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TOC\o"1-5"\h\z第1章总论 71 项目的基本情况 72 项目编制的依据 83 项目编制原则 94 可行性研究结论 10第2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1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o"CurrentDocument"\h第3章市场分析 201国际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 202国内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 213.3国内外特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预测 28贵州省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 31XX县旅游业市场现状 316 XX县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独特 36\o"CurrentDocument"\h第4章项目建设条件 404.1 区位优势 402历史沿革 403 自然条件 414.4 社会经济概况 43\o"CurrentDocument"\h第5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491 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表 49\o"CurrentDocument"\h第6章工程建设方案 511 设计原则及标准 512 工程技术方案 53\o"CurrentDocument"\h第7章安全卫士及节能 78\o"CurrentDocument"\h1安全卫生 787.2节能 79\o"CurrentDocument"\h第8章环境保护 80\o"CurrentDocument"\h1 环境保护依据 80\o"CurrentDocument"\h2 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 80\o"CurrentDocument"\h第9章项目实施计划 84\o"CurrentDocument"\h1 建设工期 84\o"CurrentDocument"\h2 进度安排 84\o"CurrentDocument"\h第10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定员及项目招标 861 项目管理 86\o"CurrentDocument"\h2 组织机构 89\o"CurrentDocument"\h10.3 劳动定员 89\o"CurrentDocument"\h4 项目招投标 89\o"CurrentDocument"\h第11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31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 942总投资 9411.3资金筹措及用款计划(详见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94\o"CurrentDocument"\h第12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991可行性研究结论 992建议 100第1章总论1.1项目的基本情况1.1.1项目名称: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1.1.3建设规模:1、 新桥头红色旅游接待中心--水车山--红军驻地--红渡村--岩门大洞--岩脚--马头山一原S204省道现有长9.58公里公路拓宽改造。2、 a红色旅游接待中心--青杠园--小河。b小河石拱桥一大瀑布一红渡梯田“原红军驻地。c青杠园一马头山拟新建公路长约8.56公里。3新建步行道:a四方洞红渡岩上一一古驿道一一李家塘梁子一一乌江河回龙渡一一乌江老桥码头。b红河渡景区冲回的步行道。c马头山一一岩脚红渡村委会引水渠步行道。合计约10公里。4游客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5停车场3000平方米6旅游厕所两座。7隔油池1个,化粪池4个,及12600米排水管。8垃圾收集设施两套。9修建安全护栏6000米。10安防设施1套。11消防设施1套。12确保供电保障,需增设变压器及线路升级改造2000米。1315000米管网及600m3蓄水池1个。1.1.4项目总投资:2947.34万元。1.1.5项目地点:贵州省遵义市XX县大乌江镇1.1.6项目建设单位:贵州飞龙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1.7项目负责人:彭锋1.2项目编制的依据:1.2.1《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2《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3《XX县飞龙湖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009-2020)》;1.2.4《XX县乡村旅游规划》1.2.5《XX县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1.2.6《乌江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1.2.7《XX县红色旅游建设方案》1.2.8《XX县关于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见》;1.2.9《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10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工程建设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1.2.6XX县水文、气象、地质情况等资料;1.2.7土建工程按贵州建设厅2004年《贵州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安装工程按贵州省建设厅2004年《贵州省安装工程计价定额》;1.2.8XX县有关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1.2.9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1.2.10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地形图;1.2.11有关民用建筑设计的规范及规定;1.2.12《城镇山体公园化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1.2.13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条例及标准等。1.3项目编制原则1.3.1根据XX县的旅游规划目标及旅游景区的特色要求,遵循与整体人文、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1.3.2考虑各旅游景点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带动,以促进XX县的所有旅游景点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1.3.3坚持“开发有据、开发有序、突出重点、留有后劲”的原则,结合各地段的自然环境及现状特点,充分考虑项目建设与市场容量相适应,处理好近、远期的关系,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整体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1.3.4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从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旅游资源出发,最大限度地保护项目范围内的每一寸土地和水域。对旅游资源切实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创造更好的观赏价值。正确处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充分体现“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努力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3.5在建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最大满足旅游市场对公共设施建设的需求。1.3.6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XX县现有的道路基础设施,量力而行,节省投资,新建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做到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以较少的投入,带来较好的经济汇报。1.3.7协调发展多项社会事业,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原则,力求旅游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建设。1.3.8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服务为宗旨,重视管理队伍和科技信息建设,建立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1.3.9严格执行有关基本建设和旅游事业法律、法规。1.4可行性研究结论该项目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4.1、本项目具有市场前景广阔,建设条件优越,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1.4.2、本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XX县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最大限度开发了当地旅游资源,将进一步提高大乌江旅游区风景名胜在全国的知名度,改进和促进XX县乃至贵州省省旅游事业和经济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大带动本县的生态农业、旅游工业、小城镇建设和专业市场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引入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贫困地区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做到完善开发一个景区,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达到区域性扶贫效益大幅度提高。143、旅游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日益提高,国家号召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倡导积极发展旅游事业,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贵州省、XX县的发展规划。