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
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
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
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问题的结论
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
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
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
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
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
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
三、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
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
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
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一一“盖天说”、“浑天说”
2、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一一“圆球体”
3、近代精测一一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学习方法]让学生独自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
1、“盖天说”、“浑天说”分别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从哪个国家出发,依次经过哪些大洋,
绕地球一周用了多长时间?
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
二.地球的大小:三个重要数据
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表面积:约5.1亿km:'
[学习方法]这部分内容少,很枯燥,但是是重点内容。学习步骤:
1、让学生在填图册的空白图中正确填出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
半径、赤道周长。
2、数字趣味化:①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相当多少个中国?(约53个)
②地球平均半径是多少个珠穆朗玛峰(8844米)?(约720倍)③如果
你每天来回学校走2公里,要多久才能绕赤道一周?(约55年)
第2节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卜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
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课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总结作业情况,地球的真实思考、回答回忆上课课所学内
复习提问: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容,及时巩固
长、表面积;地轴、两极
引入新课: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观察地球仪、思考引起学生对地球仪
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探索的兴趣
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
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
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
了解地球仪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观察地球仪,分组让学生通过实际观
学生讨论。交流认识地球仪察认识、了解地球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掌握、理解。仪,直观,印象深。
极圈、回归线、经线、纬
线、经度、纬度。了解低、
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
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
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
完成经线和纬线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小组交流、讨论,可使学生对经线和
的表格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完成表格。纬线有个全面而深
渐显示答案(表格见板书设刻的认识。为以后
计)学习地球的运动打
下基础
观察地球仪的转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教师的演示,通过实际操作,能
动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并实际操作直观地观察地球仪
方向:面向赤道(上北下南)的转动。
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
针。
达标反馈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到黑板上绘制巩固知识
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内容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小组合作总结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方法归纳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
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
和西经的区别。
板书设计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轴是假象轴
(2)、南极S,北极N
(3)、纬线和经线
经线纬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
交的半圆圈
形状半圆圆
长度一样长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特殊线0度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分布规律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
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
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为90度
半球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球的分界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回忆、思考巩固上课已学知
经纬线知识识
师生互动1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学生思考、举例认识经纬网的重
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要性
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讨论、思考、回答让学生明白,说
泛的用途。清南北纬、东西
用经纬网定位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经是非常重要
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的。否则就会出
大错。
完成21页活动引导、启发交流、讨论、合作学会知识,关键
题在于会用。
用小乒乓球制作明确制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分组合作完成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
地球仪导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操作能力
成功经验和失败教
训。
方法归纳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在
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
小地球仪的制作
1.上课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
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2.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
30°E,20°N
120°W、30°S
10°W、87°N
160°E>45°S
第3节地球的自转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
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
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
1、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三、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多媒课件。
3、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公共材料一套(相关内容的地理杂志、书籍),再给学生每人分发资料
一套(包含有下列内容: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从地方到地圆、地圆的证据、哥白尼和布
鲁诺的故事、环球探险故事、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数据、如何验证地球的自转-落体偏东
和傅科摆等实验、地转偏向力的表演。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本课导言这样引入的:毛主席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
种情况可会发生吗?在哪里发生?”
(-)展示问题:
(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
座呢?
(3)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4)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1)学生讨论: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2)教师引导: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
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
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
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
来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
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3)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
运动;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
况。
(4)展示问题:
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
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
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5)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6)讨论:
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
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
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
①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
②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
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这说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
③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在转动)
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24
小时)这说明什么?(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7)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
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展示课件:
地球自转。)
还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是在一定的深度
同矿井东壁相碰撞,这就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穿过地轴南北极的一条
假想的直线叫做地轴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
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2、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
(1)讨论:
①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
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②请你想像一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
(2)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
球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3)分组实验:
①点燃蜡烛,用蜡烛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
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转动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转动,观察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
纸人的地方)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4)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也可以分步进行。如果分步实验,汇报也分步进行。)
(5)讨论:①以上实验说明什么?②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6)教师小结:
(展示多媒体课件,地球自转及昼夜成因。)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
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第4节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进而明确四季的形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及参与意识。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
教具:地球仪三球仪多媒体手电筒黑板纸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时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呢?
