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1页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2页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3页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6狼牙山五壮士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结合重点语句,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位壮士爱护群众、仇视敌人、为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2.领悟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领悟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通过关注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特点,因此,本课时的学习重点放在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教学辅助PPT、相关视频等。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五回顾课文内容,借助提示讲故事。(设计意图:以第一课时梳理出的文章结构为基础,让学生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自主练习讲故事。2.分小组讲述故事,建议小组合作完成。3.指名1——2组同学讲述故事,其他同学作补充。学习任务六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英雄气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五壮士动作、语言、神态的关键字、词、句,想象当时的场面,可以深深体会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同时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课文是怎样描写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的呢?1.课件出示课后二题中的两个片段,学生朗读句子,关注加点的部分,说说体会到了什么。【片段一】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教师引导:什么是“斩钉截铁”?“走”字怎样朗读?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预设】“斩钉截铁”是指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从“斩钉截铁”“走”能体会出作为班长的马宝玉的坚决果断和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坚定决心。“热血沸腾”指情绪高涨激动,从“热血沸腾”可以体会出战士们对于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这里体现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片段二】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预设】从“抢前一步”“夺过”我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猛地举起”“砸”我感受到他的果断勇毅和对敌人的满腔仇恨。2.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能表现五位壮士英雄气概的词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预设】1: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从“沉着”可以体会到班长的沉稳果敢,“大吼一声”表现了副班长对敌人的仇恨,“抡”写出了宋学义将手榴弹扔向敌人时拼尽全力的样子,从“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可以感受到小战士对敌人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预设】2: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从“拔”“拧”“扔”这一气呵成的动作,可以感受到马宝玉动作干脆利落,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对敌人刻骨的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预设】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屹立”写出了壮士们面对敌人毫不畏惧、岿然不动的英雄形象。“眺望”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表现出他们为能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欣慰和自豪。【预设】4: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从“砸碎”“纵身”可以感受到班长的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精神。而战士们的“昂首挺胸”以及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充分体现了五位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教师小结:每位战士都充满了英雄气概,但在描写上又各有特点,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4.再次读课文,思考:课文在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变成了“壮士”,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哪些自然段称呼是“战士”,从何时起,称呼改为“壮士”?【预设】课文前三自然段,五位战士是在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印上了棋盘陀上,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成为“壮士”。学习任务七聚焦重点段落,学习点面结合。(设计意图:“点面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文中既有对群体形象的勾勒,又有对个体动作、神态的刻画,通过重点段落的聚焦,让学生体会到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层次感和画面感。)1.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对人物群体的描写,用“”对每一个战士的描写。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修正答案。【预设】:“为了拖住敌人……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是对群体的描写,“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是对每一个战士的描写。3.讨论:这样的写法带给你怎样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4.教师小结:对人物群体的描写是“面”,对每个战士的描写是“点”,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5.找一找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的片段。6.交流。【预设】第三自然段“为了不让敌人……把敌人引上绝路”采用了先点后面的写法,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采用“面——点——面”的写法。学习任务八选择熟悉场景,展开读写联动。(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地开展读写联动活动,将创意表达的训练落实到日程教学之中。)1.根据提示,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拔河比赛的场面。裁判员一声令下,拔河比赛开始了!操场是顿时喊声震天。双方队员们个个()。只见打头的同学(),站在队尾的大力士()。我们的班主任老师()。2.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段,听一听他人的片段。互相评价,及时修改。课堂小结: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齐读此段)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创造了奇迹:葛振林、宋学义被一棵树卡在半山腰,奇迹般地生还。这奇迹的发生难道不是被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所感动的吗?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世界: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