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墙体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_第1页
墙体-墙体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_第2页
墙体-墙体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_第3页
墙体-墙体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_第4页
墙体-墙体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墙体细部构造9.2.1墙体细部构造——防潮层防潮层:通常在勒脚部位设置连续的水平隔水层,称为墙身水平防潮层目的:防止土壤中水分和潮气沿基础墙上升和防止勒脚部位的地面水硬性墙身,从而提高了建筑物的坚固性和耐久性,并保持室内干燥卫生。设置位置:内、外墙脚部位连续设置,构造形式上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具体做法:防水砂浆防潮层、卷材防潮层、混凝土防潮层a)地面垫层为不透水材料;(b)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c)室内地面有高差9.2.1墙体细部构造——防潮层1)防水砂浆防潮层在防潮层位置抹一层20~25mm厚1:2水泥砂浆掺3%~5%的防水剂配制成的防水砂浆;也可以用防水砂浆砌筑3~6皮砖。用防水砂浆作防潮层适用于抗震地区、独立砖柱和振动较大的砖砌体中,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水平防潮层做法9.2.1墙体细部构造——防潮层2)卷材潮层在防潮层部位先抹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干铺油毡一层或用沥青粘贴一毡二油。卷材防潮层具有一定的韧性、延伸性和良好的防潮性能,但日久易老化失效,同时由于油毡使墙体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水平防潮层做法9.2.1墙体细部构造——防潮层3)混凝土防潮层在防潮层位置铺设60mm厚C15或C20细石混凝土,内配36或38钢筋以抗裂。由于混凝土密实性好,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并与砌体结合紧密,故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水平防潮层做法9.2.2墙体细部构造——勒脚勒脚:外墙墙身下部靠近室外地面的部分。目的:保护外墙脚,加固墙身,防止机械碰上和雨水侵蚀造成的墙体风化、影响美观。设置位置:墙脚处不低于500mm,一般为室内外地面高差,高度可根据立面增加。具体做法:天然石材砌筑、贴面、抹灰、局部墙体加厚(a)毛石勒脚;(b)石板贴面勒脚;(c)抹灰勒脚;(d)带咬口抹灰勒脚9.2.3墙体细部构造——明沟散水明沟是设置在外墙四周的排水沟,将水有组织地导向集水井,然后流人排水系统。明沟一般用素混凝土现浇,或用砖石铺砌成180mm宽150mm深的沟槽,然后用水泥砂浆抹面。沟底应有不小于1%的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明沟适用于降雨量较大的南方地区。明沟(a)混凝土明沟;(b)砖砌明沟9.2.3墙体细部构造——明沟散水散水是沿建筑物外墙设置的倾斜坡面,坡度一般为3%~5%。散水又称散水坡或护坡。散水可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砖、块石等材料做面层,其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散水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150~200mm。散水由于建筑物的沉降和勒脚与散水施工时间的差异,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留有缝隙,缝内填粗砂或碎石子,上嵌沥青胶盖缝,以防渗水。散水整体面层纵向距离每隔6~12m做一道伸缩缝,缝内处理与勒脚与散水相交处构造相同。9.2.4墙体细部构造——过梁过梁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的砌体和楼板传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洞口两侧墙体的承重构件。过梁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也有采用砖拱过梁和钢筋砖过梁的形式。但在较大振动荷载、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以及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不宜采用砖拱过梁和钢筋砖过梁。1.砖拱过梁这种过梁是由竖砖砌筑而成的,它利用灰缝上大下小,使砖向两边倾斜、相互挤压形成拱的作用来承担荷载。砖拱过梁分为平拱和弧拱两种,建筑上常用砖砌平拱过梁。高度多为一砖长,灰缝下部宽度不宜大于15mm,上部宽度不应小于15mm。中部起拱高度为洞口跨度的1/50。砖不低于MU7.5,砂浆不低于M2.5,净跨宜小于等于1.0m,不应超过1.8m9.2.4墙体细部构造——过梁2.钢筋过梁钢筋砖过梁是配置了钢筋的平砌砖过梁。通常将间距小于120mm的Φ6钢筋埋在梁底部厚度为30mm的水泥砂浆层内,钢筋伸入洞口两侧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240mm,并设900直弯钩埋在墙体的竖缝内。在洞口上部不小于1/4洞口跨度的高度范围内(且不应小于5皮砖),用不低于M5的砂浆砌筑。钢筋砖过梁净跨宜小于等于1.5m,不应超过2.0m,9.2.4墙体细部构造——过梁3.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承载力强,一般不受跨度的限制。预制装配过梁施工速度快,是最常用的一种。过梁宽度同墙厚,高度及配筋应由计算确定,但为了施工方便,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如60mm、120mm、180mm、240mm等。过梁在洞口两侧伸人墙内的长度应不小于240mm。为了防止雨水沿门窗过梁向外墙内侧流淌,过梁底部外侧抹灰时要做滴水。过梁的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矩形多用于内墙和混水墙,L形多用于外墙和清水墙。在寒冷地区,为防止钢筋混凝土过梁产生热桥问题,也可将外墙洞口的过梁断面做成L形。9.2.5墙体细部构造——圈梁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的水平方向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作用:圈梁配合楼板共同作用,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身开裂。在抗震设防地区,圈梁与构造柱一起形成骨架,可提高抗震能力。位置:1.圈梁设在房屋四周外墙及部分内墙中,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其上表面与楼板面平,像箍一样把墙箍住。2.圈梁与门窗过梁统一考虑,可用圈梁代替门窗过梁。3.圈梁应闭合,若遇标高不同的洞口,上下搭接,作成附加圈梁。9.2.5墙体细部构造——圈梁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钢筋砖圈梁多用于非抗震区,结合钢筋砖过梁沿外墙形成。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同墙厚且不小于180mm,高度一般不小于120mm。钢筋混凝土圈梁在墙身上的位置,外墙圈梁顶一般与楼板持平,铺预制楼板的内承重墙的圈梁一般设在楼板之下。圈梁最好与门窗过梁合一,在特殊情况下,当遇有门窗洞口致使圈梁局部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应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0m。但对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9.2.6墙体细部构造——构造柱构造柱是设在墙体内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柱。作用:与圈梁共同形成空间骨架,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提高抗震能力。设置位置:构造柱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体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及部分较长墙体的中部。9.2.6墙体细部构造——构造柱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180mm,构造柱的最小配筋量是:纵向钢筋4Φ12,箍筋Φ6,间距不大于250mm。构造柱下端应伸人地梁内,无地梁时应伸人底层地坪下500mm处。为加强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柱处墙体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