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_第1页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_第2页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_第3页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_第4页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第一章1.我国公路如何分级的?答: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2.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2.气候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情况等,影响路线平面位置和竖向高度的确定3.水温情况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路线方案和布设,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4.土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5.地面植物影响路线的布设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有哪些?答:(1方格网式优点: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方向识别,便于交通组织和道路定线。缺点: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道路非直线系数大,难以适应较为复杂的地形,适用于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2环形放射式优点:中心区和各区、市区和郊区之间联系直捷方便,非直线性系数小。缺点:易将外围交通引入中心区,易造成许多不规则形的街坊,交通机动性较方格式差,适用于规模较大城市(3自由式优点:顺应自然地形的变化,充分利用有限城市用地,建设经济,网络形式变化多样。缺点:网络结构复杂无序,不易识别方向,非直线性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影响建筑布置和用地分散,交通管理的难度大,道路系统的优化改进困难(4混合式:混合式道路网亦称综合式道路网,是结合城市用地条件,采用的几种基本类型道路网的组合,通常是指方格网加上环形放射路混合成的路网。多数是旧城区为方格网形式,新建城区由旧城区扩展开来,在旧城以外采用环路加放射线的形式。同时具备混合道路网形式的优点和缺点。4.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阶段设计: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第二章1.骑车行驶轨迹有哪些特征?道路平面线形由哪些要素组成?答a.轨迹是连续的b.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c.轨迹的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5.缓和曲线有何作用?确定其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a.便于驾驶操作。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作为超高和加宽的过渡。消除了平面线形明显的转折,增进了线形的连续感和美感b.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按司机操作反应时间计算。按视觉条件计算6.为何要限制直线的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路基,破坏自然景观。若长度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和急躁,易超速行驶,对安全行车不利。4.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和情况下使用?答:1.极限最小半径: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2.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第三章1.汽车的行驶阻力有哪些?汽车的行驶条件及对路面的要求是什么?答:a空气阻力b道路阻力c惯性阻力条件:驱动力等于各种阻力只和时等速行驶、大于时加速行驶、小于时减速行驶直至停止,及T大于等于R。要求:宏观上要求路面平整而坚实,尽量减小滚动阻力,微观上又要求路面粗糙而不滑,以增大附着力。1.道路最大纵坡是如何确定的?答:大纵坡是指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考虑因素:汽车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及运营的经济等。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公路最大纵坡-1%;高速公路:最大纵坡可上调1%(特殊情况);海拔2000m以上,四级公路最大纵坡8%;大中桥上最大纵坡4%;桥头引道最大纵坡5%;隧道内最大纵坡3%;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时:平原微丘2~3%;山岭重丘4~5%2.为何要进行坡长限制?达到坡长设计值后如何设计?答: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越大,主要变现在行驶速度下降、易使水箱开锅,导致骑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行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失效、影响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3.为何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答:限制平均纵坡是为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保证车辆安全顺适行驶。限制合成坡度可以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4.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如何设置?答:在公路纵坡段较大的路段,大型车与小型车的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较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小快车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为消除不利影响,在陡坡路段增设爬坡车道。爬坡车道设置包括:横断面组成、横坡度、平面布置与长度5.避险车道的作用及其组成是什么?答:作用:一是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车辆造成干扰;二是使失控车辆平稳停车,不应出现人员伤亡、车辆严重损坏和装载货物严重散落的现象。组成: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辅助设施6.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是什么?答:1.拉坡前准备工作(绘制纵、横断面图)2.标注控制点位置(高程控制点,经济点)3.试坡(用直线通过高程控制点,穿过一系列经济点重心位置)4.调整(根据规范和选线意图进行微调)5.核对6.定坡7.竖曲线要素要素有哪些?竖曲线最小半径如何确定?作用?答:a缓和冲击b行驶时间不过短c满足视距的要求。作用是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缓和汽车在变坡点处行驶时的冲击作用;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以及舒适感。第四章1.公路横断面的组成、类型及其适用性是什么?答: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变速车道等。分离式断面不包括中间带。还有人行道自行车道等,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类型及适用性:单幅双车道(适用于二级、三级和一部分四级公路)、双幅多车道(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单车道(适用于地形困难的四级公路)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类型及其适用性是什么?答:行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类型及适用: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积极用地不足和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双幅路(主要用于各向至少具有两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三幅路(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3.各级公路都要设置路肩,路肩的作用是什么?答: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供临时停车之用;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尤其在挖方路段,可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4.