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共4篇)_第1页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共4篇)_第2页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共4篇)_第3页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共4篇)_第4页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共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共4篇)篇:《东方之珠》设计《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罗翠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繁华、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下,让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五、拓展研读

1、香港的今天是繁荣而美丽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它曾经历经百年沧桑,它曾经一度离开祖**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了这是一个载入香港历史的重要日子,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一个体现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胜利的历史时刻。同学们关注今日香港的同时也让我们再去目睹一下97回归时的盛况。大家可以在网上进一步了解香港。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围绕一句话来展开叙述进行初步感知。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品味课文,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2、师:确实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而香港这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欣赏歌曲)伴着悠扬的歌曲,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对香港这座举世瞩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满好奇。你想知道些什么?2、带着你的疑问,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香港的?3、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你喜欢香港这座城市吗?为什么喜欢?选择学习主题,小组合作学习

1、香港有着繁荣的经济,美丽的景色,各地美食云集„„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去开始你的香港之旅吧!2、完成了你的单人旅程了吗?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旅行体会。3、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你旅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谁能担任导游的重任带领所有的同学及在座的老师,再去领略一下香港的繁荣和美丽。{生汇报,师相出示课件)

四、诵读体验、加深理解

1、经过香港之旅,相信大家进一步认识了香港。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同样让你印象深刻吧!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那可是作者的心声啊,字字句句中都包藏着作者对“东方之珠”的喜爱之情。2、我想请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24*“东方之珠”

(香港)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罗翠萍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好学的过程,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中国的教育具有深远影响,他就是孔子。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这一课,看看孔子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对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及学问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出示最后一段课文及问题,生齐读)

2.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一)谈孔子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孔子都有什么品行值得我们敬重呢?a.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1)从本句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你从本句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2)理解“远近闻名”、“渊博”

(3)指导朗读,感悟孔子好学的品质。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2)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3)感情朗读。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1)从本句中的哪些词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2)指导朗读。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1)本句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2)寻找“拜见”的近义词

拜见——拜访

(3)课件出示“拜见”“拜访”的区别,并填空练习。c.学习是没有止境的。(1)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用一个成语进行概括。(2)从本句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3)指导朗读

e.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从本句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

(二)谈老子

孔子有这么多的品行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那我们再来看看老子有哪些品行?a.“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2..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三、总结全文

1.说说此时你心中的孔子和老子是什么样的吗?2.齐读最后一段

(将“人们”改为“我们”)

四、拓展延伸

1.老师还搜集了一些孔子的名言,带来与大家共赏。(课件出示)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学无止境

第2篇:《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香港的美。2、指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同学们,你们最喜欢、最向往的是哪个城市?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2、师:确实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而香港这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欣赏歌曲)伴着悠扬的歌曲,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3、出示课题:东方之珠。二、初读课文。课文对这颗"东方之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出示:香港

2、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须,准备读给大家听。3、检查初读效果。①认读生字词。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板书:沙滩公园街市)

三、细读课文。1、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

(板书:沙滩公园街市)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

香港有(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2、学习第一自然段。①指名读。②指导朗读。(听出来了吗?课文首先交待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说她是"中国南大门",接着简要介绍那里的、和多么美啊,多让人自豪啊,一起读读看,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③齐读。④练背。3、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想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试试怎样读出文中的意思。①各自轻声读。②指名读。③谁想好了,第1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板书:浅水湾好地方)

④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两个词点明了这个好地方的迷人之处,那就是……(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⑤作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了一同美妙和画面。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波光粼粼的海面……再细读读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⑥在这如仙境一般的沙滩上,人们感到真是

⑦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大家轻读第2句,去大胆想象、体会。a、出示:因为人们……,所以感受到了"舒服极了"。b、人们只所以感受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⑧知道怎样读了吗?谁来试试。(指读、齐读)

4、指导背诵。(1)指投影引读。(2)抽词语填空读。(3)看板书试背。(4)看图试背。四、总结:

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下,让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五、拓展研读

香港的今天是繁荣而美丽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它曾经历经百年沧桑,它曾经一度离开祖**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了这是一个载入香港历史的重要日子,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一个体现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胜利的历史时刻。同学们关注今日香港的同时也让我们再去目睹一下97回归时的盛况。大家可以在网上进一步了解香港。第3篇: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课题:《东方之珠》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东方之珠》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歌曲中浓浓的乡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表演与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与表现力。3、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通俗音乐的美,掌握附点节奏及休止符的唱法,并且能够运用圆润的嗓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感受歌曲中深沉的爱国之情,体会身为炎黄子孙的责任与使命感。教学难点:在歌唱中准确把握附点音符与八分休止符节奏,并且带入感情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PPT播放香港夜景图片,让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里的夜景?经过讨论后引出课题。(二)歌曲背景介绍

1、播放PPT,回顾香港曾经被侵略的悲痛经历,讲述香港回归时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激发学生爱国热情。2、图片展示香港的魅力:美食天堂,购物天堂,旅游胜地,激起学生对香港的浓厚兴趣,为歌曲的学习做铺垫。3、介绍歌曲作者罗大佑。(三)歌曲学唱

1、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的情感。2、教师带唱旋律,学生跟唱后,自主填词练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学生齐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再次欣赏歌曲。4、重点教唱易错句,掌握较难的节奏型。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巩固练习1、分男女生对唱。2、小组合唱。3、各组表演,师生点评。(五)音乐活动

1、分小组为歌曲即兴创编舞蹈。2、请同学上台展示,同学间相互交流。3、将各小组创编的动作串起来进行表演。(六)课后思考与小结

1、播放PPT,思考几个问题(歌曲的曲式结构、歌曲的情感、最打动你的句子)2、引导学生进行总结。3、教师总结:

沉重的过去我们未曾经历,这是我们的幸运,但是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我们应该明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容侵犯,在外流浪的七子终将全部回到祖国的怀抱!第4篇:《“东方之珠”》教学设计06东方之珠

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能仿照课文的第五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璀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3、香港为什么值得人们的珍爱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三、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那几个地方?2、学生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学生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重点指导(舒服、观赏、倾听、店、焰火)指读生词,指点学生从边音、翘舌音、后鼻音方面指导

(2)开火车逐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五、自读课文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板书:祖国的南大门)

2、这段告诉我们香港有什么?(学生答:有沙滩、公园、街市)师板书沙滩、公园、街市沙滩是什么样?公园是什么样?街市是什么样?(学生答:迷人著名繁华)

3、指导读第一段。(强调"迷人著名繁华")

六、教学生字字形

1、开火车认读

2、同座位讨论自己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记忆生字,学生回答。3、重点指导倾--耀--焰

4、指导书写,师范写

七、作业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到美丽的香港去游览一番(假想旅行,进行情境)2、复习生字词。帮助正音、解词。3、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香港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什么?(生答: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4、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二)教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导入:你知道香港的历史吗?(收集到的资料在小小组中交流)派代表介绍香港的过去。你们想知道香港的现在是什么样吗?(想)看过之后请用一句话来形容香港。(看课件介绍香港的录像片)

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哪几个方面呢(小小组读完后讨论)

生说,并上台板书:沙滩

公园街市

你们小组最喜欢香港的哪里,就把那一个自然段再读一读。2、你们最想去哪里?(课件随机链接沙滩、公园或街市)3、第二自然段

⑴指读。⑵看课件图片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⑶联系实际说说感受: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想象),沐浴着轻柔的海风(感觉),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闭上眼睛听课件中海浪声),体会舒服极了的感觉。⑷女生齐读。4、第三自然段

⑴讨论并划出有几句话。⑵指导读。(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