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讲义 第0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版)_第1页
高二历史讲义 第0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版)_第2页
高二历史讲义 第0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版)_第3页
高二历史讲义 第0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版)_第4页
高二历史讲义 第0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解读1.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近代史上的作用。2.从时空观念出发,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人民政权所产生的深远意义。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新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时空线索知识点1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背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诞生,其标志是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内容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积极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局限性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不利于民国的巩固;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2.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开始辛亥革命后转折1913年春“宋教仁案”发生和二次革命被镇压失败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影响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但不久被迫取消帝制。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3.国民政府的“训政”时期开始1928年表现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实质一党专政结束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微点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1)民权范围片面(2)政体设计缺陷(3)制约体制有限(4)“因人设法”消极【图解历史】中华民国的建立宋教仁案1913年3月20日晚10点45分,奉袁世凯电召北上的宋教仁在上海北站检票口突遭枪击,22日凌晨不治身亡。接下来案件的破获,竟出乎意料的顺利。待真相大白于天下,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身边的亲信。【即学即练1】.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这是指辛亥革命()A.结束了封建帝制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君主专制制度),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指的是中华民国成立带来的意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D项提及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即学即练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本质意义是()A.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民主权利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答案】D【解析】我们要知道《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时期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不可能让人民普遍得到民主权利,A不正确;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体现为三权分立制度的实施,B不正确;据《临时约法》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C说法不正确;《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以法律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D正确。【即学即练3】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其条件的实质是()A.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 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C.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 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文中的“法统”“大法”“政府基础”“军令、政令”不变更,其实质显然是要维护其独裁、专制的反动统治,所以C正确。知识点2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革命根据地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作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抗日根据地措施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作用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解放区举措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用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探索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微点拨】三三制原则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图解历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简称“中华苏维埃政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建立的中央政权机关。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国共产党将经过长征抵达陕北的中华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即学即练4】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枚硬币,对其最合理的历史推断应为()A.由中央苏区铸造B.是印证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史料C.发行于国民大革命时期D.是研究“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史料【答案】D【解析】从图片中“川陕省造币厂造”可以判断A项错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是1936年,从图片时间“1934年”可以判断B项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而国民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故C项错误;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可以判断硬币是1931年后在农村革命根据地铸造的货币,是研究“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史料,D项正确。【即学即练5】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中共作出上述改动的主要依据是()A.全民族抗战逐渐形成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D.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窑堡会议是在1935年12月召开,而此时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团结抗战,因此中共做出这些改动,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排除;材料“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说明B项错误。【即学即练6】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大体架构是:在具有战略性的大区(如晋察冀边区)建立类似省级的政权,其下建立县、乡级政权;在大区和县政权之间,视情形建立管理若干县份的“行署”或“专署”,在县之下设管理若干乡镇的“区署”。这()A.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 B.探索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道路C.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建立了与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共根据地行政区划,设置了从省级到基层的县乡或者区署,这样的行政区划层级划分类似于政权建设,是对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B正确;当时的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非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题干内容与全民族抗战无关,排除C;抗战时期两党合作而非对峙,排除D。知识点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1949年9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作用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挫折1957年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完善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许多重要进展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内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完善①改革开放后,该制度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②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③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微点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特点有三: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我们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总结,是完成工作的基本保障。这三个制度的实行,保证了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一直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从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政体的发展历程中得出的认识1.政治体制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2.民族独立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3.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模式4.在党的领导下民主政治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知识辨析】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比较比较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不同点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同点职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产生方式人大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是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相同点①二者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二者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区别【知识巧记】【图解历史】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知识拓展】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几个发展阶段(1)1921—1927年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萌芽期。(2)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雏形期。