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XX县可以以红军强渡乌江为红色旅游题材,充分发挥红军强渡乌江历史地位的重要性,积极申请成为“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大打红色旅游牌,同时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打造“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在红色基调的基础上,以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但发展XX县的旅游其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路通了才能通经济。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注重到精神生活的质量,闲暇之余外出观光旅游度假已成为当今生活的新时尚。这要求XX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将XX县建成旅游强县,并把旅游业发展作为XX经济振兴的一张“王牌”加以重视,从而拉开了以大乌江旅游区为龙头的旅游开发序幕,掀起了文化旅游、名人故乡游、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绿色旅游开发的热潮。大乌江旅游景区不断配套完善并迅速崛起,旅游规模和接待条件不断扩大和改善。使XX县的旅游业初具规模,从“养在深闺人未知”到“一支红杏出墙来”,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已使XX县的旅游业成为XX经济的增长点,使大乌江旅游区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亮点。但是,XX县和回龙渡的旅游景点,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限于财政能力,对旅游建设的投入不足,按照“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几年政府财政投入有限,使现有旅游资源的远远开发不足。景区内公共设施配套不足,周边环境破坏严重,另有许多古迹,因无资金不能开发,景区内道路未满足游客需要,景点间可达性不高,使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景区给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XX县和回龙渡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充分发挥,从而也严重制约了XX县旅游经济的发展,严重制约XX县依靠旅游业脱贫致富的速度。为此本项目的建设已是刻不容缓。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的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要求“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文化室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本项目中的步行路建设及绿化、改水、改厕、供水污水处理、县道路建设等建设内容,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所必需的。2.2.2项目的建设是XX县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需要旅游产业巨大的乘数效应以及旅游给目的地带来的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等多种效应,尤其是对目的地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的巨大影响力,旅游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宠儿,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投资建设本项目,可以提高XX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投资XX县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加快XX县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速度。投资建设本项目,为贫困地区改善旅游条件,创造良好旅游环境,充分利用XX县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使XX县的旅游资源产生规模效益,使旅游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在贫困地区同时发生,逐步实现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而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旅游开发式扶贫新途径。XX县是省级贫困县,属于传统的农业县,长期沿袭着以种植粮食的老路子,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商品率不高,农民收入很难快速增长,目前还有不少人处于温饱线以下,由于农业基础不稳,已过温饱线的人口返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副产品价格继续走低,农业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加上XX县工业经济落后,规模过小,缺乏外向度,而且主力又是乡镇企业,大都不成规模,粗放经营,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后劲。若上新项目,由于存在资金、市场、经营管理等困难,一时很难奏效。为此,XX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落后,脱贫效果不显著。XX县旅游资源丰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XX县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天厚的优越条件,近两、三年来,旅游事业发展势头明显加快,显示出旅游业的牵动效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大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品零售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目前第三产业以高出第二产业几个百分点,为贫困的XX县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施旅游开发或扶贫,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作为扶贫的依托产业,是一条卓有成效的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是贫困地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投资建设本项目,其产生的脱贫致富效果可以覆盖到XX整个全县境内。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整合XX县生态农业资源,发展一批新兴第三产业项目,促进XX县旅游经济发展,拉动全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帮助项目重点覆盖区10多万人民脱贫致富,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明显的,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2.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被国家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把发展旅游业放在突出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旅游市场促销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改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旅游业进一步得到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多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旅游业均被明确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2.4项目的建设是发展XX省旅游事业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体制转轨的加速,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推动全省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使旅游业成为我省经济在新世纪的强劲增长点,是全省上下一项十分重要而繁重的任务”。因此,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投资建设XX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旅游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贵州省省旅游事业的需要,必将对XX县乃至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作出贡献。2.2.5项目建设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现代旅游业崛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是“服务革命时代”(或称“后工业化时代”)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年平均以9%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了同期工业经济5.03%的年均增长速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和经济社会地位已十分显赫。从目前世界范围看,旅游业的经济收入,已超过机械制造业、汽车业和石油工业的产值,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当今,旅游业总产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0.70%,旅游总投资占世界投资总额的11.90%,旅游总税收占世界税收总额的10.40%,旅游总消费占世界税收消费的11.30%,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数2.25亿人,成为世界从业人口最多的行业。