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648457cfe0e179673386fe1ab2248c/0e648457cfe0e179673386fe1ab2248c1.gif)
![语文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648457cfe0e179673386fe1ab2248c/0e648457cfe0e179673386fe1ab2248c2.gif)
![语文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648457cfe0e179673386fe1ab2248c/0e648457cfe0e179673386fe1ab2248c3.gif)
![语文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648457cfe0e179673386fe1ab2248c/0e648457cfe0e179673386fe1ab2248c4.gif)
![语文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648457cfe0e179673386fe1ab2248c/0e648457cfe0e179673386fe1ab2248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熟悉“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育想象力,积存课文中美丽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育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很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答复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日我们要熟悉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舞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构造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章写字,并留意学生的写字姿态。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订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洁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应“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了漂亮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制造了漂亮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沟通,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情愿读的局部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布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一个传奇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日,教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密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制造了漂亮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知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宏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终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宏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渐渐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3.师:这是多么荒芜孤独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根底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最终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密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消失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他发出的声音——;
他的双眼——;
他的四肢——;
他的肌肤——;
他的血液——;
他的汗毛——;
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觉。
(板书:身化万物)
3.沟通发觉,反应:(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绽开合理的想象,认真思索,写下来。
6.反应沟通。(四人小组合作展现,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漂亮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现这漂亮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凹凸。
7.师:面对这样一个奇妙漂亮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了漂亮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绚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由于:“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了漂亮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长,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了漂亮的宇宙。”这句话特别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慨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仰慕与赞美。(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了漂亮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局部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了课文,熟悉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查找其他的英雄神话,沟通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学问。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语文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熟悉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育想象力,积存课文中美丽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育想象力。
2、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
课前预备:
1、布置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2、制作相应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始终广为流传。同学们都搜集了那些民间故事呢?下面我们来沟通一下。
2、学生汇报沟通。
3、师:今日教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特别好玩的民间故事。(课件播放《盘古开天地》)同学们听说过这个故事吗?(生:……)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
要求:
a、把课文读通顺。
b、画出文中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c、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
a、认读生字词并指导识记、书写。
b、指名读文。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中心句)
3、盘古是怎样用身体制造漂亮宇宙的呢?下节课我们连续学习。
三、抄写生字词
其次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二、研读文本
(一)出示词语混沌一片一片漆黑轻而清重而浊缓缓上升渐渐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3、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抡起猛劈顶蹬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想象。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最终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密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消失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3、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4、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师引读。
5、指名复述这局部课文。(课件引导)
三、拓展:同学们想想这后面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变成了什么?(指名说)
过度:是啊,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了漂亮的宇宙。
抬头看天,那飘动的云非常雪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放眼大地,宽阔的大地一片生气,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仰视高山
俯视江河
走进溶洞
……
语文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培育敢问、善问的好习惯。
2.了解形近字,并能用形近字组词。
3.分析排比句的句式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句式的类型,把握设问句的特点,并能进展仿写。
5.理解关于疑问的名句的意思,能积存这方面的句子。
教学重点
1.学会辨析形近字,了解其形旁和声旁表示的不同意义,并能给形近字组词。
2.积存关于疑问的名人名言,在给定的语境中能敏捷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形近字,能用形近字组词。
2.分析排比句的句式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了解句式的类型,把握设问句的特点,尝试进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形近字的字音、字义之间的关系,给形近字正确地组词。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把握各种句式,尤其是设问句的特点,能写设问句。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思索每组中带拼音的生字之间的关系。
驻(zhù)扎蛀(zhù)虫拄(zhǔ)拐(ɡuǎi)捐(juān)款娟(juān)秀手绢(juàn)花苞(bāo)冰雹(báo)鲍(bào)鱼
过渡:同学们,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们发觉,有些生字的读音一样,我们称之为同音字;有些生字的字形相近,我们称之为形近字,这就是我们今日将要学习的内容。认真观看教材中给出的生字,你发觉它们的特点了吗?
