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新闻系学子实习不完全参考手册模板_第1页
新编新闻系学子实习不完全参考手册模板_第2页
新编新闻系学子实习不完全参考手册模板_第3页
新编新闻系学子实习不完全参考手册模板_第4页
新编新闻系学子实习不完全参考手册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4月19日新编新闻系学子实习不完全参考手册模板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未必正确仅供参考内部资料切勿外传新闻系学子实习不完全参考手册●整理:王卫明潘丹廖舒雯●-10-29”有你在,灯亮着”(代序) 3一、什么样的实习生最受欢迎 4二、我们需要好心记者还是职业记者? 6三、到知名网络媒体去,那里”薪”情不错 7四、茫茫人海中,如何推介自己 7(一)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 7(二)柴静,别样的自我推介 8(三)她用微博搞定深圳特区报的实习 9(四)靠自己的力量找到实习单位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10(五)新闻学子实习求职的18条路径(价值千金) 10(六)找实习的简历如何写? 10五、部分学生的实习经历与总结 11(一)09研欧阳苗的一篇实习日志 11(二)08沈念祖的实习感悟 12(三)一位北青记者的3年实习经历(转帖) 12(四)南昌大学一位大三学生的实习总结 16(五)07级刘良昌《深圳晚报》实习总结 16(六)08张力的实习经验与感悟 19(七)06官平:关于实习,谈几点感受和建议 20(八)07温琳的提醒与建议 21(九)06曾福斌《东方早报》实习总结 21(十)09廖舒雯的实习总结 23(十一)某学生的实习日记 25(十二)09级某学生暑期实习的30条感悟 29(十三)09廖舒雯关于暑期实习的一封信 30(十四)研甘昕鑫的实习故事 32六、实习注意事项 34(一)如何租房(转贴): 341、中介不如个人 342、放宽辐射范围 343、保重身体 35(二)报社实习注意事项 35(三)新闻实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361、”三大纪律” 372、”八项注意” 37七、关于新闻实习的思考 38(一)实习生的三大优点与三个不足(转帖) 38(二)解决四个问题,提高实习质量 39(三)实习困惑之解答 40关于实习鉴定 41新闻实习的备用手边书 41实习生找选题的20种方法 41总结 42”有你在,灯亮着”(代序)