为什么有的季课冷,有的季课热呢?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老师根据同学的回
答,接着进入新课)。
看起来老师少年时与你们一样有许多迷惘、许多困惑,这课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春、夏、
秋、冬是怎样产生的。
一、地球的公转
(1)、请同学门先用5分钟的时间独自学习课本11页“地球的公转”这一框题下的文字内
容和图片内容。用5分钟小组讨论后回答。
情景设置
(2)出示课件中的自转和公转模拟图
①、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问:哪一个模拟图是自转?哪一个模拟图是公转?它们的共同点
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明确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倾斜、北极指向不变等特点)
②、分小组用地球仪或四人“用身体演示”法来说明所处在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
太阳的直射情况(在赤道或南北回归线,课气和季课)。
③、做一个小实验,比较一下:”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地面获得的热
量多?“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张黑纸板,大家用手电筒垂直照
射在黑纸上,再用同一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倾斜照射黑色纸板,比较哪块光斑大,哪块光
斑亮。
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想到什么?
生答:直射比斜射光环小,但亮度大,因此地球表面直射的地方得到太阳热量多,温度
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能量少,温度低。
教师引导学生以淄博市为例,结合课本12页练习2,得出夏季温度高,白昼时间长;
冬季温度低,白昼时间短,这种温度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淄博市太阳光热多
少的变化。
出示投影:(认知结构)
公
转「热量多fm形成
位一太阳照射不同.地面得到
置热量不同—热量少一忖四季
不
同
(3)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个地球仪,
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直射点在赤道上,观察不同的纬线上亮度有何差异?你想到了什么?
(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
老师:所以根据地球表面得到太阳光热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是哪五带呢?
学生回答:北
______带______带______带
寒带、北温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和之间,一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
热带、南温带、
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
南寒带。
有一射阳光无—射阳光,也无_____现有一昼一夜现象
老师:象地球上
的五带获得热量—气候得到热量比一少,比—多获得热能____气候终年是怎样
划分的呢?
二、五带的划分:
师:我们一起来看三球仪中地球位置的变化,当地球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太阳光照的情
况。(同时打出投影片,投影片中有冬至、夏至、春秋分三副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照示意图。)
每个小组桌上都有这三副图,请同学们注意:
(1)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位置;(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
①当地球位于三球仪冬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桌上的冬至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
时极昼极夜的范围。②当地球位于三球仪夏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夏至日图,看这时太阳的
直射点,这时极昼极夜的范围。③当地球位于三球仪的春秋分时,大家对照春秋分图,看这
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和极夜的范围。
根据观察,每个小组一人观察、一人记录现象、一人填表、一人准备发言。将观察的现
象填在下表中:(出示投影)
终年______气候季课变化—
学生:学生完成上表,并由学生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学生完成表格如下:
热带温带寒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线北极圈以北,南极圈
和南极圈之间以南的地区
有直射阳光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热量多,气候得到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获得热能少,气候终
终年高温季课变化大年寒冷
老师:根据上面我们的分析,从极圈以内到极圈到回归线之间再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有
什么变化?我们划分热带的根据是什么?我们划分寒带的根据是什么?那么你能概括一下,
我们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从极圈以内到极圈到回归线之间再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逐渐增高。我们
划分热带的根据是有无阳光直射,我们划分寒带的根据是有极昼极夜现象。那么我们划分五
带的根据是:
(1)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
(2)有无阳光直射现象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老师问:中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淄博市位于哪一带?
