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培训教程课件_第1页
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培训教程课件_第2页
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培训教程课件_第3页
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培训教程课件_第4页
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培训教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碳经济0101气候改变与低碳经济理念产生0101温室效应与气候改变温室效应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温室”作用相同。若无“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18℃,而非现在15℃。气候改变影响和危害可能产生影响和危害: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影响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余气象灾害影响人体健康其它方面0102全球应对气候改变历史进程从科学问题到政治问题1979年,MWO第一届世界气象会议提出全球变暖问题1985年,气候改变问题政治反应,对多边环境条约需求1988年,联合国43/53号决议:为人类当代和未来世代保护全球气候1989年,联合国44/207号决议:开启条约文本谈判IPCC:WGsI,II,IIIUN框架内气候谈判条约文本谈判阶段(1990-1994)里约环发大会《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1995-)COP3:《京都议定书》COP7:《马拉喀什协定》哥本哈根谈判阶段(-现在)COP13:巴厘路线图COP15:哥本哈根会议COP16:坎昆会议联合国框架外国际进程G8+5MEFAPECAPP……0103气候博弈本质与低碳经济理念产生基本属性公共产品、必需品、有限性、便利获取且没有管制、全球性基本标准共同但有区分责任公平可连续发展发达国家:率先减排,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是压倒一切优先事项气候改变谈判实质与关键实质是国家竞争力之争: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新兴国家与老牌强国之间。关键是温室气体减排安排之争:减排主体:谁减排?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减排配额:减多少?全球气候改变确实已经发生,它主要是因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工业、农牧业等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并已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降低或限制这些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就必定经过能源、工农业等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各国应对气候改变策略表现为:经济实力竞争技术市场角逐执掌制订温室气体排放规则、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争夺碳锁定效应GregoryC.Unruh,了解“碳锁定”,能源政策()自产业革命以来,高度依赖化石能源技术成为各产业主导技术,该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组织形成正反馈,结成一个“技术—制度综合体”,使得整个社会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并形成路径依赖。现在在应对气候改变挑战所引发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驱动下,世界各国能源、环境相关技术开发与应用都发生了不一样程度倾斜。因为气候改变原因作用,一些清洁、高效、低碳能源技术发展进程快于以往预期(比如风力发电、混合驱动汽车)。从中长久来看,气候改变问题有可能成为促成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契机。低碳经济理念产生背景应对气候改变:能源安全、防止锁定效应、提升关键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可连续发展英国:低碳经济:《我们为未来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斯特恩汇报》1%对5%—20%:《气候改变战略框架》日本:低碳社会美国:低碳经济法案UNEP:“戒除癖好,面向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低碳理念:摒弃传统增加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创新技术,经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连续发展低碳经济020201低碳经济概念及内涵低碳经济:经济形态?发展模式?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包括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全球性革命。”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化石燃料燃烧低碳就是降低单位经济产出碳排放量,关键影响原因是单位经济产出化石燃料消耗量。即“碳生产力概念”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系统效率(经济系统、能源系统)0202低碳经济关键要素关键要素:LCE=f(E,R,T,C)E: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城镇化水平R:资源禀赋能源(化石能源、核能、可再生能源等)及其余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投入T:技术进步原因产品和工艺碳效率水平不完全等同于技术发展水平C:消费模式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欧洲能源战略绿皮书》:应对气候改变综合行动,主要包含提升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及碳捕捉和封存(CCS)技术研发,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气候一揽子协议》:承诺到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最少降低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中百分比提升到20%,以及化石能源消费量在1990年基础上降低20%。