试述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及适用条件?答:绕内边线旋转(车道内侧不降低,利于路基纵向排水,一般新建工程多用)、绕中线旋转(保持中线高程不变,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绕外边线旋转(仅用于某些改善路容的地点)5.试述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及适用条件?答: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自行车道中线旋转;三种方式可按中间带宽度和车道数选用6.在确定超高过渡段长度时应考虑什么?答:为行车舒适、路容美观,超高过度段应不小于计算的长度。从利于排除路面雨水考虑,超高过渡段不能设的过长8.各级公路对视距有何要求?答:1.各级公路的每条车道均应满足停车视距要求;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应埋在会车视距要求,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路段,课采用停车视距;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大型车比例高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下坡段,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进行检验;4.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三分钟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路段;其他双车道公路课根据情况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9.道路上可能存在视距不良的路段有哪些?如何保证?答:平面线内侧有树林、房屋、边坡等阻碍驾驶员视线的平曲线。保证:将障碍物清除,采取加宽中间带、加宽路肩或将构造物后移,或按所需净距开挖视距台10.四条和四条以上的车道的公路应该设置中间带,作用?答:a.分隔上、下行车流,防止车辆驶入对向车道,减少道路交通干扰,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B.可作为设置道路标志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作行人过街的安全岛。C.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防眩网,可防对向车灯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D.设于中央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有一定宽度且颜色醒目,能引导驾驶员视线,增加行车侧向余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第五章1.平面线性的组合形式有哪些?分别叙述各种形式的设计要点。答:基本行(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s形(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卵形(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凸形(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c形(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的组合)、复合形(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组合)、回头形(在同一坡面上转角接近或大于180°,由主曲线和辅曲线的组合)2.纵断面线性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一级相关高程控制点和构造物设计对纵断面的要求2.纵断面线性设计应根据设计速度,在适应地形及环境的原则下,对纵坡大小、长短及前后坡段协调的情况,竖曲线半径及其与平面线性的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反复调整,设计出平顺、连续的纵断面线性;3.平面上直线路段不宜在短距离内出现凹凸起伏频繁的纵断面线性,起凸起部分易遮挡视线,凹下部分易形成盲区,使驾驶员产生茫然感,导致视线中断,使线性失去连续性,影响行车安全。4.连续上(下)坡路段,应符合平均纵坡的规定,并采用运行速度对通行能力与行车安全进行检验。5.长下坡的直坡段端部不应设计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或平曲线,以保证行车安全。6.纵断面设计应考虑路面排水的要求3.纵断面线性设计中考虑哪些高程控制因素?答:考虑洪水位、地下水位、特殊地质路段、桥涵通道净空高度、隧道等对纵断面线性设计高程的特殊要求4.平、纵线性组合的原则及设计要点有哪些?答:原则:1.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保持线性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要点:a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直坡段---构成恒等坡度的直线b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直线c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直线d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直坡段---构成恒等坡度的平曲线e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平曲线f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平曲线5.平面线形设计的要点有哪些?答:1.平面线形应直捷、流畅,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3.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4.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6.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有哪些?答:1.纵坡极限值的运用2.最短坡长3.竖曲线半径的选用4.相邻竖曲线的衔接5.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7.驾驶员动视觉的特点是什么?答:1.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不易全面正确感觉车外的情况变化2.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空间分辨能力低3.高速行驶时,对驾驶员易行成道路催眠4.高速行驶时,驾驶员更容易出现错觉,导致判断失误增加。8.线形设计检验和评价的方法有哪些?答:a.道路透视图b.沿线耗油量c.事故率预测模型d.可能速度法e.运行速度法9.基于运行速度的线形评价标准、方法及步骤是什么?答:1.初始设计2.检验和修正:a.划分分析路段b.沿线运行速度V85测算c.线形连续性检验d.设计速度协调性检查e.修正原设计、绘制图、纵面图f.按正、反方向绘制沿线运行速度图3.完成设计第六章1.道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是什么?答: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有路线方案。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做到少占田地。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5.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营运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7.对于高速路和一级路,由于其路幅较宽,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采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步骤和方法:1.路线方案选择。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的基本走向问题。首先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收集各可能方案的相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数条有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查,通过比选得出一个最佳方案。当没有地图时,可采用调查或勘测的方法收集资料,地形复杂或区域范围很大时,可以通过航空观察或遥感测量。2.路线带选择。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之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也称路线布局。3.具体定线。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3.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步骤是什么?答:1.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及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航测图、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2.