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考研专业综合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考研专业综合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考研专业综合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考研专业综合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4页
2021-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考研专业综合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考研专业综合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1.若x3+ax2+bx+8有两个因式x+1和x+2,则a+b=()。

A.7B.8C.15D.21E.223

2.关于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扬基债券是以美元标价由美国境外借款者发行的欧洲债券

B.亚洲开发银行发行的武士债券属于典型的离岸金融业务

C.外国债券的发行者和标价货币不属于一个国家,但发行地和标价货币属于一个国家D.欧洲债券作为外国债券的一个典型,不限于地理概念上的欧洲区域内的市场

3.下列情况不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

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死亡B.故意伤害致使被害人死亡C.强奸妇女致使被害妇女死亡D.抢劫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死亡

4.以下本币贬值的效应阐述不正确的是()。

A.会使本国的经常账户收支状况改善B.会使本国的资本账户收支状况改善C.会推动本国物价上升D.会推动本国产量的上升

5.以“培养学习者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进而通过改变社会来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为目的的课程流派是()。

A.经验中心课程理论B.社会中心课程理论C.知识中心课程理论D.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6.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以下哪项犯罪之中?()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7.

8.甲、乙、丙、丁、戊五人合伙办一餐厅。现丙欲介绍朋友王明入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王明的入伙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

B.王明的入伙须经2/3的合伙人同意

C.王明的入伙须经占合伙财产半数以上份额的合伙人同意

D.王明携带的资金超过合伙财产时,可自由入伙

9.

A.-2

B.-1

C.0

D.1

E.2

10.西周时期的中央司法官叫做()。

A.遂士B.卿C.乡士D.大司寇

11.某甲系文物爱好者,一口,见某百货商场里有“秦兵马俑,每尊1000元”的告示,即信以为真,花2000元买回两尊。

A.要求商场双倍赔偿

B.得以商场的行为系欺诈而主张买卖无效

C.不能使该买卖行为无效

D.得以重大误解而申请撤销该买卖行为

12.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汉中,成立了

A.国立西南联合大学B.国立西北联合大学C.国立北平大学D.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3.某研究者在做“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促进研究”的过程中,把中学生的英语作文送给3位英语教师批改。这一做法有助于保证研究的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14.A,B两地相距45公里,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月地去,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公里,乙步行每小时行5公里,甲到月地后停留了2小时再返回A地,途中与乙相遇,相遇时乙走了()公里。

A.30B.35C.25D.20E.40

15.解决外部不经济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方法?()

A.通过征税的方法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C.通过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D.以上方法都可以

16.被告人杨某与被害人张某有仇,杨某伺机报复。一日杨某得知张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准备报复张某。但他在去张某家的路上,突然感到肚子疼痛,便回到家中,张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

17.主张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制定他们依次发言,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其倡导者是

A.西塞罗B.昆体良C.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

18.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承担刑事责任。

A.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投放危险物质罪

19.()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D.选举制度

20.某债券市场的债券收益率曲线呈水平,即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相一致,则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中的期限选择理论,可知()。

A.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将大幅上升

B.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将保持不变

C.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将小幅上升

D.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将小幅下降

21.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最早确立于()。

A.北洋政府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清末

22.()是联邦德国战后第一部高等教育法,它保留了德国大学民主自治的传统,同时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使之适应社会的新需要。

A.富尔法案B.高等学校总纲法C.教育改革法D.基佐法案

23.以下投资业绩评估指标中,是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础上的资产组合平均收益的是()。

A.夏普测度B.特雷纳测度C.詹森测度D.估价比率

24.洛克认为培养绅士的途径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实科教育

25.根据宪法的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

A.全国人大常委会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二、多选题(10题)26.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实行行为包括()。

A.为了出卖目的而收买妇女、儿童的

B.为了出卖目的而拐骗妇女、儿童的

C.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绑架妇女、儿童的

D.贩卖妇女、儿童的

27.自然人的姓名权,包括()。

A.对自己命名的权利B.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C.变更自己姓名的权利D.排除他人侵害自己姓名的权利

28.对()犯罪,可以行使无过当防卫权。

A.抢劫B.绑架C.非法拘禁D.强奸

2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受()领导。

A.本级人民政府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C.本级人大常委会D.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

