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节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四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第一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第一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是历史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它以新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是对时代主题变化的准确反映,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它是对生动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以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一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历史的必然产物。邓小平理论是对时代主题的变化即从革命与战争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准确反映,这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和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这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新实践新经验的理论升华,这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直接继续,这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邓小平个人的主观条件也是邓小平理论产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邓小平理论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与邓小平个人的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第一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命题的提出。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基本轮廓形成。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成熟和确立。第四阶段: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第一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二阶段。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主要是因为它的四个“新”: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第一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从国际范围看,有四大新变化:第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第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陷入低潮。第三,经济全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更带来压力和挑战。第四,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更重要、文化的矛盾与冲突更激烈。 2.从国内范围看,一方面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使我们党和国家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另一方面,社会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带来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等方面的多样化,不仅给我国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也给党的继续执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3.从党的建设看,党所处的地位和工作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时期。因此,怎样以改革的精神把我们党建设好就成了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4.从历史发展看,80多年来我们党的奋斗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高度重视,认真吸取。反映时代变化,回答现实问题,总结实践经验,成为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责任,也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任务。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酝酿到深化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9年至1999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时期。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高州视察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形成。第四个阶段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和2003年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深化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1.内容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级、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任务、依靠力量、国际战略、党的领导和根本目的等16个方面。这些思想观点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主要是讲“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共性。即四个一脉相存:第一,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脉相承。第二,理论品质一脉相承。第三,基本原则一脉相承。第四,宗旨立场一脉相承。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第一,为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第二,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第三,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赋予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宗旨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第四,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以及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二)在当代中国,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指导,就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 1.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立党的根本,执政的基石,力量的源泉,这是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它告诫我们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要实现好党的目的和宗旨,要永葆青春和活力,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提供了根本的科学的理论指导。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和途径。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衡量标准。 3.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建立的时间还不长,还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怎样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时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特别是创造性的更加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地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五大转变
第三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 再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三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转变发展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经济与社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以人为本,把提高人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突出矛盾,如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提高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等问题。第三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强调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点。在诸多的发展目标当中,加快经济发展始终是最根本的,实践证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和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过程中,既要防止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忽略统筹兼顾,造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失调;又不能因为存在一些片面发展经济的问题,而怀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必须通过转变观念、深化改革,革除影响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弊端,充分发挥体制的促进作用和科技的带动作用,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善于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第三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重要文件里第一次响亮地提出这样的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 另外,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具体体现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上,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第三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三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第三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五大转变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一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二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三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第三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五大转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四节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三、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各自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又构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第四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 第一,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对此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他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个论断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解放思想的前提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第二,解放思想的对象必须是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第三,解放思想的目的必须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第二,什么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对此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段论述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明确指出“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第二,明确指出“是”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第三,明确指出“求”就是去认识、去研究。这三方面有机统一,缺一不可。三者的关系是:实事是基础和出发点,求是方法和途径,是是目的和宗旨。第三,什么是与时俱进?从词义上讲,与时俱进中的“时”是指时代,“进”是指前进。与时俱进就是随着时代步伐不断前进。与时俱进是一句古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赋予它新的内涵。他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由此可见,与时俱进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其中,体现时代性是与时俱进最鲜明的标志,把握规律性是与时俱进的最本质要求,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最生动的体现。第四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相互联系和辩证统一。 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这就是说不解放思想就无法实事求是。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这就是说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就会走入歧途,带来危害。第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共同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归根到底共同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第四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所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根本的方法和最本质的东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所以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体现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所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生动最鲜明的体现。第四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创立了科学理论,而且赋予了这一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他们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必然规律,开创了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的新境界,而且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必须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及时补充、修改甚至摈弃某些过时的观点和结论。从而使他们的理论始终充满时代的气息,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后来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都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创新,开创了人们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境界。第四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二)科学发展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时”,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进”就是随着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的思维原则,即历史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体系的孕育、形成、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三个原则。所谓历史性原则,就是承认事物存在的暂时性和实际生活永恒的变动性,承认理论必须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拓展自身的内容和形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所谓创新性原则,就是用创新的观点对待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油合作采购合同
- 劳务外包服务合同专家咨询
- 租赁合同增补协议样本
- 房屋买卖合同的政府监管
- 砖石砌筑工程分包合同
- 艾默生招标文件完整
- 股东借款合同的还款期限
- 廉洁合同的签订与签订难点
- 租车协议范例
- 原料采购与股权转让合同
- 电泳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 班主任工作技能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杭州师范大学
- 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东理工大学
- 中药鉴定的基础知识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五单元习作指导人教(部编版)
- JJF 1049-1995温度传感器动态响应校准
- 小学生安全教育完整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 高二班家长会课件
- 项目三课件 国际航空物流运费与运单
- 易燃易爆物质和物品参考名录-国家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编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