2.教师讲解什么是形近字以及形近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讲解分析教材中给出的形近字。
明确: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构造相近的字,而它们的含义却不一样。形近字的搭配有肯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1)笔画一样,位置不同,如“人、入、八”;(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峰”和“锋”;(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5)字形相近,读音一样,如“眯”和“咪”;(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治”和“冶”;(7)部首一样,位置不同,如“旯”和“旮”。
3.同桌沟通对形近字的看法,并能说出教材中的几组形近字的声旁和形旁,以及形旁的表意。
明确:“驻、蛀、拄”“捐、娟、绢”“苞、雹、鲍”是三组形近字,它们字形相近,读音一样或相近,但是字义不同。我们可以依据它们不同的偏旁来理解各个字的意思。如“驻”指车马等停顿,与“马”相关;“蛀”指咬谷物、衣物等的小虫,与“虫”有关;“拄”指用手扶着拐杖,与“手(扌)”有关。
4.引导学生齐读教材中的词语,教师板书带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组词。
5.教师适当扩大形近字,指名学生组词。
例如:湖(湖水)蛾(飞蛾)苍(苍白)畔()崎()渴()
蝴(蝴蝶)娥(嫦娥)沧(沧桑)拌()绮()竭()
糊(糊涂)饿(饥饿)抢(抢夺)伴()倚()喝()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比拟句子的异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条狗快乐的时候叫,紧急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快乐、紧急、发怒的时候都叫。
过渡: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常常接触一些特别的语句,如有的运用比方、拟人修辞手法,有的运用关联词语,还有一种语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构造一样或相像、语气一样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是哪种语句吗?(学生齐答:排比句)正确使用排比句,对我们的表达有肯定的帮忙。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两组句子,了解一下排比句。
2.引导学生分析两组句子,说说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明确:第一组句子的第一个句子是排比句,“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构成排比,强调了当时科技落后的状况,而其次个句子只是简洁地说明。其次组句子的第一个句子也是排比句,“……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构成排比,强调了狗在不怜悯绪状态下爱叫的特点,而其次个句子只是一般陈述,没有第一个句子那样让人印象深刻。
3.引导学生进展拓展练习,强化对排比句的熟悉。
(1)把以下句子改成排比句。
①我拥有父母的爱、教师的关心和同学们的关怀。
②我爱繁花盛开的春天、荷叶田田的夏天和银装素裹的冬天。
改写例如:
①我拥有父母的爱,拥有教师的关心,拥有同学们的关怀。
②我爱繁花盛开的春天,我爱荷叶田田的夏天,我也爱银装素裹的冬天。
(2)依据语境仿写排比句。
①爱心是一片照耀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暖和;爱心是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
②平但凡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平但凡_______________;平但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例如:
①爱心是一泓消失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盼望;爱心是一首漂浮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安慰。
②平但凡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但凡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存。
小结: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清楚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概更为剧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晰、描写细腻。请同学们积存更多的排比句,并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信任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出示“词句段运用”其次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思索这些句子的特点。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发。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固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接触过许多句式,你们还记得都有哪些吗?(学生答:陈述句、疑问句、感慨句……)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句式——设问句。
5.学生分组沟通争论这些句子的特点,教师相机点拨。
明确:这些句子都是设问句。为了强调某局部内容,有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就是设问。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引人留意,启发思索;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6.教师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些设问句,并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
例如:家乡是什么?家乡是沃土,家乡是老根。
幸福从哪里来?从人的心里来。
才智可以用钱买来吗?不行以。
7.教师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多留意一些特别的句式,并积存下来。
三、课堂回忆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上我们主要从字词句方面进展了积存,了解了什么是形近字、形近字的形旁和声旁所表示的意义、排比句以及设问句的一些学问。课堂上,同学们仔细思索、争论,乐观回答下列问题。在沟通争论中,我们增进了熟悉,加深了理解。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能乐观思索问题,主动探究,这是学好语文必不行少的两个要素。盼望你们能保持下去,在以后的每节课上都能像今日这样,信任我们的课堂学习会更有效率。
2.教师引导学生沟通收获,进展学问积存。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关于疑问的名句的意思,能积存这方面的句子。
2.培育敢问、善问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1.了解古人对于疑问的看法,从中得到启发。
2.阅读时要做到善问、多问,在问中思,在思中对怀疑的问题进展反复探究,从而提升理解力量。
教学过程:
一、沟通平台
1.教师引导学生思索学习课文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有许多,质疑问难就是特别不错的一种。本单元其次、三篇课文的右栏都给出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关于课题的,或是关于课文内容的。对于这种理解课文的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论一下。
2.学生在小组内沟通,并将沟通结果简洁记录在本子上。
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沟通结果,并赐予指导。
对课文提问的方法
(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2)从课文的写法上提出问题。
(3)从课文中得到启发,联系生活阅历来提问。
(4)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提问。
(5)针对课文的标题提问。
(6)紧扣段落之间的关系来提问。
4.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平常的学习中。
小结:“学贵存疑”,疑是知之始,阅读时只有乐观动脑思索,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学问,拓展思维。我们要养成疑则思问的好习惯,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不仅能增加学习的兴趣,也能让我们对学问的把握更加透彻。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2.引导学生分组沟通这几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其提醒的道理。
3.教师指名学生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并赐予指导。
过渡:这是几句关于疑问的名句,意在告知我们在学习中要擅长提问,不断进步。