小结:略
第二章第1节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能力目标
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2.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
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
国在眼前。”或“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地图)
对,这课课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方法2请同学观察、思考地图和地球仪有什么异同?从使用的角度分析它们各有哪些
优缺点?(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地图的主要特性和使用特点)
方法3同学们知道“和氏璧”和“图穷匕见”这两则历史故事吗?这两则故事都跟地
图有关。在历史上,地图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因此,各国总是把地图藏在皇宫内院,
不轻意给人看到。一个国家灭亡了,首先得收缴它的地图。战国时期,诸侯互相混战,离不
开地图,留下了秦昭襄王以十五城的地图来换取“和氏璧”的故事,为了得到燕王督元地图,
秦王差点被荆轲刺杀。今天,地图已深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那么什么是
地图?它有什么用途?如何从地图上获取各种信息?这就是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P13图1.22“台湾岛”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思考:你
能够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你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
学生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
看看哪个小组介绍的信息多。
点拨过渡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给予评价补充后说明地图的概念,并指出地图是我
们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我们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来源,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家乡,认
识祖国,认识世界。那么,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一一比
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知识。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图的比例尺。
板书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提出问题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
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讨论计算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明白第一个问题,需先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才能得到两点间的实地距离。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解决第
二个问题,并告诉学生图上的这种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距离是它们之
间实地距离的多少分之一?写成1厘米/40千米,对不对呢?能说说比例尺的含义吗?
点拨说明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补充强调以下儿点:
1.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缩小的倍数,所以,比例
尺又叫“缩尺”。
2.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
lo
3.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
距离一般用千米或米表示。
4.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为厘米。米和厘
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0。
小结板书(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反馈练习求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各做上2题,以达到熟练应用,并让
学生总结比例尺公式应用的三种情况:
1.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X比例尺;
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提出问题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能用什么方
式表示?
组织讨论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以学习小组讨论推导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
式:数字式、文字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学习
成功的喜悦。
板书小结以台湾岛地图的比例尺为例,小结板书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见板书设计)
后加以说明:由此可见,同一个比例尺有3种表示方式,但表示的内容完全相同,而不是3
种比例尺。同一个比例尺的3种表示方式可以互相转换。数字式是最基本的形式,因为只有
通过数字才能准确说明图上距缩小的程度。文字式是解释或直接说明数字比例尺的大小。线
段式比例尺使用最方便,为了减少换算麻烦,用直尺或两脚规直接在地图上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电脑展示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见课本P23图1.37和图1.38),思考填写下表中的问
题:
问题中国地图北京地图
①两幅图的比
例尺各用的是
(线段式)(线段式)
哪一种表示方
式?
②将两幅图的(1:80000000或(1:4000000或
——1——或八千万分之——1——或四百万分之
比例尺用数字
8000000040000000
式表示出来。
③将两幅图的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
比例尺用文字
离800千米)离40千米)
式表示出来。
④量算两幅图
最西端到最东
(东西距离5200千米,南(东西距离220千米,南
端、最北端到最
北距离5500千米)北距离192千米)
南端的直线距
离。
⑤两幅图表示
的范围哪个大、(大)(小)
哪个小?
⑥两幅图表示
的北京市的地
理事物,哪幅图(简略)(详细)
详细一些;哪幅
图简略一些?
⑦两幅图的比
例尺哪个大哪(小)(大)
个小?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内容(也可以前4个问题独立完
成,后3个问题讨论解决)。
提出问题比较表中后3个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讨论归纳: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比
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的大小以及内容的详略是什么关系?
归纳板书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情况给予评价后,边归纳、边板书。
①强调比例尺是个分式,从分式的比值大小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小,
比值愈大,比例尺愈大;反之,分母愈大,比值愈小,比例尺愈小。
②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关系:就同一地区地图而言,比例尺越
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内容越略。就图幅相同的地图来说,比
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课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认识了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学会
了在地图上量算距离以及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但比例尺只是地图基本要素之一,如在地
图上如何辨别方向呢?我们下课课接着学习。
第二章第1节地图的基本要素
[导入新课]
利用上课课布置的“活动与探究”问题导入新课。让同学们谈谈收集到的在自然界和生
活中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师评价后也可列举一些。继而设问:在地图上如何来辨别方向
呢?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的方向
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
该如何确定呢?
