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自查申报材料_第1页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自查申报材料_第2页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自查申报材料_第3页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自查申报材料_第4页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自查申报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自查申报材料南京市建邺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自查申报材料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委、区政府

2009年1月15日

南京市建邺区东倚秦淮、西枕长江、傍南京老城,揽江心洲于怀,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是南京市的主城区之一,也是南京市委、市政府致力打造的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建邺区下辖7个街道和38个社区、18个村,总人口30万,2002年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建邺区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的历史机遇,紧紧盯住全国一流水准,秉承和不断深化“人归社区鸟归巢,爱聚邻里水凝川”的建邺社区工作理念,提出“和谐是社会建设的终极目标,民意是评价和谐的唯一标准”,坚持不懈地抓基础规范和内涵提升,大胆地进行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创新,形成了“基础扎实、规划科学、标准严格、机制合理、体系完善”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局面。

一、组织机构全面创新,通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

城市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体制,是近几年来各地争相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认识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如何发挥社区党建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关乎和谐社区建设的成效。

1、建立了和谐社区建设双重领导机制,增强社区工作动力

建邺区建立了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区社区党建指导委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重点部门参与的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分管副书记、组织部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统一协调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工作。建邺区将和谐社区建设划分为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服务两个层次,由区委组织部组织科、区民政局社区建设科、区社区服务中心、区社工协会四家单位共同组成区社区建设指导中心,办公地点设在区社区服务中心。我区已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部门、街道考核目标,由民政部门牵头落实有关项目的考核与评定。

2、建立了8个岗位组成的专职社会工作行政团队,提高社区建设行政工作的精度

建邺区社区建设指导中心共设置了8个标准工作岗位,分别是一是客户服务岗:主要负责接待基层社区居委会、居民关于社区居委会工作、社区事务的投诉与建议,组织“居务公开”等密切居民社区关系的事务。二是人力资源岗:主要负责全区社工相关人事管理、培训、考核、聘用与辞退、听证等工作。三是居委会基建指导岗:主要负责社区居委会的新建、扩建及建设过程中形象规范化统筹工作。四是社区资源统筹:主要负责社区居委会、社区中心及其它社区资源统筹调度,指导社区资源共享工作。五是网管数据维护岗:主要负责网站、人口系统、办公系统服务器端数据、系统进行维护,组织社工进行相关培训。六是网管终端维护岗:上门为全区社区居委会协议内计算机进行软硬件维护。七是行政执法岗:指导社区居委会选举相关工作,指导社区居委会进行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变更、注销等工作。八是社区党建岗:主要负责基层党建与社区党组织工作指导。

3、注重超前规划,以科学规划全面引导新区社区建设

2004年,我区就拟定了《建邺区社区发展规划(中北部地区)》,以整合区2400户、新区4000户的标准,在我区中北部规划了43个社区,成为我区各部门社区工作的基础规划。2005年,我区根据《规划》调整了35个社区,将城市社区划分为标准方格,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行城市模块化管理。2006年底,我区与南大行政管理学院、省社科院合作,研究形成了《建邺区社区中心研究报告》、《建邺区社区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区社区建设信息指导中心设计纲要》、《建邺区区域卫生服务规划》,在全区规划建设7个社区中心、11个基本社区中心、1个区级医疗中心、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以社区区划规划为基础层,以市容、教育、文化、卫生、商业等部门专项规划为应用层的数据型社区规划正在不断叠加,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数字社区规划与建设体系。

二、部门履行职责,以社区建设为工作平台提供社会服务产品

作为南京现代化标志性新城区,近年来,我们在大力推进新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坚持以社区党建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促进和谐为根本,立足现代化新城这一背景,积极探索推进社区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初见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关注民生”为主线,切实解决居民最基础的社会需求。

我区积极在全区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与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切实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和优惠措施,