根据确定了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结合搜集的资料,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3.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连同野外调查中发现新的方案,都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一个可能的方案。4.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上级编制或补充修改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4.简述平原区选线要点.答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5.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6.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5.简述沿河线布设要点。答1.河岸选择。(1。地形、地质条件2。积雪和冰冻地区的选岸3。考虑城镇及居民点的分布);2.路线高度(根据两岸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流情况,结合路线等级标准和工程经济来选定);3.桥位选择(按路线与河流的关系,有跨支流和跨主流两类桥位)6.简述越岭线布设要点。答:1.哑口选择(位置、标高、展线条件、地质条件的选择);2.过岭标高的选择(浅挖低填、深挖垭口、隧道穿越);3、哑口两侧路线的展线(展线布局、方式)7.简述山脊线布设要点。答:控制垭口选择、侧坡选择(选择布线条件好的一侧,以保证平纵线性好,工程量小和路基稳定)、试坡布线(在两固定控制点间布线,力求距离短捷,坡度和缓)8.简述丘陵区选线要点。答:1.注意利用有利地形减少工程量2.注意平、纵组合合理设计3.注意少占耕地不占良田。路线布设方式:平坦地带——走直线;斜坡地带——走匀坡线;起伏地带——走中间;9.道路选线的新理念和总体设计内容有哪些?答:1.路线方案2.技术标准、工程规模及工程方案的拟定3.线形设计4.公路景观设计第七章1.定线的任务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答:定线是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地形、地质等条件,综合考虑路线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除受地形、地质、地物等有形因素限制外,道路定线还要受技术标准、国家政策、社会需求、道德美学、风俗习惯等无形因素的制约。2.定线的方法有哪些?其特点和适用情况是什么?答:1.纸上定线:适用于各等级、各类地形条件的路线,对技术标准高,地形、地物复杂的路线必须采用纸上定线以提高定线质量。2.现场定线:适用于标准较低或地形、地物简单的路线。3.航测定线:有时在路线方案研究中采用。3.山岭区纸上定线的步骤及每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答:1.定导向线:a.分析地形,找出各种可能的走法b.放坡定坡度线c.确定中间控制点,分段调整纵坡,定导向线2.修正导向线:a.试定平面和纵断面b.一次修正导向线c.二次修正导向线3.定线5.现场定线的工作步骤是什么?答:1.分段安排路线2.放坡、定导向线3.修正导向线4.穿线交点5.曲线插设6.纸上移线的目的及适用条件是什么?答:目的:使路线更加使用地形,工程更为经济,提高定线质量。条件:1.路线平面技术标准前后不协调,需要调整交点位置和改变半径,或室内纵断面定坡后发现局部地段工程量过大时2.路线位置过于靠山使挖方过大,或过于靠外使挡土墙较高时3.增加工程量不大,但能显著提高平、纵线形标准时。7.实地放线的方法及其特点有哪些?答:1.穿线交点法2.直接定交点法3.坐标法特点:实地放线是将纸上定线和纸上移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的作业过程。第八章1.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选择交通管理方式和交叉口的类型2.进行交通组织,布置各种交通设施,包括设置专用车道和组织渠化交通3.交叉口的平面设计,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4.验算交叉口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5.交叉口立面设计与排水设计。2.道路交叉口有何交通特征?如何减少或消灭交叉口冲突点?答:特征:1.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交错点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减少:1.交通流在时间上分离2.交通流在平面上分离:a.在交叉口设置专用车道b.合理组织交通路线c.组织渠化交通。3.交通流在空间上分离。3.道路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有哪些?在应用中如何选择?答:1.无优先交叉:在相交道路交通量都很小时2.主路优先交叉:对没有实施信号控制的主、次道路交叉口3.信号控制交叉:采用交通信号控制灯方式,对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流实施动态控制和调节的交叉口。4.论述道路平面交叉的类型、适用范围及在设计时主要解决的问题?答:1.加铺转角式:是用适当半径的单圆曲线或复曲线平顺连接各个转角构成的平面交叉,设计时主要解决合适的转角曲线半径和足够视距要求。2.分道转弯式:是指采用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弯车辆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设计时主要解决分道转弯半径、保证足够的视距和满足导流岛端部半径的要求。3.扩宽路口式:是指在接近交叉口的道路两侧展宽或增辟附加车道的平面交叉,设计时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和位置,也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4.环形交叉:是指多条道路交汇处设有中心岛的平面交叉,设计时主要解决中心岛的半径和形状、环道的布置和宽度、交织段长度、交织角、进出口曲线半径和视距要求等问题。5.平面交叉机动车交通组织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任务是什么?答:1.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2.组织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3.实行信号管制:采用自动控制的交通信号指挥系统,提高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4.调整交通组织:简化交叉口交通,提高整个道路网的通行能力。6.规定交叉口处道路平纵线形的目的是什么?答: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性、舒适感,研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以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与经济。7.论述视距三角形及其绘制方法和步骤?答: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步骤:1.确定停车视距St2.找出行车最危险冲突点3.从最危险冲突点向后沿行车轨迹线各量取停车视距St4.连接末端构成视距三角形。8.论述右转弯车道和左转弯车道设置的方法?答:右:在进出口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扩宽右转车道。左:左转车道是向进口道左侧扩宽,依相交道路是否设置中间带和中间带的宽窄可按以下方法设置左转车道:1.宽型中央分隔带2.窄型中央分隔带3.无中央分隔带。9.简述环形交叉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方法?1.按设计速度的要求确定2.按交织段长度的要求确定10.入口让路环形交叉的行驶规则是什么?答:入口让路环形交叉将入口视为支路,到达入口的车辆发现左方环道上有车辆,且无插入间隙时,应在入口等待,侍机入环。当环形车流量出现间隙时,为使等候车辆有效车辆有效使用这一间隙,入口应为不同去向的车辆提供等候车道,左转弯车辆等候在较左的车道上,右转弯车辆等候在较右车道上。11.论述平面交叉立面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答:目的满足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建筑艺术要求。原则:1.相同等级相交时,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改变其横坡度。2.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3.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4.交叉口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或另一条道路,不应积水。5.交叉口立面设计高程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高程协调一致。12.简述平面交叉立面设计高程计算线网的方法与适应条件?答:1.圆心法2.等分法。当等级相同或相近的道路相交时,采用等分法或圆心法均可,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的交叉和渠化右转弯的转弯曲线处,采用圆心法。第九章1.立体交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