启发引导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指出在地球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仪上用经
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同样在地图上适用。然后让学生说说地平面上有哪八个方向?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逐个点击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四个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确认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读图回答电脑展示“动物园导游图”让学生读图回答:
①金丝猴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东南)
②虎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西北)
③孔雀馆在金丝猴馆的什么方向?(正西)
④在这幅无经纬线、也无其他指示方向的地图上,你是如何来确定方向的?
南
动物园导游图
点拨归纳在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在这种一般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面对
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
向。
读图讨论电脑展示“某村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该图与刚才的“动物导游图”有什么
不同的地方?并以学习小组讨论、分析“想一想”提出的问题和归纳公路方向的变化是根据
什么来辨别的。
某村平面图
想一想看右图中公路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点拨归纳在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评价后,教师指出: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
指向标箭头指示的北方,再确定其他方向。并以辨别图中公路方向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例,点
击鼠标,在原图上加上虚线,指导学生学会用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样就能很快辨别出
公路的方向发生的变化:从左向右公路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然后转向正东方向延伸。
读图回答电脑展示“经纬线为平行直线的地图”读图回答:
1501209060300306090120150
①A在D的什么方向?
②D在C的什么方向?
③B在D的什么方向?
点拨归纳在学生议论回答后,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一说自己的解答思路。然
后教师进行点拨归纳: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
向。并具体说明在经纬线为平行直线图上确定方向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根据经纬度数值的变化规律,辨别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北纬还
是南纬。即经度数值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东大东经),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西大西
经);纬度数值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北大北纬),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南大南纬)。
第二步,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①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之分,没有东西方向之别。如图中:A和D的
相对位置是正南正北方向,即A在D的北方,D在A的南方。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
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向北极方向为北A,向南极方向为南Do
②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之别,没有南北方向之分。如图中:C和D的
相对位置是正东正西方向,即C在D的东方,D在C的西方。地球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
地球一周360°,要选择两点之间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弧段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沿着地
球自转方向,前方的在东——C,后方的在西——Do
③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就是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
了。如图中:D在B的西南方,B在D的东北方。可采用下列方法分析确定:
一是假设组合法
a.先看B、D的东西方向(假设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B一一东,D——西;
b.再看B、D的南北方向(假设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B一一北,D一一南;
c.各点的方向组合起来,B——东北,D——西南;
d.二者的相对位置:B在D的东北方,D在B的西南方。
二是定位组合法,如B在D的什么方向?
a.确定定向点---B,参照点-----D;
b.以D确定B在D的右上方;
c.D点向右----东,向上----北;
d.组合右上——东北,的以,B在D的东北方向。
提出问题在以北极或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经纬线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方
向?
引导分析电脑展示下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启发、边分析。
1.经纬线特点:经线呈放射状,纬线呈同心圆(或圆弧形)。
2.辨别南北极: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的,则中心是北极(如甲图);呈
顺时针方向的,则中心是南极(如乙图)。反之,根据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也可以确
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
3.辨别方向:无论经纬线怎样变形,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永远不变。
对于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甲图),中心是北极,地球的最北点,它周围的各个
方向均为南;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因而辨别方向的方法可归纳为:内北(D)外南(C),
顺西(A)逆东(B)。
对于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乙图),中心是南极,地球的最南点,它的外围各个
方向均为北;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因而辨别方向的方法可归纳为:内南(D)外北(C),
顺东(A)逆西(B)。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提纲进行简单小结,强调重点在于运用。
※板书设计
地图的基本要素
Y“一般地图定向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方向〔有指向标地图一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地图一经线示南北,纬线示东西
Y「内北外南
vr以北极为中心一
J顺西逆东
以极地为中心地图
内南外北
以南极为中心I
顺东逆西
第二章第2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
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
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
示的。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
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
图能力。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教学难点:|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
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
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
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
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情分析:|学生自小学以来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只知道记忆、背诵
老师教的、抄写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的掌握对
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
习中必须掌握。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等高线、世界两大山脉带等高线是学习
引入新课:的一个难点,
讲授新课:必须加强学生
八.学看地形图对图的理解和
1.看图名掌握。充分理
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解、掌握,
2.看方向并运用到
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实际当中
3.看比例尺
进行实际量算
4.看图例
(1)等高线的读数一一颜色的深浅
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
黄色系在过渡到红褐色系。绿色越深,海拔越
低,越趋向于黄色、红色,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海洋用蓝色表示,蓝色越深,海底越深
(1)等高线的分布(疏密)一一颜色的多少
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
地面越平坦
(3)等高线的走向
判断当等高线圈闭,出现的地形区
山脉的走向等
山地的各组成部分
(1)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
(2)山坡:陡坡一一等高线密集处
缓坡一一等高线稀疏处
(3)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4)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
(5)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
(6)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学看地形图
山地的各组成部分
第三节地图的应用
学习目标
1在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
2知道比例尺的表示方式,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
尺的大小和用途。
3知道常用的图例,会看地图注记。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
5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五种基本地形。
6能够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的类型及合适比例尺的地图。
学习主题一:地图基本要素
地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你会使用吗?
