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的作用解析_第1页
对偶的作用解析_第2页
对偶的作用解析_第3页
对偶的作用解析_第4页
对偶的作用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偶的作用解析对偶简介

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

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亲密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匀称、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对偶的作用解析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当然,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下面和一起来看对偶的作用解析,期望有所帮助!

对偶的作用解析1

对偶是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修辞格式,使用十分普遍。

对偶的作用: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情增添气概行式整齐音韵和谐相互衬托互为补充,增添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均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具有音韵美表意凝炼抒情酣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从古到今,在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中,都有许多的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1、应用于诗歌中。

2、应用于散文或其它文章中,大多是词或词组〔短语〕的对偶,也有句子的对偶,但较少见。

3、用于谚语、楹联及章回小说的章回标题等。

对偶的作用解析2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对偶句是由对偶组成的句子。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许多就是很好的对偶。严式对偶的要求极严,上下两句对应的位置要词性相同、声调平仄相对、不能有相同的字。

对偶句的作用:

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资料,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添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均匀,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对偶句的'特点:

〔1〕上下句字数相等。

〔2〕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3〕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1、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到达,不那么严格。

2、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3、对偶里面是两个语言单位,且字数相同。

例句:

1、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2、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4、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6、黑发不知勤学习,白发方悔读书迟。

7、登高极目,览水送归。

8、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对偶的作用解析3

对偶的特点: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亲密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匀称、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依据上下句的形式又能够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到达就能够,不很严格,如例句c。

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泛铜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

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对偶的作用解析4

一、对偶之作用与原则

凡说话或行文时把字数相等、结构句法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对称的两个词语或两组文句,成双成对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便称作“对偶〞。又称“丽辞〞、“骈丽〞。

对偶的作用在于呈现整齐均匀之美观。人事和物情有很多是自然成双成对的,汉语的特性又恰好适合此均匀之法则,刘勰《文心雕龙?丽辞》:“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低相须,自然成对。〞即直接言明对偶之理,殆出自然。对偶修辞的形式结构整齐,可带给人平衡的美感;其音韵和谐、节奏鲜亮,又简单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而两两相对的文句词语,彼此可以相互补充,强化同一意涵概念;又或可藉由对立辩证来揭示事物之矛盾,使表达之道理更加深刻或精警,在丰富内容上亦多有助益。

对偶修辞务必遵守形式工整精致、事理圆密意远、自然成对等三个基本原则。形式的工整是指在不阻碍意境的状况之下精雕细琢,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甚至平仄相反等原则;事理圆密意远,则是针对内容而发,要能善用对偶形式之特别,将相同或相对的内容凝炼概括,集中而鲜亮地揭示,而避开意涉合掌又能凸显奇妙旨趣与高远意境;自然成对即是力求上下文句语意一贯,内容与形式自然融合,相映成趣,舍弃牵强拼凑语句的对称。对偶修辞的运用,在增进形式艺术美感方面,当然效果相当显着,但若未能兼有精彩内容,则对偶之徒饰雕琢,便一无可取,这亦是运用对偶修辞时所不行忽视之处。

二、对偶之分类与举例

关于对偶的方式,名目种类繁多,然按照句型来分,约可分为四类:当句对、单对、偶对、长偶对。

1、当句对:又称“句中对〞,是指同一文句当中,上下两个词语相互对偶的一种修辞方式。其例如下:

〔1〕、“帘子脸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对于某一种人是少不得的。〞梁实秋《脸谱》

〔2〕、“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曹丕《典论论文》

〔3〕、“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归有光《项脊轩志》

〔4〕、“雷诺瓦教授上课声嘶力竭,有时也装疯卖傻,故作不识时务。〞杨牧《柏克莱精神》

〔5〕、“原来万紫千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游园》

2、单对:即“单句对〞是指上下两个单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的对偶方式。其例如下: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潜《桃花源记》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白朴《沉醉东风》

3、偶对:又称“隔句对〞“复句对〞,指在一组文句中两句两句地隔句对偶,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的修辞方式。其例如下: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

〔2〕、“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乎情性。〞刘勰《情采》

〔3〕、“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屈原《渔父》

4、长偶对:又称“长对〞,指六句三对以上,奇数句对奇数句、偶数句对偶数句的对偶方式。其例如下:

〔1〕、“佩虎符、坐皋比者,光光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呉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刘基《卖柑者言》

〔2〕、“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沈葆桢《题延平郡王祠联》

对偶的作用解析5

对偶句的作用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添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

下面,一起来感受汉语之美!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背诵,增加孩子在小学语文阶段的学问积累。

1.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2.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3.心胸阔/天地宽

4.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6.黑发不知勤学习/白发方悔读书迟

7.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8.登高极目/览水送归

9.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1.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真一点不相干〔无情对〕