30.甲、乙两人因为生活琐事发生争吵,甲生气,挥刀砍向乙,致乙死亡。事后,甲与乙的妻子在中间人的调解下达成私了。后乙父母在得知儿子身亡后坚决不同意私了,向当地公安机关告发。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移送检察院,法院判处甲无期徒刑,同时判决甲向乙家属承担民事责任。就本案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案件形成多种法律关系

B.甲与乙的家属之间形成实体法律关系

C.引起甲和司法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行为

D.该案件中,甲与检察院之间存在法律关系

31.下列人员不能立遗嘱处分其遗产()。

A.又聋又哑的人B.盲人C.无行为能力人D.限制行为能力人

32.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有()。

A.法律事实B.法律本身C.法律废除D.海啸

33.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是宪法实施保障体制的重要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设立宪法法院的是奥地利规范法学派代表人物汉斯·凯尔森

B.我国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专门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宪法法院和宪法委员会是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体制的两种主要形式

D.专门机关负责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

34.法律推理的方式有()两大类。

A.归纳推理方法B.辩证推理方法C.演绎推理方法D.形式推理方法

35.下列情况中,哪些是主犯?()

A.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人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C.实施犯罪的人D.教唆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三、判断题(3题)36.通常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比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要小。

A.是B.否

37.瑟利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发生和危险发展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知觉、认识和行为响应过程。

A.是B.否

38.短期总成本总是不小于长期总成本。

A.是B.否

四、简答题(5题)39.简述集体教育模式的主要观点。

40.简析过错推定责任与过错责任原则的异同。(中财2004年研)

41.苏轼论“辞达”的含义。(南开大学2004年)

42.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外在效度的主要因素。

43.试述“宋初三体”的形成及其特点。(清华大学2005年)

五、案例分析题(2题)44.甲、乙因事争执互殴,甲用铁条打乙,乙遂抽刀相向。乙妻恐事闹大,奋力夺下乙手中的刀,又恐丈夫吃亏,顺手拿起一木板凳递与其夫,乙持木板凳与甲相抗,不料板凳上的铁钉打中甲太阳穴,致甲死亡。

根据刑法理论,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乙与其妻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罪名是什么?若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

45.被告人周某,男,32岁。被告人周某好逸恶劳,又一心想发大财,于是便打起了歪主意。周某从云南某地出境到达缅甸境内,用6000元人民币向当地的毒贩购买500克海洛因。周某回国后将海洛因分成小包出售,获利1万元。一次周某出售毒品时被查获。经查,周某所贩毒品为假毒品。

请分析:周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应如何定罪?

参考答案

1.D解析:令f(x)=x3+ax2+bx+8

则f(-1)=(-1)3+a-b+8=0

f(-2)=(-2)3+4a-2b+8=0

解得d=7,b=14,从而a+b=21。

2.C

3.A解析: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的基本构成特征包括:(1)行为人所实施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必须客观地引发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2)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或者加重结果,必须通过刑法明文规定的方式,成为依附于基本犯罪构成要件而存在的特定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3)行为人对于所实施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及其所引起的加重结果均有犯意。从本题四个选项来看,B、C、D均符合结果加重犯的三个构成要件,属于结果加重犯,而选项A虽然符合结果加重犯的第一个构成要件,但不符合后两个构成要件,因而不属于结果加重犯。

4.B解析: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汇率变动对产量的影响。贬值后,一国贸易收支往往会得到改善。如果一国还存在闲置的生产要素,一国生产的产量就会扩大。贸易收支改善就会通过乘数效应扩大总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如果一国经济已处于充分就业,贬值只会带来物价的上升,而不会有产量的扩大,除非贬值能通过纠正原先的资源配置扭曲来提高生产效率。

(2)贬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贬值后,出口品本币价格由于出口数量的扩大而上升,进口替代品价格由进口品本币价格上升带动而上升,从而整个贸易品部门的价格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此会诱发生产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转移到贸易品部门。这样的话,一国的产业结构就导向贸易部门,整个经济体系中贸易部门所占的比重就会扩大,从而提高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即更多的产品同外国产品相竞争。