(一)下图是一幅还没绘制完成的地图,请你按以下步骤完成:
1(1)标出地图的四个基本方向一一东、南、西、北(提示:注意路
名)。
(2)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判断:
广州百货大厦在人民公园的方向。
中山四路至中山七路是自______向方向排列命名的。
2设计地铁站、医院、学校的图例(提示:日常生活所见),并画在
下面的框内。
图例:
3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米,若将
其转换为线段式,应写成;图中广州百货大厦距人民公园的
直线距离约米。
4.由此可以看出一幅地图应具备______、和三要素。
学习主题二:地形图的判读
(一)今年寒假你准备去西安旅游,在去之前你想先了解一下有哪些
景点,你会选择下面哪种地图?()
a西安旅游图b中国政区图c西安交通图d西安
(二)读右图,完
成表格,看看比例
尺大小对地图表
示范围大小、表示
内容详略的影响。
学习主题三:地图的应用
(一)请观察右面地形图,把“海拔”、“相
•I*W50..
对高度”填人右图1—19,并回答问题。
甲山的海拔高度为米,甲山和乙山
的相对高度是米。
(二)读等高线图1-20,回答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米,图中N处等高线的数
值应是米。
I
(
(三)完成P17活动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三)读右图回答:三条等高线中,
海拔最高的是;A、B两条
线中为山谷的是;画出图中
河流的支流。
主题一:(一)1(1)略(2)东南东西2略3.500
米,略,1750米4.比例尺、方向、图例(二)略
主题二:(一)a(二)图A:小大略;图B:大小详
主题三:(一)相对高度,海拔;甲山:1950米,甲乙山相对高度:
1270米
(二)1.200米;600米2.鞍部3.盆地4.山脊
5.山谷
6.陡崖7.250米
8.CD,CD山坡的等高线密度比HI山坡的等高线密度稀疏,
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三)③,A,略
第三章第1节“海陆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
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
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
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
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
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
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重点:卜每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
系
傩点:I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n国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
关键
教学媒体:I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
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I、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
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承瘫田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
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宁夏客运资格证急救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莆田客运从业资格证仿真考试题库
- 2024年山西客运资格考试考题题库答案
- 2024年遵义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一点通
- 基于信息化的物资管理降本增效研究
- 开学督导检查自查报告
- 黄金、宝石、白银、钻石、铂金等珠宝专业知识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随笔
- 微胶囊技术在木材工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 幼儿园班级每月考核活动方案
- 屋面融雪系统施工方案
- 二年级家长会语文老师课件
- 结构加固改造之整体结构加固教学课件
- 教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全套资料(2019-2020新标准完整版)
- 历史(心得)之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
- 有机磷农药中毒课件-整理
- 轮对故障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 汽修厂搞个优惠活动
-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分类鉴定
- GNSS定位测量-GNSS定位原理(工程测量)
- 雨污分流管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