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报刊产业发展报告_第1页
2023年中国报刊产业发展报告_第2页
2023年中国报刊产业发展报告_第3页
2023年中国报刊产业发展报告_第4页
2023年中国报刊产业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2021中国报刊产业发展报告"2023中国报刊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报刊产业发展概要2023年,我国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一方面,报业营收资源正在逐渐衰竭,房地产、汽车、零售广告受宏观调控、新媒体影响、人们消费习惯变化等因素影响大幅下滑。2023年报纸广告刊例价下降幅度达7.5%。如此大的下降幅度在改革开放初始报纸广告恢复以来的30多年里从未出现过,这表明报纸广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另一方面,报纸的发行正在逐渐萎缩。而根据中国报协对全国65家用纸量大的报社2023、2023年用纸量的统计数据来看,2023年比2023年用纸量下降了7%。与报业不同的是,同属传统媒体的期刊却表现较为抢眼。2023年,期刊广告按照刊例价格与2023年相比,增长了6.8%;从2023年全国期刊实际销量走势对比来看,2023年全国期刊单位零售总量为2537.71份,与2023年单位总量2481.53相比,上升率为2.26%。与此同时,很多人寄予厚望的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盈利模式和发展路径却还处于探索中,年轻人读报的越来越少,读者日趋老龄化;为应对危局,各报不仅在版式版面上下足工夫,并且奇招迭出,比如“云报纸”“二维码”在短时间内抢人眼球,但实际收效甚微。与报业的数字化相比,由于大部分期刊的定位细分,期刊的数字化也更为顺利一些,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赢利模式,如《瑞丽》《读者》等大众期刊的数字化也颇见成效。作为数字期刊集纳平台的龙源期刊网、中国知网等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可以预见的是,由于期刊的专业性,细分化等特点,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将取得不俗的成绩。报业该怎么办?面对挑战与压力,报业持续创新,加紧变革。2023年,报业的一些取得成效的创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则代表着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投融资模式。如浙报传媒以32亿元收购游戏平台边锋和浩方的100%股权,试图“用互联网的基因打造一个用户集聚平台”。报业纷纷把资本运作作为报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效果显著。报业地产模式。这些年来,报业多元化经营最成功的项目便是报业地产。如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举资30亿元参与漳州迄今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这些报业地产项目借助于房地产的繁荣也收获颇丰,为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成为报业经营的重要收入来源。县市报模式。2022年的报刊治理整顿,一大批县市报关停并转,留存下来的挂靠在省或市级报业集团。10年过去了,留存下来的县市报和新创办的新型县市报境况总体较好,特别是在新媒体竞争压力巨大,都市报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县市报的良好发展尤其令人瞩目。由于县市区域的特有报业资源,县市区域有望成为报业未来新的竞争重心。社区报模式。2023年,各报纷纷“到新媒体力不能及”的社区发展,创办了很多社区报。上海《新闻晨报》创办了《社区晨报》,与50多个街道合作创办各街道的社区报,每份社区报单期发行量约为2万~5万份,发行量超过了100万份,覆盖了上海市3000多个小区。免费报模式。2023年,免费报纸主要以地铁报的形式随中国地铁线路的高速增长继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城市地铁线路的延展,地铁报这种崭新的免费报模式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023年中国报业关键词2023年我国报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传统项目的经营创收已接近天花板,广告市场形势严峻,报纸广告刊例价下降幅度达7.5%,报业“寒冬论”再次泛起;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盈利模式和发展路径还处于探索中,年轻人读报的越来越少,读者日趋老龄化;为应对危局,各报不仅在版式版面上下足工夫,并且奇招迭出;报业体制机制弊端仍未消除,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不大;党报、都市报等媒体在网站、微博的冲击下,传播力、影响力受到严峻挑战。本报告以关键词的方式,梳理了2023年中国报业发展变化的基本状况。关键词一业绩不佳自2022年的“报业冬天”之后,中国报业在2023年又遭遇困境。从报业广告数据看,报纸广告刊例价下降7.5%,创下广告恢复以来30多年的最大降幅。①东部地区部分报业集团主业收入普遍下滑,整体经营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由于报业广告严重依赖于房地产和汽车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不景气,导致报业广告的收入也随之大幅下滑,赢利空间进一步缩小。从发行数据看,部分地区、部分报社的报纸发行量呈上涨态势,党报等主流媒体由于行政力量的推动,发行量未受大的影响,但是晚报、都市报等靠市场发行的报纸“整体销量下滑”却是不争的事实。2023年的中国报业发行市场具有以下特点②:其一,零售发行市场整体呈小幅下降趋势,与2023年相比整体下滑3%,但各类报纸、各级城市均表现不一,一线城市微降,三线城市下降较多,二线城市总体不降反升;其二,综合类日报依然是重头戏,在全国50个城市各类报纸销售指数排名中,综合类日报以71.93%的优势排在第一位,时政类报纸以16.71%的销售指数排在第二位,生活服务类报纸在一些区域依然保持活跃,以4.33%的销售指数排在第三位,财经类、IT类、党报销售指数依次排在第四至六位;其三,从实销率和覆盖率两项零售指标来看,CCMC数据全国报纸实销率、覆盖率大多保持在80%以上,多数城市的覆盖率并没有下滑,加上电子报、网络报多终端渠道,报纸的覆盖率还有所增加。关键词二初步完成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是持续了多年的一项任务。2023年党中央把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两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在党的十八大前完成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阶段性任务。截至2023年年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省区市两批改革方案基本批复完成,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已有3271种完成改革任务,占总数的96.5%,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今后一段时间还将持续。从大环境来看,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尚未实施,导致一些业界领导对报业改革的目标、步骤、范围等尚未形成共识。有些列入第二批转企改制名单的行业报还停留在制订改革方案的阶段。