原题《想起”记者之师”》,作者李泓冰,《人民日报》10月30日第4版

据说,全国已经有460多所大学设有新闻专业,新闻专业在校生多达13万余人。而截至11月,全国拥有记者证的在编人员还不到15万人。可是却时闻报社编辑抱怨,不少新闻专业实习生非但电头不会写,连报纸都懒得看,更不了解时事。这让人想起了中国新闻教育的鼻祖陈望道先生。手创了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望道先生,当年可从未看到新闻教育这般规模。开创着前无古人的一份新事业,她呕心沥血、苦心孤诣,曾亲拟系铭”好学力行”。这四个字初看十分浅淡,细细琢磨,正和望道先生一生的学养及经历息息相关,甚至直指目下某些新闻教育的肤浅之弊。先说”好学”。陈望道是中国最早的几位共产党员之一,第一部汉译《共产党宣言》的译者。同时,她还著有中国第一部作文法专著及首部白话文因明学论著。因此,特地拈出”好学”二字,望道先生自己就身体力行着。其实,许多著名报人原就兼具学者身份,如邵飘萍,曾写出中国新闻采访学奠基之作《实际应用新闻学》;被军阀残杀的名记者林白水,也著有《各国宪法源泉》……想来,望道先生切切地叮嘱新闻学子”好学”,针正确就是”新闻无学”的争论吧。不好学,何以重道,何以超越浮泛与肤浅,何以力撑新闻理想,又如何锻造担起道义的铁肩和妙笔呢!而”力行”二字,更是望道先生毕生事业所钟。她告诫学生要以”宣扬真理,改革社会”为己任,向来重视新闻实践第一线的经验与体会,不搞空中楼阁式的关门办学。办过《新青年》、《妇女评论》等报刊的望道先生,深谙新闻实务。她的经验之谈,今天看来依然切中实际、一语中的:”编辑之道无她,找准题目,找准作者,切合社会热点而已。”而为了办好实践性极强的新闻学科,望道先生鼓励学生办起”复旦新闻通讯社”及实习小报,甚至募捐筹建了一座能博览世界报刊的新闻馆,门口的对联”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现在,历年从新闻系、新闻专业走出的学子遍布中国的新闻媒体,尽管男女各异、长幼有别,但几乎都受过陈望道先生新闻思想的濡染。从这个意义上说,早年于右任先生赠给陈望道先生的四字评语——”记者之师”,堪称实至名归。哲人已逝,遗训犹存。对于有志于新闻事业的莘莘学子而言,望道先生的遗训——”好学力行”,是烛照未来的一线光芒,也是力戒媒体时弊的一剂良方。新闻事业,从来不但只是糊口、镀金、谋利的饭碗,媒体搭建着公共信息平台,导引着社会舆论,每一个有志于新闻的学生,唯有以”好学力行”锻造自己手中的笔,方有可能担起这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如同一位资深报人所言,必得”塑人格、求知识、厚学养、广识见,既精研专业之技,又夯实综合素养”,才有可能练就力当千军的妙笔、洞察本质的思想力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望道先生创始的复旦新闻系,已80周年了,而望道先生的遗训仍发人深省。想起”记者之师”陈望道,耳边则传来巴金送给冰心的话:”有你在,灯亮着”……一、什么样的实习生最受欢迎(此系转载)为什么有的实习生还没到单位,就有人抢?为什么有人还在实习,就很多人给她们介绍工作单位,甚至要她们留下来。而有的实习生到处找实习的地方,总是没人要,即使去了也过不了几天被冷处理,尽管她的外语多么优秀,专业知识如何强悍,还有脸蛋长得多么漂亮。很多在校生一直对此非常困惑不解。是的,有的在校生很多地方抢,offer一堆。有的实习生到处碰壁,总是没人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有这个困惑的不只是在校实习生,那些找实习生的机构和公司,也在苦苦寻觅,日夜寻找适合培养的对象,以便尽快变成优秀的团队成员。它们的困惑更大,市场优秀的实习生为什么极少?是的,如同大多数实习生找不到实习生一样,多少公司和机构,也是太难找好的实习生,100个人中能找到1个合适的都不错了。为什么成了这样的情况呢?!关键是在校生,没有很好的跨出转型的步伐。其实大多数在校生是很优秀的,无论是成绩,还是敬业精神,还是专业能力,可是为什么简历投了石沉大海。即使去了单位,往往被冷处理。其实很简单,任何单位需要的是,努力,敬业,勤奋,以及勇于接受挑战的人,不喜欢懒惰,好逸恶劳,不熟谙事实的人。特别不喜欢自以为是,不换个角度思维的人。举个例子,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表现不错,经过其老师的推荐,简历到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非常满意,马上与这个学生联系,可是问题出来了。这个学生当前还在家乡玩,于是公司问她何时能到某地开始实习上班。结果这个实习生说,”老师,我现在没时间,我正在去一个城市的路上,马上到登机。”我说有一个重要的事情需要人啊,她说,我推荐一个,给了一个人的联系方式。这个人经过联系后,2话没说,尽管距离所在地还有上百公里,可是放下一切事情。然后说,”老师我需要怎么做,还需要注意什么。”问了一堆问题。第二天,这个学生就开始干活了,尽管干得比较粗糙,不过经过沟通,终于勉强做下来了。领导很高兴,说毕竟是第一次,关键是勇于接受挑战,让她开始正式实习并见习了。这个孩子很高兴,说,”老师我第一次做,做的不好,请指正,同时随时叫我。我一定努力完成。”多好的孩子啊。就是这个学生了。再和上次那个优秀学生联系,她已经到了另一个城市,问何时开始实习,结果她怎么说,”老师,我后天买了去另一个城市的机票,还要玩几天,不能不去,让机票浪费。”我的妈呀,这个小孩子就pass掉,不要了。试想,是玩重要,还是实习见习的工作重要。日本鬼子来了,能说,鬼子,等等,我还没准备好,别打,能行吗。在大事大非面前,属于白痴啊。孰是孰非,大小事和原则都不懂啊。还有一个更牛了,问有无空,先试用一下。结果,真的是极品实习生。她说,”老师,这几天没时间啊,等过2个月能够吗。”大家想想,她把公司当游乐场所了,还能要她吗。还有一个也牛,她说,老师今天不行,我要和很多同学聚会,晚上还要唱歌。还有的说,晚上要考GRE。到底是来玩,还是吃喝玩乐,还是要学习,那还来实习干嘛呢,典型的白痴啊。还遇到一个实习生,拿到简历后,与其联系,她不停地问,你要干嘛。因为她的简历没有写清楚专业、爱好,以及籍贯,还有年级,多问了一下,她不耐烦了,”你问这么多干啥,到一个地方实习,还要问这些么,这些问清楚了,与实习有什么关系。”我的妈呀,又一个极品实习生。她的简历连自己还有多长时间能否实习都没写清楚,想让别人清楚。估计她自己的学习时间都不清楚,更不用说实习该是怎么回事了。而对于领导问她具体情况,她的警惕超过了一般正常的学习工作需要的度。总之一个稀里糊涂的人。大事大非不明的人。这个人不能要了。还遇到一个实习生。今天有事,明天有事。不是说自己谈的异性朋友有事,就是自己的小学同学有事,最近还说要练车没时间了。我的天啦,还是别来了。不是作实习生,是公司职员给她作实习生了。相反,为什么有的实习生还没来,大家都抢着要,因为其懂事,勤奋,专注,努力。举个例子,在网上遇到一个实习生。我说有一件事情,在另外一个城市,能否先试用这点事情。这个孩子二话不说。就去了。干得很好。于是就要她来实习,可是这样的苗子太好了。上海一个公司先抢走了。才本科毕业1年,现在月薪都上万了。尽管还没到公司,可是一直有联系,春节还给我发了短信,问候的。当然这个问候不是网上抄袭的,说得是很真诚的话、多么乖的孩子啊。不论她走到何处,都要有机会培养,以后成为团队的一员。近期借去这个城市的机会,专门看看她去。总之,领导交代的事情,要用于承担,不能推诿。另外,要谦虚谨慎,努力去办好领导的事情。还有,即使领导做的错了。作为实习生能够提意见,可是也要注意方式,不能和领导对着干。最怕的是一种变态的实习生,让其完成任务,结果手机关机,人都找不到了。等这个事情结束后,这个人出现了。可是在最关键的时候逃避不是鸵鸟,而是混蛋,此后练辞退的机会都不用说了,一个字,不可教也,不足交往和培养。冷处理,不认识了。还有牛的。让你去开会录音。会后问,有什么内容,她说,”老师你没让我听有什么内容啊。”又问,里面有什么重要信息。她说,”老师你没叫我做分析啊。”我又问,来了些什么人,重要的,大家换名片了没有,你换了吗。她哭丧着说。”老师你没交代啊。”我的天,如果让你过河,前面没有桥,难道要回来问,前面没桥,有船,需要坐船过去吗。一个白痴。有些东西,领导拿出烟,你在旁边,能够顺便点一下。这个不涉及到奉承和媚骨。举手之劳的方便。还有,领导有你认为的错误,能够先不要马上指出,即使指出,要善意巧妙委婉的说。不能不给台阶下。