鼓励并大力扶持各种形式的创业再就业。劳动部门大力开发社会福利服务、家政服务、婚丧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文体健身服务、养老托幼服务等各种就业岗位,着力强化就业再就业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等服务力度,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多种形式就业再就业,致力改善民生,服务和谐建邺建设。民政部门切实关心弱势群体生活,在做好托底型救助的同时,结合新城建设发展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积极实行综合救助和发展型救助设立了7家“爱心超市”和“邻里闲置物品调剂中心”,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廉价商品,使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居民、低保边缘户等,得到更多、更实在的帮助、救助和社会服务,切实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落实到社区工作中,体现在和谐社区建设中。

2、以打造“十分钟生活圈”为目标,深化拓展社区服务功能。

近年来,建邺大力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各类社区服务中心(站)42个,老年大学7所。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50%以上。特别是,我们结合社区中心、基本社区中心等各类有效载体,按照“十分钟生活圈”的理念,积极规划实施社区商业布局,并出台《建邺区扶持社区商业发展实施意见》,大力引进包含早餐店、菜市场、便利超市、经济餐馆、洗衣店等在内的各类社区服务业态,构建新城社区服务新体系,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便捷程度,使得居民在“十分钟步行范围内”获得基本的生活服务,目前,南湖地区已被商务部授予南京市唯一的“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建邺区文化馆、图书馆均已创成国家一级馆,并顺利通过国家文化部的复查,南苑、兴隆2个街道文化站先后创成市五星级文化站,南湖沿河社区、兴隆江东村、双闸江南村创成市示范点;全区已有各级各类医院10个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达到了85%。

3、以“邻里节”

为主题,营造充满活力的社区文化氛围。

2002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文化站、社区学校、社区广场以及社区单位的各类文化设施,在各街道、各社区开展“邻里节”系列活动,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面向居民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同时,注重改善社区文体设施条件,以政府资助项目的方式,设立35个社区“千册图书室”、7个街道“万册图书室”,在各社区设立室外体育健身点、社区文化广场等文体设施,添置报刊、杂志和体育器材,将其建成居民公共社交场所和娱乐场所,满足居民休闲、健身、学习和人际交流的需要。

4、以“模块化管理”为手段,着力强化社区安全建设,提升环境水平。

社区稳定是整个城市社会稳定的前提,维护社区稳定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建邺不断强化社区管理,形成了防止矛盾激化的预警和处置机制,使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并首创“社区模块化”管理方式,形成管理层面责任明确、一线人员密切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确保对各类社会事件的应急联动反应和协同处置。围绕多发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并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社区居民内部矛盾得到了及时正确处理。同时,加大投入开展老小区技防改造,提升信息化监控覆盖率,逐年推进直至全面覆盖。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模块化”管理平台,构建网格信息化快速反映与处理机制,重点把垃圾清运、市容卫生、绿化养护等纳入事项,着力强化社区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干净、有序、美丽、舒心的社区生活环境。

5、以“综合型社区改造”为重点,不断完善社区基础建设。

社区环境是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是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建邺区针对不同区域社区现状特征,分综合型和一般型两个层次,大手笔地实施社区改造,推进小区出新,使老小区在硬件条件、美化绿化、设施配套等方面都实现明显改观,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基础条件。近几年,用于小区出新改造的经费约6亿元。目前,全面完成综合型改造的有沿河、明园、积善、国泰民安4个社区;28个社区完成一般型改造,特别是率先实施“综合型社区改造”的南湖沿河社区,更是成为南京老小区改造的典范,赢得了各方的赞誉。此外,各社区均按《建邺区社区居委会形象与功能设计方案》,实施规范化建设,社区居委会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执行

“一校两站三栏四室六有六统一”

的功能设定标准,为省市同类标准制定提供了基层实践经验。为此,我们专门成立“社区建设发展基金”,2007-2010年,在每年1500万元年度社区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又专门增拨1000万元用于社区居委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目前达到规范化标准的社区已35家,正在达标的有3家。