有些报刊出版单位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关键词三清新文风2023年以来,随着“走转改”活动进入常态化,以“短、实、新”为标志的清新文风正成为报界的流行新风尚。11月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诞生,12月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国整个新闻界文风、作风进一步转变,多做“新鲜的、水灵灵的”报道,“让文字沾上露珠”成为报界的共同追求。这一年对报业作风、文风影响巨大的还有中央新一届政治局领导提出的八项规定。12月,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宣传部强调,新闻战线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中央精神,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高度重视,立即部署,大力推进。要从新闻报道、评论言论和文字风格、文章标题、版面编排等方面进行总体研究、全面改进,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切实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关键词四法人微博2023年,微博火爆。这一年政务微博也发展迅速,数量超过6万个。数以百计的外国政府机构在中国开设微博,不仅推介本国文化、教育及旅游,也在价值观上与中国网民及意见领袖形成紧密互动。在众声喧哗之中,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一改严肃的面孔,以草根、亲民的姿态发出了主流声音。2023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正式上线,该微博语言风格清新、话题贴近民生,在重大、敏感事件面前不回避、不失语;用它的锐度、深度和温度赢得了网友的尊重,显现出较强的舆论影响力。截止到2023年9月10日,在新浪微博中,杂志媒体微博有1318家,报纸媒体及其栏目微博共有576家,纸质媒体微博在网络中已经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2023年以来,更多传统媒体在腾讯、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开通了官方微博。虽然目前媒体官方微博注册数量庞大,且在微博平台上活跃的媒体不在少,但真正将媒体官方微博当作一个独立媒体来运营的并不多。如何利用好传统媒体的法人微博,引领网上舆论,提供正能量,需要中国媒体进行不断地探索。关键词五“官网”上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文化体制的改革,报业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竞争力,上市融资就是其中的一个途径。6月19日,粤传媒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定向发行新增的3.42亿股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本次交易完成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合计持有粤传媒68.49%的股份,绝对控股粤传媒,成为全国第二家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但是,目前报业采编和经营整体上市尚未实现大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网站上市就成为报业实现大发展的突破口之一。2023年伊始,近50人民网的上市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两个第一: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第一家在国内A股整体上市的媒体企业。此次人民网上市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还会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这对于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及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当然,人民网在我国众多新闻网站中占据独特的地位,拥有最优质的新闻资源,具有很多不可复制性。其他新闻网站如欲整体上市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例如新闻网站利润的大部分仍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母媒体,如何解决关联交易,如何解决上市后持续的营利能力等。新闻网站上市打开了文化传媒企业,尤其是国有文化传媒企业资本市场的运作空间,这不仅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关键词六云报纸在全球报业呈现衰败迹象的大背景下,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一直是业内的热门话题和探索实践的重要领域。2023年“云报纸”的概念因《京华时报》的实践在业界引发了热议。5月17日,《京华时报》宣布,正式推出《云周刊》,每周四随报纸发行,每期四版,分别为封面新闻、视频娱乐、应用游戏和在线购物等内容。所谓““云报纸”的实践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大家在充分肯定了《京华时报》等媒体的探索精神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疑问。首先是“云拍”软件种类不一,下载量如何尽快提升是一大难题。其次,“云报纸”数字出版系统还处于试水阶段,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再次,目前“云报纸”系统无法实现用户识别,无法绑定单个用户或类用户,导致无法进行精准性营销,其赢利能力很难体现。关键词七奇招迭出为了应对纸报发行颓势,尽可能吸引年轻读者,各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新招奇招迭出。2023年的报纸版面可谓争奇斗艳。2月,《扬子晚报》推出流媒体大片《再见,“城西大波浪”———即将变化的南京城西干道》,反映了即将被爆破拆除的南京城西高架干道的今与昔。2月13日,南京市政府召开城西改造工程启动新闻发布会。第二天,《扬子晚报》用了17个版全面解读这项工程,传递市民们对城西干道的留恋与期待。限于版面,更多的影像资料不能呈现,报纸便把读者引向网络,用28808月23日,河北石家庄的《燕赵晚报》推出一份专为七夕情人节特制的散发着玫瑰香味的报纸。其头版是一封爱情请柬,标题为“9月28日,陕西报业集团所属的《三秦都市报》推出中国首份4D10月17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所属的《江南时报》推出在线网报。其纸质版的头条大标题是《“12月21日是所谓的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武汉晚报》推出了多达520个版的典藏特刊。该特刊被命名为“逆战”,共有21叠,厚度堪比词典,号称“武汉企业界最棒的盛典”“湖北报史上最厚的报纸”关键词八改头换面尽管报纸的前景普遍不被看好,但这一年仍有一批新报纸逆势问世,高调登。新闻出版总署综合业务司的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新创办的报纸只有3种,它们是:由新疆日报社主管的《新疆农民报(汉文版)》和《新疆农民报(维吾尔文版)》,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社区晨报》(停报办报);更名的报纸有26种。新创办的报纸无非是想填补市场的空白点,而更名的报纸也是想在区域报业市场上寻求差异化竞争的缝隙。