可是很多实习生不是来实习的,是来做国家主席的,是来做公司的总裁的。比如遇到一个实习生说,老师,我只做某某某工作,其余的不做,其余的就低贱吗,有些活粗糙吗。她这么想,其实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做大事。小事是基本功,涉及到很多工作原理。比如给采访对象寄送报纸,这实际上是资源管理。给广告客户打电话,这是回访和客户信任建立的过程,很多实习生说,这个太低贱。可是客户都拉不来,还能干什么。客户是广告的关键啊。因此那些自认为小事不做的,其实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会做的。两个字,不要。总之,努力,勤奋,用于接受挑战,善于灵活处理的实习生,永远受人欢迎,并火速提拔转正。而那种懒惰,懈怠,逃避的分子,还有不会灵活应变的,谁都不敢要。其实每个单位都能够帮助破格提拔和帮助这个实习生的,有时说不能办手续,不能转户口,不能加工资,很多其实只是一种考验,一种试探。真正做的好,这个单位不办手续不转户口不加工资,旁边公司看见了也会抢着要的。各个在校实习生,都准备好了吗。二、我们需要好心记者还是职业记者?在今天中国的各个媒体中,并不缺乏”好心”的记者,她们以监督公权力为己任,积极为普通民众的利益代言。可是,也要看到,中国当前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水准还比较低。有许多人认为,只要有一腔热血,就能够以笔为刀,替天行道了。但非常不幸,在相当多的时候,如果一个记者仅仅有”好心”,而缺乏足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她的报道不但不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很可能好心办坏事。试举一例,在郭德纲事件中,我相信那些闯入郭德纲家中拍摄的记者,都出于”好心”,她们认为自己代表着公共利益,目的是维护社区其它业主的权利。可是,或许也正由于这样的动机,她们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隐秘拍摄。甚至,记者多少有些挑衅的提问,或许也是在这种动机下获得了道德上的正当性。但她们忘记了,作为媒体报道的职业标准:采访要获得当事人同意,没有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拍摄,本身就违反媒体的基本原则。而这一行为的后果就是,媒体成了一场低级冲突中的一方,给自己的公信力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害!如果这个案例多少有些争议,我们再来看看几年前的一个案例。南方某报社的记者有一天突发奇想,找了几个矿泉水瓶装了一些茶水,冒充患者的尿液拿到医院去做检查,结果有几个样本数据显示,茶水发炎了。医生凭借记者的这个检查报告给”患者”开了药方。这条新闻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全国性轰动,这似乎再次验证了医院为了赚钱不顾基本事实的印象。可是,后续有医生和医疗机构出来反驳,检测仪器本身无法区分茶水和尿液,如果茶水本身混有细菌,的确能够显示出炎症的指标。我的同事当时对这一新闻进行了追踪,发现这位记者进行”实验”的方法非常成问题,这些样本本身不是同一批茶水,而且装置茶水的矿泉水瓶也没有进行消毒,这在统计学上来讲,根本没有可比性。我当时想,这位记者最初做这个简陋实验的时候,很可能事先已经预设了结果,她的检测,只不过是为了印证自己的结论而已。她为什么会这样?最大的可能在于,她认为她的报道是出于”好心”,为了维护患者权益,但可惜,这位记者缺乏最起码的统计学知识,这让她陷入了”好心”的误区。也将自己的报道置于尴尬的境地。记者们好心当道,当然有时代的背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记者们道德选择是有依据的。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记者在采访时,就能够超越正当采访程序,用”好心”代替专业的分析、缜密的调查。因为这样的职业习惯,不但有可能让我们犯错误,而且在犯错误的时候,还不容易自我纠正。更令人担心的是,记者在”好心”的驱使下,常常会对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这种筛选,和民意的情绪共鸣后,在社会上形成了许多妖魔化的认知。比如,政府官员、医生、警察等职业,在当下国人的印象里,已经变成了典型的负面角色,公众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概念化的框架看待她们。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许多报道,难辞其咎!当然,任何记者都会有自己的”偏见”,可是,当这种”偏见”成为普遍共识的时候,能够纠正媒体的,就是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标准。平衡报道、证据链确认等原则,再加上一定的专业背景,才有可能让我们超越偏见,还原事实的真相,从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而不是加剧民众的误解。记者的职业水准普遍偏低,和我们的新闻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国内的新闻专业从本科生开始培养,多数教师也缺乏媒体的从业经验。这导致我们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但缺少操作能力,也缺乏最基本的学术训练。国外新闻学很少设置本科专业,和医学类似,进入新闻学院要首先获得其它学科的本科学位,这个学位可能是物理,化学,也可能是微生物学。新闻学院的教学,仅仅是在操作层面培训学生的采访原则和技巧。这样的好处是,未来准备从事记者的学生,在进入新闻学院之前,已经经过了某一门学科的职业训练,这对于她们未来报道专业领域的新闻,提供了基本的专业辨别力和思考方法。改变的路径当然有多条,但最基本的,是我们的媒体和公众要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好记者,光有一腔热血还不够,还要有专业理性的头脑!(作者王志安)三、到知名网络媒体去,那里”薪”情不错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除了涨薪之外,腾讯6月底宣布推出”安居计划”,只要在腾讯工作满三年且购买首套房的基层员工都可申请到一笔额度为20万-30万元、6年还清的无息贷款。这笔无息贷款的总额将达10亿元,当前第一批申请者已经拿到了贷款。而腾讯的薪酬福利制度也很令业内人士眼红。圈内的说法是,腾讯员工年收入包括15个月工资,其中年终奖都在4万元以上。由于年终奖与业绩考核直接挂钩,因此腾讯最赚钱的游戏部门收入最高,之前甚至被传出这个部门是48个月工资的奖金。另外,据腾讯的员工介绍,她们每年有一次年度旅游的1500元补贴,每月还发放30Q币,腾讯还为员工投保了团体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原有社会保险之外,员工还享有意外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女性生育保障、团体定期寿险等。甚至,作为一种福利,腾讯员工还有机会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赞助的地方县市去当”县官”。在股权激励方面,腾讯内部规定,当公司员工的能力和绩效达到某个等级,即可申请股权激励。,腾讯董事会决定授出366万股股权奖励1454名员工,按当时收盘价130.4港元计算,奖励金额逾4亿港元。据记者粗略调查,新浪和网易的实习生工资差不多,每个月都在1500元左右。搜狐则是按照每天90元计算,新浪一些部门也按天计酬,每天开给实习生120元左右。而腾讯能够给实习生开出每天150元的补贴。实习生除了有工资和补贴,还配备导师做贴身辅导。腾讯还规定,对于暑期实习生,若实习期间工作所在地与其家庭或学校所在地非同一城市,将享有公司提供的交通补贴和住宿补贴,同时,实习生还享有办公环境内的公共休闲娱乐设施,加班宵夜和班车等福利。