旅游以其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正在成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2.2.6项目的建设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的需要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第三产业中处在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很大。最明显的是活跃了航空运输、铁路和公路运输、旅馆饭店、餐饮业、娱乐业、商业网点、邮政通讯以及景点区的市场。而且旅游业投入少、回报率高、风险小。旅游业每直接投入1元,就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产出4.30元。而吸引海外游客前来旅游,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明显,不但可以产生国内游客所带来的一切关联效益,还可以以最低的资源成本换取宝贵的外汇收入。就目前我国的旅游外汇水平,每吸引一名境外游客,就可得到210美元的外汇收入,而且成本很低。因此,在XX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一致,秀美的自然风光,XX是我省新的旅游热点,建设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对发展旅游事业,优化XX县的产业结构,更多吸引境内外游客,发展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进一步促进XX县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更重要的可以发挥旅游产业链条作用,带动和促进XX县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贸易的发展。加速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带动和促进XX全县的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名人故乡游和乡村游等一批旅游产品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一批旅游农副商品带动一批旅游农副商品生产基地的兴建,带动和扩大XX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旅游商品的市场规模;充分利用当地的农副土特产品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带动和促进旅游用品、工艺美术品、保健品、生态旅游标志纪念品的系列化和特色化;带动和促进茶叶、红金橘、徐家羊肉粉、樊家狗肉、乌江鱼、敖溪豆花等土特农产品和具有旅游价值与地方特色的旅游食品、综合旅游美食、饮料开发的集约化,规模化,形成规模效益;引发景点群带的旅游购物市场和旅游特色服务,形成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经济聚集地,大大促进和带动XX县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贸易的快速发展。2.2.7项目的建设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稳定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然有一大批工人与农民面临再就业的选择。由于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在创造就业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对旅游就业的分析,旅游就业具有五大特点:第一,旅游就业产生快、成本低;第二,就业主要集中在小型企业和本地社区内;第三,能为妇女和年轻人提供明显的就业机会;第四,能够提供教育、训练及技术上的发展;第五,薪酬合理并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就可为社会增加5个人的就业机会。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必将振兴XX县的旅游事业,为XX县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公共设施的建设为XX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2.2.8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整体开发XX县的旅游资源目前XX县的大乌江风景名胜景区、乌江峡景区、老林河风景区、飞龙湖、团结湖、石家洞、红龙场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万丈坑红军烈士墓、他山摩崖,等省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与其他景区一起构成了丰富的立体的XX旅游。因此投资建设本项目,建设好景点之间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在硬件上有利于整体开发XX县的旅游资源,提升XX县旅游资源的地位,保证XX县旅游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发展。第三章市场分析3.1 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3.1.1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2000年,全世界出国旅游人数创下了6.89亿人次的高记录,比1999年增长7.40%,国际旅游收入为4760亿美元左右,占世界GDP总量的10.70%。世界旅游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11.30%,旅游业的资本投资占总投资的11.90%。2000年伊始,世界旅游组织发表报告指出亚洲经济的复苏推动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在经历了两年的下滑后,东南亚太平洋地区旅游业实现10.50%的增长,2000年旅游业比1999年增长4.10%,旅游收入增长3%。3.1.2国际旅游市场发展展望目前,全球旅游业共有2.12亿从业人员,每年有3.40万亿美元的收入。到2005年,全球旅游业从业人员将达到3.38亿人,年收入达7.20万亿美元。单是旅游收入的翻一番就预示旅游业的空前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出国旅游人数将达到9.37亿人,而其中的1/5人将到亚太地区旅游。未来,旅游将具有更大的民众性。除了假日时间的增加成为旅游大众化的催化剂等因数外,从人们的内在的精神、心理因数看还因为:第一,信息交流等高新技术带来的“足不出户"使人们经常处于“人机对话”之中,弥补了孤寂闭塞状态,缺少了同大自然以及家庭以外人的接触机会;第二,在世界更加趋同化、一体化的条件下,人们更需要通过旅游方式了解和感悟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第三,旅游者中最大的构成成分将是自费和不享受补助的中产阶层,旅游消费将成为这些人中炫耀身份的新热点。2国内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3.2.1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早在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泛美航空公司董事长西尔时,就高瞻远瞩与陪同会见的国家旅游局和民航局的负责人说:“民航、旅游很值得搞”,并确定了20世纪末实现旅游收入100亿美元的目标。1979年1月6日,邓小平进一步强调:“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事业在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方面全面发展,互相促进,形成了真正的旅游产业。到1999年度,我国共建设旅游住宿设施23.70万个,其中涉外饭店7035家,客房88.94万间;旅行社7326家;旅游车船公司292家。到1999年,我国过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七位,奠定了亚洲旅游大国的地位。2001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7.84亿人次,比2000年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3.74亿人次,农村居民4.09亿人次。2001年国际和国内旅游总收入达4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3个百分点,2001年实现入境游达8901万人,比上年增长6.7%,全国旅游外汇收入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2001年国内开始出现利用工农业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的单位,国家提出建设旅游度假区、试办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的工作思路。2001年国内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城市周边度假旅游以及“红色旅游"的新产品不断增加。加之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成功举办APEC会议,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使我国的旅游事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地位继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当今,我国旅游业业已形成了四大国际竞争优势。1、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中国是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品种齐全。有以长江三峡、黄山、九寨沟、泰山等一大批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圣地,也有九华山、普陀山等以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热点,还有八达岭长城、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兵马俑、丽江古城等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历史文化遗产。载至1998年,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名胜就有15个,另外还有一大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及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旅游景点。