明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是:遇到疑难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具体地询问,要慎重地思索,要明白地区分,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意思是:即便是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求教就不会知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很多道理的,谁能没有怀疑呢?这句话告知我们要多学习,才能获得更多学问。
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勤学善问的其他名句,进展积存。
小结:多学、多问,这是古人早已用切身经受证明的求学之道,即便经受时间的洗礼,依旧光线闪烁,给人有益的启发。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做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索,要知道理是于问中提醒的,知是在问中求得的。同学们在课下也可以多积存一些这方面的名句,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自觉培育善问的好习惯。
关于勤学善问的名句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知缺乏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北宋]林逋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三、课堂回忆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问”。“沟通平台”告知我们“问”的方法,“日积月累”告知我们“问”的好处。在阅读时多问,在学习中善问,学识才能进步,力量才能提升。信任我们在这节课中也都深受教益。或许有些同学在学习中不敢问,不善问,那么从今以后,盼望你们都能做敢问、善问的人。
今日这节课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不仅改正了以往学习中的缺点,乐观开动脑筋思索,而且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很新奇的见解,这正是你们善问的结果。盼望大家以后都能像今日这样,多疑善问,那么我们的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2.引导学生沟通学习收获,并积存“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语文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比照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存古诗词。
【教学难点】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索,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很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预备了哪些学问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沟通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阅读时要动脑筋,乐观提出问题。
(1)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索更加全面和深入。
(2)筛选出最值得思索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要养成敢于提问、擅长提问的习惯。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c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d全班沟通。
f鼓舞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擅长思索、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仆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沟通自己的观点。
3.我沟通,我积存。
平常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共享沟通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乐观地提出问题,擅长思索,才能深入挖掘书中学问。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驻扎蛀虫拄拐
捐款娟秀手绢
花苞冰雹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有一样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依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驻②蛀③拄
(1)战士们日夜()守着祖国的边疆。
(2)()着拐杖的老爷爷渐渐地向前走着。
(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来是有()牙了。
①娟②捐③绢④涓
(1)妈妈买了一个新手()。
(2)同学得了重病,我们乐观给他()钱。
(3)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
(4)教师的板书,字迹()秀,我很喜爱。
3.我拓展,我积存。
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方仿访纺)
(三)词句段运用
比拟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
1.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指名读一读。
第一句话是一个排比句,每一句中都有个“没有”。而其次句话中的这几个词语是并列关系。
2.读下面的句子,留意问好的用法,再抄下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发。
是谁呼风唤雨呢?固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索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
3.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写一写。
(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特别优秀?由于她学习刻苦。
(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气。
4.我拓展,我积存。
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许多。
莫非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固然不是。
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沟通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擅长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盼望同学们多积存好词好句。
(四)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课件出示: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觉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展积存。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
(3)说意思
a.虚心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b.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具体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索,要明白地区分,要切实地力行。
c.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d.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e.读书做学问就怕发觉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状况。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适宜的句子填空。
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3)()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擅长思索,擅长发觉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我拓展,我积存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标准。
四、课后作业:
搜集名言警句,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准回迁房屋买卖合同
- 矿山园林工程施工方案
- 电影投资及发行合作协议
- 界首停车场地面施工方案
- 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技术合作协议
- 新材料技术研发战略合作协议
- 金昌回转窑浇注料施工方案
- 本溪抗侵蚀浇注料施工方案
- 教育设备采购与安装施工合同
- 湖州热泵机组减振施工方案
- 湿地环境生态工程
- GB/T 7251.2-202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成套电力开关和控制设备
- 第五讲影响研究及研究方法(比较文学概论)课件
- 四川省地图模板含市县图课件
- 现金调拨系统操作手册教学课件
- 学校物业管理宿舍管理方案995
- 荔枝依旧年年红
-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
- 第五版-FMEA-新版FMEA【第五版】
- 英语人教版高中必修三(2019新编)第一单元教案
- 建设部环卫劳动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