与农产品、食品生产过程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更为完善,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发和修改校本课程。根据前期调研和培训定位,联合培训主体,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契合受教育者要求,结合国家职业能力标准,针对继续教育、技能提升等不同的培训项目,指导培训工作科学合理实施。3.实施“田园化”教学模式和“菜单式”培训模式。遵循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特点和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积极开展设施蔬菜生产等1+X证书制度试点,突出农民的实际特点,与生产结合、与市场结合,按学期梯次培养,组建学习与创业共同体,建立200个“田间地头课堂”、农闲“校园课堂”。根据不同培训项目和受众群体的特点,保障各类培训项目有效达成,开发“长短结合”“线上线下”“送教上门”“田间地头”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形成融合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多方力量大力开展的“订单式”“项目式”“菜单式”培训模式。探索实施“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邀请行业技术能手、岗位技能标兵、优秀乡土技能人才等进行在线直播、视频录播、实时互动,通过线上授课与微信公众号推送录播课程等方式,方便学员学习,做到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4.建设集学校课程资源、高精尖技术资源、云平台资源于一体的的教学资源库。本着从岗位出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路,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从确定逻辑主线的职业维度、确定内容的知识维度、确定学习要素的学习维度三个维度进行“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借助清华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网络教学混合课程,所有公共基础课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实现混合课程资源建设。着眼产业发展需要,通过联合开发、面向社会征集、重点项目重点遴选等方式研究建设集学校课程资源、企业行业高精尖技术资源、云平台资源于一体的覆盖多行业多工种的教学资源库,完善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加大线上培训资源供给。研究建设职业培训教学资源与学历教育教学资源融通互补、反哺提升的动态教学资源库。实践探索将最先进最前沿的培训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动态化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使学历教育紧贴时代发展,真正实现育训并举。5.建设与人才培养规模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制定《培训专家选拔办法》、《培训专家考核与管理办法》等,以学校培养和外部选聘结合为基础,支持优秀教师长期稳定从事职业培训工作,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挖掘行业内高精尖人才参与职业培训,依托互联网+、线上教学、远程教学等信息技术云平台,收集引入国际领域内行业专家教学资源。组建集院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高校教师、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等德技并修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动态管理师资智库。通过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参与职责培训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培养一批能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的高水平“双岗”教师。6.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与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与专业对接项目实训基地合作,搭建跨企业培训中心、教育集团、行业联盟、培训机构、社区学院、田间工厂、校办企业等实训平台,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能充分实现培训项目与产业需求对接、培训内容与职业标准(评价规范)对接、培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的高水平就业创业实训基地4个。通过开发网络学习资源,以及配套培养方案和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培训,并运用人工智能、征信系统等,促进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培训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考试评价与技能鉴定证书对接。(八)加强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争取政府支持,建设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安全生产实习培训基地,将基地建设成为安全生产和技术技能提升高地和面向中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傅雷家书读后感(汇编15篇)
- 教育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9篇)
- 诚信演讲稿合集6篇
- DB12T 443-2011 采暖期室内温度测量方法
- 中秋节活动主持词(6篇)
- 诚信考试承诺书范文集锦5篇
- 新学期工作学习计划4篇范文
- 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交通与城市规划绿色融合
- 明星课件教学课件
- 文书模板-未履行合同义务索赔函
- 市政工程变更流程资料表格附件
- 课程设计——夹套反应釜
- 调节池施工方案范文
-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 施工单位履约后评价报告(共2页)
- 《生活中的度量衡》PPT课件.ppt
- 趣味数学推理小故事PPT精品文档
- Excel支票打印模板2021
- 《危险游戏莫玩耍》PPT课件.ppt
- 自-铣削用量进给量进给速度(精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