同时,国家的多民族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俗,也成为重要旅游资源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的不断增强,一大批具有现代特征的新景点和旅游娱乐设施吸引了不同层次的旅客,如深圳的锦绣中华、北京的富国海底世界等等。另外,目前中国的度假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也在开发中,潜力巨大。2、 旅游服务产业优势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已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旅游服务业初具规模,包括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贸服务公司和旅游管理机构等在内的旅游服务机构越来越多。到2000年底,我国拥有旅行社8993个,其中国际旅行社1268个,国内旅行社7725个,仅旅行社职工总数就达16.50万人。2000年我国有涉外饭店10481家,从事旅游运输的企业近万家,旅游饭店业和旅游运输企业经过近10年来引进外资和管理的实践,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3、 基础设施优势经过改革开以来的建设,我国的航空、水路、铁路和公路和运输等基础设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使过去长期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出行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沟通已不再成为人们交流的障碍。商品流通业的繁荣、娱乐设施的发展也为旅游购物和娱乐消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旅游社会服务体系优势旅游业是一个涉及较多部门的综合性产业,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发展,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已日臻完善。除了饭店、餐饮、交通和通讯服务外,海关、出入境管理、税收、银行、保险、商业零售、娱乐设施等方面的服务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旅游社会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在上述四大优势的基础上,我国已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之列,国际旅游人数排名世界前6位,旅游外汇收入排名前8位。旅游业近年来“挤”到中国经济舞台上的“产业明星”。3.2.2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预测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我国旅游业发展目标是:到2000年,接待来华旅游入境人数5450—550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9.50—10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4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500—2600亿人民币,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实际上上述旅游入境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发展目标已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别提前完成,表明我国旅游业正在健康、高速发展。到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将达到850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11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636万人次;旅游总体产出750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80%,同时旅游业将为国家提供外汇收入900亿美元,增加国内生产总值3万亿元以上,创造就业机会800万人以上;到2010年,我国旅游入境人数将达到640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20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380-^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300—1400亿元人民币,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3710万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份额的8%。中国还将成为世界十大旅游客源国之一,名列世界第四,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将达到30—3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9000—27000亿元,旅游总产出将达到30000亿人民币。随着WTO的加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同时也会呈现一些新的特点:1、 经济条件逐步宽松随着近几年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人民收入也有了不断提高,因此,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旅游业所需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也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这些良好的市场条件为今后几年中国的旅游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2、 旅游经济政策趋于成熟国内近几年大力支持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政府也积极维护和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西部开发战略,更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点和切入点。重点生态保护的方针政策,同时也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方向。3、 旅游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近几年,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计划》,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精心组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展林业、畜牧业相结合,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了旅游业的发展。4、 大力发展地方旅游经济以深圳为代表的国内旅游经济产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迅猛发展,独具风格的世界文化主体公园、世界之窗等优秀旅游景点,每年接待大批国内外游客,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也使人们看到旅游经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5、 旅游市场走向全国未来,国家将继续加快和发展旅游产业,完善旅游市场法制建设,依法治理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大力整顿旅游公司及中介机构,以提高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些措施对于开放旅游资源,促进全国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述特点,中国旅游业调整发展方向首先是旅游经济的投资重点开始转向包括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维护、服务意识的提高、对建筑遗迹的保护以及咨询等中介机构;其次是提高旅游业的规模经营水平;第三,深入挖掘客源的潜力,提高创汇水平,促进旅游上档次、上规模。中国旅游市场在21世纪将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这些都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将会继续扩大,亚洲是中国的最大客源市场,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过去,东南亚、日本的经济复苏,亚洲客源肯定有较大的发展;欧美远程客源国来华人数都在不断增长,在中国国际旅游市场上,来自欧美的游客只是一个全球的平均水平,欧美来华旅游的潜力显然很大。国内旅游市场: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旅游三大市场(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拥有旅游资源丰富和市场日益扩大两大迅猛发展的两大动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中国旅游业的壮大发展创造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3.3国内外特色旅游和红色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预测红色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据估算,红色旅游收益持续增长,是旅游产品中增长较快的部分。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在持续快速发展中,渐趋成熟。业内人士指出,2001年中国旅游业取得显著成就:总收入持续增长,这与中国各地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密不可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广州就开始从岭南历史、文化入手,重点修复了光孝寺、陈家祠、西汉南越王墓、黄埔军校旧址等七十多处古迹和史迹,挖掘和推出了一批地方特色浓厚的旅游项目,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设立了地方特色鲜明的旅游购物步行街、食街和海鲜街,打起特色旅游牌。目前,特色旅游在中国各地方兴未艾。在西南,广西确定了以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为中心的战略布局和5大旅游线路、10大旅游精品、38个重点旅游项目;云南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等8大特色旅游产品日趋成熟;西藏组织了环珠穆朗玛峰生态旅游、科考游、登山探险游等一系列特色旅游。