(3)1937—1945年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发展期。(4)1945—1954年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成长期。(5)1954年至今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成熟期。【即学即练7】.新中国初期所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最初得到的一个基本评价是“得人心。”之所以得人心,主要是因为三大制度()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B.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C.体现“人民性”和“民主性”原则D.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新中国初期所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同我国的具体情况相适应的,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故C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不符合“三大制度”,排除B;D不能说明“得人心”的原因,故排除D。【即学即练8】下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民主政治形式进行探索的情况简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B.民主革命时期不同民主政治制度任务与作用高度一致C.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性质完全一致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答案】A【详解】由材料“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等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建国之前就已经开始萌芽,故选A;由不同时期不同的制度名称可知,参会的对象有所差异,这说明不同时期民主政治制度的任务是有差异性的,故B项中“高度一致”的说法错误,排除;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与革命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性质是不同的,排除C;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即学即练9】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B.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答案】B【详解】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故选B项。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排除A;C中“彻底”太绝对,排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是在1956年,排除D。考法0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史料中“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律平等”“权利”“以参议院行之”“法院”等关键词说明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原则。提示:原则:主权在民,公民享有自由、平等权利,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典例1】1.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在行政权方面拟实行总统制,但《临时约法》最终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变化的背景是()A.中华民国成立,以法律形式确立共和政体B.清朝宣布“预备立宪”,建立“皇族内阁”C.袁世凯破坏民主政治制度,复辟皇帝制度D.孙中山迫于压力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临时约法》的理解。这里的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袁世凯专权。因此答案为D。2.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A.责任内阁的权力重心 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D.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CD项在美国政体中都有体现,因此与题意不符;美国政体是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而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非总统制,内阁制约总统,以防止当时的袁世凯专制独裁,故选A。考法0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权1.历史背景:1940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抗战以来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争取和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战,首次在党内正式提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思想。2.基本内容: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3.深远影响(1)“三三制”政权作为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各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参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2)其成功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典例2】1.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严格控制共产党员的从政比例,保证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它创造性地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这一政权()A.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B.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答案】A【详解】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其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一致,A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新中国建立后出现的,时间不符,排除B;三三制指的是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比例,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并非是指三权分立,排除C;三三制政权中存在左派和中间派,并非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排除D。2.陕甘宁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以后,毛泽东曾经题词:“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在这里“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主要是指“三三制”政权的建立真正落实了()A.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的民权主义B.彻底实现人民权利的民权主义C.给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与团体自由和权利的民权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答案】C【解析】“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中的“三民主义”应该指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由“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可知这里指的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故选C;A指的是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B指的是中共的民权主张,D是新三民主义体现的原则和措施,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考法0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思想的实践,能够代表多数人的利益,是由我们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有利于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有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邓小平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为什么说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适合我国国情?提示:①历史上,民主党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军,共同进行反帝反封的斗争。他们与共产党有着共同的利益。三大改造完成后,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政党,热爱并拥护社会主义。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典例3】1.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思,由此可见()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能力。人数特少的少数民族,也保证其在全国人大有1个名额,代表本民族参加国家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选C。题目信息不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评价,及人民代表的职权评价。因此ABD项错误。2.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材料中的“第一次”主要指的是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③是错误的;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和旧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没有继承性。所以选C。题组A基础过关练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要求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但同时又规定“国务员铺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将内阁置于总统的行政权控制之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规划的政体存有一定缺陷 B.照搬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总统的权力中心地位 D.防范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主要是为了限制总统的权力,但是又规定“国务员铺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将内阁置于总统的行政权控制之下,反映的是规划的政体存在一定的缺陷,A正确;B错在照搬,且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排除;C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这一现象()A.揭示了民国政治统治的弊端B.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C.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政党出现并开展活动,竞争激烈,故B项符合题意。A项,政党竞争是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故并非弊端,排除。C项,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5至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B.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答案】B【详解】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故选B项。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排除A;C中“彻底”太绝对,排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是在1956年,排除D。4.下表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材料表明本届代表()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241313442百分比5.113.412.294.5530.1113.647.397.392.2723.86A.是由普选产生的B.有制定法律之权C.具有广泛代表性D.