比如,山东的两张新报纸《黄三角早报》和《蓝色快报》,前者瞄准的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后者瞄准的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两个经济区都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福建厦门的《厦门商报》改成《海西晨报》,瞄准的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城报》早在2022年12月已批准创办,但是直到2023年初杭州地铁开通后才得以亮相,也属于对新市场的抢占。2022年,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新报纸?抑或告别更多的老报纸?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2023年健康服务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综述 PAGEREFToc370156108\h41、政策 PAGEREFToc370156109\h42、主要发展方向 PAGEREFToc370156110\h4(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1\h5(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2\h5(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3\h6(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 PAGEREFToc370156114\h6(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5\h7二、医疗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6\h7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 PAGEREFToc370156117\h7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 PAGEREFToc370156118\h8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 PAGEREFToc370156119\h8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PAGEREFToc370156120\h9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 PAGEREFToc370156121\h96、其他服务业 PAGEREFToc370156122\h10三、医疗器械 PAGEREFToc370156123\h11四、商业保险 PAGEREFToc370156124\h13五、医疗信息化 PAGEREFToc370156125\h15六、中医药 PAGEREFToc370156126\h15七、医疗旅游 PAGEREFToc370156127\h16一、综述1、政策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提出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放宽市场准入,简化紧缺型医疗机构和连锁经营服务企业的审批、登记手续,放宽对营利性医院市场准入和配置大型设备的限制。二是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三是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2、主要发展方向文件指出了主要发展方向:一是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落实鼓励社会办医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二是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等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四是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发展健康体检咨询、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查、评价、研发等服务。(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1、本次意见提出到2023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按照目前占GDP5%左右的规模计算,未来行业增速将在15%左右。2、到202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具国际竞争力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明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健康保险,提高商业保险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本次意见涵盖广泛,主要对医院、诊断检验、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服务外包、健康信息化、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投融资引导政策、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以大力支持。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并首次在细节上给予充分支持,明确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须向社会资本开放,对待非公立和公立机构一视同仁,有利于民营资本真正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加快设立各类医疗机构的步伐。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推动中医服务,包括推动医疗机构开设中医服务和鼓励药店中医坐诊,开发药食同用的中药材和保健品等,有利于保健品和中药材行业的长期发展。(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此次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涉及医院、诊断检验、健康信息化、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医疗器械、服务外包等几个方面。(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最初在2023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中系统提出,但始终未能涉及细节,由于缺乏具体的政策和措施,非公立医院尤其是营利性医院的发展在过去一直受到制约,此次意见明确要各地取消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非公立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保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有利于社会资本更快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此外,该意见还鼓励发展医院管理集团,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连锁专科和综合性医院集团的发展。