在发展中国家,贬值往往会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首先,贬值后,一国就可以相应取缔原先因本币定值过高而设置的进口关税、进口配额等限制进口措施,有利于进口替代行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其次,贬值后,原先由于本币定值过高而受到歧视性损害的部门(往往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部门)获得正常发展;再者,与国外相竞争的贸易品部门扩大,往往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3)汇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贬值对物价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通过贸易收支改善的乘数效应,引起需求拉上的物价上升;二是通过提高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首先,贬值后,进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会立即上涨。其中进口消费品的价格上升会直接引起国内消费品物价某种程度的上升,但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等的价格上升,则会造成国内在生产使用这些进口投入品的商品时的生产成本提高,推动这类商品价格的上升。其次,贬值后,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价格上升,也会造成使用这些产品作为投入品的非贸易品生产成本上升,也推动了非贸易品价格的上升。这样,贬值对物价的影响就会逐渐扩展到所有商品。

因此,本题应选B。

5.BA项经验中心课程理论是指以改造儿童经验为目的的理论。C项知识中心课程理论是指主张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相应的技能为目标来编制课程的理论。D项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是指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尤其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B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是指主张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编制课程的理论。题干所描述的就是社会中心课程理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6.A解析:就犯罪的停止形态的特征来看,犯罪的停止形态可以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它表明某一犯罪行为已经完全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它表明某一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具备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但却构成了犯罪。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并不存在于所有犯罪过程中。一般认为,过失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只有出现了法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因而过失犯罪没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停止形态。对于过失犯罪来说,只有成立与否的问题,而没有既遂与未遂的区分问题。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也不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之中。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既然只是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持放任的态度,就不可能积极地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于间接故意犯罪只有发生了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就不构成犯罪。因此,间接故意犯罪也就无所谓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所以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

7.A

8.A解析:此题考查合伙关系中的入伙问题。由于合伙系基于人身信任关系而成立,因此,新成员的入伙应经全体合伙人的同意,而不能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原则,也不能以财产份额的比例来决定或以新成员的入伙资金为标准来确定。

9.B

10.D解析:西周时期,大司寇为中央常设最高司法审判官,主要职责是“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即在周王领导下主管全国重大司法审判事务。对一些不能独立决定的案件,则需上报周王最后裁断,或由周王指派高级贵族进行议决。选项A不正确,遂士,是西周时期国都百里之外、三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选项B不正确,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选项C不正确,乡士是西周时期国都之外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11.D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简称《民通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依同法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据此,本题中,商场所作的告示并未指明秦兵马俑为真品而售1000元,并不存在欺诈,相反,是由于甲对标的物的品种、质量存在重大误解,信以为真品而买回两尊,因此,甲只能以重大误解而申请撤销该买卖行为。

12.B遵循战时教育方针,在日军进犯、国土沦丧、学校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大批高校迁西南西北,调整重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汉中,成立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至1938年年底,共迁址调整大学55所,为中国教育保存了一批精英力量。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制定的“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和与之相应的“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重建和发展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仍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

13.B本题考查的是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有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信度的估计方法主要有:(1)重测信度;(2)复本信度;(3)内部一致性信度;(4)评分者信度。具体而言,本题考查的是评分者信度。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14.A解析:根据题意:甲从A地出发到在B地停留2小时,所用的时间为

45÷15+2=5(小时)

乙在5小时中行走的路程为5×5=25(公里),所剩路程,甲、乙两人相向而行,相遇所用的时间为

(45-25)÷(5+15)=1(小时)

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程为5×(5+1)=30(公里)

15.D[参考答案]D

[分析]

根据市场失灵理论,征税、产权界定(科斯定理)和外部性内部化都是解决外部性的有效方法。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16.B解析: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从本题来看,杨某还未着手实施报复行为,不可能构成犯罪未遂;杨某未能着手实施报复行为,并不是出于他意志上的自动放弃,因而也不构成犯罪中止;杨某的行为只是在为具体实施报复行为而做准备,由于他意志以外的原因(肚子疼痛)而被迫放弃,其行为构成犯罪预备。

17.B昆体良认为,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更不必说那些修辞学家的论证和演说,无论听众多少,每个人都能全部听清楚。他还说过,根据一些教师的实践,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昆体良的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因此,答案为B。

18.D解析:刑事责任年龄,也称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应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判断、分析与其年龄有着密切联系。年龄幼小的儿童,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也不能真正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意义。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才能具备识别是非、善恶和在行动中自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一定年龄就是开始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因此,刑事责任年龄是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的必要条件之一。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仅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时,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犯的是这八种以外的罪,则不负刑事责任。

