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影响: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②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双方的共同要求2.过程:1971年美国队访华,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过程: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美、中日关系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需要。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3.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1)、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3)、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4)、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1.背景:①雅尔塔会议: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②战后苏联实力、影响日益增大,引起西方、美国敌视。2.目的:遏制共产主义二、美苏“冷战”1.“冷战”定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2.表现:①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政治②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经济③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从此,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军事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导致德国分裂;2、爆发局部“热战”:朝鲜、越南战争;3、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下(古巴导弹危机)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3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欧共体成立的原因①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②西欧各国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③美苏争霸的影响2.欧共体形成的过程(1)1951年,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2)后来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3.欧共体成立的意义:(1)【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2)【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②(外因)美国大力扶植。③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④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日本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2.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②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目的)。2.不结盟运动的形成:1956年,广大亚非拉国家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实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意义: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③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4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实质: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原因:内因:①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是根源;②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③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外因: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②西方“和平演变”政策3、表现:(1)波兰第一个发生剧变,1989年(2)德国统一(3)苏联解体,1991年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主要影响: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特点的世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冷战”结束后,新矛盾新冲突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2、表现(1)美国轰炸南斯拉夫(2)国际恐怖主义泛滥。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多极化的表现:①1993年欧盟的建立;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④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单元小结: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