在东北,除了做足冰雪旅游文章外,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一系列特色旅游,正成为新的热点。在西北,青海旅游局确立了把青海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避暑、探险、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地的特色旅游发展目标;宁夏开展了黄河漂流、沙漠探奇、西夏王朝探秘及回乡采风等特色旅游项目。在江南也涌现一批特色旅游村,这些村庄凭借丰富的生态或人文资源,发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旅游经济。旅游专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一些内容和服务单一的旅游项目,已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中国各种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以之为依托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无疑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红色旅游兴起的原因很多,供需双方的因素都给红色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使得红色旅游以不寻常的速度在全球发展。因此,促使红色旅游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红色旅游在人们的意识中具有浓厚的地位,没有红色革命,也就没有人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所有年龄的人都对红色旅游感兴趣。红色旅游者受教育程度比一般旅游者要高,对红色旅游感兴趣的人正由高文化层次旅游者群体向较低文化层次旅游者群体转移,即红色旅游正逐渐进入主流市场,由专业旅游市场向大众旅游市场普及。红色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历史遗迹为舞台,尤其是去那些保存完好的、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区域参观体验。这充分体现了红色旅游者要求回归红色,享受红色,了解红色的强烈愿望,显示了红色旅游以红色为取向的显著特征。红色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指红色旅游者在红色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时的一些偏好。红色旅游者趋向于家庭出游,以寻求红色旅游的教育性。红色旅游者的收入较高,而且旅游花费也大。从总体上说,红色旅游者比一般旅游者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当今世界,人们的历史意识不断增强,回望历史、融入历史的愿望也更加强烈。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加入红色旅游的行列。有关研究表明,参加旅游的人不仅来自发达国家,随着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旅游者也加入到红色旅游之中。在红色旅游日益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的今天,发展中国的红色旅游势在必行。3.4贵州省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贵州省是旅游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贵州省旅游业有了长足进步。其主要标志是:具备了一定规模,发展速度较快,呈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旅游资源开发有了较大进展,旅游基本格局已初具雏形。3.5XX县旅游业市场现状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XX县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旅游经济慢慢地成为了XX县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旅游产业也成为XX县产业发展中的闪光点。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在旅游景点建设方面,陆续开发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老林河风景名胜区、飞龙湖风景区、万丈坑红军烈士墓、他山摩崖等特色旅游景点。在酒店建设方面,非星级酒店房间数一共为987间,床位数1669张,从业人员316人,从酒店从业人数上基本可以看出,除广电酒店外,星级酒店基本处于个人旅馆阶段,无法承担多元化经济接待。在餐饮业方面,XX特色餐饮较多,餐馆品质不一,缺乏统一规划,未形成XX品牌产品。但总的来说发展势头相对来说比较迅速,就餐环境、餐饮服务质量等不断改善,同时旅游商品开发与生产得到了有效改进。在交通方面大乌江镇地处省道204线与即将开通乌江航运的交汇之处,伴随着即将从XX经过的道真至瓮安、XX至凯里、江口至六盘水高速公路的贯通,大乌江融入周边旅游圈的条件越来越优越。届时,大乌江到最近的空港仅一个小时,到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仅30分钟,通江达海的航运码头就在集镇。并且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在飞龙湖景区(飞龙寨)附近有一个开口,是连接黔东北道真、正安、湄潭、XX和黔南、黔东南等区域重要交通干道,是西北、川渝又一条出海大通道。随着高速及高铁网络的不断密集和优化,项目景区的交通可达性将进一步提升,乌江的市场辐射力、吸引力将明显增强,具备了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条件。3.5.1XX县旅游业发展及预测1、发展思路按《XX县乡村旅游规划》的要求,包括了XX县域内九个乡镇一个民族乡,规划年限为2011年至2015年,规划按照立足当前,适当超前,实事求是,突出特色的发展策略。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壮大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及文化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推动旅游景点、旅游中介组织和旅游收入同步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XX县的支柱产业。加大旅游业的投入:积极推进周边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形成红色旅游线路。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打通XX县与旅游客源市场之间的快速通道,形成四条重点旅游线路。a、 东北小环线:XX一一飞龙湖一一大乌江一一思林库区一一老林河景区一一XX;b、 中部小环线:XX——飞龙湖——黄金榜——蒲村——茶园新村一一XX;c、 西部小环线:XX一一飞龙湖一一水口一一朝阳洞一一洞水——XX;d、 东南小环线:XX一一金橘园一一巴洛河一一方竹湖一一龙溪一一XX。合理布局建设中高档酒店和游客接待中心,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推动“一湖一山一古镇"龙头项目建设,联动九镇一乡九大旅游区打造,驱动产业发展。合理整合旅游资源:以高级别旅游景区建设为基础,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对我县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塑造具有XX县特色优势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及“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并大力宣扬“醉美XX,红色乌江"的总体形象,逐步形成具有XX县特色的优势突出、统分结合的旅游产业格局。(3)创新旅游营销体系:结合XX县景点特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红色旅游主线,展现生态优势。充分挖掘我县历史、人文、生态旅游文化,适应市场需求,适时开发旅游产品。积极引导特色旅游餐饮业,挖掘特色饮食文化,丰富品种,提高知名度,打造餐饮品牌。按照“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原则,全方位推动旅游营销体系建设。重点面向长三角,加大目标客源地促销力度,加强同各大型旅行社的协调和联系,逐步扩大客源市场半径,不断增加游客量。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扩大销售渠道,健全促销网络。扩大旅行社的规模和数量,推动旅行社的发展。积极推进数字XX县和旅游XX县网站的建设,加强旅游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力度。3.5.2旅游业发展战略(一)一体化战略。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环境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城镇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经济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精神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二)区域协同联动。一是黔渝两地联手打造,乌江画廊有望成为国家级旅游黄金线回龙渡口与其联系紧密,其游客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二是借构皮滩库区近百平方公里湖面这条玉带,将遵义红色旅游与黔南、黔东南的绿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挖掘旅游潜力。三是加强与贵阳市的远程联动。四是与涪陵共同打造乌江精品旅游线。(三)精品带动。抓住“大乌江旅游度假城"、“三大湖区"、“大乌江民俗文化园"等重点产品,挖掘核心优势资源,然后对核心优势资源进行多元化组合、集中性开发、突破性发展和精品化建设。突出重点,实施集中开发。(四)创新轰动。在产品设计上,以休闲度假产品为重点,以节庆产品为先导,以娱乐、康体、探险等专项产品为突破口,以水电工业旅游产品和乡村旅游产品为补充,以旅游商品为延伸,实现一个主体、多样化的产品链。3、市场规模预测(一) 、主要客源市场由于XX旅游产品的功能目前还是以休闲度假为主,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来自于在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周边的四川、重庆、贵阳、遵义等地游客较多,同时珠三角、长江中下游客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也在逐年增多,成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所要积极拓展重要客源市场。