19.C解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在这些民主形式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选举制度只是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途径,而多党合作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实现民主的形式,在实现民主的主体方面存在限制,而且在实现民主的范围和效能方面,也无法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比。

20.D[参考答案]D

[分析]

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该种债券到期之前的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该种债券由供求条件变化决定的期限(流动性)溢价。如果人们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将小幅下降,则该种债券到期之前的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将小于当前的短期利率,同时,当短期利率偏低时,投资者通常会预期它将升至某个正常水平,这就形成正值的期限溢价。这样,该种债券到期之前的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该种债券的期限溢价后,恰好可以使债券收益率曲线保持水平。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21.D[答案]D

[评析]考查要点是清末司法改革。清末为了配合修律工作的进行,对司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包括对司法机关的改革和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其中,诉讼审判制度改革的表现之一就是初步规定了法官和检察官的考试任用制度。可见,D项是正确答案,排除A项、B项和C项。

22.B1976年,联邦德国正式颁布了《高等学校总纲法》。这个法案成为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个有权威的高等教育方面的法案。这个法案的精神实质是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色,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的需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3.C[分析]

詹森测度(Jensen'smeasure)是建立在CAPM基础上的资产组合平均收益,它用到了资产组合的β值和平均市场收益,其结果即为资产组合的α值。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24.A洛克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绅士,而绅士的培养绝对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认为只能通过家庭教育来培养。B项学校教育、C项社会教育及D项实科教育均不符合题意,只有A项家庭教育符合题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5.A解析:本题是对宪法条文内容的考查。根据我国《宪法》第67条第1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而其他三机关都无权解释宪法。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各机关的职权范围。

26.ABD解析:根据《刑法》第240条第2款的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据此,选项A、B、D三项均属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实行行为。选项C属于绑架罪的实行行为。

27.ABCD本题考查自然人的姓名权的内容。自然人的姓名权包括决定、使用、变更自己姓名以及排除他人侵害自己姓名的权利。故答案为ABCD。

28.ABD解析:所谓无过当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防卫行为,没有必要限度的限制,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对于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以行使无过当防卫权。

29.AD解析:根据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55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受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

30.ABCD解析: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本题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关系包括甲和乙之间的人身伤害法律关系,检察院和甲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法院和甲之间的审判法律关系等。由于甲的恶意法律行为导致乙死亡,乙的家属就与甲形成了要求赔偿损失的实体法律关系,即作为法定继承人的乙的家属享有向甲主张赔偿的请求权,甲有责任向乙的家属履行义务。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情况或者现象。按照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可以作为法律事实而存在,当事人的意志在法律行为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本题中甲的恶意法律行为导致了相应的法律关系的形成,因此引起甲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行为,而不是法律事件。

31.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嘱的实质生效要件。有效的遗嘱除了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外,还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实质要件。要使遗嘱有效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实质要件:一是立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即立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并不影响遗嘱的效力。二是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三是遗嘱必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而应当为他们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应按遗嘱生效时该继承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而不能以立遗嘱时该继承人的情况来确定。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在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剩余部分,可以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四是遗嘱只能处分被继承人个人的财产。选项A、B不正确,患有聋、哑、盲等生理疾病,并不患有精神病的人,既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不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立遗嘱的能力。

32.ABCD解析: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主要是法律事实,还有法律本身的规定和变动。海啸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33.ACD本世纪初,奥地利学者凯尔森提出了设立宪法法院专门负责宪法监督、裁决违宪案件的理论,1920年奥地利首先设立了宪法法院。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责任,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属于立法机关,我国是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在专门机关保障宪法实施的类型中,宪法法院和宪法委员会是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体制的两种主要形式,法国通过宪法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德国通过宪法法院监督宪法实施。宪法实施保障的体制包括: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美国)、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英国)、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

34.BD解析:法律推理的方式有两大类:形式推理和辩证推理。形式推理是指解决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推方法。所以A、C是形式推理中具体运用的方法,故本题的答案为BD。

35.AB解析:根据《刑法》第26条第1款的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主犯包括三种;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二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三是其他在犯罪集团或者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就选项C、D而言,实施犯罪的人是实行犯,可能是主犯,也可能不是主犯。教唆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是教唆犯,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从犯。

36.Y生活必需品是生活所必须需要的,即使价格发生的变化,其需求量的应该维持大体上的不变,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较为陡峭,即斜率-较大。根据公式,可得到结论。