公司还为实习生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腾讯招聘了近800个实习生,这些人将成为明年腾讯2500名毕业生招聘计划中的种子选手。(荞麦老师注:《21世纪经济报道》给实习生发稿费,约两个字一元;08张力大四时在该报实习,发表数篇稿件,领了一万五千元稿费。雅虎汽车频道实习生每月有多元津贴)四、茫茫人海中,如何推介自己(一)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7月3日我从南昌回到兰州,在朋友宿舍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开始着手找实习单位,原计划去兰州晨报实习,朋友的一朋友今年刚在那开始工作,朋友打电话问了关于实习的事,但她们报社不招收实习生。我就只能去兰州晚报了,但我去年暑假在那实习了一个月,我再也不想去了。¬最后我还是决定再去兰州晚报看看,虽然心里很不愿意。正好这天是周末,报社不上班。我走进了报社的大门,才知道,原来今年是兰州晚报创刊30周年。一楼大厅里摆放着政府部门送的贺礼。我走进电梯,再一次摁了9楼。走到通联部的办公室门口,904.再一次回味那段实习的时光。只是站在这里,心里却倍感凄凉。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想再一次来报社实习。¬在张掖路步行街逛了一整天,晚上去了姐的宿舍。跟姐说起了实习的事,很不想再去兰晚实习。姐说,能够去电视台实习呀。我一想,是啊,我还有别的选择。我还能够去杂志社的。我一下就想到了读者杂志社,它是甘肃的一大名牌。我就用姐手机上网查了杂志社的地址,只是没有查到详细的,而且还是一个很多人没听过的地方,在什么窦家山。我问了好几个同学,她们都不知道这个地方,甚至没听过。¬第二天我就带着这个地址出发了,一路上又问了一些人,她们也不知道这个地方。最后就坐了一路能到兰晚的公交车,心里想着实在找不到,就去兰晚。在公交车上,看旁边坐的老爷爷穿着还挺讲究的,就想她可能知道地址呢。我就问了她,结果她也不知道那个地方。她问我那里有没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群。我就说,我要去读者杂志社。结果老爷爷真知道,她给我说在南滨河路上,不在雁滩。原来网上那地址是错的。她还跟了具体的在哪儿坐公交车,坐哪一路公交车。¬我按照老爷爷说的路线就找到了地方,当看到读者出版集团那几个字的时候,心里特激动。非常感激老爷爷给我指路。可能没有她的指路,在最终找不到的情况下,我可能就放弃了。¬怀着激动紧张的心情我踏进了杂志社,很庆幸的是门口的保安没有拦住我。我在一楼找到了杂志社副总编辑室,敲门进去,开门见上,自己介绍,说明来意,一口气说完。她只说了一句话,你去二楼看看。¬我走到二楼,找到读者副总编辑室。敲门进去,重复刚说的那些话,一气呵成。没没想到这个总编这么和蔼可亲。她问了我家在哪里,实习期间在哪儿住,这么放学这么早。我一下子没那么紧张了。我做了回到之后,她说,她们杂志社实习也没什么事做,又没有地方坐。让我去其它几个杂志看看,她还给我指了路。临出她办公室的时候,跟她要了一张名片。¬我顺着她指的路首先找到是《读者欣赏》主编室,我敲门进入,把我前面说过两遍的话又说了一遍。这个主编也非常和蔼。聊了几句后,她就说我能够来实习,还问我有没有要求。我马上说没有要求。她把我领到了《读者欣赏》编辑部,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指了个办公桌给我。我就开始了我的实习。呵呵,非常感谢主编老师给了我这个实习机会。(二)柴静,别样的自我推介自信未必开出最美的花,却可适时结果那时,柴静还是一个大学生,她最喜欢听电台的一个夜话节目。她提笔给主持人写了一封信,说她有一个梦,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坐在录音室里,像她一样,为别人排忧解难。那个当年当地最红的电台主持人,居然在广播里答复了她,说想当主持人的那位叫柴静的同学,你下午能够到我们电台。去面试时,在主持人的办公室里,居然来了五十多位同学。主持人无权定夺,只好请出了电台领导。领导只问了一句:”你们中间有谁学过播音?”大家面面相觑,都没有学过。可想而知,一个都没有留下。她回到学校以后,去广播站自编自导了一个叫”别样的声音”的节目,其实就是介绍一本喜欢的书,然后根据书中的意境配上音乐,录下来。南方的三伏天,她在广播站忙了一下午,从录音室出来的时候,全身都湿透了,可她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她又跑到了电台,把带子交给主持人。只听了一段,主持人就”啪”地把录音机摁了,主持人背对着她,她看不清主持人的脸,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她涨红了脸,紧张得不行。她想,她都听不下去了,看来是没有希望了。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她的心跳,她想逃出去,却意外地听见:”今天晚上,你来做我的节目吧。”晚上,她来到播音间,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上侃侃而谈。从那以后,她就成为这座省城电台的客座主持人。毕业后,她选择了主持人作为她的职业。从电台到电视台,从省台到央视,一步步走向成功。领导问她们谁学过播音,就是想初步了解她们的播音能力。众人因为没有学过播音,当时没办法让领导了解她们的播音能力。柴静意识到了这一点,她经过制作一期节目,向电台推介自己,让主持人了解她的音质音色以及播音主持能力。因为节目编排很有特色,”别样的声音”让她获得了欣赏。求职时推介自己要有特色,求职成功之后,还要不断别出心裁地推介自己。柴静18岁在湖南电台开始主持《夜色温柔》时,她在开场白中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这简短的几句介绍,给人塑造了一位热情、恬静、温柔的女主播形象。柴静懂得,只要你的人对了,你的世界也是正确。她推介自己时重点推介自己的人格形象,她用人格魅力增添节目魅力,当年的《夜色温柔》节目因她的人格魅力而显得更加温柔,深受听众欢迎。柴静不满足在演播室推介自己,她想当新闻记者推介自己。当了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后,她认为”你采访谁、不采访谁、你问什么、不问什么,一个片子出来,是有观察者痕迹的——不单单是一个提问的工具,那里面,是有‘我’的。”她的每一次采访,都是对自己一次别样的推介。《新闻调查》因她的别样采访、别样推介而很有特色,很有影响力。正如时下流行的励志歌曲《贵人歌》唱的那样”生来皆凡人,为何两重天,有的忙生计,有的赛神仙,那个有因才有果,全在一念间,富贵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有别样的推介,才能推出别样的人生。(三)她用微博搞定深圳特区报的实习南昌大学新闻092班钟春艳利用微博获得了在《深圳特区报》实习的机会。她经过微博里边的”标签”搜到深圳特区报的记者,关注她,对她发的微博参与讨论,渐渐和她熟络时提出过去实习,并把自己以前的一些作品发给她。一开始,她也遇到过一些搪塞的,不过这么坚持不懈的女生坚持天天评论她的微博打动这位记者。钟春艳指出,在这个过程中,比较诀窍的做法就是不要去找她们的老总或领导,因为向她们自荐的人太多了,她不会想理你,一些记者可能就遇上一个像你这样整天缠着她的,因此记者比较容易打开局面。联系实习需要提前。钟春艳提前几个月就开始注意和那些记者交流,她说如果等到假期的时候报社基本就满了,就算记者想介绍你也没有名额了。(四)靠自己的力量找到实习单位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小张是湖北籍学生,在南昌人生地不熟。自打准备暑假留在南昌实习,她就开始烦恼:去哪里?怎么去?联系谁?毫无头绪。无奈之下,小张”瞄准”了南昌某广告公司。每个周末,只要有时间,小张都会跑到广告公司门口,看到进入公司的人就问:老师,暑假我能够来实习么?等到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被问过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张得偿所愿地进入广告公司实习,过程可谓十分艰辛。(五)新闻学子实习求职的18条路径(价值千金)(整理者:王卫明)1、关注知名传媒人、知名媒体的微博

