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1页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2页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3页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温庭筠以及他的诗词风格。并通过对本诗的鉴赏,积累闺怨诗的相关知识。2、过程方法:通过分析挖掘词中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3、情感价值观: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词人想表达的深层意蕴。【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分析挖掘词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2、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词人想表达的深层意蕴。难点:1、通过对本诗的鉴赏,积累闺怨诗的相关知识。【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菩萨蛮》安排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最后部分,本单元主要学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学生经过前两个单元鉴赏方法的学习后,对于阅读古典诗歌有了一些粗浅认识,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对于吟咏与情感认识也有了一定基础。【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甄嬛传》的片头曲《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甄嬛传》中的美人个个明丽娇艳,心机深沉,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宫斗大戏。刚才的插曲《菩萨蛮》的歌词就是选自唐代著名文人温庭筠的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这首词中也塑造了一个女子形象,那么这位主人公又是一位怎样的美人呢?下面请咱们同学一起走进这首词,在诵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整体感知自由诵读诗词,初步体味诗词情感。2、个别同学配乐诵读,其他同学边欣赏边通过想象与联想描述诗词的内容。概括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个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的过程。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呢,。——词中描写了一位娇美,慵懒而又满怀孤寂的深闺贵妇形象。具体赏析作者如何塑造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小山重叠金明灭这里的“小山”并不是指自然界山水之山,而是指一种眉形,据说这“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在当时深受女子的欢迎。所以这里所谓“小山重叠”是指清晨起床眉晕褪色,浓淡不匀,就像重叠的山峰。而这“金”则是指唐代女子贴在额头上的“额黄”,这我们在电视剧中都见过,“金明灭”是说“褪色的额黄有明有暗”。所以这一句都写出了女子初醒时惺忪懒散的情态。——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形容鬓发细柔乌黑,如乌云般的发鬓;“香腮雪”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度”“度”即飘度,飘拂,纷披,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生动地展现了女子晨醒时鬓发散乱、面容俏丽的慵懒娇弱模样。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蛾眉: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以对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代指美女的整体气质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说的是女人化妆时迷人的风情。此两句写她下床后的活动。“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懒起”即懒懒地起来。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一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鹧鸪”在这里和“鸳鸯”一样,有归宿圆满,鸾凤和鸣之意。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愿做鸳鸯不羡仙”“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温庭筠以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结合板书总结: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2、这样一首描写闺中女子的词作,也有人说这首词中词人有所托寓,你认为寄托了词人什么感情?(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思考)多媒体展示:温庭筠◆貌丑而有才《旧唐书》记载,温庭筠貌丑、不修边幅,但自动好学,苦心砚席,才思敏捷,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有才却不第温庭筠早年以词赋知名,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不第成鼻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于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他的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意象绵密,富艳精工,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被称为“花间派”鼻祖。——无论作者在其中托寓了怎样的感情,他确是用高超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女子形象。合作探究像这种以女子为诗歌的主要描写对象,以女子的身份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叹、哀怨等情感的诗歌叫做闺怨诗。闺怨诗是汉族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除了今天的这首《菩萨蛮》,我们还学过哪些闺怨诗?——温庭筠《望江南》、李清照等。1、闺怨诗有什么样的特点(内容、手法、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常见意象

①、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③、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④,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思想感情

闺怨诗传达的思想情感,一般有四种:一是专写宫中失宠宫妃孤寂悲怨之情。如白居易的《后宫词》。二是描写远戍边疆、永不复返的征人妻子的幽怨悲苦之情。如李白的《子夜吴歌·冬歌》。三是写民间思妇或弃妇的别离苦情。如温庭筠的《望江南》写了思妇楼头不见舟归的惆怅之情。四是的借少女怀春、美人迟暮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如李璟的《望远行·玉砌花光锦绣明》借思妇念远以寄意,表达人生道路上的一段追求、盼望、幻灭的曲折经历,词中流荡着的那份迟暮之感,虚幻之情,正是李璟对政治、对人生感到空虚、幻灭的写照。——艺术手法第一,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诗人善于捕捉抒情女主人公敏感、丰富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刻画她们的怨情,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第二,独特的意象结构群。诗人为了真实而贴切地抒写宫女思妇的怨情,往往选择一个以悲郁幽寂为基调的意象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时间意象,空间意象,自然意象,器物意象构成。从时间上选用“春秋”、“月夜”、“日暮”等独特的景致;从空间来看,往往选取寂寞空庭、深掩重门、翠楼、长门等典型环境;自然物象常常选择月亮、落花、杨柳、黄莺等;器物意象常是清漏,团扇、珠帘、熏笼等高度“意象化”的特殊物象。用这样的意象群来渲染烘托女子的悲怨愁情,使得悲更见其悲,愁愈显其愁,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第三,含蓄委婉的抒情手法。闺怨诗常常采用含蓄委婉的抒情手法,将抒情主人公幽深哀婉的怨情凝练于具体的场景物象中,通过比兴衬托、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等手法,创造出情味丰瞻的艺术境界,令人联想无穷,回味无穷。如王昌龄的《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描绘了宫女览春景而恨弥长,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语言特色:绮丽、含蓄、凄冷、伤感、哀怨、悲慨拓展延伸为何历代文人要模拟女子的口吻,用女子的形象作比喻呢?——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爱她,选择她,抛弃她。她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中。君臣关系也是如此。那个在家中唯我独尊的男子汉大丈夫,一到了君臣关系中,就变成“臣妾”了,相当于女子地位。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谪,被赐死。甚至杀身,还要谢恩。与夫妻关系极其相似。所以很多男子作起诗来,想到自己不得知遇,壮志难酬,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找不到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课堂总结】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春怨"之类诗的为何情有独钟,为何能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就曾说过:“此时男子多化为妇人,侧立俯行,好语巧笑,乃得立于时。”中国的文人骨子里有着奴颜媚膝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始,瓜瓞绵绵,经久不衰。明于此,则可以读懂中国文人的闺怨诗了。【课后作业】搜集其他温庭筠的诗词,进一步体会他的诗词风格。搜集闺怨诗的高考题,总结答题技巧。【教学反思】这是一首晚唐时期的词,作者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鼻祖,创作了很多闺怨诗,在词坛上有很高的地位,因此,了解总结闺怨诗的相关知识成为本课的难点。张惠言的《词选》卷一说:“此感士不遇之作也。”,因此,理解词人的“约文微词”的创作意图成为本课教学重点。教学的基本流程是通过播放《甄嬛传》插曲视频《菩萨蛮》导入新授课,第一阶段是自主研习,让学生诵读文本,疏通文意;第二阶段是合作究疑,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重点句子进行赏析,分析主人公形象;第三阶段是适度拓展,由温庭筠的《菩萨蛮》为导引,结合学习接触过的闺怨诗,归纳总结闺怨诗的特点;第四阶段是评价巩固,让学生自主地从意象选择、抒情方式、词的风格三个方面比较温庭筠与韦庄两位花间词派代表人物的异同。整个的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力求由学生讲解,但温词涉及的古代的生活常识较多,以及词句的解读有多样性,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