37.N瑟利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知觉、认识和行为响应过程。

38.Y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长期总成本其实是每一短期总成本所对应最佳点的集合。故结论正确。

39.集体教育模式是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创立的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其成功就在于集体教育。马卡连柯的教育活动是在“通过集体”“在集体中”“为了集体”这样的教育原则下进行的。(1)教育的前提:尊重和信任。在马卡连柯看来尊重、信任人是教育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的角度出发才能是正确合理的教育措施进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2)教育原则:集体教育与前景教育。集体教育原则又被称为“平行教育影响”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把集体当作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影响、教育个人。前景教育凭借任务驱动实现目标。(3)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劳动教育及合理的惩罚。可以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与强化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智力与能力。合理的惩罚有利于学生坚强性格的养成。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答,集体教育模式的提出者是谁,他认为的教育的前提、教育原则、教育的手段及途径是什么。集体教育模式是马卡连柯提出来的,他认为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信任。教育原则:集体教育与前景教育。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劳动教育及合理的惩罚。之后再对其进行简单的解释。

40.过错责任原则又称过失责任原则它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归责的根据和最终要件。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指为了保护相对人或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行为人只有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才可以不承担责任。(1)二者的相同点二者的本质都是过错责任原则都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责任的前提依过错程度确定责任范围即在混合过错的情况下考虑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的过错程度并进行比较通过适用过错相抵规则确定加害人和受害人的责任范围;在共同过错的情况下考虑共同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或者数人在无意思联络而共同实施侵权行为的情况下考虑各侵权人的过错从而确定各自与其过错相适应的民事责任。(2)二者的不同点①二者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不同。过错责任原则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因此受害人需就其主张负举证责任;在过错推定责任中举证责任发生了倒置受害人无需就行为人的过错负举证责任被告只有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者存在法律规定的抗辩事由才可以免责。②过错的轻重对责任的影响不同。过错责任原则将过错区分为不同的程度据此确定行为人责任的大小与轻重;在过错推定的情况下由于行为人的过错是被推定的过错本身具有一定的或然性因而难以确定过错的程度。所以在过错推定责任中过错程度对责任的大小及轻重没有影响。③过错责任严格区分受害人的过错与行为人的过错在混合过错中根据当事人双方的过错程度确定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由于在过错推定责任中难以确定行为人的过错程度所以也就无法对行为人与受害人双方的过错程度进行比较。在适用过错推定的特殊侵权行为中即使能够证明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也不能因此而免除行为人的责任除非损害完全是由受害人的故意引起的。过错责任原则,又称过失责任原则,它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归责的根据和最终要件。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指为了保护相对人或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行为人只有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才可以不承担责任。(1)二者的相同点二者的本质都是过错责任原则,都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责任的前提,依过错程度确定责任范围,即在混合过错的情况下,考虑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的过错程度并进行比较,通过适用过错相抵规则确定加害人和受害人的责任范围;在共同过错的情况下,考虑共同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或者数人在无意思联络而共同实施侵权行为的情况下,考虑各侵权人的过错,从而确定各自与其过错相适应的民事责任。(2)二者的不同点①二者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不同。过错责任原则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因此受害人需就其主张负举证责任;在过错推定责任中,举证责任发生了倒置,受害人无需就行为人的过错负举证责任,被告只有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者存在法律规定的抗辩事由才可以免责。②过错的轻重对责任的影响不同。过错责任原则将过错区分为不同的程度,据此确定行为人责任的大小与轻重;在过错推定的情况下,由于行为人的过错是被推定的,过错本身具有一定的或然性,因而难以确定过错的程度。所以在过错推定责任中,过错程度对责任的大小及轻重没有影响。③过错责任严格区分受害人的过错与行为人的过错,在混合过错中根据当事人双方的过错程度确定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由于在过错推定责任中难以确定行为人的过错程度,所以也就无法对行为人与受害人双方的过错程度进行比较。在适用过错推定的特殊侵权行为中,即使能够证明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也不能因此而免除行为人的责任,除非损害完全是由受害人的故意引起的。

41.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即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苏轼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评文》)他的自我评价与读者的感受是相吻合的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但是尽管苏文能挥洒如意、思绪泉涌也决不会给人以冗长拖沓的感觉。气势雄放而又短小精悍意境超然韵味隽永语言也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苏轼作文以“辞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