(二) 、未来游客总量预测:2000至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总计104.2万人次,年增长率在12%以上。到2010年,XX总游客量将为26.8万人次,国内游客量约为25.46万人次,约占游客总数的95%;海外游客量为1.34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5%;到2015年,XX总游客量为51.1万人次,国内游客量约为48万人次,约占游客总数的94%;海外游客量为3.07万人次,将占游客总数的6%;到2020年,XX总游客量为86.1万人次,国内游客量约为80.07万人次,约占游客总数的93%;海外游客量为6.03万人次,将占游客总数的7%,XX旅游总体收入将达到9.5亿元3.6XX县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独特:3.6.1XX县红色旅游资源在历史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游憩休闲价值等方面,均有较多的优势。XX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其中有多个红色革命作战遗迹历史文化底蕴很浓厚,有多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在XX旅游区中,山水交融,风景优美。第二,人文资源丰富。XX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历史景观、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建筑和设施四大类。其中,历史和水域的资源较为丰富。第三,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集聚性。XX旅游资源比较集中,景点集中,连线成片,便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虽然在全区范围内存在着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但从小区域来看,XX资源分布还比较富集。1998年以来,XX县旅游业的发展为“十五”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XX县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加之我国的旅游市场蕴育着巨大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扩大,尤其是国家规定的“假日经济”兴起,旅游内容和质量将日益丰富,在与海内外日益密切的交往中,旅游市场空间广阔。我国旅游业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这个高度市场取向的产业具备了发展空间和潜力。XX县和XX旅游区的旅游业具备了现代经济的特征,也具备了长远发展的基础。3、XX县和XX旅游区未来旅游市场定位(1)客源类型根据现有旅游资源类型与特点,XX县和XX旅游区可吸引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来此观光游览。按照旅游者旅游的主要目的,来余庆和XX的旅游者主要包括观光旅游者、历史遗迹旅游者、名族文化旅游者、生态旅游者、乡村旅游者、度假旅游者、考古旅游者、购物旅游者、夏令营学生、情侣旅游者、竞技旅游者等。其中的重点是以观光度假旅游者、历史遗迹旅游者、名族文化游者、生态旅游者、乡村旅游者为最多。观光、度假旅游XX县山青水秀,自然风光优美,石家洞、万丈坑、老林河等地区,景色秀美,特别是飞龙湖山环水绕,景色更加秀丽。对久居都市的城里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将容易形成地区的观光旅游圣地。XX环境优雅,风俗人情独特。XX县老林河风景区距大乌江码头20公里,面积7平方公里,以“奇”为特征。区内有翁显沟水库、陡岩山塘、吊蛇洞、猪鼻孔、天生桥、鸡公岭、穿洞岭、印把子、美女梳头、二重山、镖水岩、万丈岩、羊狮岩、一股水、大石笋、小石笋、书房、字库等几十个奇特景点。XX的消费水平相对城市来讲比较低,来此旅游度假开支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吸引一部分城市人来此度假旅游。另外,县内各主要旅游景区,是吸引周边地区节庆假日和双休日的休闲度假场所,成为主要的游览地。红色遗迹游XX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在里发生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以及很多历史名人留下的足迹,这是其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名俗文化旅游民歌小调:XX民歌小调,一种是自由延伸型,音程自然,旋律平缓,音域不超过8度;另一种是山野风味型,粗犷、高亢、奔放、力度强。锣鼓:XX锣鼓由大鼓、马锣、羊面鼓和钱组成,锣鼓点子100余首,常见的有“长路引”、“剪刀架”、“一柱香”、“狮子摇铃”、“鸳鸯系水”、“鲤鱼下滩”、“八排鼓”、“双飘带”、“扑灯蛾”等。啧呐:啖呐为民间吹奏乐器,XX调子有“四川调"、“湖北引子''“大河引子"、“上方引子"、“印江调"、“石阡调"、“道真调"、等20余种。龙灯:XX龙灯始于唐代“正月十一至十六日谓之灯节”,现有布衣龙、草龙和棒槌龙。花灯:XX花灯属于江南风格,按表演形式和内容,分为传统花灯和新花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1820年),XX九竹坎人杨在强与妻子郭氏流落于广西乐业县逻沙坝,就地传授XX花灯,后来成了当地一种风格独特的剧种——灯戏,与XX花灯类似。这些独特的名俗文化,若加大宣传,定会吸引很多国内外游客来此体验。生态旅游XX生态环境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青水秀,溪流常驻,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对久居喧嚣闹市的都市人,有返朴归真的感觉,是从事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十分适合生态旅游者的游览。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区位优势XX地处黔中腹地,遵义东南角,幅员面积1623.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74万亩,是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四地州市结合部,东与石阡县接壤,南接黄平县,东南连施秉县,西南临瓮安县,西北界湄潭县,东北与凤冈县毗邻。XX辖9镇1乡,69个村(居、社区),全县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2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有汉、苗等21个民族。全县地形复杂,地貌以山地为主,丘陵、坝区在其间交错分布,最低海拔400米,最高海拔1386.5米,多数海拔在600米至1000米之间4.2历史沿革唐乾符三年(876年)以白泥、XX(今敖溪)两土司为校尉,是县境有建置之始。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XX长官司为XX州。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改白泥长官司为白泥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XX、白泥两州复改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播后,贵州巡抚郭子章奏请将白泥、XX两地合置余泥县,旨准改称XX县,设XX、白泥、合江3里,辖40余个村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省裁兴隆军田附近归XX,名新归里,此时XX管辖4里。民国3年(1914年),县废里设区。民国30年(1941年),黄平县第5区(太平堡)划归XX。至此,XX设5个区,行政区划基本固定。1949年11月120,XX县解放,时置4个区、13个乡镇。1951年9月,全县设5个区,13个乡镇,105个行政村。至1956年4月,隶贵州省镇远专署。1956年4月180,XX县划归遵义专署(1997年撤地为遵义市)至今。4.3自然条件地势:XX县地处贵州高原的东部,乌江中下游。多数地区海拔在600—80。米之间。飞龙湖浪水湾处于XX中部,为乌江河谷地带,海拔在400—800米之间,海拔较低,地势低平。地貌:喀斯特地貌中部的大部分区域,分布着石灰岩,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喀斯特地貌,地域分布明显。形成了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XX极具优势的宝贵旅游资源。气候:温度:XX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4°Co平均最高气温21.3°CO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2.9°CO霜雪不多,无霜期长达300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56毫米。飞龙湖浪水湾一带,年均气温15—16°Co空气:XX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其中飞龙湖被评定为国家湿地公园。浪水湾深得XX气候资源之优势,具备打造高端避暑度假、商务会议的优良条件。山水:山 雄:XX县境内地势起优较大,山高谷深,形成千姿百态的雄奇山岭。飞龙湖境内有37个孤岛和半岛,其中有34个在XX。景色奇秀;群山逶迤连绵,其间的八龙山、横担山、狮子山、中华山,喀斯特地貌各具特色,气势磅礴,阳刚雄浑。峡谷——多:XX峡谷众多,有满溪河峡谷、XX河峡谷、巴洛河峡谷、乌江河峡谷等等洞穴一一奇:XX的溶洞数计百计,多姿多彩,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最典型的有飞龙洞、天缘洞,目前这两个洞内景观打造也初见雏形。湖一一秀:浪水湾湖面广阔,水流平静,湖光与山色相映成趣。泛舟漫游,湾异景变,扑朔迷离,妙趣横生。动物:动物——珍:XX有饲养性的畜禽40余种,野生动物200余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20种。其中浪水湾有徜猴群在聚居森林——富:XX县森林覆盖率达55%,森林资源丰富,有树种82科360种。用材树种有柏树、松树、樟树等;木本油料树种有油桐、油茶等;特种经济树种有漆树、杜仲、棕树等珍稀树种有红豆杉、银杏等;观赏性较强的有飞龙湖畔的红棹、藤竹等。矿产:XX县境内有煤、陶土、硫铁矿、磷、高钙石灰岩、重晶石、机等矿产资源。高钙石灰岩可采量数十亿吨,陶土矿储量400万吨,机矿12万吨。这三大矿品位高,开采条件好,极具开发价值。4.4社会经济概况全县有汉、苗、侗、化佬、土家族等22个民族。截止2011年7月全县总人口为308981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57476人,女性人口151505人;按年龄分:0—17岁以下77595人,18—34岁71852人,35—59岁120077人,60岁以上39457人;按户口性质分:农业人口为277868人,非农业人口31108人;全县总户数为92197户,其中农业户数为80373户。