我们认为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将利好连锁医疗机构:通策医疗、爱尔眼科,迪安诊断,达安基因,复星医药,金陵药业,开元投资。(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包括推动医疗机构中医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2、开发中医保健产品,包括种植中药材及其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中医养生保健等。我们认为通过中医养生防未病治已病,是国家节省医疗资源的方式,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和保健品行业的长期发展,利好康美药业,汤臣倍健,东阿阿胶,同仁堂。二、医疗服务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医疗服务业的准入标准得以明确,有望进入野蛮生长阶段。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重点在于《意见》明确提出将在部分地区建立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各界投资医疗服务是之前一贯的政策,,但投资形式的叙述更为具体。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水电热同价等方面实行平等对待的政策。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水电热同价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显然有利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但制约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根本因素并不是以上因素,而是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优势,因此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才是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意见》的内容还包括促进人才流动的政策,例如,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以及在人才培养、培训和进修等给予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并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此外,公立医院改制也是人才向非公立流动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以上人才流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公立医疗机构的高端人才有望向非公立医疗机构流动,这是未来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最终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如果相关意见能够得以贯彻实施,那么对于现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变将是巨大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代。主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通策医疗、爱尔眼科。从事医院建设、洁净手术室建设的上市公司尚荣医疗也将受益。兼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复星医药、马应龙、开元投资、金陵药业、益佰制药、诚志股份、双鹭药业、康美药业、三精制药、华润三九等。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是非公立相对于公立的一个最大的“不公平”,由于国家定位公立医疗机构主要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因此对于医疗服务价格必然有所限制,因此公立医疗机构大多盈利很少。非公立医疗机构不受此限制,其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医疗领域。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非公立医疗机构更容易发展高端医疗,并为高端人才支付更高的薪酬,从而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如果说平等政策使得非公立与公立可以平等竞争,那么该项政策毫无疑问使得非公立医疗机构具有了巨大的优势,甚至是决定性的优势。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支持发展第三方的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1)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利好检测试剂(科华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博晖创新、阳普医疗等)和影像设备生产企业(华润万东、东软集团、理邦仪器、新华医疗、乐普医疗)。(2)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相关个股达安基因:公司与三元科技合资创立的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公司,从事食品安检产品的开发研究,公司持股40%。(3)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泰格医药)6、其他服务业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业。相关个股:慈铭体检。三、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发展,其硬件基础是医疗器械,如果说医疗服务的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那医疗器械毫无疑问将率先受益,并且即使医疗服务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投入期,医疗服务尚未真正盈利的时期,医疗器械仍然可以大幅盈利。因此,尽管《意见》主要针对服务业,但对于医疗器械的利好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公立医疗机构来说,往往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医疗器械,主要原因:一是公立医疗机构资金较为充裕;二是对于国产医疗器械存有偏见,实际上,许多国产医疗器械已经达到国际同等水平甚至在个别指标上有所超越,且价格更低,但却仍然“不受待见”;三是行贿问题不断,由于进口医疗器械价格很高,因此其回扣力度也更高,并且根据新闻披露来看,大型外企往往建立有系统而完善的“行贿网络”,包括所谓的“学术会议”等行贿渠道。而国产医疗器械价格本已较低,利润空间有限,自然回扣力度和营销水平无法与进口医疗器械相提并论。《意见》主要利好的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对于成本支出是较为敏感的,也更容易排除行贿因素,因此价格较低且质量较好的国产医疗器械将有望受到公平对待,这对于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将是一个大的推动。此外,《意见》明确将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大型医用设备生产企业构成直接利好。此类上市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