选举的依据是1954年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来看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成分复杂,这说明它有广泛的代表性。结合所学可知,先是地方各级人大召开,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由全国人大制定宪法。故D说法错误。故选C。5.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使人民群众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答案】D【详解】报纸、广播电台和出版社通过各种方式宣传1954年宪法,从而有利于宪法的普及,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D;这些做法是普及宪法知识,与政协制度的完善无关,排除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于新中国成立以前,排除C。故选D。题组B能力提升练1.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普通民众并未积极参与到辛亥革命中来,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袁世凯尚未继孙中山之后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更未复辟帝制,所谓袁世凯贪恋皇权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C项夸大了报刊舆论的作用,材料中也体现不出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12年2月11日”,以及“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暗示内容等,联系所学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的有关史实,可知这反映了当时革命党人急切盼望结束封建帝制的心情,故D项正确。2.中华民国的宪政道路并不顺畅,期间有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的又称“袁记约法”的《中华民国约法》、1925年的又称“段记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案》等宪法颁布。这说明当时的立法工作()A.服从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B.盲目照搬西方C.形成了灵活的立法机制 D.推动共和政体完善【答案】A【详解】据题意可知,中华民国的宪法几经变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变化都是当时政治斗争的反映,说明当时的立法工作服从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故选A;中华民国的宪法并非是照搬西方,排除B;CD项于题意中都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A。3.1941年,在国民政府第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这表明民盟()A.主张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B.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C.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D.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从材料“1941年”“国民政府第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中可以看出,当时民盟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ABD项。4.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欲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但已经建立的制度改动起来殊非易事,临时参议院不得不寻求平衡,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保留了总统制体制下国家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以致后来发生府院之争。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切实维护了共和体制 B.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C.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 D.在政体选择上因人立法【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临时参议院“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保留了总统制体制下国家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这种妥协的政体致使总统府与国务院权限不明,最终导致府院之争,可见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不足,故排除A项;C、D两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D两项。5.以下是《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内容。它表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A.承认国民政府的领导地位,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B.取消红军番号并接受改编,交出革命武装的领导权C.停止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放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灵活调整政策,使其更加适合团结抗日的总任务【答案】D【解析】A选项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只是与国民党合作,并不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B选项说法错在交出武装的领导权上;C选项错在放弃工农武装额局道路上;D选项说法正确,说出了合作的本质目的。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汉代承袭此制,协商的议题更为广泛,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协商。集议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参加集议的人数根据议题牵涉面而定,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百人。汉代设置了针对国家某项重大政策的"专题协商"会∶如有关经济民生领域的盐铁专卖会议等。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执行"机制。在明清两代,一些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选任、重大案件审理通常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材料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对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化的尝试,士兵们通过协商议事来行使其民主权利。在延安时期,"三三制"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权组织形式.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运行机制上,都体现了协商民主的要求。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协商精神。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通过这一机制协商建国,完成了旧政协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政治协商和基层的社会协商一体两翼.支撑起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框架。——摘编自谈火生、宋雄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百年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先进性,并说明其形成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治协商的认识。【答案】(1)基本特点:协商议题广泛;协商规格较高;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围绕上层统治阶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用: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适应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2)先进性: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成功孕育并强化了新生政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原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包括民主党派人士在内的广大中国人民广泛认同与积极响应等。(3)认识:政治协商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等。【解析】(1)“基本特点”:根据“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得出协商议题广泛;根据“集议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得出协商规格较高、形式多样,根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得出历史悠久;围绕上层统治阶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角度概括;“作用”,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等角度分析。(2)“先进性”:根据“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对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化的尝试,士兵们通过协商议事来行使其民主权利。”得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根据“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通过这一机制协商建国,完成了旧政协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得出成功孕育并强化了新生政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等角度考虑;“原因”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实践、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同与积极响应等角度说明即可。(3)“认识”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协商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题组C培优拔尖练1.“第一期为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第二期为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第三期为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孙中山所倡导的走向民主宪政的三步曲()A.依次称为训政、军政、宪政B.明确以三权分立为建设目标C.以人民实施地方自治为基础D.均以理想化的军政府为前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第一期为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第二期为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第三期为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孙中山所倡导的走向民主宪政的三步曲均以理想化的军政府为前提,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权,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A.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B.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D.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对三权分立的原则并没有在法律上体现到位,这恰恰说明革命派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但并没有违背三权分立的原则,故选C而排除B;题干不能体现AD,故排除。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从增进宪政意识看这种做法()A.与时俱进,民国政体不断完善B.因人设法,违背法治精神C.防患专权,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D.权力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在颁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是针对袁世凯的,从增进宪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