截止2011年7月,全县出生人口为2422人,出生率为7.91%°;死亡人口1329人,死亡率为4.34%o;净增人口109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7%o;计划生育率97.33%O1经济成就: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8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9.78亿元,同比增长10.9%;第二产业10.0亿元,同比增长19.6%;第三产业16.79亿元,同比增长17.2%O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75:27.34:45.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47元,同比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4.8%o财政总收入完成4.52亿元,同比增长29.4%o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6亿元,同比增长30.1%o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83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30.77亿元,同比增长22.7%o银行贷款余额27.37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11.6%,粮食总产量149859吨,比上年增加54224吨,其中水稻60054吨,增加34433吨,玉米32200吨,增加10336吨。油菜籽产量16463吨,增加39吨。烤烟产量10693吨,增加1409吨。特色农业稳步推进,新建优质茶园2万亩、优质桃3000亩、生态蔬菜5000亩,完成1万亩金银花、1万亩核桃基地建设,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2012年全年完工业总产值30.27亿元,同比增长55.1%;实现工业增加值6.29亿元,同比增长19.3%。工业园区建设取得实效,完成投资8亿元,建成龙溪、松烟工业大道,完成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天龙引火线、黔霸农牧科技、腾飞木材等企业建成投产,新引进7家企业进驻园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9387万元,比上年增长43.4%o50万元以上城镇项目完成投资414016万元,增长62.6%,其中:基本建设337818万元,增长75.2%,房地产开发27876万元,增长6.7%,更新改造48322万元,增长35.1%。2012年新增固定资产287598万元,增长17.7%。2、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全民创业,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2012年新增固定资产287598万元,增长17.7%。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招商引进项目218个,其中引进省外项目88个。实际利用引资384782万元,其中利用省外引资241895万元。3、城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乡建设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完成县城外环路网一期主体工程,天湖名城续建项目、县城电影院片区旧城改造、天然气利用等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建成黔地水乡大酒店、构皮滩三星级宾馆、松烟城镇供水等一批项目,年末全县城镇建设建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城区8.2平方公里。城镇功能进一步增强。城镇管理稳步提高,城管执法进一步规范,城镇绿化亮化效果明显,“整脏治乱”工作连续14个季度排名全省第一。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城乡消费加快升温。贵州XX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审批并试运行,完成《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及《飞龙寨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启动飞龙寨国家4A级景区申报。成功举办“飞龙点睛"、“万人祈福"等活动,景区宣传推介、乡村旅游示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群众路线得到加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XX县坚持“五个一线"走实走好群众路线,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重走访,民情在一线掌握。开展结亲联户活动,全县干部深入村组、深入农户,了解社情民意,做到群众家庭情况、思想状态、困难原因和帮扶需求“四个清楚",实现由“群众找干部”向“干部进农家"和“被动应对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目前,全县6000余名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10万余次,记录民情日记2万多篇,收集社情民意3000余条。重宣传,政策在一线落实。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重大决策部署、教育实践活动相关精神及时宣传到群众中去,并帮助群众理思路、制规划、寻信息、谋发展。如小腮镇农业服务中心罗德乾、陈善明在担任大坪和茶园村民组“名誉组长"时,积极对接县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组织发展700亩绿茶和200亩太子参,切实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重实事,问题在一线解决。以关注民情、保障民生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切实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同时,认真梳理在走访调查中排查出的困难和问题,并建立台账,分类逐步解决。如驻小腮镇迎春村的省科协干部胡铁磊,在走访中记录下了迎春村公路条件差急需改善、林下养殖资金不足问题的诉求后,立即向领导汇报,并争取到了300万元项目帮扶资金予以解决。重调处,维稳在一线掌控。坚持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的原则,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闭门办案"为“公开恳谈",认真排查并调处好农村土地、财产分割、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目前,共排查并化解矛盾纠纷82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个,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重效能,作风在一线转变。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规定要求,出台了《XX县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二项规定》,切实治理“庸、懒、散”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干部从政行为,促进作风转变,提升工作效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6.3%。按销售地区分:城镇69949万元,增长16.1%,乡村33460万元,增长16.8%。按行业划分:批发业14764万元,增长20.1%,零售业75023万元,增长15.3%,住宿业3374万元,增长14.9%,餐饮业10248万元,增长19.4%o4、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财政局、交通局、城管办、教科局、经贸局、林业局、科教局、农牧局等开展“三晒二评一报告"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要求,切实转变机关纪律作风。增强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不务实、工作不落实、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做到遇事不推诿、办事不拖拉,接待服务对象态度热情、语气诚恳。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取得阶段性的成果。5、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维护广大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益,稳定基层队伍,规范单位内部分配办法,以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为契机,建立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励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努力推进全县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故把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XX县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旅游景点,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限于财政能力,对旅游建设的投入不足,按照“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几年政府财政投入有限,使现有旅游资源开发远远不足。景区内的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景区给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XX县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旅游资源的充分发挥,从而也严重制约了XX县旅游经济的发展,严重制约XX县依靠旅游业脱贫致富的速度。XX县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由于旅游资源多,需要投资建设资金规模大。为考虑本着分别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分期建设、保证重点、讲究实效和短平快、见效快的原则,为了尽快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直接“两山一湖''旅游区打造“两山一湖''旅游区的主要旅游品牌,近期急需立项投资对景区设立一个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旅游区的给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相应的旅游接待设施等。本次工程需投资建设的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见表5-1o