@记者的家

@媒体招聘信息@魔豆媒体招聘在线@中传研究生院就业办

@新闻365

@南都招聘等

有大量招聘信息还有:@微伯乐@微招聘精选@微招聘官方@智联招聘@职来职往@微博招聘信息@新浪校园招聘@微招聘官方@微招聘精选@微招聘@微博招聘大全@微博招聘

2、人民网-传媒频道-新闻职场(有中央级媒体的招聘信息)

3、新华网-传媒频道-新闻职场(有中央级媒体的招聘信息)

4、天涯社区-论坛-职业交流-编辑记者

(我去厦门商报的机会,就是在此得到的)

5、新浪网-新闻中心首页-媒体合作

(我去华夏时报的机会,就是在此得到的)

6、本校和外校就业处的网页

(广电06李黄伟去贵州电视台的机会,就是这样得到的)例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就业信息7、《南方周末》、《中国记者》等报刊、中国新闻人才网

8、智联招聘(搜索”编辑记者”岗位)

9、各省市人才市场或人事厅的官方网站(搜索”编辑记者”岗位)

10、各地主流报纸上刊登的招聘启事(可每天查阅,暑假常有)

11、找学长学姐、老师或其它熟人推荐实习,然后留下

12、加入记者或媒体QQ群,借机推销自己

13、参加人才招聘会(最不靠谱,机会好少,除非去企业)14、登门拜访或电话短信新闻单位领导,毛遂自荐(先有作品发表)15、西祠胡同-记者的家

or西祠胡同-新闻人才中转站

16、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特别适合研究生应聘高校)17、中国记协网-人才信息18、沃华传媒-传媒招聘(六)找实习的简历如何写?学生问:王老师您好!我明天要去《江西日报》实习,她们要求我准备一份简历。我想请教下写简历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谢谢!答:传播效果须是:让对方看完后,了解你,信任你。须包括:全身照(如果帅或靓,放最前面)、籍贯、联系方式、特长、以往实践经历、作品目录及部分作品全文、想到什么岗位实习、实习计划(时间起止、工作决心)等。信息越全面越好(宜简洁)。五、部分学生的实习经历与总结(一)09研欧阳苗的一篇实习日志南周每周四出报,因此每周四下午是报社的例行评报会,这一次我也抱着一大摞报纸挑了个绝好的位置旁听学习,整场评报会并没我想象的那么严肃,反而气氛活跃且轻松,大家伙围在一起聊一聊这一周的报纸内容,无论是哪个版块的标题、内容乃至配图,好或不好,一律摆到桌面上来剖析,没有一点儿遮掩护短,更听不到大话、官话及套话,听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成就南周气象的那句一定要说真话果真被南周人视为圭臬,诚恳地实践着。昨天跟着李老师去上海国际电影节注册报道,虽然费了一番周折,可是总算顺利办成,拿到了记者证及组委会发的一大摞资料,有了名分,电影节期间展映的所有电影,我都能够一睹为快,当然,也包括主办方的评委见面会、记者招待会、及电影主创人员见面会都能够去凑凑热闹,通读了资料,只是圈圈画画了一些必看电影,对那些明星们闪亮登场的记者见面会不太感冒,重头戏还是放在那些论坛,嘉宾包括了默多克、邓文迪、吴宇森、冯小刚等各个行业精英,跟老师通气后,老师交代稿子的诉求点应该是到这些论坛里去深挖井,因此,这些论坛必须保证。今天闲置,按照日程表,并没有需要关注的活动,不过还是去凑了个热闹,蹭了顿记者招待午宴,下午在几部电影里挑来挑去挑了部一看名字就知道不需要太费脑子的国产片。一部典型性的低成本励志电影,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曲折的情节,甚至没有一个明星脸,只是适量释放了几个催泪弹,倒也催得影厅里呜咽一片,灯光亮起来,眼睛像个核桃,不过窃以为,文过直白则无文,用太过直白的语言和故事情节来诠释一个烂熟的道理,这种火候炖不出啥好滋补品,可能观众出了影院,过了两条街,就忘了半个小时前在影厅里流过的泪,心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晚上的开幕式最后还是决定不去了,虽然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红毯向来不缺星光,不过今年红地毯300人的名单堪称空前豪华,国际国内一线二线几乎都凑齐了,不过这场欢乐的夜宴还是不如家里那顿晚饭吃得自在。明天将是忙碌的一天,按照李老师的时间表安排,我们得去参加一个重头戏的论坛及《雪花密扇》主创人员见面会,可能还偷得两小时的闲看部电影。顺便扯点题外话,我后知后觉到昨天才知道周四评报会坐我旁边的旁边的就是南周的资深记者柴会群老师,以前看南周对她的作品印象特别深刻,老崇拜了。其实评报会上跟她有过两次眼神交流,当时就觉着像,跟以前南周上她的头像素描特别像,不过也没敢深问,后来还是忍不住趁着午饭跟陈老师求证,果然是!回来百度了一下她,博客最近更新的是《没有时间了—临川爆炸嫌疑人钱明奇生前跟区长的对话》、《最严重医患血案?—上海新华医院暴力伤医调查》等,膜拜。也正是在昨天,在张英老师那儿看李海鹏老师、南香红老师、章敬平老师各自即将付梓的著作的封面和腰封,才知道报道那天中午那顿饭局的东家的姓氏是章,回来百度一下,乖乖,竟然有她的百度百科,打开一看,原来先生历任中国《新闻周刊》采访部副主任、《经济观察报》特稿部主任、《南风窗》主笔、《南方周末》首席记者,先后出版了《向上的痛:目击以来中国转型之痛》、《权变:从官员下海到商人从政》、《新闻人的江湖》、《今天,我们怎样评论中国》等书籍,而她即将付梓的这本著作叫《国家与教堂》,三十出头的年纪,真不晓得她是怎么做到的。总结就是,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向各位前辈致敬!(二)08沈念祖的实习感悟一直以来我不断自以为是的认为平台很重要。可是习宜豪向我证明了,自身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习宜豪在大河报开封站实习期间,做了大量独立的暗访。其中参与写作了”开封拆错房”、”李盟盟被落榜”,另外《探秘广西资本》、《追踪失踪的聋哑少年》以及赵作海传销的系列报道三篇作品直接使她获得了第7届南都奖的一等奖。她是本届惟一获得此奖金的大三学生。因此,在任何一家媒体实习的孩子,你努力的程度决定了你未来的路。(三)一位北青记者的3年实习经历(转帖)初入报社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我跨入这个行业的情形。那是1995年1月底,我大四,即将放寒假。我们是五年制的工科学校,第四年的下半年和第五年都是实习期,比较轻闲。我不知道我未来会做什么,那个时候,真正的生活还完全没有开始。我每周骑车去上学,家离学校很近,北京青年报的6层小楼是我路上必经之地。每次路过那里的时候,我总会浮想联翩。做记者是我的一个梦想,在我心目中,记者是这样一个形象:随时奔赴远方,在异乡接触陌生的人,投身重大的事件,感受陌生的命运,生活充满传奇,令人激动万分。人在年轻的时候总会相信奇迹,这个孩子气的特点我保留至今——尽管在岁月的消磨中它已经逐渐在消失。在大学的前三年里,我曾经试过做歌手、做社团领导者、做歌手的女朋友。大四的那个冬天,我突发奇想去尝试做一个记者。我得到一份过年前的北京青年报,不是买的,是别人包鞋剩下的。那时的北青已经是对开大报,但还是黑白的,头版套红。由于快过年了,封面做了个有喜庆意味的专题,各部门主任在版面上露脸,向大家掏心窝。”新闻周刊”的主任钮明仿佛排在第二个,她的话里有这样两句,我至今还记得:”新闻是一种易碎品……头一天的报纸,第二天可能就会拿去包鱼……”。在众多言不由衷的新年祝词中,这几句话显得特别真诚。我记住了她的名字,还有她的部门”新闻周刊”,这个部名也让我很向往,它很有新闻的味道。一个周一的上午,我按照报纸上写的总机号码打电话到报社,让接线员帮我转”新闻周刊部”,我对接电话的人报出了钮明的名字,就听那边一声大喊”钮明——电话——”,背景很嘈杂。钮明显然是从繁忙的事务中抽出身来接的电话,显得很匆忙,有一点不耐烦。我很简略地告诉她,我是个大学生,在放寒假,想来实习,可不能够?她似乎想都没想,说:”行,你来吧,明天上午过来。”事情居然会这样简单,我几乎不相信我的耳朵。第二天上午,我按照她定的时间来到报社。那时的新闻周刊部在小楼的6层,有三个房间,屋里边杂乱的不得了,到处都是废报纸,这种境况一直持续到我们从小楼搬走,来这里的人都说这情形让她想起电影里49年前的国民党指挥部。我在乱七八糟的办公室里坐着等她,周围不断有人穿来过去。没有人对我感到好奇,她们显然对外来人习以为常。后来我慢慢知道北青使用实习生的情况很普遍,各个版面都有自己的实习生,她们只和自己的指导老师发生联系。有的时候同坐在一个办公室里,会有很多人彼此不认识。我来的这一天,是个星期二,正是这个部门出报的日子,全部门的编辑记者们基本上都在,而往常凑齐她们不是件容易的事。钮明在工作的间隙接待了我,问了问简单的情况,就说让我待下去,有什么活找我。她的表示含混不清,让我无所适从,要搁现在我肯定认为这是暗示不需要我,但那时我迟钝、自信心强,而且对新地方充满憧憬,完全没有多想。