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3名师导学案第一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_第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3名师导学案第一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_第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3名师导学案第一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_第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3名师导学案第一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_第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3名师导学案第一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习目标学习本节内容后,你应能从地理角度说明旅游资源形成的缘由。把握以下要点1.理解旅游资源形成的缘由。2.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探究以下问题1.旅游资源是怎样形成的?2.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有哪些?一、旅游资源的形成〔一〕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根底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打算性的影响。1.名山旅游资源:不同的______形成的旅游资源不同。玄武岩山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地:如华山、黄山;砂岩山地:如________、________。2.山水组合旅游资源:__________往往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九寨沟、黄龙、长江三峡等。〔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1.人类活动对美丽自然资源的________、提升其__________,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到______作用。〔1〕在____________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中,很清晰地看到__________的影响作用。〔2〕____________是在自然地理的根底上,人类活动居__________形成的旅游资源。2.红色旅游资源:中国共产民在革命战斗时期所形成的________和________,及其所承载的________、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是珍贵的革命财宝,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预习沟通我国大力开展红色旅游有何意义?二、旅游资源分布〔一〕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1〕地质根底①依托____________形成的旅游资源,如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科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深大断裂上。②断层湖:主要分布在高原的__________上,如非洲的____________、坦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______、洱海等。〔2〕自然地理条件①主要依托于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_。冬季观赏冰、雪、雾凇、冰雕艺术,从事冰雪运动等的旅游胜地主要分布区在________和________。②__________和______因素影响海景旅游资源。它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的海滨地带。2.人文地理因素〔1〕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周拥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如中国的八大古都。〔2〕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__________,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如万里长城。〔3〕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______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3.__________因素推动新的旅游资源产生。〔二〕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1.__________。2.集中分布于________。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两地连线之东南较多。3.旅游景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______或______分布。4.旅游资源的分布与______状况亲密相关。预习沟通近些年来,为什么会兴起旅游度假热?答案:一、〔一〕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1.岩石黑龙江五大连池花岗岩武陵源武夷山2.山水组合〔二〕文化内涵主导〔1〕自然和人文人类活动〔2〕文化遗产主导地位2.纪念地标志物革命历史预习沟通:提示:对国家来说: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开展,弘扬民族文化、兴奋民族精神;关心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推动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加中国旅游业开展后劲。对旅游者来说:学习革命历史学问,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兴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等。二、〔一〕1.〔1〕构造地貌雅鲁藏布大峡谷构造带维多利亚湖滇池〔2〕地带性寒温带中温带海陆地形气候亚热带热带2.〔1〕历史文化遗存〔2〕地理“痕迹〞〔3〕审美3.社会熟悉〔二〕2.东南部3.片状带状4.交通预习沟通:提示:①社会经济开展快速,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②节假日、双休日等闲暇时间增多;③工作时间节奏快、强度高、压力大,竞争日趋猛烈。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以下表格中做个备忘吧!我的学困点我的学疑点主题一旅游资源的形成材料:华山与丹霞地貌景观图。〔1〕华山和丹霞地貌景观分别是怎样形成的?〔2〕上述两处旅游资源的形成说明白什么?〔3〕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形成有何影响?主题二旅游资源分布材料:万里长城和黑龙江的冰雕。〔1〕万里长城、黑龙江的冰雕分别是怎样形成的?〔2〕以黑龙江冰雕所代表的旅游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有何特点?答案:主题一活动与探究:〔1〕提示:距今约8000万年前,华山所在地发生了猛烈的地壳运动,大量的岩浆入侵形成巨厚的花岗岩,地壳运动的同时伴随着猛烈的断裂作用,在华山北侧形成了巨大的断层,造就了险峻的华山。约165万年前丹霞地貌所在地区沉积形成了红色砂砾岩层,后来地壳抬升,该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现在的丹霞地貌。〔2〕提示:从以上两个旅游资源的形成可发觉,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旅游资源的根底。