表5—1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序号主要建设内容1改造旅游公路新桥头红色旅游接待中心--水车山—红军驻地--红渡朴-岩门大洞-岩脚―马头山一原S204省道现有长9.58公里公路拓宽改造.2新建旅游公路1、 红色旅游接待中心--青杠园--小河2、 小河石拱桥一大瀑布一红渡梯田--原红军驻地3、 青杠园一马头山拟新建公路长约8.56公里3新建步行道1、 四方洞--红渡岩上--古驿道--李家塘梁子--乌江河回龙渡--乌江老桥码头2、 红渡河景区冲毁的步行道3、 马头山--岩脚--红渡村委会引水渠步行道新建步行道长约10公里4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5停车场3000平方米6旅游厕所2座,共40蹲位7污水处理设施隔油池1个,化粪池4个,及12600米排水管8垃圾收集设施即收集转运站,包括15平方米用房及处理设备,共2套9护栏修建安全护栏约6000米10安防设施一套11消防设施一套12供电保障确保供电保障,需增设变压器及线路升级改造2000米13供水15000米管网及600方蓄水池1个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1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6.1.1设计原则工程设计本着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技术先进、造价经济、安全可靠。此外,工程设计还应具备以下原则。一充分考虑到“红色旅游”的特点,设计既要满足当前条件下各种功能使用要求,又要适应客源突增发展的需要。一根据《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注意保护历史文物,尽量少破坏原始的自然风貌,尽量节省造价,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满足交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的水平,创造出和谐、优美、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红色旅游景区。—在不过多增加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设计标准,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条件。6.1.2设计规范及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J011-9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89)—《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贵州省乡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BJ22-028-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6.2工程技术方案一、 方案比选本项目方案参照景区规划,方案唯一,不做比选。二、 方案概况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1、路线起终点及走向根据规划:A线道路为新建的景区公路,起点位于公园东大门处,接S204省道,中途经过青岗园,终点为小河,终点桩号为AK3+281.610,接C线CKl+183.577oB线道路为新建的景区公路,起于A线AK1+299.055,往东方向布线,终点BK1+272.241于马头山处接C线CK8+286.593处。C线为原有老村道拓宽升级改造,原有老村道为3.5m宽泥结碎石路面,坡陡弯急,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远不能满足景区发展后的通行要求,故将其升级改线,改造内容为路基拓宽,在一定程度上的截弯取直以及路面的改造。C线改线道路起于S204省道乌江特大桥边经过水车山-红军驻地--红渡村--岩门大洞--岩脚--马头山一于终点CK9+576.484长冲槽处接原S204省道,。D线为新建的景区公路,起于小河,接C线CK1+443.362,经过大瀑布,红渡梯田,原红军驻地,终点DK3+128.783处接C线CK4+946.358oE线为新建的景区公路,起点接C线CK4+662.683处,自西向东布线,终点为EK0+872.704。2)推荐方案建设标准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次工程建设采用贵州省颁发乡村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5km/ho建设标准见下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后附图册。建设标准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公路等级等乡村公路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级2设计速度km/h153路基宽度m4.54行车道宽度m3.55停车视距m206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15极限值m127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1508最大纵坡一般值%10序号项目单位指标极限值%129最小坡长m601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150极限值m10011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150极限值m10012汽车荷载等级m公路二级13设计洪水频率m其他1/5014桥涵宽度m与路基同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宽但是由于地形条件困难,减少工程数量,节省投资,纵坡坡长采取了放宽指标的方法,各条线路均有此纵坡超长的情况,不一一列举,其中最大的为B线最大纵坡12%,最大坡长642.24m,后期设计中,将对坡长指标超标的路段实行强制减速,树立警示标志等有效手段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由于路面宽度较窄,无法满足会车要求,故在后期设计中,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情况,隔150-250m选择互相通视较好的路段布置一个错车道,满足会车要求。3)路基工程1、路基标准横断面方案为设计速度15km/h二车道乡村公路标准,路基宽度采用5.5m。整体式路基断面形式为:0.5m(土路肩)+2X1.75m(行车道)+0.5m(土路肩)=4.5mo行车道及硬路肩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
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见下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图由于路基路面宽度较窄,会车较为困难,故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情况,隔150-250m选择互相通视较好的路段布置一个错车道,满足会车要求。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见下图错彗平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图2、 一般路基设计当路堤边坡高度HW8m时,其边坡坡度采用1:1.5;路堤边坡8m<H<12m时,在8m处变坡,其上坡率为1:1.5,其下坡率为1:1.75;当H>12m时,在8m处设2m的平台;护坡道宽Im,平台及护坡道均设3%横坡。挖方边坡形式是要根据边坡岩土的工程性质和类比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经验综合考虑确定。挖方边坡设计为台阶式,原则上边坡分级按10m—级确定。每两级边坡之间设Im宽平台,平台做成4%向外侧倾斜的排水坡度,碎落台宽度0.75m。挖方边坡坡率根据岩土性质、岩石的风化破碎程度、地层产状、地质构造、边坡高度、地下水、地面水的实际情况和土石方调配平衡等因素综合确定。由于本项目位于山岭区,地面横坡十分陡峭,路线走廊狭窄,若采用全幅路基挖方边坡高度大、防护及加固工程数量大、存在边坡不稳定的隐患、且对山体破坏严重,不利于环保及水土保持。设计中可考虑采用半桥半路、台阶式路基方案。3、 特殊路基设计本项目沿线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现象较多,常见的地质病害主要表现为:软基、岩溶、滑坡、坍塌、采空区等。软基测区土质条件基本良好,仅在测区沿线局部洼地存在湿软地基。该类湿软地基如采用填方路基,可采用固结排水或换填碎石的方式进行处理。岩溶岩溶是地下表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地质和地貌现象。项目沿线广泛分布有可溶石灰岩、岩溶发育,根据岩溶的发育程度、可分为强发育、中等发育、弱发育三个级别。岩溶工程的处治措施主要根据岩溶的类型、埋深、洞顶板厚、洞的宽度等特征,一般采取修桥跨越、开挖回填、钻孔注浆、排导岩溶水、支顶加固、桩基穿透等措施。滑坡及崩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特许经营合同:快餐连锁品牌扩展协议
- 2025年标识牌原材料供应与质量保障合同3篇
- 2024年田土承包经营权投资合作合同3篇
- 2024某局矿产资源开发合同
- 美发知识培训课件
- 2024桥涵工程人工承包协议一
- 《模具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高速公路护坡工程专项劳务合作合同版B版
- 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策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设备安装与维修合同6篇
- 科普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 2024湖南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运筹学讲义-运筹学完整讲义
- 5.40.4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显示盘调试、检测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完)
- 代理商工作总结
- 战略管理徐飞版
- 2023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和答案
- 银行防诈骗知识宣传
- 【实战篇】华为IPD流程的应用案例
- spa浴按摩是怎么样的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 专题04标点符号及作用-原卷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