我不记得是怎么耗到晚上的了,我现在能想起来的,是那天的晚上我在总编室帮孔文清盯版。说是帮,其实我什么也不会,只是跟着看了看大样,挑了点错别字。孔文清和刘林那时一起做”新闻特写”版,那是个定义比较含混的版,但一直沿用至今,它的稿子一般来自约稿,题材以事件性为主,故事性较强,有点类似若干年前红极一时的”社会大特写”。因为编这个版面,孔文清和刘林在外地媒体中建立起一支作者队伍,她们因此一度被称为报社的”小新华社”。我去的时候,孔文清刚刚着手准备报社即将开办的产经版”汽车时代”,它和”电脑时代”一起,成为北青报最早的产经版面,也是我所知道的业界最早的产经版面。那个晚上,我在报社里无所事事,但因为初进报社而欣喜非常。这是个我完全不熟悉的场所,我不知道我还会遇到些什么,也不知道我该怎样开始。我一直待到快10点,版面还远远没有做完,孔文清让我早点回家。临走的时候,她问我愿不愿意跟她一起做汽车版,我很兴奋地答应了——这是我在北青报得到的第一份差使。现在想起那个晚上,我很感谢孔文清。在北青,每个人都忙忙碌碌,没人会去关心一个陌生人的感受。一个没人引领的新人要进入这个全新的环境,该是多么的难。尽管那个时候我很迟钝,可是冷漠绝对会把我关在门外。如果不是孔文清,我想我不会最终进入这个地方。一周后的大年初五,我又来到报社,冷清的办公室中只有孔文清一个人在上班,看到我,她似乎有些惊讶,我想,她可能没想到我会当真。汽车版来了她的一个大学同学,一个外报社的,再加上我,都是实习身份。从这天开始,我算是加入了这家报社。漫长的实习期我做的第一篇稿子是写大学生纷纷在毕业前学车的现象的。到汽车版报到后的第二天,孔文清交给我这个选题。那天中午我从南城的报社出发,赶往位于北京西北郊的海淀驾校,我没有钱,只能坐公共汽车,到达驾校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5点了。驾校的人很热情,马上找了几个正在学车的大学生,凑在一个办公室里,我问,她们来答。其中有几个还是我们学校的学长。气氛很正式,满足了我初当记者的虚荣心。稿子写回来的时候,孔文清狠狠地表扬了我这种工作态度,此后很长时间,她还常常提起这件事:一个女孩子,为了写一篇稿子不辞劳苦,坐4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到那么偏僻的地方去采访,这种精神才是做记者的精神。很长时间里,我都不明白她为什么会给我这么高的表扬,直到很久以后我在这个圈子里待久了,看到有些记者打个电话就写篇长文、拿篇新闻通稿就署上自己的名字、网上扒些材料就组成一篇报道。投机取巧是我很久以后才学会的,值得自豪的是,我始终没有用过。那篇文章经过孔文清的修改,发表在汽车时代第一期的头版上,那是我的”处女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篇东西仅仅是串了一遍的采访记录而已,非常稚嫩,可是它的发表,极大地建立了我的信心。最初的一段时间,我是有任务就做,并不归属于某一个版面。这段时间我做过汽车的稿子、电脑的稿子,也做过社会新闻。我的任务主要来自两个人——孔文清和钮明,别的人不认识我,也没留意到我的存在。我很积极地找选题、找线索,热心地接读者来电,给汽车和电脑版供稿。由于产经版初创缺稿,也由于孔文清的宽容,我的大部分稿子都能够刊发。钮明太忙,孔文清给我的任务多些,慢慢地,我就完全归入汽车版了。最初的一段时间是试探的过程,这是个全新的领域,任何经历都让我感到新奇。我还记得为了建立业缘关系,从未接触过汽车的孔文清带着我去拜访各大汽车公司的办事处,进入大饭店的时候,我慌慌张张地和孔文清挤进同一个转门,不知为什么,这个细节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些场景是我至今仍能回忆起来的,比如我去新华社取我们订阅的经济信息刊物,当时负责出版经济信息的孙勇——后来也成为汽车界一个小有名气的记者——问我关心什么样的新闻,我回答说想了解关于产业政策方面的东西,那时候我的理想过于宏大,总是想关注些国家领导人才关注的东西,觉得那才是记者的样子;再比如我采访到的一个公司——那时全公司上下只有5个人,后来成长为业界数一数二的汽车租赁企业,机构庞大无比。我是第一个采访她们的记者——请我去打羽毛球,我因为毫无准备,连鞋都是她们帮忙买的。回头看1995年的我,一个鲁莽、幼稚却又硬充老练的孩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满心都是对梦想与成功的热望,呈现出一种不顾一切的气质。几年后一个叫高丽莉的实习生来到我们部门,梳着乱七八糟的短头发,开朗、莽撞、不修边幅,接了电话,在部门里高声叫着别人的名字。看着她,我依稀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很多地方,我们都不可思议地相象。高丽莉现在在深圳的一家都市报,不断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不休,从她给我们写来的信里,我们能感觉到她内心的冲突。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已经适应了这个地方。95年的年底,报社对外公开招聘,400多人来报名,我也参加了那次考试而且经过。各部门分别挑选了一些人到部门实习,按照招聘时的规定,3个月后决定谁能转正。我们部门初步定下的是要4-5个人,可是主任钮明挑选了14个实习生。很明显,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被淘汰。我仍能记起我们14个实习生第一次开会时的场景,新来的副主任刘鹤主持,我由于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比较熟悉,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记录联系办法、发材料等工作。小小的办公室里坐得非常拥挤,这里边,有后来第一批转正的赵旭、楼德升、崔少华,有后来陆续转正的吴菲、王晓东,还有几个,我已经记不清名字了。我的大学生活将在1996年的7月结束,我满心希望能够留在北青报中,尽管我知道那个时候的北青报是不收应届毕业生的。学校的毕业分配工作和报社的实习同步进行,催着在4月10号以前把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交到学校,否则就将被统一分配。我在惶惶不安中参加了几个人才招聘会,可是什么也没有看上。除了北青,我哪里也不想去。那段时间真是焦躁,一边是学校的压力,一边报社里却毫无动静。我曾经把我的情况跟孔文清说了,希望她能帮我向领导也就是钮明反映,可是反映之后却没有回音。那个时候我和钮明已经几乎不交流了,她高高在上,和我隔着几万米的距离,我总觉得我和她是两个世界的人。实习期一天一天地过去,交协议的日子也在临近。理智上,我知道我该找个单位,去工作一段时间再考虑跳槽,或者哪怕找个地方放档案,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可是本能地,我回避面对这件事情。对于难题,我一向选择逃避。等我终于找了个朋友,决定把档案暂时放在她那里的时候,交协议的截止日期已经过了很久了。学校不同意我把档案取走,设置了重重难题。那段时间我常常出入系党办,每次都要堆着笑脸,期待那两个女老师能够给我一点奇迹,可她们没有。假装笑脸是我最恨的事情,由于这个,我无比地恨她们,这种情绪最终令我放弃和她们的交涉,我那时候想,大不了我不要档案了。可在这时,她们倒终于给了我解决方案——交5000块钱,档案拿走。5000块钱对那时的我是笔巨资,有人告诉我这个价钱是能够商量的,可我再也不想在她们面前装笑脸了。我向家里要了,没有告诉她们真实数目,其余的3000,是我的男朋友帮我凑的。钱交上,我和这个学校算是两清了。那一年的下半年,转正的消息终于有了,坚持到此的实习生里,仅剩的几个男的都得以转正,而女的一个没有。这个说法其实早就有所透露,出于钮明的个人意见,这个部门不要女的,可是,包括我在内的几个女实习生,都一厢情愿地觉得自己会是例外。看着别人欢欣鼓舞地办调入手续,那种滋味有多难受,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有体会。尽管我能够用性别歧视的原因来安慰自己,但这对我的自信心仍是极大的打击。到另一个女实习生转正的时候,我一度有些崩溃。得知消息的那天,我嫉妒得发狂,夜里快12点的时候,鼓起勇气给钮明打了个电话,哽咽着表示了我的不平衡。而她的反应让我至今言犹在耳:”你觉得你比她强?!”在这个报社里,有几句话是我可能到死都忘不了的,这句是其中之一。还有一句,是后来我给二版”新闻聚焦”写了一篇文章的时候。那是篇深度报道,说的是北京商业的一个变故,刊出后影响很大。在那一次的部门例会上,当时兼任我们部门主任的副总编夸赞了这篇稿子,看到署名的时候,说:”宋燕?原来宋燕也能写这样的文章?!”可能是我过敏,但我当时确实从中听到了不屑。我是个骄傲的人,有些时候甚至狂妄,而自尊心又极其脆弱。我一直相信我是个优秀的人,对这一点的任何质疑都会令我感到受辱。