各组员国间责任分担协议;温室气体排放贸易体系(EU—ETS)。美国能源气候政策奥巴马新能源计划主导全球气候改变合作,支持建立温室气体总量贸易体系;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激励燃煤电厂采取CCS技术,发展核能;从交通、建筑、智能电网五方面节能;重点开发清洁煤、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氢能和终端能效等能源技术。清洁能源及能源安全法案电力企业之前经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效满足其20%供电能力;2025年前投资900亿美元发展清洁能源和能效技术,600亿美元发展CCS技术,200亿美元电动汽车等投资计划;推行新节能标准;相对、碳排放降低17%,2050年降低80%。日本能源气候政策新国家能源战略借助世界领先技术,连续研究与开发非化石能源利用技术,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度,力争从根本上处理以气候改变为主地球环境问题。能源长久发展目标促进能源节约,到2030年能效最少再提升30%;将核电作为基础能源起源,到2030年以后,核电百分比保持在30%-40%或更高水平;到2030年运输业对石油依赖由当前100%降低至80%。环境能源技术革新计划草案重视核电、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提升能效技术开发。印度能源气候政策到2030年,印度核电发电量将增加20倍,由当前总发电量1.53%提升到4.0%—4.6%。到2030年,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将提升40倍,占印度能源总量5%—6%。未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包含薪材种植、沼气池建设、太阳热能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柴油以及生物酒精制造等。强调经过市场激励等伎俩提升能源生产效率和利用效率。激励开发提升煤利用效率技术、煤坑口气化技术、煤联合循环气化技术(IGCC)、碳搜集技术、太阳能技术和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质材种植技术、木炭气化技术、小区沼气池建设等生物燃料技术。0203消除低碳经济认识上误区低碳经济≠贫困经济低经济水平下碳生产率尽管很高,但不是发展方向高生活质量≠高碳经济北美西欧日本北欧新兴发展中国家其余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限制能源密集型行业基础产业低位产业结构升级农业—轻工业—基础产业—重化工业—高附加值加工业—当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遵照产业发展客观规律低碳经济不一定都意味着高投入协同效应无悔行动转变观念转变消费模式低碳经济≠未来经济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破解“锁定效应”低碳经济不局限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而言符合各地域久远利益,与可连续发展战略目标大方向一致发展低碳经济要充分考虑当地域情况,因地制宜依据国情,采取行动,应对气候改变,是《联合国气候改变框架条约》对全部缔约方要求。“共同但有区分责任标准”低碳经济≠零碳经济资源禀赋经济实力较清洁、较低碳排放能源零排放能源零排放技术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与碳排放结构亲密关联,具备显著经济发展阶段特征既要全方面考虑,又要注意:在不一样地域和不一样阶段,低碳发展重点领域可能有很大区分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亲密相关,但不完全一样能源结构改变低碳经济≠交易经济《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等三种灵活机制国内碳交易平台交易时伎俩,目标是促进减排低碳经济0303低碳转型国际趋势0301主要国家和地域战略定位总体情况各国依照本身特点进行战略定位,都想结合各自优势领域占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欧盟:引领全球步入低碳“新产业革命”时代经济结构向低碳转型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能源结构优化加紧低碳发展科技创新加大对低碳投资引导-:20亿¢-:90亿(其中环境18.9¢,能源23.5¢,交通41.6¢):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经过市场伎俩降低转型成本EUETS占全球碳交易量2/3,交易额3/4美国:充当应对气候改变世界领袖大力发展新能源主导全球气候改变合作,支持建立温室气体总量贸易体系;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激励燃煤电厂采取CCS技术,发展核能;从交通、建筑、智能电网等五方面节能;重点开发清洁煤、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氢能和终端能效等能源技术。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绿色复苏主要伎俩。制订《清洁能源及能源安全法案》电力企业之前经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效满足20%供电能力;2025年前投资900亿美元发展清洁能源和能效技术,600亿美元发展CCS技术,200亿美元电动汽车等投资计划;推行新节能标准地方政府行动加州全球变暖应对方案法西部气候倡议地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日本:建立低碳社会0302瞄向新能源产业0303碳关税与碳金融低碳经济0404低碳转型结构调整与技术变革0401低碳转型结构调整与技术变革0402节能和提升能效0403优化能源结构0404调整产业结构0405保持和增加林业碳汇0406重视CCS技术研发0407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低碳经济0505低碳转型政策工具0501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