〔3〕提示:人类活动对美丽自然资源的被认知、提升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人类依托自然环境制造出一些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如人类建筑各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人类留下的具有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活动场所〔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古都古城〕等。主题二活动与探究:〔1〕提示:万里长城是人文地理因素——人类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黑龙江的冰雕是人类依托于气候条件开发形成的。〔2〕提示:①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中温带。②在时间上往往具有季节性。主要分布于冬季。1.不同旅游资源的成因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根底,人类活动可以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并且还可制造出新的旅游资源。举例分析如下:类型成因举例自然景观地质构造景观断块隆升、构造断陷等泰山、华山、庐山等地貌景观石灰岩、地层平缓、节理发育等云南石林、魔鬼城等山水组合景观流水溶蚀、河流下切等长江三峡、山西壶口瀑布等生物景观取决于气候、水文、土壤和地形条件的综合影响各类自然爱护区等文化景观历史文化古迹各地不同的历史文化、人口特征、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状况等闻名历史古都等风土民情泼水节等文化景观各类庙宇等2.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反过来可以依据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的差异分析归纳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如下表:因素影响举例自然地理因素地质根底依托于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其分布与构造格局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克〕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深大断裂上;分布在高原构造带上的断层湖,如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夏威夷、的火山景观气候条件主要依托于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寒温带和中温带的冰、雪、雾凇奇景,如吉林雾凇。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的札幌、中国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成为世界三大冰雪艺术区海陆地形及气候影响海景的分布与构成热带和亚热带海滨风光人文地理因素古代城市建设给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国的八大古都、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意大利的罗马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古代建筑的“七大奇迹〞、庐山、岳阳楼等人类重大行为留下的地理“痕迹〞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社会认知因素随时代进步,会涌现出一些新的旅游形式休闲度假村、农家乐分布在城市外围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太空旅游使旅游者步入太空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且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列表分析如下: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旅游资源的特点东西向差异〔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脉—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为界〕东部自然旅游资源清爽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一般以汉族文化为特色西部自然旅游资源一般雄伟粗暴,人文旅游资源那么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南北向差异西部〔以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为界,分为南、北两局部〕南部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藏族文化突出东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局部〕北部北部的、内蒙古地区,以干旱气候为特征,多为大漠和绿洲,绿洲文化突出南部多丘陵山地,水热充分,气候条件较好,自然景观以“秀〞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居建筑、私家园林、田园风光等也具有“秀〞的特点北部植物景观和水体景观逊色于南部,但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雄冠全国;人文旅游资源中雄伟的宫殿、宏大的陵墓、气派的皇家园林给人以“雄〞的感受1.以下关于旅游景观成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各种旅游景观的主要缘由B.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景观的形成没有任何影响C.生物的生长环境越好,生物越丰富,奇怪性、观赏性越强,其旅游价值越高D.各地不同的历史文化、人口特征、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状况,是形成丰富多彩自然景观的主要缘由2.华山的成因及地貌景观类型分别是〔〕。A.火山、花岗岩地貌B.火山、火山地貌景观C.断块山、花岗岩地貌D.断块山、火山地貌景观3.以下关于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人类活动对美丽自然环境资源的被认知、提升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影响B.人类活动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主导作用C.人类活动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只有在单纯的人文因素塑造的景区中可以表达D.在古代,我国的规划师与建筑师追求“天人合一〞的完善境界4.分布有世界闻名的海滨避暑、度假、疗养胜地的地区有〔〕。①的夏威夷②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③欧洲的西班牙沿海④中国的海南省⑤中国的河南省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根底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景区海拔2000~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缘由。答案:1.A解析: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自然特征有打算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影响。2.C解析:华山是断块山,其地貌景观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3.C解析: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4.B解析:中国的河南不是世界闻名海滨避暑、度假、疗养胜地。5.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猎取解读图文资料所呈现的信息。据图文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