12.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无情对〕

13.太极两仪生四象/春宵一刻值千金〔无情对〕

14.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无情对〕

15.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无情对〕

16.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孤眠旅馆梦魂曾逐家乡来

17.谁曾将此楼一拳打破/我也在上头大胆题诗

18.青山原不老为洁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19.君子之交淡如——水/醉翁之意不在——酒〔黄伟涛个人很观赏此联〕

20.未必逢凶化——吉/何曾起死回——生

21.廪生抹围裙——斯文扫地/屠户戴顶子——杀气冲天

22.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回文倒顺〕

23.客上自然 居/竟然天上客〔回文倒顺〕

24.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回文倒顺〕

25.到处红花红到处/重重绿树绿重重〔回文倒顺〕

26.雪映梅花梅映雪/莺宜柳絮柳宜莺〔回文倒顺〕

27.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回文倒顺〕

28.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回文倒顺〕

29.万事平安美好年/吉祥如意拜年顺

30.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

31.志士惜日短/愁人嫌夜长

32.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

33.伟涛个人很观赏的:孙行者/祖冲之

34.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

35.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

36.打铁锤鸣,红火焰中三尺雪/弹棉弓响,白云堆里一声雷

37.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

38.叶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结果/刀砍斧劈,是总督也要拔根

39.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40.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4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2.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43.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44.莲败荷残,落叶归根成老媪/谷成禾熟,吹糠去壳做新娘

45.市肆屠沽,大畜挂,小畜挂/街坊博弈,前汉输,后汉输

4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7.阅读作文专题博客博主觉得流传很广的:过五关/斩六将

48.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49.到处春光好/村村气象新

50.屋漏更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51.东风恶/欢情薄

52.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53.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对偶的作用解析6

对偶定义

把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饰手法。

对偶作用

整齐均匀,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分类

①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②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答题格式

音节均匀,音律和谐,强调了对+对象+的情感。

对偶的作用解析7

对偶的作用

在律诗中,对偶句的位置大多在颔联、颈联,首联和尾联可用可不用。它是律诗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不仅能使律诗显得凝练、整齐、均匀、典雅,而且也是律诗中最精彩的部分,更能展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胸襟、气度,可见在律诗中的重要作用非同寻常。王力先生说过:“关于对仗,我们不要光观察古人求同的方面,还要观察古人求异的方面,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那么,在律诗的创作中如何运用好对仗呢?通常有以下方法。

一、时空交替

即一句或一联从时间入手描写,另一句或一联则从空间入手描写,以增添表达内容的改变。如:

①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②十年尘土青衫色,万里江山画角声。〔陆游《晚晴闻角有感》〕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维《山居秋暝》〕

④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隋宫》〕

以上的“浮云一别后〞、“万里江山画角声〞句从空间角度写,而“流水十年间〞、“十年尘土青衫色〞句从时间角度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联从时间角度写,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联从空间角度写。时空两个角度互相衬托,从而拓展了诗句的表达内容。

二、动静有序

即一句或一联写动态,另一句或一联则写静态。如:

①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杜审言《送崔融》〕

②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阮中丞》〕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④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柳宗元《岭南江行》〕

以上各例中都是一句描写动态,如“军麾动洛城〞、“孤城背岭寒吹角〞,而另一句则着力渲染出静的境界,如“祖帐连河阙〞、“独树临江夜泊船〞。或一联描写动态,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而另一联则描写静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两句或两联一动一静,自可相映成趣。

三、视听转换

在律诗中,视觉与听觉是构成对仗句最常见的感觉形式,当然也可以用味觉、嗅觉与触觉等。如:

①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②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③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杜甫《春宿左省》〕

④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

以上一句写听觉形象,如“深柳读书堂〞、“长乐钟声花外尽〞,另一句则写视觉形象,如“闭门向山路〞、“龙池柳色雨中深〞。或一联写听觉形象,另一联则写视觉形象,如“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为听觉形象,而“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为视觉形象。视听结合,声色相映。

对偶的作用解析8

对偶句

对偶句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时,一要留意内容形式的统一,切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对称而任意拼凑。二要留意前后句子之间的规律关系,避开头重脚轻,相互包涵或概念重复等现象。

对偶句作用

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添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对偶句位置

唐诗中对偶句的位置大多在颔联和颈联中

对偶句特征

对偶句形式工整、均匀并节奏鲜亮,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相互衬托,对比鲜亮,语言凝炼,能增添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般的写作中,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就行了,不肯定讲究平仄,这叫宽对。对偶形式的修辞方式,在诗歌、对联中出现最为普遍。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相互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人们所熟识的对联就是一组对偶句。依据意义的不同,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比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

满招损,谦受益。〔反对--意义相反,相互映照。《尚书·大禹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串对--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等关系。〔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对偶也许可以分为三种:

1.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2.反对: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句子叫反对。

3.串对:又叫连对,流水对。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这种对偶句子称为串对。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1.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2.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到达,不那么严格。

3.对偶里面是两个语言单位,且字数相同

对偶的作用解析9

对偶句作用

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添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对偶句从形式上分三类:

第一种:单句对偶,就是用一句对一句。

例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第二种:偶句对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