那时的我因为勤奋擅写,在业界已经有了一些小小的名气,这也强调了我对我自己的判断。现在回过头去看,我能出名实在是那个圈子水太浅的缘故,和其它几个实习生相比,我自认算是中上等,但我的优势并不明显。在这样的几个人中做选择,选谁不选谁都在一念之间,也都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此后,又有两个女实习生陆续转正。其中有一个和我的那个同学类似,也是到别的部门得以转正的。在今天聘任制盛行的媒体,实习也好,正式也好,都是干活,没有太大的差别,有些人出于自由的考虑,甚至宁愿不做正式人员。但在我们实习的那个时候,这两者的差别却极大。在我实习的漫长的3年里,我处处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实习人员的区别。我的收入在第一年中一直是每月800-1000元,第二年慢慢涨到了1500,第三年到了。由于家在北京,又是刚离开校园,我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对于收入还不在意,这是我能坚持3年的重要原因。我的收入是经过稿费方式邮寄的,汇款单就是我们的工资单。有一个月我的汇款单始终没有收到,又过了两个月也没见原始单据退回,我找到部务,告诉她我没有收到汇款,能否再寄一次,她说她做不了主,让我去找主任。而这对我来说比翻一座大山还要难,为了收入的事去找她总让我有求施舍的感觉,我放弃了,于是那个月,我就算是白干了。更多的不平等体现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比如发采访本、采访包,比如参加会议。一般来说,这些事情都没有实习生的份儿,可是一些对部门重要的实习生却能享受特殊的待遇,于是能否得到这些,某种程度上就是实习生之间比较自己重要程度的一个标志。我从来没有去争取过,可是每一次别人得到我得不到,都会让我暗地里痛苦万分。我还记得一次部门出去开会,带了房地产版的一个实习生去,那几天在空空荡荡的办公室里,我一直受着嫉妒的煎熬。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在孔文清面前哭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在旁人面前示弱——即便是对作为我指导老师的孔文清,我也从不会表露我的软弱和委屈。这三年里,有数次我坚持不住的时候,曾经想过离开这里。曾经有过汽车类的媒体找过我,以分房做许诺让我过去,也曾有同事愿意帮助我去别的媒体做经济。可是我为什么依然留下来呢?我不知道,有赌气的原因,有习惯的原因,应该还有别的。1997年的年底,报社终于通知我,能够调入了。当时的总编还找我谈了话,问我是否有情绪。人真是种奇怪的东西,或者说,时间真有神奇的功效。在那一刻,3年的时间,3年里的委屈与挣扎都烟消云散,几乎没有在记忆中留下什么痕迹。我曾经以为等我终于能够转正的时候,我会感到愤怒或者悲哀,可真到那时,我什么感觉都没有。我对总编说我没有情绪,我理解这3年的实习,我觉得我以前的确是能力不够……那时候我说这些,都是真心的,我的心里平静异常,没有任何怨恨。我在那年的最后一天转正,我创了当时报社两个纪录:我是人事制度改革后的第一个员工;我的实习期在当时所有员工里,是最长的。(四)南昌大学一位大三学生的实习总结现在已经大三下了,身边很多同学都已经到外面去实习,而且不乏许多优秀的人才去了例如南方周末这样的大报。有时候会很羡慕她们,不过想想,她们还是非常有资本的。重要的不是她们的实习经历,而是她们在实习外的不断充电。当我们还在茫然的时候,她们已经涉猎了政史经哲各个方面,报道起来很有深度。因此,个人觉得,实习之前还是要先把基础打牢,能够写东西不是本事,写出来的是东西才是本事。¬结合我自己经历来说,我很早就实习了,第一次去的是一个小报。恩,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挺后悔的。第二次去的是江南都市报,感觉也不是很好。我就想起以前一个学长说的,第一次实习一定要去大媒体。我觉得也是,因为我的新闻激情差不多都磨灭了。因此,不要轻易实习或者为实习而实习,第一次很重要,它会改变你很多,好的或者坏的。¬(五)07级刘良昌《深圳晚报》实习总结在深圳晚报实习的这两个月能够说是我人生中宝贵重要的经历,真的是收获很大,有些影响甚至是一辈子的。首先说一下深圳晚报吧,它是全国都市报晚报六强,晚报界”新四小龙”之一,是深圳报业集团旗下的一份重要报纸。我之因此能进深晚实习,是学长刘洪韬的推荐。我进入的是经济新闻部,我们部门有两位是我们南昌大学的校友,都是女的,能力都很强,我跟的就是其中的一位,姓易,我叫她易老师。易老师跑的线路是交通、银行、保险、有时也涉及房产、出租屋。总体来说,在深圳实习时事情还是很多,平均下来,一两天就有一个采访,有时候一天两三个采访。两个月下来,发表了70多篇稿子。记得来报社的第一天就有一个采访,当时部门主任还没有给我们分配实习老师,易老师就叫我去做个调查采访,当时网上说深圳火车站有几趟长途列车突然停运,易老师叫我去调查是否有其事,以及对旅客的影响,当时我没有完全理解易老师的意思,虽然耗了一个下午,但采访的并不是很好。易老师注重锻炼我的单独采访写作能力,一般的采访都叫我一个人去,她只是指点一下,具体的操作由我来执行,最后在稿件上把关。有两个星期她一直在家休假,没来报社,所有的采写任务都交给我,我从忙中得到了锻炼,我想这是我收获较多的主要原因。最有成就感的一篇报道在实习期间,我所做的最有影响力和成就感的报道是《深圳部分银行将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提至每笔4元》,这篇报道是易老师给的选题,我具体操作,在做了大量的采访调查后完成的。我们对跨行取款手续费不但做了前期报道,还做了后期新闻追踪,系列报道出来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深圳商报、广州日报后面乃至全国的其它媒体同行也跟踪做了相关报道,揭露调查跨行取款手续费问题,随之发改委、银监会等相关部门都做出了回应,表示要出台制度措施,规范相关的收费。通讯员稿件从不会到上手在实习中,处理通讯员的稿件占到了总稿件的30%——50%。处理通讯员稿件是能力的一种体现,通讯员的稿件参差不齐,需要记者去整合、加工。刚开始我处理通讯员稿件并不是做的很好,不知道怎么去增删和整合内容,拿到一篇稿子感觉无从下手,有时认为通讯员写得不错,无须修改,但记者一看,经过”增删整合”把原稿改的”面目全非”。后面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琢磨,我慢慢领悟到了一些诀窍:先分析稿件整体的结构和框架,再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提炼出来,把废话或者无关紧要的信息删掉;导语一定要有实实在在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像消息的话结构一般改为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构、、、、、、掌握了这些技巧之后,处理通讯员的稿件自然也就容易了。调查性报道最难也最累在我发表的稿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调查报道。调查性报道是最难最累的,但同时也是最能体现记者的新闻采写能力的。我在实习期间所做的深圳地区个人pos机停刷信用卡就属于这一类,在做采访报道时,我以个体工商户的名义去银行申请pos终端消费机,以此来调查是否停刷信用卡,然后以客户的身份去信用卡套现做调查,东奔西跑,整个采访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最终写出了这个报道。再如,深圳某些汽车站规定一辆长途汽车只能有三个免票儿童才能够免费,第四个起即使是免票儿童也要买半票甚至是全票。当时接到这个采访任务之后,我立即赶往深圳汽车站去采访,我意识到这是个调查性的,如果按照一般的采访模式估计很难采访到,因此我必须另想办法。当时我在车站我看到一个农民工带着两个小孩准备坐车回家,我前去和她聊了起来,她跟我说她两个孩子一个半票,一个免票,但并不知情一辆车只能有三个免票儿童,我给她留了电话,并告诉她出现问题了就打我电话。后来果然出问题了,她乘坐的那辆车已经满了三个免票儿童,加上她那个孩子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乘务人员不让她上车事后我和她到车站投诉。在整个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得到了大量的相关信息,最终圆满完成了这个报道。实习生报选题新闻敏感的一次考察新闻选题是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的前奏,没有好的选题就谈不上有好的新闻,从选题能够看出记者的新闻敏感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报社每周都要开选题汇报会,讨论本周重大选题,这主要是针对编辑记者的。