三、保障有力,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1、推进社区党建,“一会一站一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们及时调整充实党组织的设置,加强城市最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并在社区普遍建立了“一会一站一中心”,即,“党员议事会”、“党员服务站”和“党员服务中心”,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和推进社区建设的工作意见》。在社区建党委(总支)、楼栋建党支部、楼道建党小组,探索成立了隶属于社区党组织包括企业主、居民在内的联合党支部,同时以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党员服务站、社区党员评议会为平台,建立健全社区党建服务体系,建立了“爱心超市”、“时间银行”、“惠民驿站”、“党员义务医疗队”等党员服务创新载体。

2、保障社区建设,“公共财政”理念得到了全面推广

我区高度重视建立社区建设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逐步确立了常规补贴和项目拨款相结合、区和街道投入相结合的社区建设投入模式,区政府每年从街道税收返还中提取10%统筹用于全区社区建设,形成了区财政、区社区建设发展基金、福彩基金、体彩基金组成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近年来,区社区建设经费每年增幅都在20%左右,2004-2008年分别为800万元、1000万元、1200万元、1400万元、1600万元。我们专门建立了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测算模型,分为社区人员经费、社区办公活动经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新建社区开办费、社区工作项目经费5大类12个分页。其中,人员经费保障每300户配1名社区工作者的需要;工作经费按每户每月2元的标准核算到社区,社区党建经费根据社区党委、总支、支部不同建制,按每年17000元、11000元、8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保障新区基础设施与人口同步增长;每个新组建社区居委会增加开办费5万元。

3、巩固设施建设,“社区中心-基本社区中心”正逐步建成

2005年起,我们以规划为先导,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主题,注重创新载体,重点推出“社区中心”这一综合体,并以此为平台,全面加强新城社会建设。根据规划,全区明确要构建由7个社区中心、11个基本社区中心及若干居委会服务站,为全区35个社区提供综合服务平台。在新的社区服务体系中,社区中心占据核心位置,覆盖服务5万人口,承担政府受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三大功能,引入图书馆、心理咨询、医疗保健、大型超市等内容,成规模地提供社区专业服务。基本社区中心覆盖服务1万人口,承担为居民提供综合性社区服务的功能。目前,已建成南苑、兴隆两个街道的社区中心,滨湖、双闸、沙洲社区中心正在建设推进中。建邺正在通过社区内大型的“社区中心”与体量适中的“基本社区中心”和小型灵活多样的社区居委会服务设施,逐步促成政府、企业、居民、民间组织的互动合作。

4、坚持制度建设,“社区参与”已根植社区工作理念

近年来,我们一是规范社区自治制度。建立社区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的“三会制度”,继续深入开展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使社区居民最大限度地参与社区生活,共同建设和谐社区。二是发展社区志愿者者。成立了1家覆盖全区的“时间银行”,存储爱心,支取快乐,综合协调“党员义务医疗服务队”、“党员惠民驿站”等其它志愿者组织,义务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助老助残、房屋维修等服务;组建了“市民大讲堂”和“百姓讲坛”,由高水平的社区志愿者自已主讲。三是加强社工与居民的交流。在全区全面推行“社工走访居民年度全覆盖制度”和“社区居委会错时上班制度”,希望通过制度的实行,进一步增强社工服务居民的意识,提高服务居民的能力,通过优质、周到的服务,进一步拉近了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的距离。四是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模式。我们与高校社工专业合作,由社工系的学生组成社会工作小组,分别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等人群的需求,开展专业化的团体社会工作,从观念上改变了居民对社区居委会工作模式的看法,拓展了居民参与的渠道。

四、其它建邺突出工作成果

1、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创新和谐社区建设主体

通过几年的宣传和实践,建邺区逐步形成了对于社会组织的“伙伴意识”,逐步树立了“为社会组织提供发展空间是构建和谐社会必由之路”的理念。建邺区将政府购买服务费用纳入区社区建设经费预算,使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成为可能,为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只要社区社会组织真正能为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社区居委会都能为它们妥善安排好活动场地,有些更是将场地直接交由社区社会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