有一次,报社副总编辑、采访中心主任把报社的全体实习生都召集起来,叫实习生汇报自己的采访选题,然后大家讨论,可行则予以采访实施。我之前做了充分准备,第一个站起来发言,报了四个选题,我提出的是关注四个特殊群体:深圳新生代农民工、深圳小流动商贩、高温天气下的保洁员、来深圳找租房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副总编听了之后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和大家讨论了具体的采访实施,后来我发现有几个进行了采访报道。和交通局长体验交通拥挤体验民生深圳是一座拥有1400万人的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期经常发生拥堵现象,有一段时间深圳布吉关持续交通拥堵,甚至出现过”车行不如人行快,万人徒步走进关”的现象,民怨沸腾,这一事件惊动了深圳市政府和交通部门。为了了解具体情况,深圳交通局长带领深圳地区媒体记者在早上班高峰期体验交通拥堵,并召集相关部门现场研究相关解决措施,我们报社及其它各媒体针对这一事件做了大量报道,从开始拥堵到提出解决措施,到后面取得的效果做了全过程跟踪报道,光我本人前往布吉关现场采访报道就达3次。在这报道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民生之本的交通是多么的关乎民生,是多么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友邦保险深媒见面会惊喜而尴尬的一次友邦(中国)保险公司隶属于美国友邦集团,是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之一。为进一步拓展深圳及内地市场,友邦高层(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市场官、各分公司总经理)在深圳举行媒体见面会,参会的媒体都是华南主流和知名媒体,包括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等。我们报社原来是易老师带我去的,但她临时有事,叫我一个人去了。我到见面会现场时,我发现我座位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深圳晚报刘良昌”,这让我感到异常惊喜,但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因为我代表我的报社,我不能给报社丢脸。事与愿违,后面却出现了一点尴尬,一个个友邦高层向我握手及传递名片时,因为我没有名片,只能尴尬地以”谢谢”代之,后面提问时,许多记者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而我不懂保险行业知识,始终没有提问。这次我深深地意识到了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决心为自己”充电”,努力修补自己的不足。组织市民参观比亚迪极具意义的一次在实习期间,我参与组织过报社主办的一次活动,是报社和比亚迪汽车公司联合主办的,邀请深圳20个家庭参观她们的工厂并向她们展示新能源汽车。当时部门主任叫我协助她负责具体的活动,包括接受报名、宣传、组织活动、写新闻稿等。整个过程我做的不错,给报社老师、市民甚至比亚迪公司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对我来说,不但是一个体验,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实习心得:实习了这么久,多少有点心得体会,我简单总结如下:1、、要遵守报社纪律和实习纪律,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实习生代表首先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如果你没有做好,那将影响到学校的形象,进而将影响到学弟学妹的实习和就业。在媒体实习的时候也代表着媒体的形象,因此必须时刻注意,尽量维护媒体的形象。2、、实习一定要积极主动,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首先态度要端正好,没有积极良好的态度是做不好实习的,如果你不积极主动,只是简单地服从实习老师的安排,那你收获将很有限。3、、要虚心学习,多向记者老师请教。在实习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虚心求教的心态,多向记者老师以及报社领导、资深记者学习,敢于提问,敢于求教。4、、多锻炼自己独立采写新闻的能力。不要老是依赖记者老师给你提供新闻线索,要学会自己挖掘新闻线索,自己独立出去采访写作,这样才有提高。(六)08张力的实习经验与感悟再有两个月就大四了,像我这种以后想吃新闻这碗饭的人,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就硬着头皮找新闻媒体实习了,当前已在《江南都市报》、《西安晚报》、《华商报》、《江西日报》、华阴电视台等媒体实习过。关于找实习,我也积累了些经验,其实这些方法都是王老师平日里教过的,我只是在践行罢了,经过现身说法,也真诚希望这些经验之谈能对学弟学妹有所帮助。找实习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荐一种是她荐。先说自荐,自荐又可分为一下几种:登门自荐,微博私信自荐,发邮件自荐,经过电话自荐等。我没试过电话自荐,就说说其它的方式吧。我的第一家实习媒体是《江南都市报》,当时是跟同学胡飞军一起去的,其实当时是想去《南昌晚报》的,只是因为管事的主任不在,我就在老胡的”怂恿”下战战兢兢地踏进了《江南都市报》的大门,我在那里一个人都不认识,老胡认识个胡宏,还是个办公室主任,最后还是保安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应该找新闻部主任黄铭。黄主任为难了我们一番,但最后还是让我们过关了,真是胆战心惊,那时觉得自己走运,后来我跟黄主任说起这事,黄主任说为难只是个形式,就想看看我们的交流能力,一个交流能力差的人是做不好记者的。因此,一定要大胆泼辣,敢于推介自己,不要轻言放弃,死缠滥打,她可能只是想测验下你而不是真想拒绝你,这对她来说又不是大事,而且在缺人的情况下,可能恨不得多来几个免费劳动力呢。第二家实习的媒体是《西安晚报》,费了点周折,虽然是家省会小报,但这家报馆的衙门真是森严,我在那里了解到的实习生大多是事先联系好里面的熟人再由熟人领着你去人力资源部报到。记得当时是和同学张兵兵一起去的,经过探路,找到管事的人力资源部,结果遭拒绝,说是跟西北大学有合作关系,给西北大学留了些名额(事后知道这只是个幌子),这个时候又不想放弃,我就问那个办事的:”那部门主任说要我们实习,你要不要。”她说部门主任推荐的能够。我们就直接到报社的深度报道部去了,直接找到了当时的主任姚村社,二话没说就收下了,她说看重的是我的勇敢和泼辣,姚老师现在是《西安日报》与《榆林日报》合办的全新都市报《榆林晚报》的领导,我们师徒关系一直很好!《华商报》是经过一次意外机会溜进去的,当时在《西安晚报》实习临尽的时候(暑假八月份),《华商报》开始搞第二届读者节,气势宏大,说是参与评报活动的就有机会成为《华商报》民记者、编辑,在记者编辑的指导下,体验整个新闻生产流程,我就是经过写报评进去的,在里面认识了也很多优秀的记者,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个机会完全靠平时自己留意,留意到了还有意要去抓住。微博现在火了,大家也已经注意到有大量的媒体人整天活跃在微博上,对我这种求实习若渴的人来说,这实在是找实习的极便利的方式。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搪,经过微博私信你能够直接将你的实习诉求传达给部门记者、主任、甚至总编辑、社长,我前段时间经过给《中国经营报》的一个主任记者发私信获得了《中国经营报》实习的机会,私信就是自荐信,关于自荐信王老师也教过了,我的体会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最好事前对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写些你仰慕的话,以拉近关系,然后说自己如何爱新闻,能力已经如何,但对于无大媒体实习机会如何苦闷之类的话,最后希望她能答应你的请求或者请她帮忙推荐之类的话,自荐信不可能千篇一律,但大致如此,最后别忘了附一些你的作品链接,当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